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法典開始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實施時間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2.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三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該法典於2021年1月1日開始施行。
3. 該法典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部以法典形式發布的法律,具有基礎性地位,並成為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律框架。
4. 在監護人確定存在爭議時,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民政部門有權指定監護人。
5. 如果有關當事人對指定結果不滿,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指定監護人,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請指定監護人。
6. 在指定監護人時,相關機構應尊重被監護人的真實意願,並根據最有利於被監護人的原則在具備監護資格的人中進行選擇。
7.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三十三條規定,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預先與他人協商,通過書面形式確定自己的監護人。
8. 在成年人喪失或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事先確定的監護人將負責履行監護職責。
2. 民法典自什麼時候開始實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這部法典在2020年5月28日得到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表決通過,並自規定日期起生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不僅是新中國首部以法典形式出現的一部法律,亦被喻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在法律體系中占據基礎性地位,並且是市場經濟的根本法。
民法典的顯著特徵包括:
1. 秉持人民至上的原則。
2. 彰顯人文關懷。
3. 傳承中華法律文化。
進一步解釋民法與民法典的區別:
1. 民法典是指在實行成文法的國家中,用以規范平等主體間私法關系的法律集成。
2. 民法典通過抽象的規則和條文形式,規范各類法律行為和身份行為。
3. 民法典通常會考慮習慣法作為補充規范,並規定當事人可以通過私法自治來填補法規的不足。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六十條規定,本法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3. 新民法典2023年新規婚姻法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已正式取代《婚姻法》,對婚姻家庭相關法律條文進行了整合與修訂。以下為根據《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內容,對應原《婚姻法》的改寫:
**第一章 一般規定**
- 第一千零四十條:本編調整因婚姻家庭產生的民事關系。
- 第一千零四十一條:婚姻家庭受國家保護。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實施。保護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的合法權益。
**第二章 結 婚**
- 第一千零四十二條:禁止包辦、買賣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為。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
- 第一千零四十三條:家庭應當樹立優良家風,弘揚家庭美德,重視家庭文明建設。夫妻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重,互相關愛;家庭成員應當敬老愛幼,互相幫助,維護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系。
- 第一千零四十四條:收養應當遵循最有利於被收養人的原則,保障被收養人和收養人的合法權益。禁止借收養名義買賣未成年人。
**第三章 家庭關系**
- 第一節 夫妻關系
- 第一千零五十五條:夫妻在婚姻家庭中地位平等。
- 第一千零五十六條:夫妻雙方都有各自使用自己姓名的權利。
- 第一千零五十七條:夫妻雙方都有參加生產、工作、學習和社會活動的自由,一方不得對另一方加以限制或者干涉。
- 第一千零五十八條:夫妻雙方平等享有對未成年子女撫養、教育和保護的權利,共同承擔對未成年子女撫養、教育和保護的義務。
- 第一千零五十九條:夫妻有相互扶養的義務。需要扶養的一方,在另一方不履行扶養義務時,有要求其給付扶養費的權利。
**第四章 離 婚**
- 第一千零七十六條:夫妻雙方自願離婚的,應當簽訂書面離婚協議,並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離婚登記。
- 第一千零七十七條:自婚姻登記機關收到離婚登記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任何一方不願意離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撤回離婚登記申請。
- 第一千零七十八條:婚姻登記機關查明雙方確實是自願離婚,並已經對子女撫養、財產以及債務處理等事項協商一致的,予以登記,發給離婚證。
**第五章 繼承**
- 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條:繼承開始後,按照法定繼承辦理;有遺囑的,按照遺囑繼承或者遺贈辦理;有遺贈扶養協議的,按照協議辦理。
以上改寫均基於《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規定,對原《婚姻法》條文進行了相應的調整與更新,以確保法律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4. 新民法典正式落地執行,各地有哪些已經適用了的新案例
新的民法典在今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了。法典里新增加的法律規定跟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息息相關,學習新的民法典,都關繫到我們每個人的切身利益。
這兩年裡關於高空拋物傷人毀物的新聞屢屢見諸報紙網路等各類新聞上。每次看到這樣的新聞,心裡都是一陣膽戰心驚。但是看到因為相關法律規定的缺失而使肇事者逃脫部分法律制裁,受害者不僅要承受身體上被傷害的痛苦,還要承受心裡上得不到正義的情緒傷害。而且很大一部分肇事者都是不具有承擔法律責任的未成年人。
我記得有一次孩子放學回來跟我說,今天老師批評了好幾個同學,讓他們寫檢討,叫家長。我就問她因為什麼事兒呀,這么嚴重呢。她說,上完科學課從樓上往下走的時候,好幾個同學站在樓梯邊上往下扔東西,說好像扔到了一個女生的頭上。我趕緊問她在幾樓呀,扔的什麼,有沒有人受傷呀。她說科學教室在三樓,那個女生沒事兒,但是科學老師看到了,跟班主任說了。班主任把他們狠狠的批評的一頓。下午老師抽空就給他們播放了高空拋物危害的電視看。我也乘機再教育了一下。
對於有危害性的活動或者事情,家長一定要好好的告訴孩子,而且要反復的耳提面授。家長自己也要以身作則,樹立榜樣。良好的生活習慣真的要從娃娃開始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