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是代表國家行使審判權的司法機關
1. 我國司法機關有哪些
我國司法機關有:
(一)人民法院
我國憲法第一百二十三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是國家的審判機關」,明確了人民法院履行國家審判職能的性質。審判權由人民法院單獨行使,其他國家機關不能分享。
我國憲法規定,最高人民法院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負責並受它監督。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由同級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負責並受它監督。
(二)人民檢察院
我國憲法第一百二十九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明確了人民檢察院代表國家行使檢察權的法律監督機關性質。人民檢察院依照法律規定有權對國家工作人員履行職務進行監督,對公安機關的偵查、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司法行政機關的監獄工作進行監督。
我國憲法規定,最高人民檢察院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負責並受它監督。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由同級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負責並受它監督。下級人民檢察院還要對上級人民檢察院負責。
(三)公安機關
我國公安機關具有雙重屬性:一方面,它是公安行政管理機關,屬於國家行政機關的組成部分;另一方面,它是國家的偵查機關,具有司法機關的屬性。
國務院設公安部,領導全國的人民警察,組織和管理全國的公安工作。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設公安廳(局),省轄市和自治區轄市、地區、自治州、盟設公安局(處),縣、市、旗設公安局,市轄區設公安分局。
城市街道和縣屬區、鄉、鎮設公安派出所,作為縣(區)公安機關的派出機構,由公安機關直接領導和管理。
(四)國家安全機關
國務院設國家安全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設國家安全廳(局),其他地方可根據需要設置國家安全機構或者人員。
(五)司法行政機關
我國司法行政機關也具有雙重屬性:一方面,它行使司法方面的行政管理權,屬於國家行政機關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它又承擔輔助國家司法職能實施(如刑罰執行)的行政管理任務,具有司法機關的屬性。
2. 司法機關是指審判機關還是指檢察機關還是兩者都包括
中國的司法機關在狹義上專指人民法院,廣義上還包括人民檢察院,具體如下:
1、司法機關是行使司法權的國家機關,是國家機構的基本組成部分,是依法成立的行使相關國家職權的司法組織;
2、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是國家審判機關,人民法院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其他國家機關不能分享;
3、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檢察權,有權對公安機關的偵查、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司法行政機關的監獄工作進行監督。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一百二十九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設立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軍事法院等專門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每屆任期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每屆任期相同,連續任職不得超過兩屆。
人民法院的組織由法律規定。第一百三十一條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第一百三十二條 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審判機關。
最高人民法院監督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上級人民法院監督下級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第一百三十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設立最高人民檢察院、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和軍事檢察院等專門人民檢察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每屆任期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每屆任期相同,連續任職不得超過兩屆。
人民檢察院的組織由法律規定。第一百三十六條 人民檢察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檢察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第一百四十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應當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以保證准確有效地執行法律。
3. 仲裁院和法院的區別
仲裁院和法院的區別如下:第一,部門性質不同,人民法院是國家的司法審判機關, 仲裁委員會是民間的裁決機構。第二,程序不同,仲裁是一裁終局的,法院訴訟是兩審終審。第三,收費標准不同,仲裁費用高,法院的受理費相比仲裁費用要低。第四,權力不同,仲裁排除法院管轄,但是法院辦理採取保全措施和執行措施兩項措施。
【法律分析】
第五,性質不同。仲裁是由仲裁機構即仲裁委員會受理。而審判則由人民法院負責,法院是國家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代表國家行使審判權的機關。對案件的管轄不同。仲裁機構對案件的管轄權是基於雙方當事人的授權,沒有仲裁協議或仲裁協議無效的案件,仲裁機不能受理。而法院代表國家行使審判權的人民法院則是強制管轄,只要一方當事人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就可依法受理案件。審理組織的組成原則不同。組成仲裁庭的仲裁員是由當事人各方選定或共同選定或委託仲裁機構指定,其組成是基於當事人的選擇,而審判庭的組成則是由人民法院指定,當事人無權過問,只能依法定程序申請迴避,是否迴避由人民法院決定。仲裁庭審理案件一般不公開進行,案情不公開,裁決不公開。仲裁依法實行一裁終局,裁決一經仲裁庭作出即發生法律效力,當事人不能上訴,而法院審判則實行兩審終審制,當事人對一審法院判決不服可上訴於上一級人民法院。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護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保證人民法院查明事實,分清是非,正確適用法律,及時審理民事案件,確認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制裁民事違法行為,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順利進行。
第三條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提起的民事訴訟,適用本法的規定。
4. 涓轟粈涔堜漢姘戞硶闄㈣佹偓鎸傚浗寰
浜烘皯娉曢櫌鎮鎸傚浗寰斤紝鏄涓轟簡褰版樉鍥藉剁殑鍙告硶鏉冨▉錛屼綋鐜板徃娉曞叕姝o紝鍚屾椂涔熸槸瀵規硶寰嬬殑灝婇噸鍜屽簞涓ュgず銆
鍥藉窘鏄鍥藉剁殑璞″緛鍜屾爣蹇楋紝浠h〃鐫鍥藉剁殑灝婁弗鍜屾潈濞併備漢姘戞硶闄浣滀負鍥藉剁殑瀹″垽鏈哄叧錛屽湪琛屼嬌鍏惰亴鏉冩椂錛屽繀欏誨槳鏄懼浗瀹剁殑鍙告硶鏉冨▉錛屼綋鐜板徃娉曞叕姝o紝浠ョ淮鎶ょぞ浼氱殑紼沖畾鍜岃皭銆
涓銆佸浗寰界殑璞″緛鎰忎箟
鍥藉窘鏄鍥藉剁殑璞″緛鍜屾爣蹇楋紝鍏鋒湁娣卞埢鐨勬剰涔夈傚畠浠h〃鐫鍥藉剁殑灝婁弗鍜屾潈濞侊紝浣撶幇浜嗗浗瀹剁殑緇熶竴鍜屽畬鏁淬傚湪浜烘皯娉曢櫌鎮鎸傚浗寰斤紝灝辨槸鍚戝叕浼楀gず錛岃繖閲屾槸鍥藉跺徃娉曟潈鐨勮薄寰侊紝鏄緇存姢紺句細鍏騫蟲d箟鐨勬渶鍚庝竴閬撻槻綰褲
浜屻佸槳鏄懼徃娉曟潈濞
浜烘皯娉曢櫌鏄鍥藉剁殑瀹″垽鏈哄叧錛屽叿鏈夌嫭絝嬬殑瀹″垽鏉冦傛偓鎸傚浗寰斤紝灝辨槸褰版樉浜烘皯娉曢櫌鐨勫徃娉曟潈濞侊紝琛ㄦ槑浜烘皯娉曢櫌鍦ㄨ屼嬌瀹″垽鏉冩椂錛屾槸浠h〃鍥藉惰屼嬌鏉冨姏錛屽叿鏈変笉鍙鎸戞垬鐨勬潈濞佹у拰涓ヨ們鎬с傝繖鏈夊姪浜庣淮鎶ゆ硶寰嬬殑灝婁弗鍜屾潈濞侊紝澧炲己鍏浼楀規硶寰嬬殑淇′換鍜屽皧閲嶃
涓夈佷綋鐜板徃娉曞叕姝
鍙告硶鍏姝f槸浜烘皯娉曢櫌宸ヤ綔鐨勬牳蹇冧環鍊艱傘傛偓鎸傚浗寰斤紝灝辨槸浣撶幇浜烘皯娉曢櫌瀵瑰徃娉曞叕姝g殑鍧氬畾榪芥眰鍜屽簞涓ユ壙璇恆傚畠鍛婅瘔鍏浼楋紝浜烘皯娉曢櫌鍦ㄥ″垽妗堜歡鏃訛紝灝嗗嬬粓鍧氭寔浠ヤ簨瀹炰負鏍規嵁銆佷互娉曞緥涓哄噯緇籌紝鍏姝f棤縐佸湴緇存姢褰撲簨浜虹殑鍚堟硶鏉冪泭錛岀淮鎶ょぞ浼氱殑鍏騫蟲d箟銆
鍥涖佸規硶寰嬬殑灝婇噸鍜屽簞涓ュgず
鎮鎸傚浗寰戒篃鏄瀵規硶寰嬬殑灝婇噸鍜屽簞涓ュgず銆傚畠琛ㄦ槑浜烘皯娉曢櫌灝嗗嬬粓蹇犺瘹浜庡娉曞拰娉曞緥錛屼弗鏍間緷娉曡屼嬌瀹″垽鏉冿紝緇存姢娉曞緥鐨勭粺涓鍜屽皧涓ャ傚悓鏃訛紝瀹冧篃鎻愰啋娉曞畼浠瑕佹椂鍒諱繚鎸佸規硶寰嬬殑鏁鐣忎箣蹇冿紝璁ょ湡灞ヨ岃嚜宸辯殑鑱岃矗錛屼負紺句細鐨勫拰璋愮ǔ瀹氳礎鐚鍔涢噺銆
緇間笂鎵榪幫細
浜烘皯娉曢櫌鎮鎸傚浗寰斤紝涓嶄粎鏄涓轟簡褰版樉鍥藉剁殑鍙告硶鏉冨▉鍜屼綋鐜板徃娉曞叕姝o紝鏇存槸瀵規硶寰嬬殑灝婇噸鍜屽簞涓ュgず銆傚畠浠h〃鐫浜烘皯娉曢櫌瀵規硶寰嬬殑蹇犺瘹鍜屽瑰叕姝g殑榪芥眰錛屾槸緇存姢紺句細紼沖畾鍜岃皭鐨勯噸瑕佷繚闅溿
娉曞緥渚濇嵁錛
銆婁腑鍗庝漢姘戝叡鍜屽浗鍥藉窘娉曘
絎鍥涙潯瑙勫畾錛
涓嬪垪鏈烘瀯搴斿綋鎮鎸傚浗寰斤細
錛堜竴錛夊幙綰т互涓婂悇綰т漢姘戜唬琛ㄥぇ浼氬父鍔″斿憳浼氾紱
錛堜簩錛夊幙綰т互涓婂悇綰т漢姘戞斂搴滐紱
錛堜笁錛変腑澶鍐涗簨濮斿憳浼氾紱
錛堝洓錛夊悇綰т漢姘戞硶闄㈠拰涓撻棬浜烘皯娉曢櫌錛
錛堜簲錛夊悇綰т漢姘戞瀵熼櫌鍜屼笓闂ㄤ漢姘戞瀵熼櫌錛
錛堝叚錛夊栦氦閮錛
錛堜竷錛夊浗瀹墮┗澶栦嬌棣嗐侀嗛嗗拰鍏朵粬澶栦氦浠h〃鏈烘瀯銆
涔°佹皯鏃忎埂銆侀晣鐨勪漢姘戞斂搴滃彲浠ユ偓鎸傚浗寰斤紝鍏蜂綋鍔炴硶鐢辯渷銆佽嚜娌誨尯銆佺洿杈栧競鐨勪漢姘戞斂搴滄牴鎹瀹為檯鎯呭喌瑙勫畾銆
鍥藉窘鍙婂叾鍥炬堜笉寰楃敤浜庯細
錛堜竴錛夊晢鏍囥佹巿浜堜笓鍒╂潈鐨勫栬傝捐°佸晢涓氬箍鍛婏紱
錛堜簩錛夋棩甯哥敤鍝併佹棩甯哥敓媧葷殑闄堣懼竷緗錛
錛堜笁錛夌佷漢搴嗗悐媧誨姩錛
錛堝洓錛夊浗鍔¢櫌鍔炲叕鍘呰勫畾涓嶅緱浣跨敤鍥藉窘鍙婂叾鍥炬堢殑鍏朵粬鍦哄悎銆
5. 「司法機關」應包括哪些部門
「司法機關」應包括的部門有:
1、法院:人民法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審判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設立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軍事法院等專門人民法院。
2、檢察院:檢察院是世界各國普遍設立的國家機關,人民檢察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法律監督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設立最高人民檢察院、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和軍事檢察院等專門人民檢察院。
3、公安機關(含國家安全機關):公安機關是指國家依照法律設立的,代表國家行使公安職權和履行公安職責的,具有武裝性質國家機關。公安機關是人民政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的行政機關,同時它又擔負著刑事案件的偵查任務,因而它又是國家的司法機關之一。公安機關是政府的一個職能部門,依法管理社會治安,行使國家的行政權,同時公安機關又依法偵查刑事案件,行使國家的司法權。
4、司法行政機關及其領導的律師組織、公證機關、勞動教養機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