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商法實務精要第二輯
Ⅰ 民法典之前公民享有姓名權嗎
當然有了,民法典是明年1月份實施,要看最高院的解釋和相關的司法解釋。
專業的選擇主要還是看你的興趣,有興趣了才能學得好。這兩科都屬於熱專門的專業,但是經濟法偏向於學屬術研究民商法偏向於實務,所以可以根據之後的就業意向來選擇。
民商法是指民法與商法。關於民法和商法的關系,有兩種體例:一是民商合一,一是民商分立。所謂民商合一,是指民法包含商法,是商法的母法,並指導和統帥商法,而商法是民法的子法或者特別法。如瑞士、義大利等國;所謂民商分立,是指民法與商法屬兩個並存的獨立的部門法,通常在民法典以外還制定了商法典,如法國、德國等國。我國尚未就屬於何種體例作出明確說明,但根據我國現今要求和現代民法發展趨勢,我國應採取民商合一體例。
經濟法是對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關系進行整體、系統、全面、綜合調整的一個法律部門。在現階段,它主要調整社會生產和再生產過程中,以各類組織為基本主體所參加的經濟管理關系和一定范圍的經營協調關系。
要從以下三點把握這個概念:
(一)經濟法是經濟法律規范的總稱
(二)經濟法是調整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三)經濟法調整的是一定范圍的經濟關系。
Ⅲ 有哪些法律翻譯的入門書
法律翻譯的入門書推薦:孫萬彪《法律翻譯教程》(英漢+漢英)、李克興《法律文回本與法律翻譯》、陳忠誠 《民法通答則》AAA譯本評析、範文祥《英文合同閱讀與分析技巧》、《法律英語實務》、《鏖戰英文合同》、《法律英語 核心術語 :實務基礎》,希望可以有幫助。
Ⅳ 司法考試要考哪些科目
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客觀題考試共兩卷。分為試卷一、試卷二,每張試卷100道試題,分值為分,其中單項選擇題50題、每題1分,多項選擇題和不定項選擇題共50題、每題2分,兩張試卷總分為300分。
具體考試科目如下:
試卷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法理學、憲法、中國法律史、國際法、司法制度和法律職業道德、刑法、刑事訴訟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試卷二:民法、知識產權法、商法、經濟法、環境資源法、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民事訴訟法(含仲裁製度)
主觀題考試為一卷,包括案例分析題、法律文書題、論述題等題型,分值為180分。主觀題考試設置選做題的,應試人員可選擇其一作答。
具體考查科目為: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法理學、憲法、刑法、刑事訴訟法、民法、商法、民事訴訟法(含仲裁製度)、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司法制度和法律職業道德。
證書:
A證——必須以本科及以上學歷報名,分數達到360及以上,才可以獲得A證。
B證——戶口屬於放寬地區的法律專業專科考生,司法考試成績在360以上。
C證——屬於國家規定放寬學歷條件地區,報名學歷為法律專科,當年考試成績達到公布的放寬地區合格分數線的考生。
注意:改革後原法律職業資格B證已經取消,只有A、C兩類證書,但原已考過司法考試的考生,證書不受影響。
Ⅳ 民商法考研科目
各個院校的專業設置不一樣,因此在考試要求上也不一樣,不管是考試科目、考試參考書上都有差別,所以你要報考什麼學院,還是參考一下目標院校2010年的招生簡章吧,招生簡章上明確寫著報考的條件,還有招生專業目 錄、招生人數、參考書目等相關信息,別人間接告訴你的東西都和招生簡章有出入,所以最權威的還是參考招生簡章。《全國各招生院校2010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匯總》你可以借鑒,或者直接到他們的網站上去搜!祝你成功!
我推薦一些視頻給你,老師會指導你選擇專業和院校,還會對考研的流程、怎麼備考等相關信息給你指導,這才是正確的方法!
《2010年考研入門指導》
《2010年考研初期三大選擇》
不方便粘網址,怕說是廣告,呵呵,你自己搜一下就可以!
這也是別人推薦給我的,聽過之後啟發很大,和你分享
我的經驗是,搜集相關信息,為考研做好准備,這些信息是:
一、招生專業目錄
專業目錄是考生報考的依據,也是全部復習計劃的依據。由於近幾年高校改革力度加大,專業調整頻繁,專業名稱也多有變化,廣大考生 需要格外注意,免得早就瞅準的專業突然改名更姓,不知去向了。考研教育.網提醒大家,招生專業目錄一般在每年7、8月份公布,考生應及時 與招生單位聯系,索取或購買目錄,最終確定自己的報考方向。
二、公共課考試內容與題型
這里的公共課指全國統考的科目,包括政治、英語(或俄語、日語)和數學。這些科目的考試知識點和考試要求在每年六七月份出版的各 科考試大綱上有詳細規定。根據考研教育.網多年的總結,日語、俄語、數學等科目的大綱一般變動不大,因此可以參照前一年的大綱;而對於 一些變動較大的科目,則必須以新大綱為准進行復習。
三、專業課考試內容與題型
公共課有大綱,或早或晚總還能明確復習范圍,但專業課卻基本上沒有什麼書面的復習綱要可以提供給考生(有關政策禁止招生單位給考 生劃定考試范圍),需要自己去多方打聽。因為專業課涉及的往往不止一門課程,教科書也有多本,復習量極大。例如某著名高校的新聞學院 ,多年來中國新聞史方面有一段時期的內容全部不考,而每年都有一些不了解信息的考生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來背誦這數百頁內容。
四、錄取調劑信息
對於考分很高或很低的考生而言,錄取調劑信息可能用處不大,但對於那些分數剛剛達線、處於錄取邊緣的人來講,如果提前一天知曉某 個招生單位的調劑信息,情況或許就有改觀。
以上四類信息,你要盡力搜集,要是搜集方法和渠道不知道的話,你可以參考《新手入門指導:多樣化渠道搜集考研信息》這樣爭取給自 己考研加分!
希望我的經驗對你有所幫助!
Ⅵ 國土資源法律實務探討兩則
秦險峰
企業借貸形成的土地抵押權不應辦理登記
案例:
甲公司因經營需要,擬向乙公司借款,並商定用甲公司通過出讓方式取得的一宗房地產開發用地作抵押。雙方到國土部門申請辦理土地使用權抵押登記,土地登記人員在審查時出現兩種不同意見。一種意見認為不能辦理,據中國人民銀行1996年發布的《貸款通則》第六十一條規定,各級行政部門和企事業單位、供銷合作社等合作經濟組織、農村合作基金會和其他基金會,不得經營存貸款等金融業務。企業之間不得違反國家規定,辦理借貸或者變相借貸融資業務。乙企業為非銀行金融機構,不能經營貸款業務,因此不能辦理土地使用權抵押登記。第二種意見認為可以辦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第三十二條規定,土地使用權可以抵押。《物權法》第一百八十條也規定,債務人或者第三人有權處分的建設用地使用權可以抵押。甲公司向乙公司借款,是一般民間借貸行為,而不是從事經營貸款業務,可以根據雙方申請為其辦理土地使用權抵押登記。民間借貸可否為其辦理土地抵押登記?
「民間借貸可否辦理土地抵押登記」的問題涉及兩個法律關系:一是企業間借貸關系;二是國有土地使用權抵押登記。二者相互聯系,前者涉及的借款合同為主合同,後者涉及的抵押合同為從合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五條第一款規定,主合同無效,擔保合同亦無效;第四十四條規定,辦理抵押物登記,應當向登記部門提供主合同。所以,國土部門能否為其辦理土地抵押登記的關鍵,首先要判斷甲、乙企業間借貸合同的效力如何。
我國目前的司法實踐,對於企業間借貸合同的效力是持否定態度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對企業借貸合同借款方逾期不歸還借款的應如何處理問題的批復》(法復〔1996〕15號)中規定:「企業借貸合同違反有關金融法規,屬無效合同。」其中的有關金融法規是指中國人民銀行1996年發布的《貸款通則》。
但筆者認為,我國在法律層面上沒有一概否認企業借貸合同的效力,其理由如下:
《貸款通則》不能作為判定合同效力的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法釋〔1999〕19號)第四條規定,合同法實施以後,人民法院確認合同無效,應當以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和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為依據,不得以地方性法規、行政規章為依據。根據該司法解釋,《貸款通則》屬於中國人民銀行的部門規章,不得用來判定企業間借貸合同的效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並不禁止企業間的借貸。《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九條第三款規定,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違反公司章程的規定,未經股東會、股東大會或者董事會同意,將公司資金借貸給他人。其中法律上的「人」應包括自然人和法人。甲公司當然屬於「他人」之列,所以乙公司如果是根據公司章程、並經有權部門(股東會、股東大會或董事會)同意,借款給甲公司,並不被法律禁止。
具體到該案例,盡管筆者對企業間借貸主合同的效力存在一定的質疑,但在土地使用權抵押登記實踐中,國土部門應當充分尊重我國當前的司法實踐,認定甲、乙公司間借貸主合同無效,不予辦理土地抵押登記,如果申請人不服,建議其首先向法院提起確權的訴訟。
(本文原發表於2010年7月27日《中國國土資源報》)
這種情況是否補交土地出讓金?
案例:
某房地產開發商以出讓方式取得一塊國有土地,用途為住宅用地。開發建設過程中,由於城市規劃改變,政府有償收回了該地塊中的1000平方米國有土地使用權,作消防通道用,住宅小區其他規劃設計條件不變。由於收回的1000平方米國有土地是住宅小區的綠地,而其他規劃設計條件不變,從而導致了小區建築密度和容積率提高,經評估,收回1000平方米土地使用權後,剩下的房地產開發用地的每平方米單位地價比出讓時的地價高了許多。請問:這種情況下,開發商是否應當繳納因建築密度和容積率提高所需補交的土地出讓金?
此案中單純由於政府規劃調整使得住宅用地容積率上升,開發商無需補交土地出讓金,理由如下:
首先,本案中政府不能依靠行政命令要求追加土地出讓金。和民事法律權利體系的開放性不同,行政機關行使職權和作出具體行政行為,必須依據法律法規的明確授權。行政法律體系雖然很龐大,但總體上應該是閉合性的、是有權力邊界的,不能隨意擴大適用。「無授權,無權力」為依法行政的應有之義。
目前,與調整土地出讓金有關的法律、行政法規,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十八條規定:「土地使用者需要改變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約定的土地用途的,必須取得出讓方和市、縣人民政府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的同意,……相應調整土地使用權出讓金。」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第十八條規定:「土地使用者需要改變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規定的土地用途的,應當徵得出讓方同意並經土地管理部門和城市規劃部門批准……調整土地使用權出讓金,並辦理登記。」上述兩條規定都只適用於土地使用者(即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合同受讓方)主動提出改變土地用途,並經有關行政機關批準的情形,而對於政府主動調整規劃改變土地用途的,沒有規定是否調整土地出讓金。根據依法行政的要求,筆者認為政府無權依靠行政命令要求開發商補交土地出讓金。
其次,本案中政府作為合同出讓方不能單方面要求追加補交土地出讓金。《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以下簡稱《出讓合同》)受《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調整,對出讓、受讓雙方的效力是平等的,合同的修改也應當在平等協商的基礎上進行。該案例中,政府是有權在開發建設過程中調整部分消防通道用地規劃的,而且政府也選擇《出讓合同》(示範文本)第十八條的第一款第一項,有償收回了該部分1000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權。
開發商在簽訂《出讓合同》時並不能預見規劃的調整,按照原《出讓合同》規定的容積率進行設計、建設,在整個履約過程中是沒有過錯的,同時《出讓合同》(示範文本)第十九條規定,「本合同項下宗地在使用期限內,政府保留對本合同項下宗地的規劃調整權,原規劃如有修改,該宗地已有的建築物不受影響……」「已有建築物不受影響」就是對受讓方信賴利益的肯定,根據該條的設計意圖,該宗地上的建築密度、容積率變大和單位地價比出讓時高,並不是由受讓方主觀造成的(開發商並沒有擅自增加建築面積,而且本案中綠地的減少還很有可能降低住宅小區的舒適度,影響建築物、地價的整體經濟價值),當然也不應當由其承擔不利後果,否則不利於交易的安全、高效進行,對政府公信力也是存在影響的。所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的基本原則,應當作出有利於受讓方的解釋,本案中的開發商仍然可以根據原有容積率設計的圖紙繼續施工。
(本文原發表於2011年4月23日《中國國土資源報》)
Ⅶ 武漢大學民商法考研要看哪些書 除了民法、商法的以外那些憲法、法理等其他科目要不要考
個人喜好和學校的考試方式!一般老師都有提示的!就像我們考前的沖刺班或者補習班!不過如果確實從事那份職業,就多讀相關的書籍。只會好不會壞!
Ⅷ 介紹幾本比較著名的關於商標的書
個人認為國家工商總局新出台的《商標審查及審理標准》這本書很值得一看。
Ⅸ 求民商法實務書籍
您好:
【《民法總則》新法學習推薦書目】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釋義》(版李適時)權
《民法總則要義:規范釋論與判解集注》(李宇)
一、民商法實務核心書目(九種)
《中國民事訴訟法重點講義》(王亞新、陳杭平、劉君博)
《民法總論》(朱慶育)
《合同法總論》(韓世遠)
《侵權責任法》(程嘯)
《物權法論》(劉家安)
《中國擔保制度與擔保方法》(曹士兵)
《親屬法原論》(余延滿)
《中國公司法》(王軍)
《民商法實務精要》(1、2、3、4)(「高杉LEGAL」系列精選集)
二、集成類
《新編版·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觀點集成》(劉德權)
三、執業技能類
《民法思維:請求權基礎理論體系》(王澤鑒)
《謝懷栻法學文選》(謝懷栻)
《要件審判九步法》(鄒碧華)
《法律意見書的研究與製作》(張慶、劉寧)
《法律盡職調查指要》(康䶮、謝菁菁)
《合同與法律咨詢文書製作技能》(呂立山、江憲勝)
《律師之道:新律師的必修課》(君合所)
《律師之道(2):資深律師的11堂業務課》(君合所)
《律師執業基本技能》(律協培訓配套教材)
《律師業務操作指引》(律協培訓配套教材)
Ⅹ 民商法專業都學些什麼課程啊
1、碩士研究生課程學習時間以1年半為准。秋季學期與本科第1、2學期相對應;春內季學期與本科第容3學期相對應。理論課每18學時計1學分。
2、鼓勵研究生跨專業、跨學院、跨年級選修與本專業有關的研究生課程,並計入選修課學分。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適應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需要,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教學和法律實務能力的法學專門人才。具體要求是:掌握比較扎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熟悉我國民商事立法體系、裁判實務及社會生活中的理論問題和實務問題。較為熟練地掌握一門外語,能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掌握解釋適用法律的方法,能夠獨立承擔民商法理論研究、教學、立法、司法和法律實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