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57條

刑法57條

發布時間: 2022-01-07 03:44:17

⑴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訴法第五十八條和第七十七條規定有什麼區別啊

【第58條: 對於經過法庭審理,確認或者不能排除存在本法第五十四條規定的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情形的,對有關證據應當予以排除。

【釋義】:本條是有關非法證據排除方面的規定。

非法證據排除規則:指對於通過非法手段獲取的證據應當排除的規則。

非法手段——刑訊逼供等;暴力、威脅等;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嚴重影響司法公正的,不能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

非法證據——供述(無辯解);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物證、書證

注意:(A)「刑訊逼供」是指,a)使用肉刑或者變相肉刑,b)針對肉體或者精神,c)遭受劇烈疼痛或者痛苦。
(B)「其他非法方法」是指,違法程度和對犯罪嫌疑人的強迫程度與刑訊逼供或者暴力、威脅相當而迫使其違背意願供述的方法。
(C)「可能嚴重影響司法公正」是指,收集物證、書證不符合法定程序的行為明顯違法或者情節嚴重,可能對司法機關辦理案件的公正性造成嚴重損害。
(D)「補正」是指,對取證程序上的非實質性瑕疵進行補救。
(E)「合理解釋」是指,對取證程序的瑕疵作出符合常理及邏輯的解釋。

檢察院應當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加以證明。 對於確認或者不能排除存在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情形的,對有關證據應當予以排除。

(第54條:採用刑訊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採用暴力、威脅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應當予以排除。收集物證、書證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嚴重影響司法公正的,應當予以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不能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的,對該證據應當予以排除。

在偵查、審查起訴、審判時發現有應當排除的證據的,應當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為起訴意見、起訴決定和判決的依據。)

第77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最長不得超過十二個月,監視居住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

在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間,不得中斷對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理。對於發現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或者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期限屆滿的,應當及時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解除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應當及時通知被取保候審、監視居住人和有關單位。

【釋義本條主要是關於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的相關規定。在取保候審和監視居住期間,不得中斷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理。

取保候審:取保候審最長不得超過12個月。

取保候審期限的計算:

(1)累計計算依法沒收保證金後,責令重新交納保證金或者提出保證人的,對犯罪嫌疑人繼續取保候審的,取保候審的時間應當累計計算。

(2)重新計算。 公安機關決定對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審,案件移送檢察院審查起訴後,對於需要繼續取保候審的,檢察院應當依法重新作出取保候審決定,並對犯罪嫌疑人辦理取保候審手續。取保候審的期限應當重新計算並告知犯罪嫌疑人。

對繼續採取保證金方式取保候審的,被取保候審人沒有違反取保候審義務的,不變更保證金數額,不再重新收取保證金。

監視居住:(1)監視居住的期限:監視居住的期限最長不超過6個月,在此期限內不得中斷對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理。公安機關已經對犯罪嫌疑人採取監視居住的,案件移交到人民檢察院後,以及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已對犯罪嫌疑人監視居住,案件起訴到人民法院後,辦案機關對於符合監視居住條件的,應當依法對被告人重新辦理監視居住手續。監視居住的期限重新計算。

(2)監視居住的解除在監視居住期間,不得中斷對案件的偵查、起訴和審判。監視居住期限屆滿或者發現不應追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刑事責任的,應當及時解除監視居住。解除監視居住的,應當由辦案人員提出意見,報部門負責人審核,最後由公安機關負責人、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或者人民法院院長決定。解除監視居住的決定,應當及時通知執行機關,並將解除或撤銷監視居住的決定書送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者辯護人認為監視居住期限屆滿或不應繼續監視居住的,有權向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提出申請,要求解除監視居住。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收到申請後,應當在3日以內作出決定;不同意解除或變更的,應當告知申請人,並說明不同意的理由。

求採納~





刑法七十五條

您好,刑來法第七十三條是對考驗期源限的規定
第七十三條【考驗期限】拘役的緩刑考驗期限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於二個月。
有期徒刑的緩刑考驗期限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於一年。
緩刑考驗期限,從判決確定之日起計算。

⑶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五十七條第一款

對於被判處死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應當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⑷ 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而被採取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違反刑訴法第五十七條「第一二條」規定

我知道正確反監控

⑸ 刑法規定!

樓上回答不對,假釋與減刑不同,假釋出來附加刑不變,即還是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但對於殺人、放火、強奸等暴力犯罪被判10年以上有期的不適用假釋。

⑹ 我想知道刑事訴訟法第57條規定是什麼

第57條:被監視居住人的義務--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遵守以下規定:版(1):未經執權行機關批准不得離開住處,無固定住處的,未經批准不得離開指定的居所;(2)未經執行機關的批准不得會見他人;(3)在傳訊的時候及時到案;(4)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擾證人作證;(5)不得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
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違反前款規定,情節嚴重的,予以逮捕。

⑺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五條第一款 第二十七條

第二十五條 二人抄以上共同過襲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論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按照他們所犯的罪分別處罰。第二十七條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輔助作用的,是從犯。對於從犯,應當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二百六十三條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搶劫公私財物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一)入戶搶劫的;(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搶劫的;(三)搶劫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四)多次搶劫或者搶劫數額巨大的;(五)搶劫致人重傷、死亡的;(六)冒充軍警人員搶劫的;(七)持槍搶劫的;(八)搶劫軍用物資或者搶險、救災、救濟物資的。望滿意,祝:好!

⑻ 刑法36條48條57條67條合並是什麼罪

第三十六條由於犯罪行為而使被害人遭受經濟損失的
,對犯罪分子除依法給予刑事處罰外,並應根據情況判處
賠償經濟損失。

第四十八條死刑只適用於罪行極其嚴重的犯罪分子。
對於應當判處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須立即執行的
,可以判處死刑同時宣告緩期二年執行。

第五十七條對於被判處死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應當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在死刑緩期執行減為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減為有期
徒刑的時候,應當把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的期限改為三年以
上十年以下。

第六十七條犯罪以後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
的,是自首。對於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
罰。其中,犯罪較輕的,可以免除處罰。

被採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
罪犯,如實供述司法機關還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
自首論。
這只能算是刑罰附帶民事賠償。因為你選擇的這幾條都沒有具體的罪名。

⑼ 新安全生產法在第57條58條59條分別規定了哪些義務

安全生產是關系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大事,是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志,是黨和政府對人民利益高度負責的重要體現。2021年6月1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通過了《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的決定》,已於9月1日起施行。省應急管理廳將逐條刊發內容解讀,促進應急管理幹部學法用法、企業單位規范安全生產行為、社會公眾增強安全生產法治意識,為法律施行營造良好氛圍和法治環境。
條 文 內 容
第五十六條生產經營單位發生生產安全事故後應當及時採取措施救治有關人員。
因生產安全事故受到損害的從業人員,除依法享有工傷保險外,依照有關民事法律尚有獲得賠償的權利的,有權提出賠償要求。
條 文 主 旨
本條是關於生產經營單位的及時救治義務,以及從業人員享有社會保險和有關民事賠償權利的規定。
條 文 釋 義
「以人為本」是安全生產工作的原則要求,因此本條規定生產經營單位發生生產安全事故後,應當及時採取措施救治有關人員。此外,因生產安全事故而受損害的從業人員所受的損害嚴重,工傷保險難於補償其受到的全部損害,其仍有依照民事法律獲得賠償的權利。在這種情況下,為進一步保護從業人員的權利,本條明確從業人員既有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的權利,又有要求進一步賠償的權利。
一、生產經營單位應及時採取措施救治有關人員
本條第1款規定,生產經營單位發生生產安全事故後,應當及時採取措施救治有關人員。這是本次法律修改新增內容,主要考慮「以人為本」是安全生產工作的原則要求,安全生產工作應當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護人民生命安全擺在首位。在處理事故時,生產經營單位要把保護人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當發生人身傷亡事故時,要首先救治傷員,然後才保護財產。《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條例》第17條規定,發生生產安全事故後,生產經營單位應當立即啟動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並應迅速控制危險源,組織搶救遇險人員。本法第83條規定,單位負責人接到事故報告後,應當迅速採取有效措施,組織搶救,防止事故擴大,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生產經營單位發生生產安全事故後,最緊急的就是立即展開救援工作。為救治有關人員,可以採取的措施包括把傷員運送到安全地點、對傷員進行急救、及時將傷員送醫等。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發生生產安全事故後,生產經營單位的及時救治義務不僅僅是對從業人員,也包括其他受到生產安全事故影響的人員。例如,發生危險化學品泄漏的事故,生產經營單位也應該及時救治受困或受到傷害的周邊群眾等。
二、從業人員因生產安全事故受到損害的,依法享受工傷保險待遇
我國社會保險法規定,職工應當參加工傷保險,由用人單位繳納工傷保險費,職工不繳納工傷保險費。本法也明確規定了生產經營單位必須依法參加工傷保險,為從業人員繳納工傷保險費。工傷保險制度既有利於分散生產經營單位的經營風險,又可以為從業人員提供一定的保障。從業人員因生產安全事故受到損害的,如果經過工傷認定構成工傷,可以依法享受相應的工傷保險待遇。根據社會保險法的規定,工傷保險待遇包括工傷的醫療費用和康復費用,住院伙食補助費,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的交通食宿費,安裝配置傷殘輔助器具所需費用,生活不能自理的還可以獲得生活護理費,傷殘的可以獲得相應的一次性傷殘補助金等,終止或者解除勞動合同時可獲得一次性醫療補助金,因工死亡的包括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和因工死亡補助金等。
三、從業人員的有關民事賠償的權利
我國工傷保險制度對解決勞動者工傷情況下的相關費用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用人單位為勞動者參加工傷保險,並不意味著絕對排除了其在勞動者遭受工傷時的民事賠償責任。由於工傷保險待遇項目有確定的范圍、有的項目賠償標准也不高,有些情況下勞動者通過工傷保險並不能得到充分救濟,而侵權損害賠償可以更好填補受害人及其親屬的相關損失。例如,《民法典》侵權責任編第1183條第1款規定,侵害自然人人身權益造成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精神損害賠償。另外,工傷保險對勞動者就醫的醫院以及治療所使用的葯品范圍等都有比較多的限制,對有關費用需要勞動者通過向用人單位主張侵權損害賠償獲得救濟。因此,為了確保從業人員在因生產安全事故遭受損害的情況下可以獲得充分、合理的救濟,本條規定了因生產安全事故受到損害的從業人員,除依法享有工傷保險外,依照有關民事法律尚有獲得賠償的權利的,還有權提出賠償要求。需要注意的是,本次法律修改刪除了原來只能向從業人員本單位提出賠償要求的規定。主要考慮是,生產安全事故責任主體有可能是本單位,也有可能是其他單位,受到事故損害的從業人員可以依據民法典等法律法規,向責任主體進一步提出賠償要求。
條 文 內 容
第五十七條從業人員在作業過程中,應當嚴格落實崗位安全責任,遵守本單位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服從管理,正確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
條 文 主 旨
本條是關於從業人員落實崗位安全責任,遵章守制、服從管理以及正確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的規定。
條 文 釋 義
從業人員落實崗位安全責任,遵章守制、服從管理以及正確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是從業人員在安全生產過程中應盡的義務,法律有必要對此作出明確規定。
一、落實崗位安全責任
從業人員在作業過程中,應當嚴格落實崗位安全責任,是本次法律修改新增內容。《關於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的意見》提出,企業實行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度。本法第4條規定,生產經營單位建立健全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第22條規定,生產經營單位的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應當明確各崗位的責任人員、責任范圍和考核標准等內容。因此,從業人員在作業過程中,應當根據自身崗位的性質、特點和具體工作內容,強化安全生產意識,提高安全生產技能,嚴格落實崗位安全責任,切實履行安全職責,做到安全生產工作「層層負責、人人有責、各負其責」。同時,對生產經營單位的從業人員不落實崗位安全責任的,本法規定了法律責任,由生產經營單位給予批評教育,依照有關規章制度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二、遵章守制、服從管理
從業人員在作業過程中應當嚴格遵守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制度和操作規程,服從管理。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是企業規章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管理方面的規章制度包括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技術措施管理、安全生產教育、安全生產檢查、傷亡事故報告、各類事故管理、勞動保護設施管理、要害崗位管理、安全值日制度、安全生產競賽辦法、安全生產獎懲辦法、勞動防護用品的發放管理辦法等。安全操作規程是指在生產活動中,為消除能導致人身傷亡或造成設備、財產破壞以及危害環境而制定的具體技術要求和實施程序的統一規定。勞動法也要求,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是保證勞動者的安全和健康,保證生產活動順利進行的手段,沒有健全和嚴格執行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企業的安全生產就沒有保障。可以講,安全寓於生產的全過程之中,安全生產需要生產經營單位的每一個人、每個工序相互配合和銜接。生產經營單位的每一個從業人員都從不同的角度為企業的安全生產擔負責任,每個人盡責的好壞直接影響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的成效。因此,生產經營單位的從業人員在作業過程中應當遵守本單位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服從管理。這樣才能保證生產經營單位的活動安全、有序地進行。同時,對生產經營單位的從業人員不服從管理,違反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或者操作規程的,本法規定了法律責任,由生產經營單位給予批評教育,依照有關規章制度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三、正確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
從業人員在作業過程中,應當正確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根據原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2015年頒布的《用人單位勞動防護用品管理規范》的規定,勞動防護用品,是指由用人單位為勞動者配備的,使其在勞動過程中免遭或者減輕事故傷害及職業病危害的個體防護裝備。勞動防護用品是保障勞動者安全與健康的輔助性、預防性措施。從一定意義上講,它是從業人員防止職業毒害和傷害的最後一項有效的措施。同時,勞動防護用品又與從業人員的福利待遇以及為保證產品質量、產品衛生和生活衛生所需要的非防護性的工作用品有著原則區別。在勞動條件差、危害程度高或者集體防護措施起不到作用的情況下,如在搶修或者檢修設備、野外露天作業、處理事故或者隱患,以及生產工藝、設備一時跟不上等,個人防護用品會成為勞動保護的主要措施。勞動防護用品在勞動過程中,是必不可少的生產性裝備,對生產經營單位來講要按照有關規定發放充足,不得任意削減,作為從業人員要珍惜,正確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用人單位勞動防護用品管理規范》對勞動防護用品的使用有專門規定,明確規定勞動者在作業過程中,應當按照規章制度和勞動防護用品使用規則,正確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

熱點內容
洗車行規章制度 發布:2025-08-13 02:41:10 瀏覽:785
勞動法周末算工資嗎 發布:2025-08-13 02:38:01 瀏覽:238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發布:2025-08-13 02:33:16 瀏覽:486
卓資司法局 發布:2025-08-13 02:28:15 瀏覽:522
馬克思矛盾分析法分析社會問題 發布:2025-08-13 02:28:11 瀏覽:311
親愛的律師 發布:2025-08-13 02:22:16 瀏覽:693
中國的道德觀 發布:2025-08-13 02:14:30 瀏覽:884
公司完善規章制度 發布:2025-08-13 02:06:40 瀏覽:943
刑法者人之 發布:2025-08-13 01:31:50 瀏覽:656
光華法學院法律碩士法學讀幾年 發布:2025-08-13 01:26:39 瀏覽: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