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權是主權
㈠ "司法權獨立於王權「是什麼意思
司法權獨立,不受任何權利干預。
司法權和王權分立,互補干涉
說白了就是,統治階級無權插手干預司法的制定和執行
㈡ 司法權獨立有什麼好處
所謂「司法獨立」 , 是指司法權由司法機關獨立行使, 不受立法和 行政機構干預。現在中國的法院財政都是由當地政府來承擔的,司法權依附於地方行政權,司法不能獨立,司法公正就受到行政影響,所以三權分立將司法權獨立的原因就是為了保障司法公正
㈢ 司法權是什麼意思
基本功能是指司法權直接滿足一定的主要目標所具有的功能,即排除法律運行中的障礙,以維護法律的價值。
司法機關-法院
輔助功能是指為了實現司法權的基本功能所需要的功能,即解決權利沖突與糾紛,實現權利的制度性配置在國家權力體系中,人們賦予了司法權通過解決糾紛以維護法律價值體系這一獨特的功能,正是因為人們賦予了司法權這種功能,司法權才能成為終局性的權力。
被動性(消極性)
司法權的被動性指司法權自啟動開始的整個運行過程中只能根據當事人的申請包括申請行為和申請內容進行裁判,而不能主動啟動司法程序或擅自變更當事人的訴請內容。法國學者托克維爾在考察美國的司法權時,把被動性作為司法權的三個重要特徵之一,認為司法權只有請求它的時候,或用法律的術語來說,只有在審理案件的時候,它才採取行動。從性質上來說,司法權自身不是主動的。如果它主動出面以法律的檢查者自居,那他就有越權之嫌。在美國學者格雷看來:「法官是一種由某一有組織的機構任命,並應那些向其主張權利的人申請而確定權利義務的人。正是由於必須有一項向他提出的申請,他才採取行動這一事實,才將法官與行政官員區分開來」;司法權的這種被動性被認為是與必須積極執行法律、管理各項行政事務的行政權的重要區別之一。行政權具有管理內容的突發性和廣泛性、管理目的的公共性和公益性特徵,這就要求行政機關積極主動、講求效率地行使其職權、履行其職責。因此與司法權相反,無論是啟動還是運行過程中,行政機關均處於主導地位,不能對違法行為聽之任之,而是「本於行政機關職權,依據國家或人民之需要,積極主動為之。」
㈣ 偵查權屬於行政權還是司法權
現代一般認為,從偵查權的主動行使特徵來看,它理論根據在於行政權;而從其刑事訴訟特徵來看,偵查權的理論根據又在於司法權。"*#因此,偵查權兼有行政權與司法權二者的部分特徵。在西方大陸法系理論上,「行政程序說」認為,偵查程序是作為行政官署的偵查機關主宰的、以發現犯罪嫌疑人和犯罪事實為中心任務的程序,作為偵查對象的「事實」不像作為審判對象的「公訴事實」那樣確定,而具有相當的易變性,偵查措施也不可能完全按照事先規定的那樣進行,常常會因具體情況的變化而變化,因此,偵查程序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具有不同於司法程序的特點,它不容易受到法律的約束,在偵查行為的效果上,首先注重的是合目的性,而不是合法性,所以偵查程序在本質上是行政程序。而「司法程序說」則認為,偵查程序固然必須強調國家機關的權力,並且具有相當的隱蔽性,但它仍然必須遵守法定的程序,即使從查明事實真相的角度出發,也有必要對偵查程序進行法律約束,而不能任憑偵查機關「自由裁量」,特別是考慮到偵查過程中必然需要採取一定的強制措施,對市民社會的基本人權構成重大威脅,必須要求偵查權的行使針對特定的案件進行,每一項強制措施的採用必須以存在合理的根據為前提,偵查程序雖然不能與審判程序同等看待,但可以視為一種類似的司法過程,即它是受「偵查法」調整的、對於偵查相對人的權利給予保障和救濟的司法程序。可見,對偵查程序性質的不同理解必然導致對於偵查目的、偵查機關與相對人的關系、偵查權的約束與法官的參與等問題的不同認識。
㈤ 檢察院的檢察權是司法權還是行政權
檢察權應當定性為獨立行政權
主要理由 :
1.檢察權的本質歸屬於行政權。在我國,檢察權的行政性突出地表現在以下兩點:第一,上下領導關系集中體現了其行政屬性,包括上下級檢察機關的領導關系以及檢察院內部以檢察長為機關首長的領導關系。第二,檢察機關依靠自己的偵查力量對自偵案件的偵查強調其偵查效益,重視嚴密的組織協調(大案要案通常由檢察長、分管檢察長或部門領導直接組織偵查隊伍實施偵查),偵查行為的偵查目的性特徵以及嚴密的組織紀律,體現了明顯的行政屬性。
2.檢察權只有獨立行使才能正常發揮功能。第一,檢察機關的偵查權尤其是職務犯罪的偵查權的行使需要獨立性來保障。對職務犯罪的偵查,是法律與權勢的較量,某些社會力量甚至有權勢者總是企圖干預。想要保障檢察機關偵查權的依法行使,就必須也只有以檢察權的獨立性作為擋箭牌。第二,公訴權的有效行使也需要獨立性來保障。審查起訴是對特定事實進行審查、判斷。提起公訴是代表國家對涉嫌犯罪的行為進行追訴,而不起訴則是代表國家確定一個人無罪或因犯罪情節輕微等原因不追究其刑事責任。公訴權的正確運用,必須排除各種干擾,只遵從法律的要求,如果受到干擾,要麼放縱犯罪,要麼冤枉了無辜。第三,司法公正要求檢察權獨立行使。控審分離是保障司法公正的重要原則之一。依此原則,檢察權是審判權發動的根據,審判權行使的范圍受到檢察權的限制,法院不得審判未經起訴的被告人及未經起訴的犯罪嫌疑行為。如果沒有獨立、公正的檢察權的行使,獨立公正的審判權的行使也就失去了根基。
3.獨立行政權是對前文所述四種觀點的繼承和發展。將檢察權定性為獨立行政權,既吸收了前述四種觀點的合理因素,又能克服它們的不足之處。第一,能夠解決行政權說中受到批判的沒有充分考慮到檢察權的獨立性問題。依據獨立行政權說,檢察官有對案件的獨立審查權和處置權,就是因為其行使的行政權是獨立的;檢察官應排斥外部干擾,在一定程度上能對抗內部指令,也是因為其行使的是獨立行政權。第二,既能吸納司法權說所主張的理由,又能克服司法權說的不足。司法權說最明顯的例證是檢察官的不起訴決定與法官的裁決具有等同的效力。運用獨立行政權的觀點也能合理解釋這種現象:不起訴決定是檢察官依法作出的不將犯罪嫌疑人起訴到法院以追究刑事責任的行政行為,因檢察官的權力是獨立行使的,所以這種結論(即不起訴決定)因無後續行政行為而具有終結性。至於提起公訴的決定,依獨立行政權的觀點,是檢察官作出的將犯罪嫌疑人提交法院審判以追究刑事責任的行政行為,因其需要出庭支持公訴、舉證、質證等一系列後續行為而不具有終結性。而在司法權說中關於提起公訴的決定無法得到合理的解釋。就排斥外部干預方面而言,司法權說可謂在四種觀點中獨領風騷。但是獨立行政權觀點在這方面也可以毫不遜色。因為要保證獨立行政,就必須排除外部干預。司法權說無法解釋檢察權中的內部指令權問題,而獨立行政權觀點因為承認是行政權,所以與內部指令權是相容的,只不過此時的獨立性就表現為相對意義上了。司法權說無法解釋檢察權與司法權的本質屬性相違背的問題,而獨立行政權觀點否認檢察權的司法性,所以不存在這方面的困境。第三,既關注了檢察權的特殊性,又能解決雙重屬性說中出現的不可調和的矛盾。司法權與行政權本質截然不同,雙重屬性說將檢察權界定為兩者兼備,也因此招致來自於兩個方面的批判。獨立行政權觀點關注到檢察權的本質屬性,同時也能如同雙重屬性說一樣解釋檢察權不同方面的差異。第四,法律監督權說難以自圓其說,且有前文所述的重大缺陷,而獨立行政權觀點則不會面對如此尷尬的局面,它以行政權為依託,以獨立性為靈魂,能夠構建出一系列科學的制度。
㈥ 司法權為什麼是最弱的權力
司法權既無軍權也無財權,既無強制有無意識,只有判斷,而且在版判斷是還須藉助行權政機關的力量。司法權為消極權利,即「無控告即無法官」,司法權本身不是主動的,要想使它行動,必須推動它。因此它本身很容易受到侵蝕,力量最弱。在美國等國家,法院掌握了司法審查權,從而來平衡三權,而在我國,司法沒有完整獨立,受人大立法機關的領導,受政府的管理,沒有憲法的解釋權,也沒有法官的人事任免權,加之法官素質普遍不高,程序也沒有得到重視,司法權成為最弱的權利
㈦ 什麼是司法權和司法行政權
司法權是指特定的國家機關通過開展依其法定職權和一定程序,由審判的專形式將相關屬法律適用於具體案件的專門化活動而享有的權力。它從廣義上看是包括檢察院在內的,但目前通說認為,人們提到的「司法權」多指狹義司法權,即雖包括檢察權在內、但卻明顯偏重於審判權,或僅僅指審判權(即以法院為相應機關)而言。
行政司法權是指行政主體作為某項糾紛的第三人,對當事人雙方的糾紛進行調解、仲裁、裁決和復議的權力。
㈧ 司法權的獨立性
司法權的獨立性是司法權區別於行政權、立法權的基本屬性,在三權分版立的國家,司法權權的獨立性內涵是:司法機關及其司法官員在行使司法權時只服從法律,不受任何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雖然我國的司法權獨立性原則已經從憲法中確立下來,但在司法獨立的基礎上仍然要處理好司法獨立和黨的領導以及國家權力機關監督的關系。
司法獨立應該包括法院獨立和法官獨立兩方面的具有內在聯系的不可分割的含義。過去,我們對法院獨立形成了較為充分的認識,但對於法官獨立則缺乏足夠的認識,這就導致了我們對司法獨立原則的認識不全面、不充分。聯合國有關組織和一些非政府的國際組織在其制定的司法獨立國際標准中,往往是把法官獨立作為司法獨立的核心內容來加以理解的。
㈨ 6.什麼是司法權它有哪些特徵如何理解司法權的獨立性、被動性、公開性、透明性司法權有什麼功能
司法通常是指國家司法機關根據法定職權和法寶程序,具體應用法律處理案件的專門活動。
特徵:獨立性、被動性、交涉性、終局性、普遍性
功能:解決糾紛、調整社會關系、解釋、補充法律、形成公共政策
1.獨立性:司法的任務主要是解決公民之間以及公民與國家之間的法律爭執,消除社會沖突和社會緊張關系;而公民權利的保障,也有賴於法院的維持。因此在組織技術上,司法機關只服從法律,不受上級機關、行政機關的干涉。
2.被動性:法律適用活動的慣常機制是「不告不理」,司法程序的啟動離不開權利人或特定機構的提請或訴求,但司法者從來都不能主動發動一個訴訟,因為這與司法權的性質相悖。
3.公開性:司法機關的活動應當向社會公開,不僅通知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到場或到庭,而且允許公民旁聽,允許新聞媒體采訪和報道。司法公開既是司法公正的重要標志,又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
㈩ 什麼是司法權
司法權是一種判斷權,
「……是法官依照法律原則和法律規則就案件當事人提出的事實問題主張和法律問題主張在是非、曲直、正誤、真假等方面所具有的多種可能性之間進行的辨別、選擇與斷定。」
司法權的功能包括基本功能和輔助功能,基本功能是指司法權直接滿足一定的主要目標所具有的功能,即排除法律運行中的障礙,以維護法律的價值。輔助功能是指為了實現司法權的基本功能所需要的功能,即解決權利沖突與糾紛,實現權利的制度性配置
在國家權力體系中,人們賦予了司法權通過解決糾紛以維護法律價值體系這一獨特的功能,正是因為人們賦予了司法權這種功能,司法權才能成為終局性的權力。
法官是司法權的主體。
司法獨立應該包括法院獨立和法官獨立兩方面的具有內在聯系的不可分割的含義。過去,我們對法院獨立形成了較為充分的認識,但對於法官獨立則缺乏足夠的認識,這就導致了我們對司法獨立原則的認識不全面、不充分。聯合國有關組織和一些非政府的國際組織在其制定的司法獨立國際標准中,往往是把法官獨立作為司法獨立的核心內容來加以理解的。
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如何認識、理解司法獨立的國際標准,反思我們已有的理論認知,已經成為司法權理論研究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二是使我們對法官的地位與作用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在一個法治社會,法官享有崇高的社會地位,這是與法官職業活動的特殊性質所決定的。法治社會強調法律至上,從一定意義上看,就是尊奉法律所表達的社會主流價值觀念至上,這不僅僅是一個社會得以維系和發展的基本前提,更是尊重公民權利,更是維護社會自治——民主法治社會基石的必然要求
司法權:是指特定的國家機關通過開展依其法定職權和一定程序,由審判的形式將相關法律適用於具體案件的專門化活動而享有的權力。它從廣義上看是包括檢察院在內的,但目前通說認為,人們提到的「司法權」多指狹義司法權,即雖包括檢察權在內、但卻明顯偏重於審判權,或僅僅指審判權(即以法院為相應機關)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