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的性質目的

刑法的性質目的

發布時間: 2022-01-07 11:51:50

㈠ 什麼是刑法的目的刑思想

1、針對刑罰正當化根據的不同看法和回答,可以分為報應刑論和目的刑論。目的刑論又稱相對主義,是刑事實證學派的主張。目的刑論認為,刑罰本身沒有什麼意義,只有在為了實現一定的目的及預防犯罪的意義上才具有價值,因此,在預防犯罪所必要而且有效的限度內,刑罰才是正當的。目的刑論認為刑罰的正當化根據在於預防犯罪,因而「為了沒有犯罪而科處刑罰」是對其刑罰理念的經典表述。
2、《中國監獄學刊》1998年第5期中,張金桑的論文《論刑事法律體系的建立與完善》講到:「正確認識刑事執行的獨立地位及重要作用是進行立法的必要前提,現代意義上的目的刑、教育刑思想使刑事執行開始突破了理論和實踐的傳統界限,逐步擺脫其依附性和從屬性,它自身特有的性質、職能及任務的實現,在客觀上要求有一部統一的刑事執行法律,是刑事法發展的大勢所趨。」

㈡ 刑法的性質是什麼

刑法的性質具有兩 方面的含義:一是刑法的階級性質;二是刑法的法律性質。
(一) 刑法的階級性質
刑法是一個歷史范疇,和其他法律一樣,不是自古以來就有的。在原始社會末期,隨著私有制和階級的出現,刑法才作為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應運而生。刑法是統治階級根據自己的意志和利益制定的,是統治階級對被統治階級實行專政的工具。刑法規定的基本內容是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也就是通過對犯罪人追究刑事責任和適用刑罰來為統治階級服務。刑法的階級本質是由國家的階級本質決定的,一切剝削階級國家的刑法,包括奴隸制國家刑法、封建制國家刑法和資本主義國家刑法,盡管因國家類型不同和朝代更替使得刑法的內容和形式有所差異,但它們都是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礎,反映剝削階級意志並為剝削階級利益服務的。它們都 是鎮壓人民的工具。這就是剝削階級國琛刑法的 共同階級本質。當然,剝削階級國琛刑法為了統治階級的整體利益,也處罰統治階級內部的某些犯罪人,也規定了一些所謂保護全體人民利益和條款,但這並不能掩蓋剝削階級國琛刑法的階級性。與剝削階級國琛刑法不同,我國刑法是社會主義類型的刑法,它是建立在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基礎之上的上層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志,保衛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經濟制度,保護廣大人民當前及長遠的利益。
(二) 刑法的法律性質
刑法的法律性質,亦即刑法作為法律體系之一部分所具有的特徵。在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憲法是根本大法。憲法之下有刑法、民法行政法經濟法等基本的部門法律。刑法與其他部門法如民法、行政法、經濟法等比較起來,有兩 個顯著的特點:其一,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的范圍更為廣泛。民法、行政法等部門法律都是調整一定的社會關系的,凡調整同一類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就構成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例如民法是調整一定范圍內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經濟法調整的只能是一定的經濟關系。但在這一點上,刑法是一個例外。刑法不以特定的社會關系為調整對象,而是以特定的調整方法使它在其他部門法律區別開來。刑法的調整對象不限於一類社會關系,而是調整各個領域的社會關系。公以調整對象為標准,無法把刑法與其他部門法區別開來。任何一種社會關系,只要受到犯罪行為的侵犯,刑法就規定對這種行為予以一定的刑罰處罰,從而使這種社會關系進入刑法調整范圍。在這個意義上,刑法可以說是其他部門法的保護法,沒有刑法作後盾和保證,其他部門法往往很難得到徹底的貫徹實施。就懲治違法行為而言,其他部門法可以說是「第一道防線」,刑法則充任「第二道防線」的角色。其二,刑法的強制性最為嚴厲。任何法律都具有強制性,任何侵犯法律所保護的社會關系的行為人,都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後果,受到國家強制力的干預。例如,違反民法的,要承擔民事責任;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要受到治安管理處罰;等等。但是,所有這些強制,都不及刑法對犯罪分子進行刑事制裁即適用刑罰嚴厲。刑罰不僅可以剝奪犯罪分子的財產 ,限制或剝奪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剝奪犯罪分子的政治權利,而且在最嚴重的情況下還可以剝奪犯罪分子的生命。正因為刑法具有以上特點,所以刑法的法律性質不同於其他法律,它是直接用來同犯罪作斗爭的法律。

㈢ 關於刑法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刑法的目的是要消除犯罪者心中的惡,恢復善和正義。故意犯罪和過失犯罪應處以不同的刑罰。不同身份的罪犯也應處以不同的刑罰。如果出於正當防衛而殺死了人,應免於刑罰。

㈣ 刑法的目的是什麼

《刑法》第一條【立法目的】為了懲罰犯罪,保護人民,根據憲法,結合我國同犯罪作斗爭的具體經驗及實際情況,制定本法。

第二條【任務】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任務,是用刑罰同一切犯罪行為作斗爭,以保衛國家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我國刑法的任務是打擊犯罪和保護人民的統一。

運用刑法同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作斗爭,保衛國家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制度,是我國刑法的首要任務。

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幾十年浴血奮戰建立起來的人民民主的專政和社會主義制度,是我們國家和人民根本利益的集中體現,也是我國勞動人民當家作主安居樂業、建設社會主義的根本保證。而一切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正是以危害國家的安全和統一、顛覆國家政權,推翻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制度為目的的。因此,我們必須同一切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作斗爭,以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制度。我國的刑法正是這樣規定的,它把危害國家安全罪列為一切犯罪之首,並且在規定的12種犯罪中,有7種罪可以判處死刑;規定實施危害國家安全罪的犯罪分子,在刑罰執行完畢或者赦免以後的任何時候再犯罪的,都構成累犯,並予以從重處罰;對於實施危害國家安全罪的犯罪分子,都可以判處沒收財產。此外,刑法首次設專章規定了直接關系國家安全的危害國防利益罪,對危害國防利益的各種犯罪作了具體規定,這些都為嚴厲打擊危害國家安全罪的犯罪行為提供了有力武器。

運用刑法同一切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和侵犯財產的犯罪作斗爭,保衛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是我國刑法的根本任務。

我國刑法作為上層建築的一部分,決定於並服務於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社會主義的公有制,是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賴以存在並不斷鞏固的經濟基礎,也是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源泉,而一切經濟犯罪和財產犯罪所侵害的正是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因此,刑法的根本任務即是運用刑罰同一切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犯罪和一切侵犯財產的犯罪和侵犯罪作斗爭,同一切破壞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犯罪作斗爭,為了同一切經濟犯罪和財產犯罪作斗爭,我國刑法專門規定了破壞社會主義經濟秩序罪和侵犯財產罪兩章,對於各種各樣的經濟犯罪和財產犯罪作了詳細規定,從而使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獲得了有力的保障。

運用刑法同一切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地犯罪作斗爭,保護人民群眾地合法權益,是我國刑法的重要任務。

在我國,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公民享有憲法賦予的一切權利,人民群眾的人身權利不受侵犯,並且享有廣泛的民主權利。既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具體表現,又是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決定的。我國刑法必然把保護人民群眾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作為自己的重要任務。為此,我國刑法專門規定了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一章,其中規定對於殺人、強奸等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的犯罪,對於破壞選舉、報復陷害等侵犯公民民主權利的犯罪和重婚、虐待等妨礙公民婚姻家庭權利的犯罪要予以刑罰處罰,這就充分表達了廣大人民群眾的願望和要求,為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必將大大調動人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

運用刑法同一切破壞社會秩序的犯罪作斗爭,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是我國刑法的中心任務。

進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是我國當前的中心工作。國家的鞏固、社會的安定、人民物質文化生活的改善,最終都取決於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取決於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成功。而一個良好的社會秩序,是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順利進行的可靠保證和必要前提;沒有一個良好的社會秩序,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就不可能順利進行。因此,運用刑法同一切破壞社會秩序、經濟秩序的犯罪作斗爭,以掃除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上的障礙,是刑法的重要任務之一。為了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進而保證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順利進行,我國刑法一方面設專章規定了「妨礙社會管理秩序罪」,對各種擾亂公共秩序、妨礙司法秩序、妨害國(邊)境管理秩序、妨害文物管理秩序等犯罪作了具體規定;另一方面,在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危害國防利益罪等章中,規定了有關破壞經濟秩序、社會秩序方面的犯罪。刑法的這些規定,對於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經濟秩序,發展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有著重要的作用。

㈤ 刑法的性質與主要任務有什麼

刑法是有關犯罪和刑罰的法律規范的總和。刑法適用於實施了較嚴重的危害社會、觸犯刑事法律規范的行為的犯罪人,刑法所採用的調整方法是最嚴厲的一種法律制裁即刑罰方法。我國目前的刑法規范是1997年八屆人大五次會議修訂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及散見於經濟法規和行政法規中關於追究刑事法律責任的規定等。

刑法的性質及任務

①刑法的性質。

刑法是統治階級為了維護其階級利益和統治秩序,以國家的名義制定的有關什麼行為是犯罪和對犯罪者適用何種刑罰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②刑法的任務。

我國刑法的任務是同一切犯罪行為作斗爭,以保衛國家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犯罪的本質、概念及特徵

犯罪是階級性和社會性的統一。但犯罪的階級性是犯罪的本質屬性,犯罪的社會性從屬於犯罪的階級性。

我國《刑法》等13條規定,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犯罪具有以下特徵:①嚴重的社會危害性;②刑事違法性;③應受到刑罰處罰性。

犯罪構成

犯罪構成指我國刑法規定的某種行為構成犯罪所必須具備的主觀要件和客觀要件的總和。每一個犯罪構成都包括四個方面的共同要件,即犯罪的客體、犯罪的客觀方面、犯罪的主體、犯罪的主觀方面。

基本犯罪類型新《刑法》分則將犯罪分為十大類,分別是:危害國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侵犯財產罪,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危害國防利益罪,貪污賄賂罪,瀆職罪,軍人違反職責罪。其中,每一類犯罪又包括若干個不同的罪名。

刑罰的種類我國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兩類,主刑和附加刑又各有多種。屬於主刑的各個刑種只能獨立適用;屬於附加刑的各個刑種既可以獨立適用,也可以作為主刑的附加刑適用。另外,對於犯罪的外國人,可以獨立適用或附加適用驅逐出境。

㈥ 簡述刑罰的目的

刑罰的目的有預防目的和報應目的:

一、預防目的

1、特殊預防

特殊預防,是指防止犯罪人重新犯罪。特殊預防的對象只能是犯罪人,即實施了危害社會的行為,依法應當承擔刑事責任的人。

2、一般預防

所謂一般預防,是指防止尚未犯罪的人走上犯罪道路。

二、報應目的

  1. 道義報應

道義報應是指根據犯罪人的主觀惡性程度實行報應。根據道義報應的觀點,對犯罪人發動刑罰,應以其道德過為基礎,使刑罰與道德充分保持一致。道義報應的本質是將刑罰奠基於主觀惡性,予以否定的倫理評價。道義報應揭示了刑罰的倫理意義,因而是刑罰的題中應有之義。

2.法律報應

法律報應是指根據犯罪的客觀危害程度實行報應。根據法律報應的觀點,對犯罪人發動刑罰,應以其客觀上對社會造成的危害為基礎。法律報應將刑法與道德加以區分,認為犯罪的本質並不是一種惡,尤其不能把罪過視為犯罪的本質,滿足於對犯罪的否定的道德評價,而是強調犯罪是在客觀上對法秩序的破壞,刑罰是對犯罪的否定。

(6)刑法的性質目的擴展閱讀

刑罰的種類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十二條【主刑和附加刑】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十三條【主刑種類】主刑的種類如下:

(一)管制;

(二)拘役;

(三)有期徒刑;

(四)無期徒刑;

(五)死刑。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十四條【附加刑種類】附加刑的種類如下:

(一)罰金;

(二)剝奪政治權利;

(三)沒收財產。

附加刑也可以獨立適用。

㈦ 刑法任務與刑法目的的關系是什麼

首先:刑法目的是為了保護法益,不是為了懲罰犯罪。刑法目的與刑法任務不同,刑法任務在相當程度上是立法者、司法者工具化地設計、使用刑法的世俗性、政治性「目的」。

刑法目的應當採取保護主義的立場原則,這與人權保障機能一致,但是人權保障並不屬於刑法目的。

其次懲罰犯罪是刑法的目的,並與保護人民有機統一。「懲罰犯罪與保護人民是制定刑法的目的的兩個方面,這兩個方面是密切聯系、有機統一的。

只有懲罰犯罪,才能更好地保護人民;只有保護人民,才能有效地懲罰犯罪。」而「保護人民」,就是保護全體人民的利益,就是《刑法》第2條規定的刑法任務。

(7)刑法的性質目的擴展閱讀:

我國刑法第2條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任務,是用刑罰同一切犯罪行為作斗爭,以保衛國家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刑法規定的任務,是由我國社會主義的性質和法制建設的要求決定的。具體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懲罰犯罪。對觸犯刑法所規定的任何犯罪行為,都要依照刑法的規定予以追究,對犯罪分子判處一定的刑罰,使其受到應有的法律制裁。通過懲罰犯罪分子,一方面可將犯罪分子改造過來另一方面對社會也起到警示、教育作用,達到維護社會正義、減少犯罪、預防犯罪的目的。

(二)保衛國家安全、鞏固國家政權。國家安全和政權穩固是我國改革開放和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本前提和保證。長期以來,國內外敵對勢力對我國進行「分化」、「西化」、滲透等破壞活動一直沒有間斷過。

(三)保護國家、集體、公民的財產。國家所有的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是社會主義的公共財產,是社會主義的物質基礎,是進行現代化建設的物質保證。公民個人的財產,是公民生活、從事生產等活動所必需的物質條件。

(四)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在我國,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我國憲法規定了公民的各項基本權利,包括公民的生命、健康、人身自由等方面的權利,公民依照法律參加國家管理和政治生活等各項民主權利,以及勞動、學習、創作等相關權利。

(五)維護社會秩序。社會秩序的范圍是很廣的,包括社會的政治、經濟、生產、工作、學習、科研等各方面的正常秩序。刑法規定的各種犯罪,盡管犯罪所針對的對象、行為表現形式各有不同,但歸根結底都是對社會秩序的破壞。

㈧ 如何理解刑法的性質

刑法的性質包含兩方面的含義:一是刑法的階級性質;二是刑法的法律性質。

所謂刑法的階級性質就是指刑法的階級屬性。刑法和其他法律一樣,不是自古就有的,而是隨著私有制和階級的出現,才作為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應運而生。刑法是統治階級根據自己的意志和利益制定的,是統治階級對被統治階級實行專政的工具。刑法的階級本質由國家的階級本質決定。

所謂刑法的法律性質就是指刑法作為法律體系中之一部分所具有的特徵。刑法與其他部門法如民法、行政法、經濟法等比較起來,有兩個顯著的特點:(1)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的范圍更為廣泛。任何一種社會關系,只要受到犯罪行為的侵犯,刑法就規定對這種行為予以一定的刑罰處罰,從而使這種社會關系進入刑法調整范圍。在這個意義上,刑法可以說是其他部門法的保護法。(2)刑法的強制性最為嚴厲。任何法律都具有強制性,任何侵犯法律所保護的社會關系的行為人,都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後果,受到國家強制力的干預。但是,所有這些強制,都不及刑法對犯罪分子進行刑事制裁即適用刑罰嚴厲。刑罰不僅可以剝奪犯罪分子的財產,限制或剝奪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剝奪犯罪分子的政治權利,而且在最嚴重的情況下還可以剝奪犯罪分子的生命。

㈨ 刑法的性質是什麼呀

刑法的性質如下:

一、刑法的階級性質就是指刑法的階級屬性。

二、刑法的法專律性質就是屬指刑法作為法律體系中之一部分所具有的特徵。

刑法是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是掌握政權的統治階級為了維護本階級政治上的統治和各階級經濟上的利益,根據自己的意志,規定哪些行為是犯罪並且應當負何種刑事責任 ,並給予犯罪嫌疑人何種刑事處罰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9)刑法的性質目的擴展閱讀:

刑法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刑法是一切刑事法律規范的總稱,狹義刑法僅指刑法典,在我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與廣義刑法、狹義刑法相聯系的,刑法還可區分為普通刑法和特別刑法。普通刑法指具有普遍使用效力的刑法,實際上即指刑法典。特別刑法指僅使用於特定的人、時、地、事(犯罪)的刑法。在我國,也叫單行刑法和附屬刑法。

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是刑法的三個基本范疇。這三者的關系是:犯罪決定刑事責任,刑事責任決定刑罰。換句話說,沒有實施犯罪,就不負刑事責任,無罪即無責,從而也不受刑罰處罰。

熱點內容
洗車行規章制度 發布:2025-08-13 02:41:10 瀏覽:785
勞動法周末算工資嗎 發布:2025-08-13 02:38:01 瀏覽:238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發布:2025-08-13 02:33:16 瀏覽:486
卓資司法局 發布:2025-08-13 02:28:15 瀏覽:522
馬克思矛盾分析法分析社會問題 發布:2025-08-13 02:28:11 瀏覽:311
親愛的律師 發布:2025-08-13 02:22:16 瀏覽:693
中國的道德觀 發布:2025-08-13 02:14:30 瀏覽:884
公司完善規章制度 發布:2025-08-13 02:06:40 瀏覽:943
刑法者人之 發布:2025-08-13 01:31:50 瀏覽:656
光華法學院法律碩士法學讀幾年 發布:2025-08-13 01:26:39 瀏覽: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