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的民事權利和責任

民法的民事權利和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1-06 05:38:38

⑴ 民事權利、民事義務、民事責任三者間的關系

民事權利就是指民事法律規范賦予民事主體滿足其利益的法律手段.即權利人在民事法律調整范圍內要求他人作為或不作為以滿足自己利益的自由.
義務是權利的對應面,由上就可以推之民事義務的定義,指義務人為或不為一定行為已滿足權利人利益的法律手段.
民事權利根據其實現是否需要義務人的積極協助,分為絕對權利和相對義務.

而民事責任,簡單的說就是義務人違反了其義務而應承擔的民事後果.
具體比較民事義務和民事責任有以下不同:
1.兩者性質不一樣.
2.內在價值不一樣.
3.發生的條件不一樣.
4.法律後果不一樣.
5.兩者所涵蓋的范圍不一樣.

⑵ 民事權利、民事義務、民事責任三者的關系

`呵呵,所謂民事權利就是指民事法律規范賦予民事主體滿足其利益的法律手段.即權利人在民事法律調整范圍內要求他人作為或不作為以滿足自己利益的自由.
義務是權利的對應面,由上就可以推之民事義務的定義,指義務人為或不為一定行為已滿足權利人利益的法律手段.
民事權利根據其實現是否需要義務人的積極協助,分為絕對權利和相對義務.

而民事責任,簡單的說就是義務人違反了其義務而應承擔的民事後果.
具體比較民事義務和民事責任有以下不同:
1.兩者性質不一樣.
2.內在價值不一樣.
3.發生的條件不一樣.
4.法律後果不一樣.
5.兩者所涵蓋的范圍不一樣.

民法上,義務與責任的關系

在一般觀來念看來,民源事義務與民事責任之間不外乎是基礎與保障之關系,即民事責任以民事義務為基礎,以民事主體不履行民事義務為條件;民事責任是民事主體履行義務和實現權利的法律保障,有如此認識足矣,無過多討論之必要。但是通過歷史的追溯,我們發現在羅馬法上,未對民事責任與民事義務加以區別,至德國普通法時代,仍沿襲羅馬法思想,不對義務和責任加以區別。只是在日爾曼法上,民事義務與民事責任有明確的區別。近現代大陸法系民法因受日爾曼法影響,乃對民事義務與民事責任作了明確的區分。我國民法又因繼受大陸法系民法及蘇聯民法思想,從而亦嚴格區分民事義務與民法責任兩個概念。將視野轉至英美法系民法,其與羅馬法相同,亦未對義務與責任加以區別。由是觀之,民事義務與民事責任之關系存在兩種截然相反的認知模式——分離說與融合說。

⑷ 民事法律義務與民事法律責任之間的關系是什麼

民事責任與民事義務的區別.民事責任和民事義務是民法上不同的兩個概念,其主要區別如下: 一是性質不同。從權利、義務、責任三者的關系看,義務的本質是權利人實現權利的必要條件。民事義務根據當事人的約定或法律規定而產生,是為了權利人實現其權利。義務是義務人「應為」的行為。應為而為,即義務人履行了義務,則權利人的權利得以實現。從權利、義務、責任三者的關系看,民事責任的本質是促使義務人履行民事義務的輔助條件。義務人應為而不為,即不履行民事義務,其結果是權利人的權利不能得到實現。因此,義務人則應當承擔其後果,即民事責任。 二是對應的關系不同。民事義務與民事權利相對應。通常由合法的表意行為和適法的事實狀態而生的民事法律關系,是一種以權利義務為內容的一般的民事法律關系,有民事權利即有民事義務,有民事義務即有民事權利。民事責任既是一個和民事義務相對應的概念,但不完全對應。說其對應,是指在通常情況下,有民事義務才會有民事責任,沒有民事義務就不會有民事責任。說其不完全對應,是因為多數情況下,民事主體能夠主動履行民事義務,因而不會發生民事責任的問題。傳統民法學強調民事責任與債務(民事義務的一種形式)的統一性,認為二者以合一存在為原則,而忽視二者的區別。「債務與責任原則上相伴而生,如影隨身,難以分開。」如果說債務與責任以合一存在為原則,是指責任是「債之一般擔保」 ,「在現行民法中,以有債務即有此種民事責任為原則」確切地說,責任視為「債之一般擔保」是學理上的概括,正如史尚寬先生所說:「債之效力最重要者,為給付之強制執行與其利益之損害賠償,------然強制執行,除以物之交付為標的外,仍系命債務人為金錢之支付(代執行及間接強制),而損害賠償亦多以金錢填補,故民法債之效力,結局歸於請求金錢之支付。在現今法制,為使債務人支付金錢,惟有處分其財產換取之。古代法之強使債務人服役,或以之為奴隸出賣,而以所得清償債務,或拘押債務人,而迫其親友代為清償之手段,在今日已屏棄不用。故債之效力之最後手段,乃不出於債務人之一般財產。」 由此可見,債務人的「一般財產」作為「債之一般擔保」,實質是指「債之效力之最後手段」,或者說是以「一般財產」為極限,這顯然不是法定意義上的民事責任的概念。責任是不履行債務的後果,如果債務人履行了債務,就無責任可言。實踐中通常是債務人自動履行了債務,而沒有責任,少數情況下,債務人不履行債務而產生責任。應當說責任與債務相分離為常態,合一存在為例外。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民事義務又是與救濟權相對應的概念 。但是,這種對應是存在責任的情況下派生的對應概念,如果義務主體不履行其義務,該為而不為,不該為而為之,則侵害了權利主體的合法利益,就轉化為以救濟權和民事責任為內容的法律關系,先有責任,後有救濟權,而不是相反順序。 三是民事責任與民事義務的范圍不同。民事義務與民事責任雖然都是為實現他人利益而負擔,但是對負擔者本人而言,其是否受到不利益的程度有所不同。民事義務,除債務外,其負擔對負擔者而言並非不利益。債務之負擔就廣義之債而言,這種不利益作為從對方獲得利益的對價,也並非真正的不利益,民事責任作為對民事違法者承擔的法律後果,則必然使其遭受不利益,包括財產上的不利益(如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等)或人身的不利益(如賠禮道歉、消除影響等)。即使按狹義之債把債務看作一種不利益,那麼違反債的責任(如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等)也是超越了原債務范圍的新的不利益。即使一個民事主體不參加債的關系,不負擔債務(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的),那麼依照法律規定,他也是要負擔不侵害他人物權、知識產權、人身權的義務。而民事責任,作為民事違法行為的民事法律後果,則不是任何民事主體都要承擔。只要民事主體認真履行其負擔的民事義務,不侵害他人的民事權利,就不會承擔民事責任。 四是法律約束力不同。民事義務產生以後,具有法律拘束力。這種拘束力是指義務人不履行義務時,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基於民事法律關系的平等自願原則,對義務的履行沒有強制性,權利人不能強制義務人履行義務司法機關也不能強制義務人履行義務(在義務人不履行義務時,權利人有權請求法院強制義務人履行義務;在這種情況下,法院強制義務人履行義務,實質是強制義務人承擔責任)。民事責任具有強制性,在義務人不履行義務時,權利人有權請求義務人承擔民事責任,或請求司法機關強制義務人承擔民事責任。 區別民事義務與民事責任有重要的意義。 首先,區別民事義務與民事責任是完善民法理論的需要。傳統的民法理論認為民事義務產生民事責任,又說民事責任產生如此民事義務,如此循環,那麼民事責任與民事義務還如何區別。 其次,區別民事義務與民事責任是正確處理民事法律關系的需要。民事責任與民事義務的本質不同,對於不同質的問題應當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權利人可以請求司法機關強制義務人承擔民事責任,而不能請求司法機關強制義務人履行義務。我過合同法第107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應當承擔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這里明確規定繼續履行是違約責任。民事責任的范圍基本上可以由當事人約定,但是,民事責任形式只能由法律規定,當事人沒有權利約定民事責任形式的權利。

⑸ 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的關系

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是相對應的關系。法律術語上講,沒有無權利的義務,也沒有無義務的權利。
民事權利,體現的利益,是民法賦予民事主體實現其利益所得實施行為的界限。在本質上講,民事權利是權利人意思自由的范圍,在此范圍內,有充分的自由,可以實施任何行為,法律給予充分保障。

民事義務,體現的是不利益,是當事人為實現他方的權利而受到行為限制的界限。在本質是講,民事義務是義務人必須履行的責任,若不履行,將要承擔其產生的民事責任。

(5)民法的民事權利和責任擴展閱讀:

1、根據民事權利是否以財產利益為內容,民事權利可分為財產權和人身權。

財產權,是指以財產利益為內容,直接體現財產利益的民事權利。財產權既包括物權、債權、繼承權,也包括知識產權中的財產權利。

人身權,是指不直接具有財產內容,與主體人身不可分離的權利。包括人格權和身份權。

2、根據權利的作用,民事權利可分為支配權、請求權、抗辯權和形成權。

支配權,是指主體對權利客體可直接加以支配並享受其利益的權利。物權、人身權、知識產權都屬於支配權。

請求權,是指請求他人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

抗辯權,廣義上是指抗辯請求權或否認他人的權利主張的權利,有的稱為異議權;狹義上是指對抗請求權的權利。

⑹ 侵權責任法保護的民事權利和民事法益怎樣認定

「民事權益」的含義第2條第2款所列舉的權利,可以分為幾類: (1)人格權:生命權、健康權、姓名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2)身份權:監護權應屬身份權,而繼承權應屬一種以身份為基礎的財產權。(3)物權: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4)知識產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現權。(4)其他權利:股權。

⑺ 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責任能力的區別

人出生(法人取得法人資格)即獲得民事權利。例外:未出生嬰兒有繼承權。
但是,擁有民事責任能力需要兩個條件:1、一定年齡。2、健康的認知能力。
即:有民事權利能力不一定有民事責任能力,無民事責任能力不一定無民事權利能力。
明白?
隨便說一句,無民事責任能力人是靠其監護人實現民事權利能力的。

⑻ 民法所規定的民事權利有哪些

民法所規定的民事權利有哪些:

  1. 財產所有權,財產所有權的概念與特徵 財產所有權是指所有人依法對自己的財產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2. 債權,債的概念和特徵 債是按照合同的約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規定,在當事人之間產生的特定能權利和義務關系。

  3. 人身權,人身權的概念,人身權,是指法律賦予民事主體的與其生命和身份延續不可分離而無直接財產內容的民事權利

  4. 知識產權,又稱智力成果權,是指智力成果的創造人和工商業生產經營標記的所有人依法所享有的權利的總稱。

  5. 財產繼承權,財產繼承權的概念及法律特徵,財產繼承權是指公民依法承受死者個人所遺留的合法財產的權利。

⑼ 民事法律事實.民事權利.民事義務及民事責任的關系

民事法律事實是能夠引起法律權利義務關系產生、變更、消滅的行為;
民事權利是自己或讓他人從事一定行為的資格;
民事義務是自己所必須履行的一定職責;
民事責任是沒有完成民事義務所產生的責任、後果。

熱點內容
歐米伽3立法 發布:2025-08-15 00:02:39 瀏覽:844
民法典飼養 發布:2025-08-15 00:00:56 瀏覽:943
行政法的淵源判例 發布:2025-08-14 23:57:40 瀏覽:203
贛江新區條例 發布:2025-08-14 23:52:45 瀏覽:657
中國人民法律刑事責任 發布:2025-08-14 23:52:02 瀏覽:844
柘城法院法官 發布:2025-08-14 23:51:54 瀏覽:754
罪是刑法 發布:2025-08-14 23:50:57 瀏覽:308
民法典之變 發布:2025-08-14 23:39:28 瀏覽:978
我國國民法典重要內容 發布:2025-08-14 23:32:20 瀏覽:60
起訴一定要找律師嗎 發布:2025-08-14 23:30:34 瀏覽: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