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所變化
❶ 司法所調解的筆錄可以作為開庭後的證據嗎
司法所調解的筆錄可以作為開庭後的證據。但是其僅僅是證明已經調解的證據專,而對調解內屬容不能作為事實證據。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第六十七條 在訴訟中,當事人為達成調解協議或者和解的目的作出妥協所涉及的對案件事實的認可,不得在其後的訴訟中作為對其不利的證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已於2001年12月6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201次會議通過。自2002年4月1日起施行。
證據:是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證據問題是訴訟的核心問題,全部訴訟活動實際上都是圍繞證據的搜集和運用進行。
證據是法官在司法裁判中認定過去發生事實存在的重要依據,在任何一起案件的審判過程中,都需要通過證據和證據形成的證據鏈再現還原事件的本來面目。
❷ 緩刑後從當地司法局轉到異地司法局需要什麼手續
根據法律規定,緩刑人員要實行社區矯正 。社區矯正人員因居所變化確需變更居住地的,應提前一個月提出書面申請,由司法所簽署意見後報經縣級司法行政機關審批。具體手續請參考以下條例:
《刑法》
第七十六條 對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依法實行社區矯正,如果沒有本法第七十七條規定的情形,緩刑考驗期滿,原判的刑法就不再執行,並公開予以宣告。
《社區矯正實施辦法》
第十四條社區矯正人員未經批准不得變更居住的縣(市、區、旗)。
社區矯正人員因居所變化確需變更居住地的,應當提前一個月提出書面申請,由司法所簽署意見後報經縣級司法行政機關審批。縣級司法行政機關在徵求社區矯正人員新居住地縣級司法行政機關的意見後作出決定。
經批准變更居住地的,縣級司法行政機關應當自作出決定之日起三個工作日內,將有關法律文書和矯正檔案移交新居住地縣級司法行政機關。
有關法律文書應當抄送現居住地及新居住地縣級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社區矯正人員應當自收到決定之日起七日內到新居住地縣級司法行政機關報到。
(2)司法所變化擴展閱讀:
《社區矯正實施辦法》同時指出在緩刑期間的若干問題:
第十五條 社區矯正人員應當參加公共道德、法律常識、時事政策等教育學習活動,增強法制觀念、道德素質和悔罪自新意識。社區矯正人員每月參加教育學習時間不少於八小時。
第十六條 有勞動能力的社區矯正人員應當參加社區服務,修復社會關系,培養社會責任感、集體觀念和紀律意識。社區矯正人員每月參加社區服務時間不少於八小時。
第十七條 根據社區矯正人員的心理狀態、行為特點等具體情況,應當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進行個別教育和心理輔導,矯正其違法犯罪心理,提高其適應社會能力。
第十八條 司法行政機關應當根據社區矯正人員的需要,協調有關部門和單位開展職業培訓和就業指導,幫助落實社會保障措施。
第十九條 司法所應當根據社區矯正人員個人生活、工作及所處社區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採取實地檢查、通訊聯絡、信息化核查等措施及時掌握社區矯正人員的活動情況。
重點時段、重大活動期間或者遇有特殊情況,司法所應當及時了解掌握社區矯正人員的有關情況,可以根據需要要求社區矯正人員到辦公場所報告、說明情況。
社區矯正人員脫離監管的,司法所應當及時報告縣級司法行政機關組織追查。
❸ 全國統一司法考試每年的題變化大嗎每年什麼時候考到司法局哪個部門報名
1.重點內容基本相同(即所說的重者恆重),但題目會不同,重復的考點一般僅佔5%;
2.每年9月第三周的周六、周日考,今天提前了一周;
3.先在網上報名,再在約定日到當地市級司法局印證,司法局平時沒有專門的部門管司法考試,屆時會有專人負責此項工作。
❹ 派出所處理的民事糾紛不願和解結果司法所能改變嗎
派出所處理的民事糾紛,當事人不願意和解,如果說繞到法院去了,那麼法院是會按照事實的情況來進行判決的,能不能夠改變這個和解的結果還是要看審判的結果
❺ 社區服刑人員應當定期向司法所報告什麼內容
《社區矯正實施辦法》第十一條 社區矯正人員應當定期向司法所報告遵紀守法、接受監督管理、參加教育學習、社區服務和社會活動的情況。發生居所變化、工作變動、家庭重大變故以及接觸對其矯正產生不利影響人員的,社區矯正人員應當及時報告。保外就醫的社區矯正人員還應當每個月向司法所報告本人身體情況,每三個月向司法所提交病情復查情況。
❻ 緩刑期間司法所隨叫隨到,我也去做義工了,但他們說我沒主動打電話和主動去報到,會不會有事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聯合制定的《社區矯正實施辦法》,各地區應該相應的出台了實施細則什麼的吧。地區不一樣,可能制定的細則有所不同,在辦理接收手續時,司法所應該會告知你要遵守的紀律,以及違反規定會受到的處罰。你的情況具體會受到什麼樣的處罰,你應該跟管你的司法所進行詢問,一般按照要求做,就不會受到處罰。如果司法所工作人員有違規情況,你可以向上級司法行政部門或者檢察院舉報。
以下是北京市的情況,簡單的列幾項: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北京市人民檢察院、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司法局聯合制定了《北京市社區矯正實施細則》。
《北京市社區矯正實施細則》第二十三條:社區矯正人員應當參加司法所組織開展或委託相關單位組織開展的公共道德、法律常識、時事政策等教育學習活動,增強法制觀念、道德素質和悔罪自新意識。社區矯正人員每月參加教育學習時間不少於八小時。
第二十四條:勞動能力的社區矯正人員應當參加司法所組織開展或委託相關單位組織開展的社區服務,修復社會關系,培養社會責任感、集體觀念和紀律意識。社區矯正人員每月參加社區服務時間不少於八小時。
第二十五條:社區矯正人員應當每周電話報告、每月到司法所當面報告遵紀守法、接受監督管理、參加教育學習、社區服務和社會活動的情況,每三個月提交一份矯正小結。發生居所變化、工作變動、家庭重大變故以及接觸對其矯正產生不利影響人員的,應當立即報告。保外就醫的社區矯正人員還應每月向司法所報告本人身體情況,每三個月向司法所提交治療醫院的病情復查結果。司法所可與治療醫院溝通聯系,對其治療、復查疾病的情況進行核實。
第三十八條社區矯正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司法所提出,區縣司法局應當給予警告,並出具書面決定:(一)未按規定時間報到的;(二)違反關於報告、會客、外出、居住地變更規定的;(三)不按規定參加教育學習、社區服務等活動,經教育仍不改正的;(四)保外就醫的社區矯正人員無正當理由不按時提交病情復查情況,或者未經批准進行就醫以外的社會活動且經教育仍不改正的;(五)違反人民法院禁止令,情節輕微的;(六)其他違反監督管理規定的。
第四十條緩刑、假釋的社區矯正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撤銷緩刑、假釋:(一)被勞動教養、收容教育、收容教養的;(二)被行政拘留、司法拘留、強制隔離戒毒的;(三)因違反監督管理規定受到治安管理處罰,仍不改正的;(四)違反人民法院禁止令三次以上的,或者因違反禁止令被治安管理處罰後再次違反禁止令的,或者違反禁止令發生較為嚴重危害後果的;(五)未按規定時間報到或者接受社區矯正期間脫離監管,超過一個月的;(六)受到司法行政機關三次警告仍不改正的;(七)其他違反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監督管理規定,情節嚴重的。
當然,在《實施細則》中還規定了社區矯正人員在接受社區矯正期間不得出境、社區矯正人員未經批准不得離開所居住的區縣、社區矯正人員未經批准不得變更居住的區縣等。
各地區也有關於社區服刑人員的考核獎懲辦法,對違反這些規定還有相應的扣分、警告、記過等處罰標准,累積夠撤銷緩刑的標准就可以由司法所上報材料給司法局,由你居住地同級司法行政機關向原裁判人民法院提出建議書,最後由法院作出是否撤銷緩刑的裁定。
❼ 鄉鎮司法所工作怎麼樣
人不過2-3,事情多如牛毛,本職9項工作,還要完成鄉鎮(街道)布置的工作,簡直焦頭爛額,上級只會胡上級,隱瞞基層的現狀,報喜不報憂。
❽ 緩刑人員通過司法所學習後收獲怎麼寫
寫你的感受,寫你的悔罪表現,表示要痛改前非,遵紀守法,好好做人就行了。
❾ 如何更好發揮司法所職能作用的調研
院調研的開展最主要的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
第一、是要堅持正確導向突出司法調研工作重點
應始終堅持「服務大局、服務審判、服務決策」的「三服務」工作方針,不斷強化司法調研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首先要堅持把司法調研工作作為提升法院工作依法服務大局成效的重要基礎,只有充分認識到調研工作的重要性,才能在審判實踐中切實利用好、開展好調研工作,要突出調研工作的實用性,形成以審判帶動調研,以調研促進審判的良好格局。其次是要堅持把司法調研工作作為增強司法能力、提高司法水平的重要手段。始終堅持「司法調研是更高層次的審判」這一工作理念,把提高審判質量、效率和效果作為司法調研工作的著力點,深入研究審判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重點課題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積極轉化調研成果,有力促進了審判工作質量和水平的提高。在司法調研工作中,應既著力解決突出問題,又注重總結典型經驗。第三是要堅持把司法調研工作作為謀劃法院工作科學發展的重要依據。由於調研工作所針對的問題具有典型性和並且是針對本單位的實施情況,因此具有重大的參考價值和意義。在作出重要決定、召開重要會議、部署重要工作、下發重要文件前,都結合實際開展調查研究,周密論證,確保決策的科學性、可行性。
第二、要充分發揮司法統計分析作用
司法統計以最真實的數據反映司法審判執行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是第一手的資料,通過對司法統計數據的分析可以更好的說明問題,並尋找到最佳的解決方案。一是要以信息技術為依託,不斷豐富統計數據資源,增強對第一手資料的佔有能力。司法統計分析的最大特點在於用數據說明問題,分析原因,因此要講司法統計工作和調研工作有效結合起來,避免資源的浪費。二是以整合資源為手段,充分發揮各方合力優勢。一方面要針對調研人員擁有較深法律理論功底、業務庭法官具有豐富審判實踐經驗、統計人員掌握大量案件數據和統計方法的特點,著力通過有效組織協調,使這三部分人員優勢互補、形成合力,從而不斷提升司法統計分析的質量;另一方面是以服務實踐為目標,有效實現成果多元轉化。始終將司法統計分析的成果轉化作為檢驗和評價司法統計分析成效的重要指標,一方面將「決策之前,統計先行」予以制度化、常規化,充分發揮司法統計分析對法院管理和決策的參考作用;另一方面,著力豐富成果轉化的形式,拓寬轉化的途徑和渠道,做到「人盡其才,文盡其用」。
第三、抓制度抓機制實現調研工作科學規范化
科學的工作機制和健全的管理制度,是實現法院調研工作科學化、規范化的重要保障。應從兩個方面著手建立健全調研機制:一是調研工作計劃和考核制度。應當按照上級法院的部署並結合本院實際,制定年度調研工作計劃及具體工作方案,這樣可以清晰的認識到本年度的工作任務和方向,有針對性的開展調研工作。二是調研工作組織協調機制。要注重發揮研究室作為專職調研機構對全院調研活動的組織、協調、指導、引領作用,形成研究室牽頭、相關審判業務庭和其他庭室參加、全體人員共同參與的調研工作新格局。三是調研激勵機制和經費保障制度。出台一系列鼓勵調研的政策,在人、財、物等方面對調研工作適當傾斜,把調研工作同幹警的考核、獎勵、職務晉升等切身利益掛鉤,納入崗位目標責任制考核范圍,形成責任到庭與責任到人相結合、精神鼓勵與物質獎勵相結合、獎勵與懲罰相結合的管理機制。五是調研成果轉化及利用機制。建立調研成果評價制度和效率快、層次高的調研成果轉化機制,依據調研成果的表現形式和成果轉化情況對其進行評價,並進一步規范調研成果轉化的方式、程序。
第四、堅持調審合一強化服務審判的職能
審判與調研並重,是我院歷任領導班子的共識和一貫作風,始終強調讓調研為審判工作提供依據,為領導決策提供參考,為法院改革提供思路,在指導思想上,堅持「一個統籌」,落實「四項覆蓋」。「一個統籌」——統籌調研和審判工作。深刻認識調研工作與審判工作之間的和諧互動和共生。一方面,圍繞審判中心找准調研的切入點,從司法審判反映的難點切入,從法律適用的困惑點切入,從統計數據的異常點切入,使調研工作更多地貼近審判實踐,更多地貼近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更多地貼近基層,服務於審判的需要。另一方面,審判工作為調研提供源頭活水,使調研源於實踐又高於實踐。調研工作本身就是審判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於審判活動全過程,統籌審判與調研,是司法審判活動的特有規律,更是人民司法事業不斷發展的客觀要求。「四項覆蓋」即實現調研對個案審理、審判管理、審判指導和審判延伸的全覆蓋。一是調研覆蓋個案審理。可以確保法官在遇到法律難題時,及時根據輕重緩急予以啟動,為案件正確裁判提供智力保障,尤其有助於把好重大、敏感、復雜案件的質量關。二是調研覆蓋審判管理。審判質量效率評估體系是我院進行審判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近年來,在調研基礎上,我院改進信息反饋方式,將該體系細化、落實到每位承辦法官,定期在全院組織召開案件質量效率講評會,並增加反映審判效果的若干指標,使這一體系真正成為審判工作的「風向標」和「晴雨表」。通過調研,我院進一步完善司法統計台賬,實行統計周報、審判工作情況月通報和季度通報制度,變滯後、靜態的司法統計工作為主動、前置的管理手段。三是調研覆蓋審判指導。針對案件審理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開展專題研究,制訂執法規范性意見,統一執法尺度,規製法官的自由裁量權,並逐步探索符合中級法院審級的案例指導制度,力求「同案同判」。制訂案件審判、執行各流程環節的規范指引,確保「陽光審判」。四是調研覆蓋審判延伸。將調研的觸角延伸至裁判之外,通過拓展多種調研載體和平台,全面展示我院法官的職業素養和執法水平。
❿ 在司法所緩刑期間要變更居住地該走什麼程序
向司法所提出書面申請並提供居住地變更的證明材料(如房產證、購房合同或房屋租賃合同等),司法所將材料上交到縣司法局社區矯正機構進行審批,社區矯正機構將同變更地的司法局社區矯正機構進行銜接。
對方同意你到變更地社會服刑、接受當地社區矯正機構監管後,然後將現居地的司法局會將你的緩刑執行檔案郵寄到變更地的司法局,然後將遷居審批情況反饋到司法所,最後司法所就會通知你在規定時限內到遷居地的司法局社區矯正報到、接受監管。
擴展內容:
結合《社區矯正實施辦法》規定,緩刑期間要注意:
第十一條社區矯正人員應當定期向司法所報告遵紀守法、接受監督管理、參加教育學習、社區服務和社會活動的情況。發生居所變化、工作變動、家庭重大變故以及接觸對其矯正產生不利影響人員的,社區矯正人員應當及時報告。
第十二條對於人民法院禁止令確定需經批准才能進入的特定區域或者場所,社區矯正人員確需進入的,應當經縣級司法行政機關批准,並告知人民檢察院。
第十三條社區矯正人員未經批准不得離開所居住的市、縣(旗)。
第十四條社區矯正人員未經批准不得變更居住的縣(市、區、旗)。
第十五條社區矯正人員應當參加公共道德、法律常識、時事政策等教育學習活動,增強法制觀念、道德素質和悔罪自新意識。社區矯正人員每月參加教育學習時間不少於八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