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刑法分則十

刑法分則十

發布時間: 2022-01-07 19:34:54

刑法分則共有多少大類犯罪,每大類分別有多少小類

第一,刑法分則分為十類罪名:
危害國家安全罪
危害公共安全罪
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內序罪
侵犯容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
侵犯財產罪
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
危害國防利益罪
貪污賄賂罪
瀆職罪
軍人違反職責罪
第二,刑法分則有434個小罪名,詳見刑法分則。

Ⅱ 請問刑法分則是什麼急!!!!

按照罪名記犯罪構成,分則比總則好學,沒太多技術性的東西,只要按照犯罪的四個構版成要件記權憶就可以了,財產性犯罪的要多下功夫。危害國家安全最比較簡單,可以不花太多功夫,還有軍人違反職責罪也比較簡單,其他就要熟記了,特別是侵犯人身權利罪和侵犯財產權利罪,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也比較簡單。在熟記的情況下要注意區分各罪區別,如危害公共安全罪中的個罪與部分侵犯人身權利財產權利罪的區分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分為刑法總則和刑法分則 總則講的是刑法的犯罪論,分則主要是講各類犯罪的構成,已經相應的刑罰

Ⅲ 刑法分則罪名有哪些分類

第一類:危害國家抄安全罪
第二類: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三類: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
第四類: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
第五類:侵犯財產罪,本類罪包括搶劫罪、盜竊罪、詐騙罪、侵佔罪、挪用資金罪、搶奪罪、敲詐勒索罪等。
第六類: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
第七類:危害國防利益罪
第八類:貪污賄賂罪
第九類:瀆職罪
第十類:軍人違反職責罪

Ⅳ 刑法分則

並不是說網上犯罪會有專門的罪名
利用網路只是手段
不能左右罪名的成立

可能涉及的罪名 詐騙 金融詐騙 侵犯商業秘密 盜竊等等

Ⅳ 我國刑法規定了哪十大類犯罪

我國刑法規定了以下十大類犯罪:

  • 危害我國安全罪;

  • 危害公共安全罪;

  • 破壞社會主義市版場經濟秩序罪;

  • 侵犯權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

  • 侵犯財產罪;

  • 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

  • 危害國防利益罪;

  • 貪污賄賂罪;

  • 瀆職罪;

  • 軍人違反職責罪。

Ⅵ 刑法分則十章類罪中罪名最多的是

應該是第六章。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

Ⅶ 我國刑法分則將犯罪劃分為10類,每類犯罪劃分的依據是犯罪的什麼分

十種分類罪名即犯罪行為侵犯的類罪客體即是劃分的依據。

Ⅷ 刑法分則的目錄是什麼它一共有幾章

刑法分則共有十章,以及兩個附則。每章根據不同的罪名分為不同的小節。

具體如下:

第二編分則

第一章危害國家安全罪

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三章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共八小節)

第一節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

第二節走私罪

第三節妨害對公司、企業的管理秩序罪

第四節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罪

第五節金融詐騙罪

第六節危害稅收征管罪

第七節 侵犯知識產權罪

第八節 擾亂市場秩序罪

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

第五章侵犯財產罪

第六章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共九小節)

第一節擾亂公共秩序罪

第二節妨害司法

第三節妨害國(邊)境管理罪

第四節妨害文物管理罪

第五節危害公共衛生罪

第六節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

第七節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罪

第八節組織、強迫、引誘、容留、介紹賣淫罪

第九節 製作、販賣、傳播淫穢物品罪

第七章危害國防利益罪

第八章貪污賄賂罪

第九章瀆職罪

第十章軍人違反職責罪

附則

附件一

附件二

(8)刑法分則十擴展閱讀:

刑法分則,是關於犯罪和相應法定刑的規范體系,是刑法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中國刑法分則根據犯罪侵犯的不同客體和讓會危害性大小,將各種犯罪依次劃分為以下8類:反革命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壞社會主義經濟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侵犯財產罪;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妨害婚姻家庭罪;瀆職罪。

刑法分則規范是解決具體定罪量刑問題的標准,是刑法總則的具體化。

Ⅸ 我國刑法分則將犯罪劃分為10類,其根據是什麼

我國刑法分則對犯罪進行分類的依據以犯罪同類客體為主,以犯罪主體或者懲治犯罪的特殊需要為輔,根據此標准對犯罪進行分類.

Ⅹ 刑法分則將犯罪行為分成10類分類的依據是

更正下:應該是犯罪客觀方面 D應該是犯罪主觀方面個人認為選A ,刑法分則包括十章: 第一章危害國家安全罪;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第三章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第五章侵犯財產罪;第六章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第七章危害國防利益罪;第八章貪污賄賂罪;第九章瀆職罪;第十章軍人違反職責罪
下面列出四要件的概念以便理解: 犯罪主體是指實施危害社會的行為、依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自然人和單位。 犯罪客觀方面是指刑法規定的,說明行為的社會危害性,而為成立犯罪所必須具備的客觀事實特徵。它包括危害行為和危害結果,犯罪的時間,地點指刑法規定的,說明行為的社會危害性,而為成立犯罪所必須具備的客觀事實特徵。它包括危害行為和危害結果,犯罪的時間,地點。 犯罪主觀方面:指犯罪主體對自己所實施犯罪行為及其危害結果的心理態度,包括罪過、犯罪的動機及目的等因素。 犯罪客體,是指我國刑法所保護而為犯罪行為所侵犯的社會主義社會關系。 刑法分則十類分類標准:依照犯罪客體不同,即依我國刑法所保護而為犯罪行為所侵犯的社會主義社會關系的不同分的類。故選A

熱點內容
初級經濟法競業限制 發布:2025-08-12 10:55:28 瀏覽:969
2013年司法考試商法真題 發布:2025-08-12 10:50:32 瀏覽:996
經濟法配股 發布:2025-08-12 10:42:07 瀏覽:484
徐州雲龍區司法行政 發布:2025-08-12 10:37:45 瀏覽:652
法學行政法就業方向 發布:2025-08-12 10:35:58 瀏覽:437
鄭州道德 發布:2025-08-12 10:34:34 瀏覽:554
保險合同法律效力變更例子 發布:2025-08-12 10:28:07 瀏覽:117
知乎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碩士 發布:2025-08-12 10:28:07 瀏覽:474
中小學教師的職業道德 發布:2025-08-12 10:23:45 瀏覽:151
離岸公司法律約束 發布:2025-08-12 10:23:44 瀏覽: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