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國際刑法管轄

國際刑法管轄

發布時間: 2022-01-08 02:49:26

⑴ 關於國際公法上的管轄權問題

國際刑事法院是根據2002年7月1號開始生效的《羅馬國際刑事法院規約》成立的,對犯有種回族屠殺罪、危害人答類罪、戰爭罪、侵略罪的個人進行起訴和審判的法院。許可權只限於審判個人,而且僅對規約生效後的前述四種國際罪行有管轄權,實際上暫時還不能對侵略罪行使管轄權。

⑵ 國際刑事法院的管轄范圍(急需)

國抄際刑事法院將審理國襲家、檢舉人和聯合國安理會委託它審理的案件。此法院有權對種族滅絕罪、戰爭罪、反人類罪和侵略罪進行審判,但是只追究個人的刑事責任,而且是在各個國家所屬的法院不能自主審理的情況下才可介入。檢察官將根據國際刑事法院預審法庭的同意,應某個國家或聯合國安理會的請求對罪犯進行起訴。根據規定,國際刑事法院無權審理2002年7月1日以前發生的犯罪案件。

⑶ 什麼樣的案件屬於國際刑事案件的管轄范圍

國際刑事案件管轄權的范圍涉及「對人管轄」和「對事管轄」兩個方面:對人管轄。國際法院的對人管轄是指誰可以作為國際法院的訴訟當事方。國際法院的對事管轄是指什麼事項能夠成為國際法院的管轄對象。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七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本法規定之罪的,適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規定的最高刑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工作人員和軍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本法規定之罪的,適用本法。
第十條
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罪,依照本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雖然經過外國審判,仍然可以依照本法追究,但是在外國已經受過刑罰處罰的,可以免除或者減輕處罰。

⑷ 刑法中國際列車管轄問題的規定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有國際協定按協定確定管轄。在沒有協定的,犯罪發生後列車的最初停靠站和目的地的運輸法院管轄

⑸ 美國有國際警察之稱,請問從刑法的管轄規定來看,國際警察是否符合刑法管轄規定

所謂美國有國際警察之稱,是美國自己的說法。並沒有得到其它國家承認。所以不符合刑法管轄規定。

⑹ 關於國際管轄的問題

歷史上,隨著國際犯罪的增長和惡化,國際刑法的兩種實施模式,即直接模式和間接模式,漸次形成。眾所周知,前者在反對國際犯罪的斗爭中一直處在補充地位,而後者則是其基本模式。

依作者之見,直接模式的存在和發展,受制於各國國內刑法的國際化程度,而間接模式則依賴於國際刑法的國內化程度。這兩種趨勢相互滲透,並相輔相成。但是兩種趨勢不可等量齊觀。事實上,國際刑法的國內化是國內刑法國際化的一個基礎條件。很明顯,對國內刑法而言,把它們向國際刑法開放總比把它們集結化為國際刑法容易得多。因為國內法反映著一國的意志,而所謂的國內化對國家主權的震動較小;相反,直接模式的建立,其作為國內刑法國際化的目標,本質上意味著國家必須把自己的刑事管轄權的一部分割讓給國際刑事法院。源於強烈的國家主權觀念,這在當今國際社會是一個極其敏感的問題。
對國際犯罪的刑事管轄權,是關涉國際刑法兩種實施模式的首要問題。與這兩種模式相適應,這種管轄權也可分為兩類,即國際管轄權和國內管轄權。它們分別與國內刑法的國際化和國際刑法的國內化相聯系。限於篇幅,本文僅討論兩個問題:一,中國刑事管轄權體制述評;二,普遍原則在中國刑法中的地位和前景。最後附有一個簡短的結語。
一 中國刑事管轄權體制述評
一般說來,中國在國際犯罪管轄問題上歷來堅持兩個彼此依存的觀點。一方面,中國主張在現實情況下,國內管轄應當作為國際犯罪刑事管轄的基本模式,而國際管轄則應作為補充模式;另一方面,中國認為就國內管轄而言,屬地原則應當具有對其他原則的優先性。下面先談第二方面。
國際犯罪的國內管轄包括兩方面的內容:管轄原則的確立和管轄順序的安排。
在中國的刑事管轄權體制中,屬地原則被作為基礎,而屬人原則,保護原則和普遍原則被作為補充。關於中國屬地原則的規定,1997年刑法典第6條第1款作了明確規定。關於中國的屬人原則的規定,參見該法典第7條。至於保護原則,參見中國刑法典第8條。該法典第9條是關於普遍原則的規定。
如上所述,對國際犯罪的管轄順序是國際犯罪國內管轄問題的一個重要方面。換言之,如果這種順序闕如,管轄權之間的沖突將在所難免。在作者看來,解決這個問題的第一步是要在國際層面上建構一些規定,以便在不同管轄權發生沖突時具有優先管轄權的國家得以確定。然後,各國應把公認的關於管轄順序的國際刑法納入各自的國內刑法。如此,對特定國際犯罪具有最優先管轄權的國家可以起訴和審判這一罪案,而其他相關各國則不能再行使所謂的管轄權;假如罪犯不在這個國家控制之下,它應當享有引渡罪犯的請求權,而被請求國,即使它本來具有對該案件的管轄權,也應當履行它的引渡義務。只有這個具有最優先管轄權的國家放棄管轄權,其他相關國家才能按照優先性依次填充管轄主體的空缺,從而獲得優先管轄權。在國際刑法的現行規定中,這樣一個優先原則的缺乏,可以說是一個遺憾。一些國家以及一些學者認為,建立這樣一個優先原則是不現實的,因為引渡的一般規則是如果在引渡的請求國和被請求國之間沒有引渡條約的話,被請求國不會引渡一個人到請求國。即便有這種觀點,建立上述優先原則的必要性仍然在國際社會得到普遍承認。既然如此,各國就應當遵循合作精神,努力達成合意,以便盡快確定這一原則。雖然目前缺乏這樣一個原則,但人們還是能透過國際刑法關於國內管轄的規定看到上述原則的雛形。無疑,在各種管轄原則中,屬地原則總是被安排在第一位,其後總是依次為屬人原則和保護原則。被置於最後的也總是普遍原則。因此,「或引渡或起訴」不能顛倒為「或起訴或引渡」。這一立法方式表明上述優先原則正在形成,這不過尚未成為一個強行規范。鑒於領土、國民和國家利益對主權國家的極端重要性,在自己領土上發現特定的國際罪犯但沒有基於屬地原則,屬人原則或者保護原則的刑事管轄權的國家,僅僅能夠在具有優先管轄權的相關國家都放棄它們對於特定案件的管轄權或者未能在特定期間內提出引渡請求時,根據普遍原則行使管轄權。

以下這個網站有講解,你可借鑒一下.

⑺ 國際國家管轄法律都有哪些

管轄權是一國主權的具體行使。一般地,各國總是在與其利益有關的人、物、事件方面,主張行使管轄的權利以保護自身利益。由於國家間各個層面的交往和聯系,國家間的利益存在日益廣泛的關聯和重疊。一國為保護其利益而行使管轄權時,往往涉及他國的利益及他國由此主張的管轄權,因此管轄權問題成為國際法關注的重要問題。
現實的國際社會實踐中,管轄權問題主要涉及國家根據自己的法律,對人、物、事件設定及主張其管理處置的權威和方法。從各國國內法實踐看,國家管轄權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劃分:根據實施管轄權的范圍,分為域內管轄和域外管轄;根據管轄對象分為對人管轄、對物管轄和對事管轄;根據國家職能劃分為立法管轄、司法管轄和行政管轄;從程序性質上分為民事程序管轄、刑事程序管轄和行政程序管轄等。
在管轄權方面,國際法尚未形成有關管轄權的詳盡明確的法典。一般認為,國內法規定國家實際行使管轄權的形式和范圍;而根據相互尊重主權的原則,國際法設定國家管轄權的可允許限度和彼此接受的相互協調。在國際法研究中,一般將國家實踐中的管轄權原則或管轄權類型作如下劃分:

1.屬地管轄權。又稱屬地優越權,是指國家對於其領土及其領土內的一切人、物和事件,都有進行管轄的權利,除非國際法另有規定。它有兩方面的含義:其一是以領土為對象,即國家對其領土各個部分及其資源的管轄權利;其二是以領土為范圍,強調國家對其領土范圍內的一切人、物或事件的管轄權利。
以領土為范圍的管轄權,在涉及與管轄權有關的行為或事實的發生地時,各國實踐和學者看法並不一致,主要有兩種:一是行為發生地說,或稱主觀屬地管轄權,指某種行為在一國領土內發生即作為領土內行為,成為屬地管轄權的對象。它以行為發生地作為行使管轄權的依據。二是結果發生地,或稱客觀屬地管轄權,指凡是某種行為的結果發生在一國領土內,或該行為的後果及於一國的領土,則該行為即視為領土內行為,適用屬地管轄原則。它以行為後果發生地作為管轄權的依據。實踐中,較多國家程度不同地兼采兩者。
屬地管轄權是現代國家行使管轄權的普遍形式和首要依據,除非另有國際法規定,屬地管轄權相對於其他管轄權類型被認為具有優越權。同時,屬地管轄權的行使受國際法及國家承擔的相關國際義務的限制,如屬地管轄權不適用於領域內依法享有特權與豁免的外國人或外國財產。
2.屬人管轄權。或稱國籍管轄權,是指國家對於具有其國籍的人,具有管轄的權利,無論他們是在其領土范圍內還是領土范圍外。除自然人外,國家行使屬人管轄權的對象在不同程度上還包括具有該國國籍的法人,以及船舶、航空器或航天器等獲得國籍的特定物。
對具有國籍的人的管轄是屬人管轄的最基本和主要的方面。在屬人管轄的依據方面,通常又分主動屬人管轄和被動屬人管轄兩類:前者也稱為加害人國籍管轄,它主張由加害行為實施者的國籍國進行管轄;後者也稱為受害人國籍管轄,它是指由加害行為受害者的國籍國進行管轄。

對於通過依法注冊或登記而獲得國籍的特定物的管轄,可以從兩方面理解:一是將此類特定物作為管轄的對象,那麼這種管轄一般適用屬人管轄權;二是將特定物的空間作為管轄范圍,此時的管轄一般類比屬地管轄權,但性質不同。實踐中。國際法對於不同特定物所規定的管轄權規則不盡相同。各國國內法對於屬人管轄權范圍和程度的規定也有所不同。
3.保護性管轄權。保護性管轄權是指國家對於在其領土范圍以外從事嚴重侵害該國或其公民重大利益行為的外國人進行管轄的權利。
從國際實踐看,這種管轄權的行使一般基於兩個條件:(1)外國人在領土外的行為所侵害的是該國或其公民的重大利益,構成該國刑法、規定之罪行或按規定應處一定刑罰以上的罪行;(2)該行為根據行為地的法律同樣構成應處刑罰的罪行。
保護性管轄權可以通過兩種方式實現:其一是上述行為人進入該受害國境內被依法拘捕和管轄;其二是通過國家間對行為人的引渡來實現受害國的管轄權。
4.普遍性管轄權。它是指根據國際法的規定,對於危害國際安全與和平及全人類利益的某些國際犯罪行為,不論行為人國籍及行為發生地,各國都有進行管轄的權利。目前,戰爭罪、破壞和平罪、違反人道罪、海盜罪等已被公認為國家普遍管轄權的對象。滅絕種族、販賣毒品、販賣奴隸、種族隔離、實施酷刑、航空器劫持等行為也已被有關的國際條約確定為締約國合作懲治的罪行。
除相關國家間有特別協議或國內法有特殊規定以外,國家的普遍管轄權只能在本國管轄范圍內或不屬於任何國家管轄的區域行使。實踐中,許多國家將普遍管轄權引入到國內法中,成為國家行使管轄權的一項原則和重要依據。

⑻ 國際法中管轄權的問題

如果是發生在各國管轄范圍之外,包括不在任何國家的船舶等運輸工具上。前者,砍人的中國人如果被俄羅斯抓到,或者被引渡到俄羅斯管轄范圍內,適用俄羅斯法律,基於被害人的屬人管轄權。如果被中國抓到,或者被引渡到中國管轄范圍內,適用中國法律,基於犯罪人的屬人管轄權。後者,一樣的道理和結果。作為普通刑事案件,其他國家似無管轄權。

⑼ 國際法上確定國家管轄的四大原則

領域管轄權

又稱屬地管轄權。

指國家對在其所屬的領域以內的人和物或者發生的事件,除了國際法規定的外交特權與豁免以外,有權依本國法律實行管轄。

國籍管轄權

又稱屬人管轄權。

指國家有權對一切具有本國國籍的人實行管轄,而不管其居住在國內或國外。在實踐中,各國一般均採用犯罪人國籍原則,即:如果犯罪人是本國公民,國家就有權實行管轄。

保護性管轄

國際法承認,為保護一國及其公民的重大利益,國家有權對外國人在該國領域以外所犯的某種罪行實行管轄。保護性管轄適用的范圍一般為世界各國所公認的犯罪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6條規定:「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規定的最低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適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處罰的除外。」這就屬於保護性管轄。

普遍性管轄

依國際法規定,對於某些特定的國際罪行,由於其普遍地危害國際和平與安全以及全人類的利益,所以不論犯罪行為發生於何地和罪犯具有哪國的國籍,各國均有權對其罪行實行管轄。

例如:戰爭罪犯、海盜、販賣奴隸和毒品者、空中劫持犯等,均屬於國際法所公認的普遍性管轄的范圍。上述4項國家管轄權中,以領域管轄權和國籍管轄權為主,保護性管轄權和普遍性管轄權僅具有輔助的性質。

(9)國際刑法管轄擴展閱讀

主權豁免

A.國家主權豁免:

國家的行為及其財產或免受他國管轄,「包括他國的司法,行政,立法管轄的豁免。」

通常的豁免是指司法意義上的豁免。

B.國家豁免權放棄。國家可以自願地就其某中行為或者不行為接受外國法院的管轄,對其中的某個方面或者某種行為,接受外國法院的管轄。

放棄的方式有:

1、書面文件表示放棄。

2、積極行為表示放棄,如國家參加訴訟等。

3、執行豁免的放棄,也需要國家做出「明示放棄」的意識表示。

限制豁免從事商業行為本身不意味著豁免權的放棄。對管轄豁免的放棄不意味著對執行豁免的放棄

參考資料

網路-國家管轄權

⑽ 簡述國際法的管轄權

不明白你在說什麼管轄! 國家的管轄權 (1)屬地管轄權。又稱屬地優越權,是指國家對其領土及領土內的一切人、物和事件,都有管轄的權利,除非國際法另有規定。這是國家行使管轄權的首要依據,除非國際法另有規定,屬地管轄權優於其他管轄權類型。 (2)屬人管轄權。又稱屬人優越權,是指國家對於具有其國籍的人,具有管轄的權利,而無論他們在國內還是國外。除自然人外,國家行使屬人管轄權的對象在不同程度上還包括具有該國國籍的法人,以及船舶、航空器或航天器。 (3)保護性管轄權。是指國家對於在其領土范圍以外從事嚴重侵害該國或其公民重大利益行為的外國人進行管轄的權利。 (4)普遍性管轄權。是指根據國際法的規定,對於從事危害國際安全與和平及全人類利益的國際罪行的人,不論其國籍及行為發生地為何,各國都有管轄的權利。目前,戰爭罪、侵略罪、反人道罪、海盜罪等已被公認為國家普遍管轄權的對象。滅絕種族、販賣毒品、販賣奴隸、種族隔離、實施酷刑、航空器劫持等行為也已被有關的國際條約確定為締約國合作懲治的罪行。

熱點內容
工會工作規章制度 發布:2025-08-12 08:25:44 瀏覽:863
法律顧問黨員 發布:2025-08-12 08:17:46 瀏覽:607
法學的區別 發布:2025-08-12 08:17:11 瀏覽:483
村業余文藝宣傳隊規章制度 發布:2025-08-12 08:09:51 瀏覽:863
訴訟擔保函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8-12 08:09:44 瀏覽:668
免費企業法律顧問 發布:2025-08-12 08:08:05 瀏覽:403
行政法通關 發布:2025-08-12 08:00:06 瀏覽:256
民事訴訟法有關被告 發布:2025-08-12 08:00:05 瀏覽:684
2017年513經濟法圖片 發布:2025-08-12 07:54:22 瀏覽:723
民法典新的婚姻政策 發布:2025-08-12 07:35:02 瀏覽: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