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贈送
A. 民法典關於房產贈與的最新規定
B. 民法典規定哪些贈與合同不能撤銷
財產的權利轉移已經完成的,經過公證的,和依法不得撤銷的具有救災、扶貧、助殘等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
根據《民法典》(2021.1.1生效)第六百五十八條 ,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
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銷的具有救災、扶貧、助殘等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不適用前款規定。
C. 民法典中贈與合同如何有效
《民法典》中贈與合同滿足下列條件是有效的:財產贈與人意思表示真實;財產贈與人是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人;贈與合同的內容不得違反法律法規或公序良俗;法定其他有效條件等。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第四百六十九條
當事人訂立合同,可以採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書面形式是合同書、信件、電報、電傳、傳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
以電子數據交換、電子郵件等方式能夠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並可以隨時調取查用的數據電文,視為書面形式。
D. 民法典規定贈與合同是否可以附解除條件
民法典規定贈與合同可以附解除條件,附生效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生效。附解除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失效。當事人為自己的利益不正當地阻止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已成就;不正當地促成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不成就。
《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八條、第一百五十九條當事人對合同的效力可以約定附條件。附生效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生效。附解除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失效。當事人為自己的利益不正當地阻止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已成就;不正當地促成條件成就的,視為條件不成就。當事人對合同的效力可以約定附期限。附生效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屆至時生效。附終止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屆滿時失效。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E. 民法典規定贈與合同可撤銷的情形有哪些
民法典規定,贈與合同在權力轉移前和嚴重侵害贈與人或者贈與人近親屬的合法權益,對贈與人有扶養義務而不履行,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等情況下可以撤銷贈與。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2021/1/1生效)
第六百五十八條 【贈與人任意撤銷權及其限制】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
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銷的具有救災、扶貧、助殘等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不適用前款規定。
第六百六十三條 【贈與人的法定撤銷權及其行使期間】受贈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贈與人可以撤銷贈與:
(一)嚴重侵害贈與人或者贈與人近親屬的合法權益;
(二)對贈與人有扶養義務而不履行;
(三)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
贈與人的撤銷權,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行使。
第六百六十四條 【贈與人繼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的撤銷權】因受贈人的違法行為致使贈與人死亡或者喪失民事行為能力的,贈與人的繼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可以撤銷贈與。
贈與人的繼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的撤銷權,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六個月內行使。
F. 民法典規定贈與合同具有撤銷權嗎
《民法典》規定贈與合同存在可撤銷事由是具有可撤銷權的,具有可撤銷權的情形有:一方實施欺詐行為簽訂的合同;一方利用對方處於危困狀態、缺乏判斷能力簽訂了合同;一方或第三人以脅迫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簽訂的合同;重大誤解簽訂的合同;法定其他情形等。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條
基於重大誤解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行為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四十八條
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五十條
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脅迫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脅迫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五十一條
一方利用對方處於危困狀態、缺乏判斷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為成立時顯失公平的,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G. 2020年民法典中繼承篇中對夫婦財產相互贈與有什麼規定
夫妻財產不存在相互的贈與,因為這是他們共同的財產。
H. 民法典關於贈與合同的規定是怎樣的
民法典關於贈與合同的規定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贈與的合同。
【法律依據】《民法典》第六百五十七條贈與合同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贈與的合同。
注《民法典》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I. 民法典對贈與的規定是怎樣的
民法典對贈與的規定是贈與的財產依法需要辦理登記或者其他手續的,應當辦理有關手續。 與行為一般要通過法律程序來完成,即簽訂贈與合同。
《民法典》第六百五十七條規定贈與合同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贈與的合同。《民法典》第六百五十八條贈與人在贈與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銷的具有救災、扶貧、助殘等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不適用前款規定。《民法典》第六百五十九條贈與的財產依法需要辦理登記或者其他手續的,應當辦理有關手續。《民法典》第六百六十條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銷的具有救災、扶貧、助殘等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贈與人不交付贈與財產的,受贈人可以請求交付。依據前款規定應當交付的贈與財產因贈與人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使毀損、滅失的,贈與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