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司法部疫情防控六必

司法部疫情防控六必

發布時間: 2022-02-07 12:26:00

Ⅰ 什麼是疫情防控工作查緝工作六必查,三必問,一登記,六處置,三交接

摘要 外來務工必須查,居家隔離必查,小廟小堂必查,農貿市場必查,外來車輛必查,造謠傳謠必查

Ⅱ 疫情防控注意事項有哪些

1、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並用流動水洗手,用一次性紙巾或干凈毛巾擦手。雙手接觸呼吸道分泌物後(如打噴嚏後)應立即洗手。

2、保持良好的呼吸道衛生習慣。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噴嚏後洗手,避免用手觸摸眼睛、鼻或口。

3、增強體質和免疫力。均衡飲食、適量運動、作息規律,避免產生過度疲勞。

4、保持環境清潔和通風。每天開窗通風數次不少於3次,每次20-30分鍾。戶外空氣質量較差時,通風換氣頻次和時間應適當減少。

5、盡量減少到人群密集場所活動,避免接觸呼吸道感染患者。

6、如出現呼吸道感染症狀如咳嗽、流涕、發熱等,應居家隔離休息,持續發熱不退或症狀加重時及早就醫。

Ⅲ 疫情防控期間不服從管理人員正常管制的或者私自毆打辱罵工作人員的可以移交司法機關按《刑法》來處理嗎

1、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依法履行為防治突發傳染病專疫屬情等災害而採取的防疫、檢疫、強制隔離、隔離治療等預防、控制措施的,可以構成妨害公務罪,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罰金。
2.拒絕執行預防、控制措施的,組織大規模聚餐、玩樂等群體性活動,引起新冠肺炎傳播或者有傳播嚴重危險的,構成妨害傳染病防治罪,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後果特別嚴重的,最高可判處有期徒刑七年。

Ⅳ 違返疫情防控」六個不」如何舉報

六必須

1.外省、市返回門源人員必須主動報告

從外省、市返回門源的人員(包括員工家屬、離退休人員),立即主動向所在社區,小區報告。報告內容為近期旅行及居住史、相關病例接觸史和家庭成員健康狀況,報告有無發熱、咳嗽、乏力等情況。

2.健康監測檢查必須配合

在交通路口、社區小區、單位等遇到體溫檢測、信息登記、健康詢問和檢查時,必須積極理解配合。

3.通風消毒必須勤快

回到住所和單位後,立即開窗通風和開展大掃除,對居住環境和工作環境進行消毒清潔,保持環境衛生和室內外空氣流通。

4.身體不適必須及時就醫

員工如有乾咳、發熱、乏力等症狀要立即報告,並到當地醫院發熱門診就診。已被隔離人員出現異常情況應及時聯系單位,並到醫院發熱門診就診。就診時必須主動、如實向醫生報告近期個人旅行及居住史、相關病例接觸史和家庭成員健康狀況。

5.個人防護必須加強

養成並保持個人衛生,勤洗手,在公共場合佩戴口罩。咳嗽、噴嚏時使用紙巾遮掩口鼻,不要隨地吐痰,不亂丟垃圾。

6.適度鍛煉身體必須堅持

疫情防控期間仍要注意鍛煉身體,可在室內做操、快步走等,減少或不進行戶外運動。

六不要

1.不要參加聚集活動

不參加聚餐、棋牌、聚會等公眾聚集活動,不去或少去市場、商場等公共場所以及空氣不流通的人員密集場所。

2.不要串門訪客

主動減少人員交流,避免串門走訪請客,倡導用電話、簡訊、微信等方式聯系。七大姑八大姨等疫情防控結束後再見。上班期間各領導及部室之間的溝通倡導使用電話,簡訊,微信方式解決,不得串部門。疫情期間通過電話丶簡訊,微信與客戶加強溝通聯系。

3.不要造謠信謠傳謠

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不擾亂社會公共秩序,做遵規守紀的典範。

4.不要盲目恐慌

積極關注門源縣疫情防控動態新聞和相關防控知識,樹立健康理念,避免盲目恐慌並造成沉重心理負擔,影響個人身體健康。

5.不要盲目搶購葯品和囤貨

理性對待疫情防控相關葯品和物資,不盲目跟風搶購。門源縣糧油、蔬菜、食品、葯品等各項物資儲備充裕。

6.不要接觸和食用野生動物

不捕捉、不買賣、不接觸、不食用野生動物。

Ⅳ 疫情過後完善的相關法律法規都有哪些

關於疫情防控的主要法律、法規、司法解釋有哪些?

一、依法治國是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他是對新中國歷史經驗進行科學總結的結果。《憲法》第5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依照法律治理國家,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還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保障。

二、建立完備的法律體系是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

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有法可依,是立法方面的要求。這是依法治國的法律前提,也是依法治國的首要環節。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立法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國家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各個方面實現了有法可依。

三、關於疫情防控的主要法律、法規、司法解釋,在疫情發生前即已基本完備,相關文件可能達數近千件

關於疫情防控的主要法律、法規、司法解釋,通常分為三個方面,即刑事方面、民事方面、行政方面。就刑事方面來說,主要有《刑法》《刑事訴訟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刑法》《刑事訴訟法》的決定、解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相關司法解釋等,數量可達上百件。

四、疫情發生後,刑法方面的主要法律文件

疫情發生後,刑法方面主要的法律文件有二個,即《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通過,2020年2月24日頒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關於依法懲治妨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違法犯罪的意見》(法發〔2020〕7號,2020年2月10日發布)。

五、二個刑事法律所涉及的刑事犯罪

筆者對上述二個刑事法律方面的文件所涉及的刑事犯罪的罪名、立案標准、定罪標准、處罰標准等,進行了系統的分析、整理。已在《今日頭條》上陸續發表,題主如有需要可以查閱。主要有:

1、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與疫情有關的刑事犯罪系列(一)

2、妨害傳染病防治罪——與疫情有關的刑事犯罪系列(二)

3、妨害公務罪——與疫情有關的刑事犯罪系列(三)

4、故意傷害罪——與疫情有關的刑事犯罪系列(四)

5、尋釁滋事罪——與疫情有關的刑事犯罪系列(五)

6、侮辱罪——與疫情有關的刑事犯罪系列(六)

7、非法拘禁罪——與疫情有關的刑事犯罪系列(七)

8、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與疫情有關的刑事犯罪系列(八)

9、生產、銷售假葯罪——與疫情有關的刑事犯罪系列(九)

10、生產、銷售劣葯罪——與疫情有關的刑事犯罪系列(十)

11、生產、銷售不符合標準的醫用器材罪—與疫情有關的刑事犯罪系列(十一)

12、非法經營罪——與疫情有關的刑事犯罪系列(十二)

13、詐騙罪——與疫情有關的刑事犯罪系列(十三)

14、虛假廣告罪——與疫情有關的刑事犯罪系列(十四)

15、聚眾哄搶罪——與疫情有關的刑事犯罪系列(十五)

16、編造、故意傳播虛假信息罪——與疫情有關的刑事犯罪系列(十六)

17、煽動分裂國家罪——與疫情有關的刑事犯罪系列(十七)

18、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與疫情有關的刑事犯罪系列(十八)

19、拒不履行信息網路安全管理義務罪——與疫情有關的刑事犯罪系列(十九)

20、濫用職權罪——與疫情有關的刑事犯罪系列(二十)

21、玩忽職守罪——與疫情有關的刑事犯罪系列(二十一)

22、傳染病防治失職罪——與疫情有關的刑事犯罪系列(二十二)

23、傳染病菌種、毒種擴散罪——與疫情有關的刑事犯罪系列(二十三)

24、貪污罪——與疫情有關的刑事犯罪系列(二十四)

25、職務侵佔罪——與疫情有關的刑事犯罪系列(二十五)

26、挪用公款罪——與疫情有關的刑事犯罪系列(二十六)

27、挪用資金罪——與疫情有關的刑事犯罪系列(二十七)

28、挪用特定款物罪——與疫情有關的刑事犯罪系列(二十八)

29、破壞交通設施罪——與疫情有關的刑事犯罪系列(二十九)

30、非法獵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與疫情有關的刑事犯罪系列(三十)

31、非法收購、運輸、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珍貴、瀕危野生動物製品罪——與疫情有關的刑事犯罪系列(三十一)

32、非法狩獵罪-與疫情有關的刑事犯罪系列(三十二)

33、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與疫情有關的刑事犯罪系列(三十三)

Ⅵ 疫情防控五步法指什麼

「走、看、訪、談、報」的監督「五步法」。

走,主要是傾聽民意,深入到居民小區、市場超市、企業商戶了解實際疫情防控工作實情;看,主要是有的放矢,著重對社區、經濟聯社防疫物資的分配、發放、使用等環節加以監督,檢查是否存在優親厚友、以權謀私等問題。

訪,主要是配合工作,與「三人小組」一同上門探訪居家隔離人員,通過參與疫情防控工作發現防控漏洞和不足。


談,主要是抓早抓小,對於群眾反映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個別談話,做到早發現、早提醒、早糾正,確保疫情防控工作有序開展;報,主要是及時報告,對於發現的突出問題,及時反饋到派街監察組,採取有效措施推動解決。

同時,指導各社區監察站根據「五步法」做到「必檢、必查、必問、必核、必報」,從而提高監察站站長們的監督工作水平。通過運用「五步法」,各社區監察站一方面突出在防控一線的監督作用,另一方面充分發揮監察站黨員幹部的先鋒模範作用。

Ⅶ 疫情防控六清指什麼

「線索清倉」、逃犯清零」、「案件清結」、「傘網清除」、「黑財清底」、「行業清源」

Ⅷ 對疫情防控違返」六個不」如何舉報

為切實做好新形勢下的疫情防控工作,充分調動全社會力量積極參與, 最大限度減少疫情輸入和局部擴散風險,持續鞏固防控成果,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現就疫情防控期間舉報違反防控規定行為的有關事宜通告如下:

一、舉報對象

1、本區居民的家庭成員(配偶、父母、子女)目前在境外,未到所在社區(村)登記的;

2、本區居民境外家庭成員已決定返(來)太子河區,未到所在社區(村)報告的;

3、有省外旅居史,進入或者返回太子河區的人員,未按要求到所在社區(村)登記,實行居家隔離措施,其本人及親屬隱瞞相關信息的;

4、有境外旅居史,進入或者返回太子河區的人員,未按要求提前到所在社區(村)報告返程信息,實行點對點接返和集中隔離醫學觀察措施,其本人及親屬隱瞞相關信息的;

5、私自接納、容留有境外、省外旅居史人員在家居住且隱瞞不報的;

6、居家隔離或集中隔離人員隔離期間擅自外出活動的,居家隔離人員擅自接受其他人員探訪的;

7、發熱人員未主動到發熱門診就診的;

8、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村衛生室、鄉鎮衛生院、個體診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衛生服務站等)擅自診療、截留有新冠肺炎患病症狀,特別是發熱病人的;

9、社區(村)防控不力,對轄區居家隔離觀察人員、發熱人員、外來人員疏於管控的;

10、各類企業及商場、賓館、飯店、超市、理發店等經營性公共場所防控措施不到位,存在疫情傳播風險的;

11、擅自舉辦或者參與各種類型集聚活動的;

12、其他違反疫情防控相關規定的行為。

二、舉報方式

採取電話舉報方式。舉報人應如實提供被舉報行為發生地、違反規定的具體情形,被舉報對象的基本信息,姓名、地址、電話等,如有被舉報行為相關證明材料一並提供。

三、相關事宜

1、舉報人舉報的線索信息應當客觀真實,並對其舉報內容的真實性負責,不得捏造、歪曲事實,不得誣告、陷害他人。

2、受理舉報的工作人員接到舉報電話後,應詢問清楚,如實記錄舉報內容,並立即交辦處置。

Ⅸ 簡述國家疫情防控總目標、總要求、總策略是什麼

總目標: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總要求: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

策略:只有集中力量把重點地區的疫情控制住了,才能從根本上盡快扭轉全國疫情蔓延局面。要重點抓好防治力量的區域統籌,堅決把救治資源和防護資源集中到抗擊疫情第一線,優先滿足一線醫護人員和救治病人需要。

(9)司法部疫情防控六必擴展閱讀:

要加強黨的領導,堅定抓牢疫情防控不放鬆,堅定推動高質量發展不動搖,堅持有序推進不忙亂,堅決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要科學精準防控疫情,把幹部帶頭、依靠群眾、全面排查、堵塞漏洞、精準救治堅持始終,嚴防聚集性疫情發生,嚴防疫情輸入,嚴防社區傳播,不斷鞏固成果、擴大戰果。

要有序推進復工復產,堅持專題研究、專班推進、專項突破,有效解決務工人員返崗難、交通物流不暢通、防疫物資缺口大、產業鏈上下游不配套、企業流動資金短缺等問題。

Ⅹ 疫情防控六類人員指的是什麼

疫情六類人員指的是未治癒的確診病例,未排除的疑似病例,未解除隔離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未解除居家隔離醫學觀察者,治癒出院未滿14天居家隔離期者,14天內有發熱咳嗽等相關症狀者。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接觸者等級分類分為與病例共同居住,學習,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觸的人員,診療,護理,探視病例的醫護人員,還有家屬或者其他與病例有類似近距離接觸的人員,與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並有近距離的接觸的人員三類。具體內容如下:
1、與病例共同居住、學習、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觸的人員,如與病例近距離的工作,或者是共同一個教室,與病例在同一所房屋中生活;
2、診療,護理,探視病例的醫護人員,還有家屬或者其他與病例有類似近距離接觸的人,如直接治療,護理病例,到病例所在的密閉的環境當中探視病人或者停留,病例同病史的其他患者以及其他的陪護人員;
3、與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並有近距離的接觸的人員,包括在交通工具當中照料護理過病人的人員,該病人的同行人員,經調查評估後發現,有可能近距離接觸病人的是其他乘客和乘務人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第十條 國家開展預防傳染病的健康教育。新聞媒體應當無償開展傳染病防治和公共衛生教育的公益宣傳。
各級各類學校應當對學生進行健康知識和傳染病預防知識的教育。
醫學院校應當加強預防醫學教育和科學研究,對在校學生以及其他與傳染病防治相關人員進行預防醫學教育和培訓,為傳染病防治工作提供技術支持。
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療機構應當定期對其工作人員進行傳染病防治知識、技能的培訓。

熱點內容
想免費資詢律師 發布:2025-07-12 16:59:20 瀏覽:401
合同法一審辯論終結前 發布:2025-07-12 16:58:31 瀏覽:211
公路養護方面安全法規 發布:2025-07-12 16:53:25 瀏覽:522
安全生產依法治理 發布:2025-07-12 16:48:18 瀏覽:812
民法典婚姻房子 發布:2025-07-12 16:47:32 瀏覽:184
法院放行條 發布:2025-07-12 16:38:53 瀏覽:795
刑法運用 發布:2025-07-12 16:25:01 瀏覽:364
熱補償法規 發布:2025-07-12 16:24:11 瀏覽:807
無人車上路法規 發布:2025-07-12 16:12:08 瀏覽:4
監管改造條例 發布:2025-07-12 16:05:29 瀏覽: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