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上的義務

民法上的義務

發布時間: 2022-01-07 10:13:17

A. 法律上的注意義務

民法上的「注意義務」簡單的說,就是行為人在做出某種行為時,應能預見到自己的行為有可能產生的某種損害後果,並且做好防範措施,避免損害後果的發生。

B. 民事法律關系中法定義務有哪些

民事法律行為是公民或者法人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的合回法行為。民事法律行答為應當具備下列條件:(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實;(三)不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民事法律行為可以採取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規定是特定形式的,應當依照法律規定。民事法律行為從成立時起具有法律約束力。行為人非依法律規定或者取得對方同意,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下列民事行為無效:(一)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依法不能獨立實施的;(三)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為的;(四)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五)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六)經濟合同違反國家指令性計劃的;(七)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無效的民事行為,從行為開始起就沒有法律約束力。

C. 民法是義務法嗎

要把你的話分成兩部分來解讀

首先,要解釋一下為什麼有民法是權利法的說法,因為民法歸根結底是私法,以權利保護為本位。
而權利與義務的關系是,權利可以放棄,義務必須履行
說民法是義務法這個說法,本身就違背了民法其中居多的權利保護內容和原則
刑法作為公法,對於義務的規定更多,更為符合你說的「義務法」概念

D. 民法的權利和義務

民法上的權利是指具有權利能力的民事主體,以自己的意思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專為的可能性屬。法律賦予主體享有民事權利,實際上是確定人們享有利益和實現某種利益行為的范圍和限度。
民事權利依不同的標准可以分財產性的權利和人身性的權利與綜合性的權利,絕對權與相對權,既得權與期待權,主權利與從權利。
民事權利有四大全能:支配權,請求權,抗辯權和形成權。
義務是指民事法律規范規定或者當事人依法約定,義務人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以滿足權利人利益的法律拘束。民事義務是當事人實現他方權利而受行為限制的界限。有法定義務和約定的義務,積極的義務,和消極的義務,基本的義務和附隨的義務等。

E. 民事義務包括哪些

民事義務,是指義務主體為滿足權利人的利益需要,在權利限定的范圍內必須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約束。包括(一)法定義務與約定義務;(二)積極義務與消極義務;(三)專屬義務與非專屬義務 。

F. 民法中的權利義務是什麼意思

用大白話來說權利就是可以做的,義務就是應該做的。

G. 民法通則里有關告之義務的解釋

您好。
1.告知方式:法律並未明確法院應採取何種方式向當事人告知,一般認為告知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法院以書面方式告知當事人;另一種是法院以口頭方式告知當事人。但從適用效果上講,法院應當以書面形式向當事人履行舉證指導的義務。這是因為:(1)書面形式能夠更好地促使當事人進行舉證。在訴訟中許多當事人對關於舉證的要求和後果了解甚少,如果法院僅以口頭形式告知,當事人可能仍不明確。書面形式較之口頭形式,更具有明確性和固定性,能夠更好地促使當事人按照法律的要求進行舉證。(2)書面形式更能體現舉證告知的重要性和嚴肅性。.使用統一和規范的書面形式進行舉證告知,不僅能夠體現舉證告知的嚴肅性,還有利於保證告知內容的完整性和統一性。 2.法院違反舉證告知義務的法律後果。對此現行法律並未規定,但理論上認為法院未按規定履行舉證指導義務,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後果,當事人可以以一審程序違法,向二審法院提起上訴,要求二審法院撤銷原判發回重審。理由是:(1)既然將舉證告知規定為法院的義務,如違反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否則,法律規定就如同一紙空文。(2)受我國的現實局限所致,許多當事人在訴訟中並不了解自己的舉證權利、舉證義務和舉證責任,.如果法院不履行相應的舉證指導義務,就要求當事人承擔證據失權的後果,將不利於保護當事人的權益,也有礙於司法公正目標的實現。
希望能夠幫到您,謝謝,望採納。

H. 民法上,義務與責任的關系

在一般觀來念看來,民源事義務與民事責任之間不外乎是基礎與保障之關系,即民事責任以民事義務為基礎,以民事主體不履行民事義務為條件;民事責任是民事主體履行義務和實現權利的法律保障,有如此認識足矣,無過多討論之必要。但是通過歷史的追溯,我們發現在羅馬法上,未對民事責任與民事義務加以區別,至德國普通法時代,仍沿襲羅馬法思想,不對義務和責任加以區別。只是在日爾曼法上,民事義務與民事責任有明確的區別。近現代大陸法系民法因受日爾曼法影響,乃對民事義務與民事責任作了明確的區分。我國民法又因繼受大陸法系民法及蘇聯民法思想,從而亦嚴格區分民事義務與民法責任兩個概念。將視野轉至英美法系民法,其與羅馬法相同,亦未對義務與責任加以區別。由是觀之,民事義務與民事責任之關系存在兩種截然相反的認知模式——分離說與融合說。

I. 法律意義上的義務有哪幾種形式

法律明確規定的義務;職務或業務上要求的義務;法律行為引起的義務;先行行為引起的義務。具體分析如下:
1、法律的明文規定。法律明文規定的作為義務是不作為之作為義務的主要來源之一,這也是罪刑法定原則的必然要求。在純正不作為中,其作為義務都是由法律明文規定的。這里的法律規定不能作擴大解釋,只能理解為刑法明文規定或者由其他法律規定而經刑法予以認可。如果只有其他法律規定,未經刑法認可,則不能成為不作為之作為義務。例如,根據稅收法律的規定,公民個人和法人有依法納稅的義務。又如,根據婚姻法的規定,夫妻之間、直系血親之間在特定條件下具有扶養、撫養、贍養的義務。但是,不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要構成犯罪,還必須以刑事法律的明文規定為依據。我國刑法中規定的偷稅罪、遺棄罪、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侵佔罪(拒不退還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等等,都有刑法的明文規定。[9]有些作為義務雖然在一般法規中作了規定,但若刑法中未作相應規定的,即使行為人不履行作為義務,也不能以犯罪論處。例如,違反民法規定不履行清償債務的不作為行為,由於刑法中未作規定,就不能以犯罪論處。
2、職務或業務要求的作為義務。從事某項工作的人,其職務或業務本身要求他負有某種作為的義務。例如,游泳場的救生員有搶救落水人的義務,值班醫生有救治病人的義務,保育員有保護幼兒生命、健康安全的義務等等。由於這些義務是以行為人所從事的工作、所擔負的職責為前提,因而一般都由本單位、本行業的主管部門或者業務部門通過的職責守則、條例等形式加以規定。但是,實際上往往存在職務或業務所要求的義務不明的情況,對此應如何據以認定行為人有無作為義務呢?筆者認為,為避免入人於罪,對於職務或業務上要求的義務,原則上應限於有職責守則、條例等明文規定的內容,但在我國目前部門、行業職責尚缺乏規范化管理的情況下,對於本行業公認的職務、業務上要求的義務,不應以本單位、本行業未作明確規定為借口而予以否定,而應基於行業公認而加以確認。
3、 法律行為引起的義務。法律行為是指在法律上能夠引起一定的權利和義務的行為。法律行為在實踐中主要表現為合同行為[10],廣義地包括自願承擔義務行為?口頭合同?。合同引起作為義務涉及的問題非常復雜,其中一個關鍵問題是如何合理劃分刑法與民法等非刑事法律的調整界限。比如房主久經租戶催促,而仍不修繕其有倒塌危險的房屋,最終致房屋倒塌而使屋內租戶被壓死的等等情形,能否視行為人有法律行為引起的義務而追究其不作為的罪責?從理論上講是完全可以的,但實踐中還應結合社會相當性理論予以具體的判斷。
4、先行行為產生的作為義務。先行行為產生的義務,是由於行為人先前實施的行為致使法律所保護的某種權利處於危險狀態,而產生的防止危害結果發生的義務。筆者認為,引起作為義務的先行行為並不限於違法、有責行為,也不限於作為行為,但合法、正當行為與不作為行為能否引起作為義務,又不可一概而論,也要根據社會相當性理論去具體分析。犯罪行為能否引起作為義務?在這個問題上又存在兩種不同的主張:一是否定說。持這種觀點的學者認為,先行行為原則上不應包括犯罪行為。認為行為人實施犯罪行為之後,有義務承擔刑事責任,而沒有義務防止危害結果的發生。如果行為人自動防止危害結果發生,則是減免刑罰的理由;如果行為人沒有防止結果的發生,則負既遂罪的刑事責任;如果行為人沒有防止更嚴重的結果的發生,則負結果加重犯的刑事責任。如果認為先行行為包括犯罪行為,則會使絕大多數一罪的情況變為數罪,這是不合適的。二是肯定說。持這種觀點的學者認為,先行行為包括合法行為,也包括違法行為,違法行為還可以進一步區分為一般的違法行為和犯罪行為。在先行行為是犯罪行為的情況下,先行行為與不作為行為之間具有牽連關系,構成牽連犯。在這一問題上筆者持折衷說,基於罪責刑相適應原則,應以行為人所放任發生的危害結果是否能為前罪的犯罪構成(包括加重構成)所包括作為區分標准:能包括的,沒有作為義務,依據前罪的法定刑幅度定罪處罰即可;超出前罪犯罪構成范圍而觸犯更為嚴重的犯罪的,則具有作為義務

熱點內容
洗車行規章制度 發布:2025-08-13 02:41:10 瀏覽:785
勞動法周末算工資嗎 發布:2025-08-13 02:38:01 瀏覽:238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發布:2025-08-13 02:33:16 瀏覽:486
卓資司法局 發布:2025-08-13 02:28:15 瀏覽:522
馬克思矛盾分析法分析社會問題 發布:2025-08-13 02:28:11 瀏覽:311
親愛的律師 發布:2025-08-13 02:22:16 瀏覽:693
中國的道德觀 發布:2025-08-13 02:14:30 瀏覽:884
公司完善規章制度 發布:2025-08-13 02:06:40 瀏覽:943
刑法者人之 發布:2025-08-13 01:31:50 瀏覽:656
光華法學院法律碩士法學讀幾年 發布:2025-08-13 01:26:39 瀏覽: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