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自首條
❶ 我國刑法對自首的規定是什麼
我國《刑法》對自首的規定是符合我國《刑法》第67條第一款當中的規定,就會構成自首了。當然了,我國《刑法》67條第一款規定的是一般自首的情節,第二款規定的是特別自首的情形,兩者是需要區別對待的。一、我國《刑法》對自首的規定是什麼?
自首包括一般自首與特別自首。《刑法》第六十七條第1款規定的是一般自首,第2款規定的是特別自首 。二者的構成要件有所不同。
一般自首成立的條件:一是「自動投案」;二是「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在一些特定情況下如何認定「自動投案」與「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應參照《關於處理自首和立功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條的規定,如犯罪嫌疑人自動投案並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後又翻供的,不能認定為自首,但在一審判決前又能如實供述的,則仍視為自首。
特別自首的「特別」之處在於主體必須是依法被採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及已被宣判的罪犯,因其人身自由已經處於司法機關的控制之下,故不存在「自動投案」問題。
特別自首者向司法機關「如實供述」的罪行必須是司法機關還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即自己實施的而司法機關尚未掌握或者不知道、不了解的罪行,以及其所供述的罪行在犯罪性質或罪名上與司法機關已經掌握的罪行不同的。如果其供述的罪行與已被掌握的罪行屬同種性質的,則不屬於自首。但此時可以酌情處罰,如果如實供述的同種罪行較重的,一般應當從輕處罰。這是上述司法解釋的特別規定。自首者的處罰標准,依法具有層次性:第一層次即一般情況下,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第二層次是在前者的條件下,又具備「犯罪較輕的」情形,可以免除處罰;第三層次是犯罪後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現的,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二、關於自首的認定是怎樣的?
以法律的效力為標准劃分的有權解釋也就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釋有立法解釋和司法解釋,立法解釋是由立法機關對《刑法》規范含義所做的解釋。司法解釋是司法機關對《刑法》規范含義進行闡明,在我國,司法解釋的權利屬於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處理自首和立功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屬於司法解釋。
《刑法》中規定的自首的概念:自首是以犯罪分子犯罪以後自動投案,如實的供述自己罪行的行為,或者被採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實供述司法機關還未掌握的本人其它罪行的行為。
司法解釋,是司法機關在具體案件當中對《刑法》規范含義所做的解釋,是因為《刑法》規范具有穩定性的特點,而現實生活具有多邊性,為了在規范內容允許下使司法活動適應了的客觀情況,需要賦予某些條文新的含義。
自首制度的重要意義還在於有利於迅速偵破刑事案件,及時懲治犯罪,提高刑事法律在打擊和預防犯罪中的作用,所以公安機關通知犯罪嫌疑人的親友,或者親友主動報案後,將犯罪嫌疑人送去投案的,也應當視為自動投案。這樣有利於鼓勵親友幫助罪犯盡快接受教育和迅速偵破刑事案件。
自首在我們國家是屬於積極認罪的一種態度,代表了犯罪人的悔罪態度。所以如果存在自首情節的話,可以從輕或者是減輕處罰。當然了,前提必須是符合我們國家《刑法》當中所規定的自首的構成要件。
❷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六十七條
第六十七條犯罪以後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對於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其中,犯罪較輕的,可以免除處罰。
❸ 刑法第67條自首的相關規定是什麼
犯罪以後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
自首是指犯罪分子犯罪以後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行為。自首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1.犯罪以後自動投案。所謂自動投案,是指犯罪分子犯罪以後,犯罪事實未被司法機關發現以前,或者犯罪事實雖被發現,但不知何人所為,或者犯罪事實和犯罪分子均已被發現,但是尚未受到司法機關的傳喚或者尚未採取強制措施之前,主動到司法機關或者所在單位、基層組織等投案,願意接受審查和追訴的。
2.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是指犯罪分子投案以後,對於自己所犯的罪行,不管司法機關是否掌握,都必須如實的徹底的向司法機關供述,不能有任何隱瞞。至於有些細節或者情節,犯罪分子記不清楚或者確實無法說清楚的,不能認為是隱瞞。只要基本陸轎稿的犯早孝罪事實和主要情節說清楚,就應當認為屬於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如果犯罪分子避重就輕或者供述一部分,還保留一部分,企圖矇混過關,就不能認為是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
3.必須接受審查和追訴。只有這樣才能說明犯罪分子有悔改的誠意。如果犯罪人投案並如實供述了自己的罪行後又潛逃,逃避司法機關對其的偵查、審判,就不是真正的自首。
具備以下情節可以以自首論,即被採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實供述司法機關還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論。我國刑法規定帆仔,以自首論必須同時具備以下條件:
1.以自首論的對象有以下三種人:即已經被司法機關採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所謂強制措施,是指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的拘傳、拘留、取保候審、監視居住、逮捕。正在服刑的罪犯,是指已經人民法院判決,正在執行刑罰的罪犯。
2.自首人如實供述的內容是司法機關還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也就是指司法機關根本不知道、不掌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的其他罪行。其他罪行是針對本案罪行而言的。司法機關之所以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採取強制措施,以至定罪判刑,都是因為他們犯了罪,司法機關掌握了他們的犯罪事實。如果供述了司法機關還不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實質上是自首。對於共同犯罪來說,如果供述司法機關未掌握的他人的犯罪,則不屬於以自首論。我國刑法作這樣的規定,就是要讓犯罪的人知道,對於犯罪分子來說,要想得到從寬處理,機會不只一次,犯罪分子被採取強制措施後或者在服刑期間還可以爭取自首。這樣規定為犯罪分子改過自新,重新做人提供了很好的機會。
對於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在法定刑的幅度內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如果是犯罪較輕的,也可以免除處罰。我國法律這樣規定主要是為了鼓勵犯罪分子犯罪後自首,不僅自己可以得到從寬處理,同時也為司法機關偵破案件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法律依據:
《刑法》第六十七條 犯罪以後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對於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其中,犯罪較輕的,可以免除處罰。
被採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實供述司法機關還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論。
犯罪嫌疑人雖不具有前兩款規定的自首情節,但是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從輕處罰;因其如實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別嚴重後果發生的,可以減輕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