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市教育局民法典

市教育局民法典

發布時間: 2022-01-09 05:23:16

㈠ 青少年該如何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青少年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應該學法尊法守法用法,增強自己的法制意識和法制觀念,利用法律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並且要監督國家有關機關的執法行為。

㈡ 民法典頒布後中學生能不能帶手機到學校

中學生不能帶手機到學校,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和民法典沒有任何關系。試問一個學生去學校的主要目的是什麼,還不是為了學習嘛。而手機就是學習最大的障礙。

㈢ 要把民法典納入什麼體系加強對青少年民法典教育

要把民法典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加強對青少年民法典教育。

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對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

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依法維護人民權益、推動我國人權事業發展,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都具有重大意義。

民法典的生命在於實施,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應高度重視,積極行動,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實施好民法典提出的五個「加強」,重點從宣傳教育、民事立法、民法典執法、司法普法以及民事法律制度理論研究等方面入手,確保民法典得到有效貫徹實施。

(3)市教育局民法典擴展閱讀:

實施好民法典,是保障人民權益實現和發展的必然要求。民法典是規范公民人身權和財產權的基本法律,規定了人們「從出生到死亡」的各項制度,保護著人民的合法權利。

加強民事立法相關工作要及時修改民事法律、保證民法典的統一性。我國採取的是先制定單行法、後制定民法典的思路,民法典的出台,使原來制定的物權法、合同法婚姻法等單行法同時廢止。

要發揮法律解釋的作用,及時明確法律規定含義和適用法律依據,利用法律解釋來完善民法典體系。值得注意的是,民法典的制定並不是一勞永逸的,時代在變化,社會關系也在不斷變化,這就要求民事立法與時俱進,在新的實踐基礎上不斷完善和發展。

㈣ 哈爾濱市教育局網站投訴平台

摘要 您好,很高興為你服務。我是張律師,網路合作夥伴一級律師,擁有7年生涯職業,擅長民法、刑法,合同法,以及民法典!我已經看到你的問題了,正在給您整理回復,您也可以提供更多有效信息,以便我更好給您解答。

㈤ 憲法和民法典如何保障老師和學生的權益

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教育作為社會生活的重要領域,無論其處於何種層次、何種類型,以何種形式和何種方法存在,都離不開對三大根本問題的討論:一是為誰培養人;二是培養什麼樣的人;三是怎樣培養人。新時代對前兩個問題已經有了非常明確的答案,那就是培養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奮斗目標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些人又須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而在回答「怎樣培養全面發展的人」這一問題之前,如何看待「人」,更具體地說,如何看待學生,是民法典時代對教育、特別是學校教育提出的新命題,需要學校教育作出回應。

陳曉根攝光明圖片

人身自由與人格尊嚴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前提和基礎

一個全面發展的人首先根植於人的全面性,而全面性的核心和前提是承認人的獨立性、自主性和完整性。特別是在依法治國的背景下,只有人身自由和人格尊嚴得到法律的確認和保障,人才有可能成為有獨立人格的、全面發展的主體。民法典將人格權獨立成編,明確了自然人享有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以及個人信息保護等,充分表明民法典是建立在以人為本的價值基礎之上,這與立德樹人、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教育目標保持高度一致。民法典首次明確了自然人的生命安全、生命尊嚴、身體完整和行動自由受法律保護。其中,行動自由即行為自由,是人身自由權的內容之一。它是憲法中「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的具體化,是憲法法律化的表現。並且,在第一千零一十一條專門規定了侵害行動自由的救濟方法,即「以非法拘禁等方式剝奪、限制他人的行動自由,或者非法搜查他人身體的,受害人有權依法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這一規定要求學校對學生進行管理、特別是實施懲戒時對行動自由等人身自由權予以特別尊重。

具體在身體權部分,民法典在第一千零一十條明確了「違背他人意願,以言語、文字、圖像、肢體行為等方式對他人實施性騷擾的,受害人有權依法請求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同時,特別規定了學校等用人單位應當採取合理的預防、受理投訴、調查處置等措施,防止和制止利用職權和從屬關系等實施性騷擾。盡管有學者認為性騷擾行為侵害的不是身體權,而是性自由權,將其規定在身體權的范圍之中是不妥當的,但僅僅從回答實踐訴求,回應公眾關切的意義上來說,這一「權宜之計」既避免了受害人以名譽權受損維權時可能對自身人格造成的更大傷害,也對糾正當下性騷擾問題解決的道德化、行政化傾向提供了法律依據。特別是明確了行為人需承擔民事責任,將有助於實現對受害學生和教師的補償和救濟,在學生和教師人權保障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對此,學校有必要依法建立健全性騷擾的預防和應對機制,明確具體的受理機構和調查與認定程序,使學生和教職員工的身體與精神自由免於不法侵害。

民法典還回應了當前互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時代的要求,將「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獨立成章。首次明確了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願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嚴格禁止偷錄、偷拍、偷窺等行為;同時,明確了個人信息的具體內容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電子郵箱、健康信息、行蹤信息等;並適用肖像權的規則對通過信息技術換臉以及聲音等予以特別保護。由於學校在履行教育教學職責、提供服務的過程中收集了學生和教職員工的大量個人信息,特別是中小學幼兒園階段,還收集了未成年學生的監護人的信息,加之人臉識別系統、攝像頭等技術在課堂教學、宿舍管理、校園管理中的大量使用,都存在著可能侵犯教職員工和學生隱私與個人信息的風險,如何強化對個人隱私和個人信息以及「基於人身自由、人格尊嚴產生的其他人格權益」的保護,拓展未來發展可能出現的各類新型人格利益的保護空間,使學生的人身自由、人格尊嚴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護,既是民法典對信息化時代的學校教育提出的新挑戰,也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前提和基礎。

民法思維是民法典時代對教育者提出的新要求

民法典將人身關系置於財產關系之前,這一變化與人格權獨立成編相呼應,一改此前大陸法系「重物輕人」的傳統,把人格尊嚴作為民法典的核心概念,形成了以「人」為邏輯起點的「人」—「物」—「權利」三者相互關聯的體系,並遵循平等、保護個體權利和自由等基本原則。無論在學校教育還是在家庭教育中,受教育者首先是人,然後才是接受教育的公民。因此,學校、家庭和社會有義務在保障受教育者的人身自由、人格尊嚴的基礎上,保障其接受安全、公平、可選擇和高質量的教育。2016年教育部頒布的《依法治教實施綱要(2016-2020年)》要求各級政府和各學校「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教育綜合改革,加快構建政府依法行政、學校依法辦學、教師依法執教、社會依法支持和參與教育治理的教育發展新格局,全面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其中,法治思維是指以法治價值和法治精神為導向,運用法律原則、法律規則和法律方法來認知、思考和處理問題的高級認識活動。法治的核心內容可以概括為「規范公權力,保障私權利」。規范公權力,就是習近平總書記說的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這主要通過憲法和行政法等法律來完成;而保障私權利就是由民法來實現。這就需要教師具有民法思維,在學校教育教學和管理過程中遵循學生法律地位的平等性,學生主體意識的自主性以及權利義務的一致性等基本原則,並依據民法典中的具體規則處理好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學生與學校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另外,民法典中的有關規定使教育法律中的相關條款有了更明確的所指。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四十三條第一款第四項規定的受教育者對學校、教師侵犯其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提出申訴或者依法提起訴訟的權利,其中的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就在民法典中;《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二十九條第二款要求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人格,不得歧視學生,不得對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不得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規定,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三十七條第一款第三項有關「品行不良、侮辱學生,影響惡劣的」的規定,都可以在人格權編中找到有關何謂「學生的人格」「歧視」和「侮辱」的答案。依法治教離不開學校教師和學生對民法典的廣泛適用。

自甘風險原則的確立要求學校不斷探索有助於學生自主發展的空間

近些年來,我國青少年近視率居高不下、肥胖率上升、心肺功能發育不充分以及力量、耐力等身體素質持續下降等問題已引起政府和公眾的高度重視。2018年8月教育部等八部門聯合發布了《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明確對兒童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連續三年下降的地方政府和學校依法依規予以問責。青少年的體質健康狀況之所以堪憂,與學校中不敢開展有一定風險的文體活動有一定的關系。因為,學生在一些危險性的或者對抗性的文體活動中很容易受傷,受傷後的民事責任承擔又常常會產生糾紛,有的甚至引發校鬧。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的第二十四條將公平責任規定為「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由雙方分擔損失」。其中,「實際情況」的規定不明,使得法院或者教育行政部門從息事寧人的角度處理糾紛,加重學校的負擔,最終偏離「公平」的本義。民法典的第一千一百八十六條將上述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修改為「依照法律的規定」由雙方分擔損失,這一規定將自由裁量的權力從法官的手中收回到立法者手中,法官只能根據「法律的規定」來判定。由此看來,民法典生效後,公平原則的適用范圍因受制於其他法律條文的規定而變得極小,這無疑為從根本上治理校鬧、給學校松綁提供了法律依據。

與此同時,民法典明確規定:「自願參加具有一定風險的文體活動,因其他參加者的行為受到損害的,受害人不得請求其他參加者承擔侵權責任;但是,其他參加者對損害的發生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除外。」自甘風險原則的確立對學校及相關組織者開展文體活動會有極大的促進作用,進而為學生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首先,「自甘」風險是一種風險評估後的理性選擇,一旦選擇了,參加者就自願承擔可能傷害的後果,其中蘊含的獨立自主的責任意識、理性精神和擔當意識是全面發展的人的最為重要的品格和精神;其次,所謂的自願參加通常要以「明示」的方式簽訂免責同意書(未成年學生需得到其監護人的同意),學生一旦簽訂了,則落字為憑,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獨立判斷和決策能力,恪守契約精神,形成法治觀念;最後,學生參加有一定風險的文體活動,在某種意義上就是鼓勵學生進行探索創新,使學生在生機勃勃的活動中生發出無限的活力和美感,進而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堅韌性。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才能夠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當然,自甘風險條款如何適用於學生在校的體育活動,校方如何盡到教育管理和保護的職責,以及如何完善學生傷害事故的救濟機制,使作為組織者的學校和自擔後果的參加者無後顧之憂,既有待於法律法規的進一步深化和完善,也需要學校的不斷探索和創新。

㈥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屬於民法典嗎

民法典沒有包含教育法。

㈦ 誰知道山東省濰坊市教育局舉報電話啊謝謝

何必那麼費事,你打市長熱線,那裡就給你轉教育局了,而且還會回復你。

㈧ 民法典實施後教育法還有效嗎

民法典是民法。
教育法是行政法。
這兩部法律,內容並不沖突,都是有效的。

㈨ 教師做好民法典宣傳,談談自己的建議

做好《民法典》的學習和宣傳工作心得體會7 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中國截至目前體量最為龐大的法律,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我國《民法典》是保護公民私權利的法律匯總,從某種意義上講,《民法典》就是公民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和保障書,作為事關每個公民「從胎兒到身故後五年」漫長歲月切身利益保障的法律,《民法典》與每個人的生活工作休戚相關。大到國家所有制、土地制度、小到普通百姓的鄰里糾紛、婚姻家庭、生產經營、個人信息保護、私有財產權利保護都可以《民法典》中找到依據。《民法典》不僅能統一民事法律規范,消除法律之間的矛盾和沖突,而且可以助力國家治理能力的提升。民法典是市民生活的基本行為准則,是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據。翻開歷史的畫卷,從1954年到xx年民法典走過了漫長的道路,一部「法」的誕生伴隨著中國社會60多年跌宕起伏的發展,伴隨著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飛躍」。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以「人民至上」絕不動搖,為「人民幸福」保駕護航。從生活的雞毛蒜皮到人生終身大事,更新服務零距離。從生活中的充值、「霸座」到結婚登記、夫妻債務等,從細節中為人
初中生學啥技術好北京沙宣美容美發學校不錯的選擇
廣告 初中生學啥技術好?就找個合適的學校學習一技之長,學完之後推薦就業 查看詳情 >
第 2 頁 共 9 頁  民群眾的「錢袋子」「米袋子」保駕護航,為人民群眾打開幸福之門提供有力保障。  民法典是一部真正屬於中國人民的法典,使命是打造公平正義環境。民法典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為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提供了日常遵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社會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的幸福感滿意度不斷加強。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社會矛盾變化的過程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驅動下的創新創造,在這個過程中,「法」提供了堅強的法治保障。  從一個人懵懂時為游戲充值,再到初入社會時網貸平台的「利滾利」,再到見義勇為時不慎造成的損害,再到接到無數垃圾簡訊的維權,這些看似生活中的「小事」,卻記錄了中國社會發展的歷程,展現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不斷完善,體現了中國社會矛盾的轉化過程。在「小明」生活的點滴中,是「一枝一葉總關情」的人民情懷,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成果展現。民法典讓社會更加公平發展,讓群眾步入幸福安康的生活。  篇二5月28日,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國民法典就此誕生。中國人民終於擁有了一部真正屬於自己的民法典,終於實現了新中國幾代人的夙願。民法典中的「民」字代表著「人民至上」,我們不僅要細細體會和思考背後的含義,更要時時去領悟和踐行其中的真諦。 
初中畢業學什麼好? 學啥技術好?讀技能+學歷_不用高考
廣告 博世汽修59年辦學經驗是初中畢業學什麼好的重點選擇院校,同時和世界三大汽車公司 查看詳情 >
第 3 頁 共 9 頁  民法典作為社會的基本法,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立法表達。民法典全面提升了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呼應了我國國情的現實需要,通過具體規范,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民法典的頒布,是維護人民權益的客觀需要,大到國家所有制、土地制度,小到鄰里糾紛、婚姻家庭、生產經營、個人信息保護、私有財產保護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據。民法典的頒布,讓公民更有尊嚴地生活,保障人人享有人格尊嚴、人身自由、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還有各種各樣的財產權利等等。民法典的頒布實施,標志著我們國家法律體系的進一步完善,標志著我國依法治國邁上新台階。  構建完備的社會財富保護體系,保護公民法人的合法權益,讓公民尊嚴得到充分尊重、民眾智慧得到極大發揮、社會財富得到充分涌流,是民法典應該承擔的歷史責任和應當具有的歷史價值。他建議,民法典頒布後,普法教育要及時跟上,尤其要通過教科書、現代通訊網路進行普及,普法教育要進機關單位、進學校社區,走進千家萬戶。  篇三  民法典是具有生命力的,它堅持問題導向。而問題的提出和解決,自然是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了解民情、集中民智,民法典更好地體現人民的要求、人民的利益、人民的意
初中畢業後學什麼好-選美妝-劇組實習
廣告 初中畢業後學什麼好-選時代美妝學院-學美妝推薦好工作,學不會退全款 查看詳情 >
第 4 頁 共 9 頁  志,能夠真正用來解決和調節現實生活中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各種矛盾和問題,回應社會關切。  《民法典》完全來自於人民的生活和實踐。無論是在生活中遇到的高空拋物、房屋價值想「提前變現」,還是在消費中遇到的「套路貸」「校園貸」「高利貸」;無論是在出行中遇到的霸座、老人倒在地上不敢扶,還是遊走在網路中的Q幣、網路游戲裝備等等,《民法典》都一一給了解答,豐富地展示了與人民相關的點點滴滴。  民法典也是市場經濟基本法,伴隨著民法典的不斷完善,「集中力量辦大事」的中國制度優越性不斷顯現,「中國名片」在世界范圍的影響力越來越強,中國車、中國橋、中國路等「中國奇跡」,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式的發展。  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人民用勤勞和汗水創造了「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一躍而上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成果來之不易,其中和諧安定、科學規范、風清氣正的社會環境是關鍵,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不斷完善的體現,為中國創新創造提供了不斷成長壯大的優渥環境。「小明」的成長記錄中國法治改革歷程,彰顯「中國之治」的力量,一部民法典,守護我們的一生。  篇四5月28日,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這部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法律
長沙中南信科IT,初高中畢業去哪裡?學互聯網好就業!
廣告 湖大信科IT以長沙有哪些好的技校,Java培訓,WEB前端設計,UI設計,電子競技等專業為主的IT培訓學校, 查看詳情 >
第 5 頁 共 9 頁  和我們所有人的生活息息相關,標志著我國進入全新的「民法典」時代。  民法典,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在民法典的編纂過程中,先後10次通過中國人大網公開徵求意見,累計收到4  2、5萬人提出的102萬條意見和建議。從中我們看到,立法,是民智的匯聚,也是對民意的回應。可以說,民有所呼,法有所應,正是民法典草案最大的亮點之一。除此之外,民法典突出保護人民的概念,保護個人隱私權、建立反性騷擾制度防線、明確住宅70年產權自動續期……民法典草案就像一部網路全書,為護佑我們的生活提供更完善的法律遵循,謀求人民利益最大化。  民法典,立足實踐符合國情。民法典不僅是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真實寫照,也是一個民族精神文化的集中體現。民法典開宗明義指出「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事實上,無論誠實信用、公序良俗和綠色原則,還是契約精神、自願原則、誠信觀念,都是中華民族的價值取向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民法層面的轉化和表達,彰顯了濃厚的中國特色。  民法典,構建法治社會的利器。《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也是第一部以「民」法律的法典。新中國成立後,黨和國家曾於1954年、1962年、1979年和
第 6 頁 共 9 頁  __年先後四次啟動民法制定工作,但均因社會經濟發展程度和理論准備不足等原因而擱置。一個國家要想長治久安,保障社會基礎穩定是前提,而保障社會穩定的必要條件則是人民安居樂業,國家善治善為。在這樣的背景下,通過不斷地探索,歷經千辛萬苦,民法典終於橫空出世,這無疑為治國理政增添了信心和底氣,成為治國安邦的又一利器。民法本質上為「人」法,只有以人民為中心,充分保障人民基本的民事權利,才能夠調動人民參與社會發展和國家建設的積極性,國家才能不斷地發展壯大、繁榮富強。所以說,民法典不僅秉承著「大同」的執政精神,還將成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興奮劑」和「催進劑」。  為民立法,強國圖志。民法典不僅是強國之法,也是富民之法。隨著民法典的出台,必將會把制度優勢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勢能,更好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保駕護航,在新時代迎來新曙光。  篇五  民法典的頒布實施極大的推進了「四個全面」的進程,更是夯實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全面依法治國更是小康社會的法治保障,民法典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法,也是民事生活的基本法,事關人民群眾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姓名權、文化教育權、選舉與被選舉權等這些以自然人為民事主體的權利的享有和實現,很大程度上都要依賴於民法。廣大人民群眾的民事生活、經濟生活和部分社會

熱點內容
黨的領導是依法治國的行動指南 發布:2025-08-11 15:18:30 瀏覽:87
勞動法年終獎一定要發嗎 發布:2025-08-11 15:18:16 瀏覽:696
立法的機構 發布:2025-08-11 15:16:16 瀏覽:423
民事訴訟法中關於侵權行為的 發布:2025-08-11 15:08:56 瀏覽:481
昭通法治網 發布:2025-08-11 14:57:42 瀏覽:729
法官入企業 發布:2025-08-11 14:57:27 瀏覽:714
北京知產法院法官工資 發布:2025-08-11 14:57:24 瀏覽:498
海商法概念 發布:2025-08-11 14:45:41 瀏覽:436
行政法制建設 發布:2025-08-11 14:37:42 瀏覽:117
職業道德調查問卷 發布:2025-08-11 14:30:43 瀏覽: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