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阿爾及利亞民法典

阿爾及利亞民法典

發布時間: 2022-01-05 20:47:46

⑴ 法定優先權的簡介

法定優先權不是基於當事人的約定而是基於法律的直接規定而成立的,是特種債權的債權人依法享有的就債務人的財產優先受償的權利。
優先權作為一種擔保物權也是為擔保債權的實現以支配標的物的價值為內容,但它與其他擔保物權相比較的一個重要區別在於,優先權是出於立法政策上的考慮而規定的,它的用意是對個別的特殊種類的債權加以特別保護。就所擔保的債權而言,優先權所擔保的債權,與其他擔保物權所擔保的債權相比具有特殊性,所以理論上將享有優先權的債權稱為「特種債權」。從表面上看,這種特殊性體現在優先權所擔保的債權的性質或發生原因的法定性。例如《法國民法典》第2095條規定:「優先權為按照債務的性質給與債權人優先於其他債權人,甚至抵押權人在內受清償的權利」。《阿爾及利亞民法典》第982條也規定:「優先權為法律考慮特定債權的性質賦予的優先受償權」。又如《日本民法典》第306條規定:「有因下列各項原因產生的債權者,於債務人的總財產上有先取特權:1.共益費用;2.受僱人的報酬;3.殯葬費用;4.日用品的供給」。再如《義大利民法典》第2745條規定:「先取特權是法律鑒於債權原因而賦予」。顯然,立法者在考慮賦予哪些債權以優先權保障時,非常重視債權本身的性質或發生原因。
然而,從更深的層次上觀察我們可以發現:這些所謂的「特種債權」都與一定的價值觀念或社會政策密切聯系。換句話說,優先權的立法目的就是在於從法律上直接破除債權平等原則,使特種債權獲具有優於一般債權的地位。而特種債權與一般債權的區別之處就在於:除債權人的清償利益外,賦予特種債權以優先權還體現了公平、正義等法律與社會理念以及保障公共利益和社會利益的立法政策。例如,稅收優先權體現的是對公共利益、社會利益的保障;工人工資優先權、受害人賠償金優先權體現了社會公平理念;喪葬費用優先權、食品醫療供給費用優先權實現著人權至上的理想;訴訟費用、清算費用、財產保全費用優先權則發揮著保護共同利益、集體利益的作用;動產及不動產買賣優先權、旅店主優先權、承運人優先權起著維護社會經濟秩序、增強交易信用的社會價值。

⑵ 什麼是保留條款

怎樣理解標的物所有權保留條款?它有何功能?
標的物所有權自標的物交付時起轉移,但當事人另有約定,則應當依照當事人的約定確定所有權轉移的時間。當事人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運用這樣的約定確定相互的權利義務關系,而這種約定是當事人根據合同自願原則確定合同內容的表現,是受法律保護的。
買賣合同中的所有權保留條款,是標的物所有權轉移問題中的重要內容。本合同法規定允許當事人通過約定這樣的條款來明確標的物所有權轉移的時間,而且在合同實務中,尤其是在國際貿易中,這種條款也是很多見的。所有權保留條款是有利於出賣人的條款。它的主要功能是可以使出賣人躲避不能取得標的物價款的風險。在買受人未履行支付價款或者其他出賣人認為重要的義務以前,出賣人仍然享有標的物的所有權。這樣就可以免去在出賣人已交付標的物而買受人不履行其主要義務時,因所有權已轉移可能給自己造成的損害。

保留條款
reservation clause

在國際私法中或稱"公共秩序條款"(public orderclause)、「公共政策條款」(public policy clause)。指在適用外國法將損害內國公共秩序的情況下,對外國法不予適用。包括下列3種情況:

① 按照內國的國際私法規則原應適用的外國法,如果予以適用將與內國關於道德、社會、經濟、文化或意識形態的基本准則相抵觸,或者與內國的公平和正義的觀念或根本的法律制度相抵觸,在這種情況下,保留條款對法律適用起著一種安全閥的作用,其作用是消極的,即不適用原應適用的外國法。例如,按照伊斯蘭法,一個男子可以有 4個妻子。設一個穆斯林已有配偶一人,而擬在甲國再行結婚。按照甲國國際私法,婚姻的實質成立要件適用當事人本國法,但甲國法院將以適用該穆斯林的本國法會損害甲國的公共秩序為理由,不適用該法,從而不準其結婚。但是,如果該穆斯林男子已在其本國與4個女子結婚,都生有子女,而該子女在甲國訟爭其父的遺產時,甲國法院將不引用保留條款,而將適用該穆斯林本國關於婚生子女的繼承權的法律,因為這並不損害甲國的公共秩序。

② 一國民法中的一部分法律規則,由於其屬於公共秩序法的范疇,在該國有絕對效力,從而不適用與之相抵觸的外國法。這里,保留條款肯定內國法的絕對效力。其作用是積極的。例如,聯邦德國民法中關於訂約時一方有脅迫或欺詐的情事時,他方可以撤銷所訂契約的規定(《德國民法典》第123條),該國法院認為是有關該國公共秩序的規定,所以在這個問題上將絕對地適用自己的法律,而不顧契約的准據法是否承認這一撤銷的原因。同樣,聯邦德國民法中關於婚姻的見解,父母對子女的地位,特別是關於子女教育和未成年人保護的規定,該國法院也都認為是有關公共秩序的規定。例如,《德國民法典》第1297條關於「任何人不得根據婚約提起結婚之訴;約定於不履行結婚時支付違約金者無效」的規定被認為是有關公共秩序的規定,不得適用與之相反的外國法。

③ 按照內國的國際私法規則原應適用的外國法,如果予以適用,將違反國際法的強行規則、內國所負擔的條約義務或國際社會所一般承認的正義要求時,也根據適用該外國法將違反「世界的公共秩序」為理由,而不予適用。例如,按照1966年《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種族歧視的法律應認為是違反國際法強行規則的法律,從而在外國不能得到適用。

學說 任何國際私法學者都承認保留條款的存在,都主張外國法的適用不是絕對的,而是附有條件的。但是,由於F.K.von薩維尼和P.S.曼奇尼(1817~1888)對於保留條款的見解不同,國際私法學者在這個問題上分為兩派。薩維尼認為任何國家的強行法(jus cogens)都分為兩類:一類是純粹為了保護個人利益而制定的,如根據年齡限制行為能力的法律,關於移轉所有權的方式的法律等;另一類是不僅為了保護個人利益,而且也是根據道德上的理由或者政治上、警察上、國民經濟上的公共幸福而制定的。前一類法律雖然當事人不得以契約排除適用,然而法院可以依據國際私法規則不予適用,而適用與之抵觸的外國法。後一類法律則在制定該法律的國家內絕對適用,而不問外國法怎樣規定。法國的學說後來創造了兩個名詞:「國內公共秩序的法律」和「國際公共秩序的法律」。前者指上述第一類強行法,後者指第二類強行法。

曼奇尼及其學派則主張將公共秩序的法律的絕對效力作為國際私法的一個原則,而不作為原則的例外。該派主張一國的公共秩序的法律既拘束內國人,也拘束外國人,所以屬於這類法律范疇的事項根本不適用外國法。該學派列舉這類法律如下:憲法、財政法、行政法刑法、警察和安全法、物權法、強制執行法、道德法、秩序法。

立法 各國關於國際私法的立法中都明文規定保留條款,這些規定雖然措詞不盡相同,但其基本精神是一致的。例如:1804年《法國民法典》第3條第1項:「警察和安全的法律拘束居住於境內的一切人。」1896年德國《民法典施行法》第30條:「外國法的適用,如違反善良風俗或德國法律的目的者,不適用之。」1898年日本《法例》第30條:「應依外國法時,如其規定違反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不適用之。」1942年《義大利民法典》總則編第2章第28條:「刑法、 警察和公共安全法拘束在義大利領土上的一切人。」同法第31條:「不顧以上各條的規定,外國的法律和行為、一個組織或法人的章程和行為、以及私人的契約如果違反公共秩序和善良風俗,在義大利領土上無效。」1963年捷克斯洛伐克《國際私法和國際民事訴訟法》第36條:「適用外國法的結果,同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的社會制度、政治制度及法律原則相抵觸時,不予適用。」1964年《俄羅斯聯邦民法典》第568條:「外國法與蘇維埃制度的基礎相抵觸時不得適用。」1965年波蘭《關於國際私法的法律》第 6條:「外國法違反波蘭人民共和國法律的基本原則時不得適用」。1975年《阿爾及利亞民法典》第24條:「外國法根據以上各條的適用如果違反阿爾及利亞的公共秩序和善良風俗,應予排除。」1978年奧地利《關於國際私法的聯邦法》第6條:「外國法規定的適用如將導致與奧地利法律的基本價值不相容的結果,不得適用。必要時應以奧地利的相應法律代替適用。」

根據保留條款不適用外國法時應適用的法律存在著兩個觀點:①應適用法院地法,這個觀點為法、意兩國的大多數學者和瑞士的一部分學者所採取。②被排除適用的外國法是一個原則的例外規定時,可以適用該原則規定,以代替被排除適用的例外規定。德國最高法院1922年12月19日的一個判決採取了這個解決方案。

⑶ 抵押物上法定優先權包括哪些

法定優先權不是基於當事人的約定而是基於法律的直接規定而成立的,是特種債權的債權人依法享有的就債務人的財產優先受償的權利。
優先權作為一種擔保物權也是為擔保債權的實現以支配標的物的價值為內容,但它與其他擔保物權相比較的一個重要區別在於,優先權是出於立法政策上的考慮而規定的,它的用意是對個別的特殊種類的債權加以特別保護。就所擔保的債權而言,優先權所擔保的債權,與其他擔保物權所擔保的債權相比具有特殊性,所以理論上將享有優先權的債權稱為「特種債權」。從表面上看,這種特殊性體現在優先權所擔保的債權的性質或發生原因的法定性。例如《法國民法典》第2095條規定:「優先權為按照債務的性質給與債權人優先於其他債權人,甚至抵押權人在內受清償的權利」。《阿爾及利亞民法典》第982條也規定:「優先權為法律考慮特定債權的性質賦予的優先受償權」。又如《日本民法典》第306條規定:「有因下列各項原因產生的債權者,於債務人的總財產上有先取特權:1.共益費用;2.受僱人的報酬;3.殯葬費用;4.日用品的供給」。再如《義大利民法典》第2745條規定:「先取特權是法律鑒於債權原因而賦予」。顯然,立法者在考慮賦予哪些債權以優先權保障時,非常重視債權本身的性質或發生原因。
然而,從更深的層次上觀察我們可以發現:這些所謂的「特種債權」都與一定的價值觀念或社會政策密切聯系。換句話說,優先權的立法目的就是在於從法律上直接破除債權平等原則,使特種債權獲具有優於一般債權的地位。而特種債權與一般債權的區別之處就在於:除債權人的清償利益外,賦予特種債權以優先權還體現了公平、正義等法律與社會理念以及保障公共利益和社會利益的立法政策。例如,稅收優先權體現的是對公共利益、社會利益的保障;工人工資優先權、受害人賠償金優先權體現了社會公平理念;喪葬費用優先權、食品醫療供給費用優先權實現著人權至上的理想;訴訟費用、清算費用、財產保全費用優先權則發揮著保護共同利益、集體利益的作用;動產及不動產買賣優先權、旅店主優先權、承運人優先權起著維護社會經濟秩序、增強交易信用的社會價值。
我國的相關規定:
1、建設工程承包人的法定優先權(工程價款優先權)
合同法》第二百八十六條規定:「發包人未按照約定支付價款的,承包人可以催告發包人在合理期限內支付價款。發包人逾期不支付的,除按照建設工程的性質不宜折價、拍賣的以外,承包人可以與發包人協議將該工程折價,也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將該工程依法拍賣。建設工程價款就該工程折價或者拍賣的價款優先受償。」
2、破產程序中職工工資優先受償
《企業破產法》第一百一十三條的規定:破產財產在優先清償破產費用和共益債務後,依照下列順序清償:(一)破產人所欠職工的工資和醫療、傷殘補助、撫恤費用,所欠的應當劃入職工個人賬戶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費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支付給職工的補償金;(二)破產人欠繳的除前項規定以外的社會保險費用和破產人所欠稅款;(三)普通破產債權。破產財產不足以清償同一順序的清償要求的,按照比例分配;破產企業的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的工資按照該企業職工的平均工資計算。
3、船舶優先權
船舶優先權是指海事請求人依照《海商法》第二十二條的規定,向船舶所有人、光船承租人、船舶經營人提出海事請求,對產生該海事請求的船舶具有優先受償的權利。 《海商法》第二十二條規定享有優先權的內容是: 一、船長、船員和在船上工作的其他在編人員,根據勞動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勞動合同所產生的工資、其他勞動報酬、船員遺反費用和社會保險費用的給付請求; 二、在船舶營運中發生的人身傷亡的賠償請求; 三、船舶噸稅、引航費、港務費和其他港口規費的繳付請求; 四、海難救助費的救助款項的給付請求; 五、船舶在營運中因侵權行為產生的財產賠償請求; 船舶優先權先於船舶留置權受償,船舶抵押權後於船舶留置權受償;
船舶的優先權因下列情況之一而消滅: 一、具有優先權的海事請求,自優先權產生之日滿一年不行使; 二、船舶經法院強制出售; 三、船舶滅失。

⑷ 有名合同的發展歷史

確立
合同在債法中的重要地位自遠古的羅馬時代就已被確立,隨後繼承羅馬法傳統的大陸法系各國莫不在其民法典中詳細規定有關合同的法律調整制度。但是,由於成文法存在的「法律遲滯性」這一固有缺陷,使既存的法律制度不能適應現實的需要,合同法律制度當然也不例外。尤其是經濟高速發展、合同自由被普遍認可的當前時代,合同類型極速擴張,合同法律制度的局限暴露無疑。基於此,筆者以有名合同為基點,兼從應然和實然兩個角度對其分類和排序問題做了一些探討。
探討
首先,通過比較各國民法典就有名合同分類和排序的四個模式,筆者指出以衣索比亞、阿爾及利亞民法典為代表的有債總則或合同總則、在總則下列類合同、在類合同下列各有名合同的三級排序分類模式一改傳統的合同立法思路,較為先進,是中國民法典之合同部分立法借鑒的典範。
其次,針對社會合同類型急劇擴張帶來的制度挑戰現狀,對有名合同的分類作出了重新思考,不僅在微觀上增加了有名合同的類型,更從宏觀上以給付內容為標准將有名合同劃分為轉讓財產所有權、轉讓財產使用權、提供服務及完成工作成果四大類合同,進而為有名合同法律制度設計了合同總則——類合同規則——各有名合同三層次的應然排序體系。
最後,基於中國合同法律適用尤其是無名合同法律適用的不規范狀態,筆者從實然性角度論證了改革中國當前總則——分則的合同排序體系、增加類合同規則調整體系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本文期望通過有名合同法律調整規則之排序體系的重新設計,特別是加入轉讓財產所有權、轉讓財產使用權、提供服務及完成工作成果四個類合同規則,變二級調整體系為三級調整體系,為合同尤其是無名合同的法律適用指明方向,減少司法自由裁量權的使用,平衡司法權與立法權的關系,進而建立開放、富有活力的合同法律調整體系。

⑸ 民法法系

分為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
大陸法系,又稱民法法系、羅馬法系、法典法系、羅馬-德意志法系,是以羅馬法為基礎而發展起來的法律的總稱。大陸法系最先產生於歐洲大陸,以羅馬法為歷史淵源,以民法為典型,以法典化的成文法為主要形式。大陸法系包括兩個支系,即法國法系和德國法系。法國法系是以1804年《法國民法典》為藍本建立起來的,它以強調個人權利為主導思想,反映了自由資本主義時期社會經濟的特點。德國法系是以1896年《德國民法典》為基礎建立起來的,強調國家干預和社會利益,是壟斷資本主義時期法的典型。
屬於大陸法系的國家和地區除了法國、德國外,還包括義大利、西班牙等歐洲大陸國家,也包括曾是法國、西班牙、荷蘭、葡萄牙四國殖民地的國家和地區如阿爾及利亞、衣索比亞等及中美洲的一些國家,國民黨統治時期的舊中國也屬於這一法系。
大陸法系的特點:
(1)全面繼承羅馬法:吸收了許多羅馬私法的原則、制度,如賦予某些人的集合體以特定的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所有權的絕對性,取得財產的各種方法,某人享有他人所有物的某些權利;侵權行為與契約制度;遺囑繼承與法定繼承相結合制度等。還接受了羅馬法學家的整套技術方法,如公法與私法的劃分,人法、物法、訴訟法的私法體系,物權與債權的分類,所有與佔有、使用收益權地役權以及思維、推理的方式。
(2)實行法典化,法律規范的抽象化概括化。
(3)明確立法與司法的分工,強調制定法的權威,一般不承認法官的造法功能。
(4)法學在推動法律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法學創立了法典編篡和立法的理論基礎,如自然法理論、分權學說、民族國家理論等,使法律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任務由法學家來完成。

英美法系,又稱普通法法系、英國法系,是以英國自中世紀以來的法律,特別是它的普通法為基礎而發展起來的法律的總稱。英美法系首先起源於11世紀諾曼人入侵英國後逐步形成的以判例形式出現的普通法。
英美法系的范圍,除英國(不包括蘇格蘭)、美國外,主要是曾是英國殖民地、附屬國的國家和地區,如印度、巴基斯坦、新加坡、緬甸、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馬來西亞等。中國香港地區也屬於英美法系。
英美法系特點:
(1)以英國為中心,英國普通法為基礎;
(2)以判例法為主要表現形式,遵循先例;
(3)變革相對緩慢,具有保守性,「向後看」的思維習慣;
(4)在法律發展中,法官具有突出作用;
(5)體系龐雜,缺乏系統性;
(6)注重程序的「訴訟中心主義」。
4、兩大法系的比較
首先,法的淵源不同。
其次,法的分類不同。
第三,法典編纂的不同。
第四,訴訟程序和判決程式不同。
最後,在法律術語、概念上也有許多差別。

⑹ 中國民法主要採用哪幾個國家的思想

中國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大陸法系,但非要分類,應該是大陸法系。

大陸法系
大陸法系,又稱民法法系、羅馬法系、法典法系、羅馬-德意志法系,是以羅馬法為基礎而發展起來的法律的總稱。大陸法系最先產生於歐洲大陸,以羅馬法為歷史淵源,以民法為典型,以法典化的成文法為主要形式。大陸法系包括兩個支系,即法國法系和德國法系。法國法系是以1804年《法國民法典》為藍本建立起來的,它以強調個人權利為主導思想,反映了自由資本主義時期社會經濟的特點。德國法系是以1896年《德國民法典》為基礎建立起來的,強調國家干預和社會利益,是壟斷資本主義時期法的典型。
屬於大陸法系的國家和地區除了法國、德國外,還包括義大利、西班牙等歐洲大陸國家,也包括曾是法國、西班牙、荷蘭、葡萄牙四國殖民地的國家和地區如阿爾及利亞、衣索比亞等及中美洲的一些國家,國民黨統治時期的舊中國也屬於這一法系。

英美法系
英美法系,又稱普通法法系、英國法系,是以英國自中世紀以來的法律,特別是它的普通法為基礎而發展起來的法律的總稱。英美法系首先起源於11世紀諾曼人入侵英國後逐步形成的以判例形式出現的普通法。
英美法系的范圍,除英國(不包括蘇格蘭)、美國外,主要是曾是英國殖民地、附屬國的國家和地區,如印度、巴基斯坦、新加坡、緬甸、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馬來西亞等。中國香港地區也屬於英美法系。

⑺ 抵押權與物的交換價值的關系

抵押權是以抵押物的價值保障債權實現的一種擔保物權,因此,在抵押權存續期間維持抵押物的價值對抵押權的實現極為重要。同時,抵押物處於抵押人的佔有之下,抵押人的行為可能會導致抵押物價值的減少。此外,抵押人以外的原因也有可能導致抵押物價值的減少。為維持抵押物的價值,保障抵押權的實現,法律規定了許多救濟措施,增擔保請求權就是其中的一種。

一是不區分抵押物價值減少的原因而統一規定增擔保請求權,法國、德國、義大利等採取這種立法例。這種立法例不考慮抵押物價值減少是否可歸責於抵押人,只要抵押物價值減少的,均產生增擔保請求權。《法國民法典》第2131條規定:「如現有的用於抵押的不動產或每一項動產全部滅失或受到毀損,從而不足以擔保債權的情況下,債權人得從現在起請求或訴請償還其債權,或者取得補充抵押。」《德國民法典》第1133條中規定:「因土地毀損致抵押權擔保受到危害時,債權人可以規定一個適當期限要求所有權人消除危害。期限屆滿後,如果未通過修繕土地或設定另一項抵押權而消除危害,債權人有權立即就土地取得清償。」《義大利民法典》第2743條規定:「當被設定質押或者抵押的財產滅失或毀損時,即使因意外事件滅失或毀損致使債權人缺乏安全保障時,債權人可以要求在其他財產上設定擔保;沒有設定其他擔保的,可以要求立即實現其債權。」

二是區分抵押物價值減少的原因而分別規定增擔保請求權,瑞士、阿爾及利亞、我國大陸及台灣地區等採取這種立法例。這種立法例區分了抵押物的價值減少是否可歸責於抵押人,並分別規定了增擔保請求權。《瑞士民法典》第809條規定:「出現價值減少的情況時,擔保權人可請求債務人擔保其請求權或恢復原狀。」「有價值減少危險時,擔保權人可請求提供擔保;在法官規定的期限內,前款的請求權未得到答復時,擔保權人可請求債務人清償足以擔保其利益的一部分債務。」第810條第1項規定:「對非因所有人的過失而發生的價值減少,擔保權人僅在所有人因損害而已受到補償的范圍內,有請求擔保或清償的權利。」《阿爾及利亞民法典》第899條規定:「如被抵押的不動產因抵押人的過錯滅失或減等,抵押權人得選擇請求抵押人提供足夠的擔保或要求立即清償其債權。如此等滅失或減等因不可歸責於債務人的原因引起,且債權人不同意讓其債權成為無擔保的債權,則債務人得選擇向債權人提供足夠的擔保或提前清償其債務。」《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以下簡稱《擔保法》)第51條規定:「抵押人的行為足以使抵押物價值減少的,抵押權人有權要求抵押人停止其行為。抵押物價值減少時,抵押權人有權要求抵押人恢復抵押物的價值,或者提供與減少的價值相當的擔保。」「抵押人對抵押物價值減少無過錯的,抵押權人只能在抵押人因損害而得到的賠償范圍內要求提供擔保。抵押物價值未減少的部分,仍作為債權的擔保。」我國台灣地區「民法」第872條規定:「(1)抵押物價值減少時,抵押權人得請求抵押人回復抵押物之原狀,或提出與減少價額相當之擔保;(2)抵押物之價值因非可歸責於抵押人之事由致減少者,抵押權人僅於抵押人得受損害賠償之限度內,請求提出擔保。」

三是區分抵押物價值減少的原因而只規定一種增擔保請求僅,衣索比亞等採取這種立法例。這種立法例區分了導致抵押物價值減少的兩種原因,即可歸責於抵押人(債務人)或物上保證人的事由以及可歸責於從抵押人(債務人)或物上保證人處取得抵押物的第三人的事由,但增擔保請求權卻只有一種,即與抵押物減少的價值相當的增擔保請求權。《衣索比亞民法典》第3073條規定:「如果抵押人故意或因疏忽減少了被抵押的不動產的價值或使其價值受到危害,則抵押權人可要求新擔保;如果抵押人未在抵押權人為他合理確定的期限內提供此等擔保,抵押權人可要求清償適當部分的債務。」第3074條規定:「如果從抵押人取得被抵押的不動產的第三人減少或危害了該不動產的價值,則抵押權人可對抵押人行使第3073條規定的權利。」第3075條規定:「如果被抵押的不動產價值的現實的或可能的減少出於第3073條和第3074條規定的以外的原因,則抵押權人既不能要求新擔保,也不能要求清償部分債務。」第3107條規定:「如果物上保證人故意或因疏忽減少了被抵押的不動產的價值或使其價值受到危害,抵押權人可要求他提供新擔保;如果從物上保證人取得不動產的第三人故意或因疏忽減少了被抵押的不動產的價值或使其價值受到危害,抵押權人享有同樣的權利。」

上述三種立法例的主要差別在於:在第一種立法例下,只要抵押物價值發生減少,無論是否出於可歸責於抵押人的原因,抵押權人均可行使增擔保請求權;在第二種立法例下,不僅要區分抵押物價值減少的原因,而且要區分抵押人是否得到賠償,且將因不可歸責於抵押人的事由導致的抵押物價值減少的增擔保請求許可權制在抵押人所得的賠償額之內;在第三種立法例下,增擔保請求權僅發生在因抵押人(債務人)或物上保證人的故意或疏忽以及從抵押人(債務人)或物上保證人處取得抵押物的第三人的故意或疏忽而致抵押物價值減少的場合。從上述差別我們可以看出,第一種立法例下的增擔保請求權的適用范圍最寬,第二種立法例下的增擔保請求權的適用范圍次之,第三種立法例下的增擔保請求權的適用范圍最窄。因此,第一種立法例有利於抵押權人,而不利於抵押人;第三種立法例有利於抵押人,而不利於抵押權人;第二種立法例既考慮到了抵押權人的權利,又照顧到了抵押人的利益,兼顧了雙方權益,是一種較理想的立法選擇。

⑻ 一般原則作等額劃分是什麼意思

比如一個整體 劃分為多少分,一份就相當於一個股權。一般都是用於股票。

熱點內容
歐米伽3立法 發布:2025-08-15 00:02:39 瀏覽:844
民法典飼養 發布:2025-08-15 00:00:56 瀏覽:943
行政法的淵源判例 發布:2025-08-14 23:57:40 瀏覽:203
贛江新區條例 發布:2025-08-14 23:52:45 瀏覽:657
中國人民法律刑事責任 發布:2025-08-14 23:52:02 瀏覽:844
柘城法院法官 發布:2025-08-14 23:51:54 瀏覽:754
罪是刑法 發布:2025-08-14 23:50:57 瀏覽:308
民法典之變 發布:2025-08-14 23:39:28 瀏覽:978
我國國民法典重要內容 發布:2025-08-14 23:32:20 瀏覽:60
起訴一定要找律師嗎 發布:2025-08-14 23:30:34 瀏覽: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