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通則民事行為能力
⑴ 民事行為能力年齡劃分
民事行為能力年齡劃分為18周歲以上。
我國公民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應當滿足下列兩個條件:
(1)18周歲以上。我國《民法總則》規定,18周歲是我國自然人成年的界限。對於16周歲以上而不滿18周歲,但是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自然人,法律將之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最高人民法院《意見》第2條還對「以自己的勞動收入作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認定作出了具體的規定:「十六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公民,能夠以自己的勞動取得收入,並能維持當地群眾一般生活水平的,可以認定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2)精神狀況健康正常。公民能夠正確理解法律規范和社會生活共同規則,理智地實施民事行為。患有精神病而不能理智地從事行為的人,即使18周歲以上,也不屬於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1)民法通則民事行為能力擴展閱讀:
民事主體的民事行為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面的內容:
(1)主觀方面,民事主體具有相應的意思表達能力,具有認識能力和判斷能力,能正確表達自己的意願。
(2)客觀方面,民事主體能夠以自己的行為取得民事權利,能夠對自己的不法行為或應盡義務承擔責任。
判斷民事主體是否具有民事行為能力的標准應不同主體有所不同。
⑵ 民法總則中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為什麼改為8歲
《民法總則》來草案第二十條規定限制源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年齡下限為六周歲。一些代表提出,六周年的兒童雖然有一定的學習能力,開始接受義務教育,但認知和辨識能力仍然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還不具備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的能力,建議改為八周歲為宜。
也有的代表建議維持現行十周歲不變;還有的代表贊成下調為六周歲。法律委員會經研究,按照既積極又穩妥的要求,建議在現階段將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年齡的下限修改為八周歲。
(2)民法通則民事行為能力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中規定:
第十九條 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十條 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十一條 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適用前款規定。
⑶ 民法總則無民事行為能力的效力規定是怎樣的
您好,民法總則無民事行為能力的效力規定是怎樣的?
1、純獲利行為——有效。
根據《民法通則意見》第129條,純獲利行為包括獎勵、贈予、報酬等。
2、日常簡單的生活行為——有效。
即一些非常簡單的民事行為,如乘坐公交車投幣,買醬油,放學後買一支鉛筆等。
3、雙方行為,即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為的合同行為——一概無效。
如簽合同、轉讓、買賣等。合同相對人無催告權,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無須追認。
4、單方行為,即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單方意思表示取得、變更、消滅權利的行為——一概無效。
如拋棄、立遺囑等。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⑷ 民法總則中的民事行為有效的條件有哪些
你好,
民事法律行為的有效條件成立,包括以下幾個:
1、民事行為的一般有效條件
(1)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民事行為能力是民事主體據以獨立實施的法律資格。法律不僅要求的行為人必須具有行為能力,而且要求民事行為能力與行為人的「相應」。公民的民事行為能力,是指公民能夠以自己的行為參與民事法律關系,取得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的能力。我國根據公民的不同年齡和智力狀況,將公民的民事行為能力分為三種:完全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無民事行為能力。行為人只有具有健全的心智,才能進行相應的民事活動,這一條件主要是為了保護和的利益而設。對公民而言,可以單獨實施法律行為,但只能進行與其年齡、智力和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活動,一般不能獨立進行民事活動,但純獲利益的活動二者均可為之;對法人而言,其民事行為能力是和相一致的,法人的行為能力不能超出法律或章程規定的。所以法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必須要在核准登記的生產經營和之內。除此而外,法人只有權從事為維持其存在所必需的法律行為。
(2)意思表示真實 意思表示是民事法律行為的核心要素。意思表示真實,即要求行為人的內心意願為行為人自覺自願而產生的,同時與其所表達的意思相一致,通常情況下達到這一點有兩個要求:
一、意思表示自由,不是在受他人欺詐、脅迫之下作出的違背其內心意願的行為;
二、意思表示無誤,應當是其內心真實意願的反映,並非因重大誤解等原因而表錯意。但也可能出現表示意思與效果意思不一致的情形,此即意思表示有瑕疵。意思表示有瑕疵的行為,如屬於法律規定的應被宣告無效或者撤銷的情況,則不應產生法律效力。
(3)不違反法律或者 這是民事法律行為合法性的本質要求。所謂不違反法律,指的是意思表示的內容不得與法律的強制性或禁止性規范相抵觸,也不得濫用法律的授權或任意性規定以規避法律,還應該包括不違反國家政策;這里所說的法律,既包括國家頒布的各種法律、法規和各級政權機關發布的決議、命令、條例等行為規范,還包括國家現行政策。例如不得買賣禁止流通物等。所謂社會公共利益,是社會全體成員的共同利益,社會經濟秩序、政治安定、道德風尚等皆應包括在內。不違反社會公共利益是指行為人實施的行為必須符合全體人民的共同利益,不得有損社會公共秩序和社會公德等。
2、民事法律行為的特別有效條件
在特殊情況下,民事行為還應具備法律規定或當事人約定的特別有效條件才能產生法律效力。例如立遺囑的行為只有在遺囑人死亡這種特別要件發生時才能生效。同時,法律行為必須符合法律規定的形式要件。 民事行為的成立要件不同於生效要件。任何一種民事法律行為,必須同時具備以上生效條件,才能有效,也才能產生相應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後果。對民事行為的生效要件另有規定的,從其生效規定。
⑸ 2017最新《民法總則》是怎麼規定民事行為能力的
2017最新《民法總則》是這樣規定民事行為能力:
第十七條十八周歲以上的自然人為成年人。不滿十八周歲的自然人為未成年人。
第十八條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第十九條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十條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5)民法通則民事行為能力擴展閱讀:
相關法律《民法總則》
第二十二條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十三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是其法定代理人。
第二十四條不能辨認或者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其利害關系人或者有關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認定該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被人民法院認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經本人、利害關系人或者有關組織申請,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其智力、精神健康恢復的狀況,認定該成年人恢復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本條規定的有關組織包括: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學校、醫療機構、婦女聯合會、殘疾人聯合會、依法設立的老年人組織、民政部門等。
第二十五條自然人以戶籍登記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記記載的居所為住所;經常居所與住所不一致的,經常居所視為住所。
參考資料:網路-民法總則
⑹ 民法總則規定多少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8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除外)。
根據我國《民法總則》第十七條至第二十四條的規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包括兩種情況:
1、8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
2、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
(6)民法通則民事行為能力擴展閱讀:
相關法律原文:
《民法總則》第19條規定: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民法總則》第22條規定: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⑺ 民法總則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純獲利益的行為是否有效
沒有明確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純獲利益的行為是否有效。
民法總則第144條,僅說了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而並沒有對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一個純受益的這樣一個行為的效力做出規定。
一般認為,民法上的純獲利益,並非單純的民事法律行為效力的問題,而是對無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一種特殊保護制度;此外,無論是無還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純獲利益的行為應受法律保護。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十七條至第二十四條的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包括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及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
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適用前款規定。
(7)民法通則民事行為能力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的相關規定:
第一百四十四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第一百四十五條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實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為經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認後有效。
成年人的無民事行為能力的認定與撤銷:
第二十四條規定:不能辨認或者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其利害關系人或者有關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認定該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被人民法院認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經本人、利害關系人或者有關組織申請,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其智力、精神健康恢復的狀況,認定該成年人恢復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