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士条例
❶ 在欧洲骑士和骑士制度是什么,骑士制度又是怎么衰落的
在欧洲发展历史长河中,有和平也有战争,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封建王朝战争时期,骑士就是统治者为保家卫国,治理内忧外患的集团组织。在安定和平时期,骑士就是赛马、马术表演等娱乐活动组织。
“成住坏空生住异灭”是有形世界不变的法则,骑士及其制度也一样。在中世纪欧洲近1000年的时间里,它历经了产生、发展,兴盛和衰落的过程。它的衰落深受中世纪晚期的欧洲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从经济因素看,骑士制度建立在中世纪欧洲封建政治经济基础之上,随着中世纪晚期欧洲资本主义的形成、经济的繁荣、城市的崛起,对封建制度下的骑士及其制度形成了巨大的影响。那么,什么是骑士和骑士制度?欧洲社会的发展又是如何影响骑士制度衰落的呢?
一战时期欧洲各国都还有骑士制度,秉持着一定的骑士精神,毕竟在当时各国都有着政治经济等千丝万缕的关系,只不过因为利益纷争而走向对立。
例如,每次德国海军骑士的潜艇在击沉英国的商船前总是先上浮,然后警告对方“我们将击沉你的船”,并允许对方船员下船逃生,并提供一些淡水和食品,必要时还用军用无线电告知英国人来救人,做完这些事后德国才开始用舰炮或者鱼雷击沉对方。
在印度洋上,德国一艘巡洋舰连续击沉20多艘商船,但都会先让船员下船逃生,并且在让这些战俘搬运煤和其他物资的时候还会付给他们工资。
就是这样有着人道主义的的骑士制度和精神在今天看来还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样的人道主义却让英国人钻了空子,并用德国的好心消磨着骑士制度。
一开始德国人还傻乎乎的遵循骑士制度和骑士精神,但是却遭遇英国的卑鄙偷袭,在经过一定损失之后,德国决定只要发现商船不再上浮警告,直接击沉,所以英国国人为在战役上夺取更多的胜利自私的将原有的公德给破坏。
就像现在有的人的对摔倒老人不扶一样,不是别人不扶,而是扶有被讹诈的风险,所以当没有法律约束仅凭道德约束的东西只有双方共同执行才能维持,不然一旦一方单独打破原有的规则,那么所有后果就得自己承担。
这样,在中世纪晚期的欧洲,新兴的资本主义城市贵族凭借经济上的绝对优势,取代了骑士在西欧洲封建社会中地位。盾牌钱的实施促使骑士向职业军人转化,这就直接宣告了封建制度下骑士的落寞,并促使骑士制度的衰落和全新军事制度的形成。
❷ 圆桌骑士条例英文
我找的是12条例的版本:
1.To never lay down arms
2.To seek after wonders
3.When called upon, to defend the rights of the weak with all one's strength
4.To injure no one
5.Not to attack one another
6.To fight for the safety of one's country
7.To give one's life for one's country
8.To seek nothing before honour
9.Never to break faith for any reason
10.To practice religion most diligently
11.To grant hospitality to anyone, each according to his ability
12.Whether in honour or disgrace, to make a report with the greatest fidelity to truth to those who keep the annals
我从外国一个圆桌骑士网上找的,网址:
http://www.castles.me.uk/knights-round-table.htm
往下翻几行就会看到这几条条例。
❸ 骑士礼仪有哪些
所谓骑士礼仪,即骑士阶层的仪式和礼节。骑士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必然以其特殊的礼仪将自身与其他阶层区别开来。尤其是礼仪中的仪式部分,在骑士制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由于礼仪是社会观念的反映,中世纪西欧占主流的思想是基督教,因此在骑士礼仪及骑士观念中留下了深深的基督教印记。
骑士之子洗礼仪式
按封建法律传统,骑士身份是可以继承的。因此,骑士的儿子尤其是长子,在一出生时就具有了骑士候选人的资格,于是形成了骑士之子初生时的洗礼仪式。该仪式一般分三个过程。 世俗洗浴。骑士之子一出生,立刻在其父亲的指挥下对婴儿进行洗浴,这是出于让骑士父亲回想起很久以前他身为骑士候选人时的誓言。浴毕,婴儿被以双手并于身体两侧、双腿并拢的姿势缚住并包裹,其上覆以华美的长袍。 宗教洗礼。这种洗礼不仅是使婴儿成为一名基督徒,更重要的是,“当他被从神圣的洗礼盘中抱起时,他不仅成了一名基督徒,而且在其内心深处已成为基督教骑士 。”(注:布瑞福德·B·布鲁顿:《中世纪骑士与骑士制度》,第297页。)宗教洗礼之后,举行包括诸如唱歌、跳舞、宴会、游艺等庆典活动,马上比武大会也经常为骑士的新生儿召开,参加活动者往往赠给该婴儿以礼物。
骑士侍童成为骑士侍从仪式
立志成为骑士的少年在14岁时要举行一种仪式,获取成为骑士侍从的身份。骑士 侍从是有实力的骑士的随从,无论在战时还是平时,骑士侍从总要伴于主骑士左右。事实上,按照与主人的亲密程度、职责大小,侍从又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其级别分为:贴身侍从、典礼侍从、餐桌侍从、酒会侍从、配膳侍从,等等。 骑士侍童成为骑士侍从的仪式一般是这样的:少年由其父亲领至神父面前,他们每人手中拿着一根神圣的小蜡烛。神父为将由少年单独拥有的剑和腰带祈祷、祝福。随后,为他佩带上象征骑士侍从身份的剑。
骑士授予仪式
骑士授予仪式是确认骑士身份的仪式。在骑士纵横的整个中世纪时代,它一直是 骑士制度中具有权威性的仪式,成为每一名骑士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关于骑士授予仪式,已有文较详谈及,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指出的是,该仪式的举行时间除了在一些基督教节日、朝圣或贵族家庭中进行重大活动时之外,还有两种情况:一是在战役前或激战后,该种情况在14、15世纪屡见不鲜。例如1337年,英法战争即将爆发时,英方在3月11日为20名骑士举行了授予仪式。二是国王或大封建主在旅途过程中。这种情况的第一次记载发生在1354年9 月31日,查尔斯四世授予弗朗西斯为骑士。当时,德皇骑在马上,用手拍着佛朗西斯的脖子说:“成为一名好骑士,忠于帝国”。然后,两名查尔斯的随从贵族为他安上了马刺(注:理查德·巴伯:《骑士与骑士制度》,第41、42页。)。 如果说骑士的各种仪式是骑士制度规范化的一部分,那么,骑士礼节则是骑士制度生活化的一部分,这涉及骑士的衣食住行。例如,骑士要穿着整洁,在领主及贵妇面前保持礼数;站时不要抓挠身体或倚靠着柱子;在让他坐下前不要坐下,骑士侍从不允许与一个骑士共同入座,即使这个骑士是他的父亲也不行;用餐时“不能用肉直接去蘸盐碟里的盐,不能把鼻涕擦在桌布上,不能用小刀剔牙”;出行时“要高贵庄重地走路,不得向动物投掷树枝或石块,不得唤狗咬人,要礼貌待人”;平时“要参加教堂里的宗教活动,要侠媚妇女,要服从主人的命令”(注:约瑟夫·斯瑞:《中世纪词典》(Jospe.R.Strayer,Dictionary of the Middle Ages),纽约1982年版,第660、661页。),等等。虽然涉及这方面的史料更加模糊而破碎,但我们仍能从近代以来的西方礼节中窥其一斑。 由此可见,尽管骑士的仪式、礼节有着世俗的成分,但人们更多体验到的是基督教气息。宗教性渗透到骑士的生活之中,极大地影响了骑士阶层的思想观念。“一个人如果不是基督徒,没有接受过洗礼就不能成为骑士”;“没有信仰,你就不能很好地履行骑士的义务”(注:莱昂·高梯:《骑士制度》(Leon Gautier.Chivalry),纽约1968年版,第10页。)。 因此,宗教热忱在骑士制度的盛行时期大行其道,骑士被冠以基督教骑士之名。一批骑士之花如一度隶属于教皇的条顿骑士团、医院骑士团、圣殿骑士团成为骑士的楷模。 总之,通过对有形的制度层面的梳理,笔者认为,中世纪西欧骑士制度是指以军事采邑为基础、以骑士服役为表征、以基督教为指导思想、以中小封建主统治为本质的骑士阶层所特有的组织制度、法律规范、道德准则、生活习惯等诸多方面的总称。
❹ 圆桌骑士条例
这里是12条例的
1.To never lay down arms
2.To seek after wonders
3.When called upon, to defend the rights of the weak with all one's strength
4.To injure no one
5.Not to attack one another
6.To fight for the safety of one's country
7.To give one's life for one's country
8.To seek nothing before honour
9.Never to break faith for any reason
10.To practice religion most diligently
11.To grant hospitality to anyone, each according to his ability
12.Whether in honour or disgrace, to make a report with the greatest fidelity to truth to those who keep the annals
❺ 中世纪西欧骑士制度的骑士法规
财产和社会势力授给人们统治的权利。行政服务和占有土地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土地财产决定了政治”(注: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下册,第329页。)。因此,领有一处土地并垄断战争艺术的骑士,被纳入了土地占有权体系和政府管理体系,骑士的社会角色一身兼三,即:军人、地主和行政司法人员。而涉及骑士后两者的权利义务逐渐汇集成法律规范,内化入骑士制度中。 骑士制度的物质基础是采邑,骑士制度的一切内涵都是以它为基础展开的。骑士 采邑又称骑士领或骑士封地。“承担为一个骑士的家庭提供养护费义务的一处采邑就被称为一个骑士的封地”(注:哈罗德·J·伯尔曼:《法律与革命》,中国大网络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369页。)。
按西欧封建法规定,骑士采邑是可以继承和转让的。正如法律是经验和传统的产物那样,这一法规也是长期发展的产物。最初,采邑以终身为限,不得世袭。“然而,在11、12世纪,军事形势和法律形势都更加有利于骑士阶级,因而也更加有利于封臣,因为领主有赖于他们去装备服兵役的骑士。所以,封臣能够坚决主张由他的后嗣继承他在采邑上的利益和权利。”
这种权利是通过一种所谓“被占继承土地收回之诉”的特殊令状逐渐推开的(注:哈罗德·J·伯尔曼:《法律与革命》,第371页。)。
于是,以长子继承为主的骑士采邑继承制确立起来。如12世纪的法学家格兰维尔说,按照英国的法律,骑士或以军役为条件领有土地者,应该由长子继承(注:马克垚:《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第114页。)。与骑士采邑可以由骑士后嗣继承相伴随,骑士采邑也可以转让。事实上,正是由于这种采邑的层层转让,把骑士纳入了封君封臣体系,即在通常的情况下,一名骑士 可能既是一名领主,又是一名封臣(注:这种情况不是绝对的,正如基佐在谈及法国 骑士制度时指出:“只有领主、封地的所有者才能成为骑士,才能有权成为骑士。这在法国南部稍有不同;在那里,公民们往往也是骑士,而骑士并非纯粹是封建的。甚至在北方,我们也遇到例外的情况;但它们是骑士制度所反对的例外,而且这种例外甚至引起检举、诉讼和法律上的禁止。”见基佐:《法国文明史》第3卷,第133、13 4页。)。 骑士采邑法规的确立在给骑士以经济力量的同时,也赋予了骑士以政治力量,从而使骑士具有一定的行政司法权。
首先,骑士可主持法庭。这种权利尤其体现在身为领主的骑士身上(我们不能忽视大量存在的无地骑士),因为:“每个领主都有权主持法庭,即有权在法庭诉讼中统辖他的封臣——或统辖他的佃户而不管他们是否是封臣,这是那时整个西方的一项基本的裁判原则”(注:哈罗德·J·伯尔曼:《法律与革命》,第375页。)。法庭的职责范围很广泛,如包括确定为支持一场战役而应由封臣支付的援助金数额,宣告使用公有地的规定,轻微的犯罪及一定类型的民事诉讼,甚至部分谋杀、抢劫和其他重罪的判决,等等。尽管随着西欧各国王权的不断加强,骑士可主持法庭这种情况不断受到挑战和压制,但这一原则一直顽强地存在到中世纪末。
其次,骑士的其他执法。以较为典型的英国骑士为例,骑士的其他执法包括:
1 、充任陪审团成员,即“4名骑士组成委员会,由其任命其他12名骑士组成巡回裁判的陪审团”(注:布瑞福德·B·布鲁顿:《中世纪骑士与骑士制度》,第289页。)。
2、案件调查。如在刑事犯罪案件中任验尸官,作现场调查和记录等;在民事诉讼中,调查有争议的土地、指定遗孀产和嫁妆、以最后同意方式评估转让的土地、审计处于监护中的财产的数额,等等。
3、疑犯追捕、罪犯看管等,事实上由于英国王权相对强大,繁多的骑士执法义务有时成了一种负担。西欧大陆地区骑士为王权或上级领主履行其他执法义务方面自由度更大一些。
其三,骑士的上诉权。
按封建法的规定,封臣可越过其直属的领主法庭向该领主的上级法庭提起上诉。12世纪,骑士的这种权利已成为法律。例如,英国骑士通过亨利二世的司法改革,获得了这种权利。法国法学家菲利普·德·博马努瓦尔根据其对法国博韦县法律的研究,列举了骑士上诉的理由:“一个骑士可以对他领主的法院的某个判决向更高一级的领主法院提起上诉:
⑴拒绝受理;
⑵错误的判决;
⑶没有管辖权;
⑷认可由伯爵或国王的令状所授权的上诉;
⑸伯爵方面在案件中有直接的利害关系,比如,当该骑士声称他最近被不公正地侵占了自己完全保有的土地时,就是如此”(注:哈罗德·J·伯尔曼:《法律与革命》,第377页。)。尽管骑士上诉权的使用频率和效果有待商榷,但骑士具有上诉权这一事实对西欧法律传统的形成无疑起到了建设性作用。
❻ 骑士条例12条
永不放下武器
追求奇迹
当接到号召(求助),尽一切力量捍卫弱者的权利
不伤害任何人
不互相攻击
为自己国家的安全而战
可以为自己的国家献身
把寻求荣誉放在首位
永不以任何理由背弃信仰
最努力地为宗教效力
根据他人的能力给予相应的热情(认同)
无论荣辱,以最忠诚的信仰向雇主汇报
❼ 圆桌骑士的骑士条例
15世纪的英国作家托马斯·马洛礼(Thomas Malory)将骑士条例描述为:
1.永不暴怒和谋杀
2.永不背叛
3.决不残忍,给予请求宽恕者以宽恕
4.总是给予女士以援助
5.永不胁迫女士
6.永不因为爱或言辞之利卷入争吵而战斗
❽ 骑士制度消亡时间。
骑士消失时间为公元1453年(如果一定要定出一个精确年限的话就是)十五世纪末中世纪结束、文艺复兴时代来临之时。
首先明确一点,骑士(Knight、Cavalier) 是欧洲中世纪时的概念,骑士制度的产生、发展、衰亡的历史都是中世纪的事情(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军事等级分为--圣殿骑士,圣约翰骑士,条顿骑士。骑士是指受过正式的军事训练的骑兵,后来演变为一种荣誉,像纳尼亚传奇、指环王等等影片中都有国王拿剑授封骑士之事,骑士则演变为正义的象征,到后来向不少电影里的龙骑士、war3里的人族圣骑、骑士都是骑士文化的产物o(∩_∩)o...。
当欧洲政治格局由封建时代迈向资本主义时代、文化由古典文化进入文艺复兴高潮时,中世纪便结束、骑士制度和骑士封号也随之消失。所以骑士消失没有明确的时间界限,跟辛亥革命后国民什么时候剪断辫子是一个道理。《牛津精选》最晚提及骑士正式封号的时间实在15 世纪末(约地理大发现之前,十五世纪四五十年代),也即中世纪末,这与西方骑士制度淡出历史舞台的时间是一致的。
虽然骑士和骑士制度业已消亡,但作为一种文化传统,骑士精神仍旧存在,特别是宣扬骑士精神的文学作品,骑士文学仍然存在。虽然国内主流文化定义当时新兴的资产阶级代言人之人文主义者以人文精神砸碎封建基督为精神枷锁,骑士精神自然属于被批判的行列。但实际上,谦卑,荣誉,牺牲,英勇,怜悯,精神,诚实,公正的骑士精神是值得我们去膜拜的,所以,骑士仍是一种荣誉的代表,在近现代许多做出接触贡献的科学家都被皇家授予过不同等级的其实称号,例如亚当斯密、牛顿等等。
以上是我关于骑士消失时间回答和其文化定位的一点看法,就不乱粘网上的东西来了,关于骑士的其他详细介绍lz可以参看
骑士http://ke..com/view/5093.html?wtp=tt
骑士精神http://ke..com/view/2462.html?wtp=tt
❾ 骑士制度
城市是文明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文明形成之初,作为文明的成果和体现,古代中西方都出现了许多城市。但中古西欧的城市与古代东方的城市在特点、作用和意义方面有诸多的不同,西方文明在许多方面与东方文明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根源因素有很多就是城市造就的。
中古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而不是像古代东方的城市是作为政治中心出现的,它们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它们大多位于封建领主的领地上,所以自从城市产生的时候起,西欧的城市就展开了反抗封建主的干涉、剥削、统治和争取城市自治的斗争。
琅城起义就是中古时期法国的一座城市为争取城市的自治而同封建主展开的斗争,
在经济方面,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例如,城市与当时的封建庄园争夺劳动人口,一个农奴,假如他逃到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他就可以成为自由人,就会受到城市法律的保护。
中古西欧的一句谚语说:“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近代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就是在中古西欧兴起的这些城市里面萌芽、发展、壮大的。在政治方面,那些拥有自由和自治权利的城市,成为新的政治实体,它们与王权联合,共同对付大封建贵族。王权给与城市自由、自治特许状和商业方面的便利以换取城市在财政上对王权的资助。
中古西欧的骑士制度及骑士精神:公元800年,法兰克王国的查理大帝一统西欧,被教皇加冕为“伟大的罗马皇帝”,12名跟随查理大帝南征北战的勇士就当然成了“神的侍卫”,他们被人们称为“帕拉丁(Paladin)”,即圣骑士,这被视为骑士的起源。完整的骑士制度到公元11世纪才成形,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骑士意味着一个阶层。原本骑士是隶属于贵族的士兵,并且有义务为王国作战(每年为王国或者领主服务约40日),作为报酬,他们管辖部分农地收取农租。这样在王国的贵族和骑士之间就形成了一种契约式的雇佣关系。初期的所有战士都有可能成为骑士,不过后来具有地主身份的骑士渐渐形成了一个固定的阶级,他们已然成为贵族、统治者的附庸。罗马天主教和统治者发动的十字军东征,把骑士阶层推向极度繁荣的历史时期,战士的骁勇和基督教的神圣信仰开始结合,骑士随之也具备了一个新的身份:基督的卫士。披上天主光辉的骑士终于成为深受崇拜与尊敬的人物,他们忠诚于统治者和基督,在基督教的教义感召下乐于救助鳏寡老幼,这样,“骑士脱离了其蛮族和异教的背景,而被整合于基督教文化的社会结构中。结果,骑士像神甫和农民那样,被视为社会不可或缺的三个器官之一。”从中世纪盛行的骑士文学里,我们还能惊喜地发现骑士罗曼蒂克的一面:他们言行得体,举止优雅,追求浪漫的爱情,并且爱情观别具一格——爱情是纯精神性质的感情,肉欲是其间邪恶的亵渎成分。这无疑增添了他们的圣洁色彩。
这样一来,骑士就具备了很多令人称颂的美德:作为武士,他们忠诚;作为信徒,他们谦恭;作为男人,他们纯洁;作为贵族,他们具有同情心。骑士是正义和力量的化身,荣耀和浪漫的象征,骑士制度则成为西方的伦理标准,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观念和行为。时至今日,英国仍然设有骑士头衔,凡是为国家和社会作出重大贡献的杰出人物,便有可能得到女王的授勋。
在我们的电脑游戏中,“骑士”这个词得到了有趣的、妙不可言的阐述。网络游戏(Multi-User Dungeon or Dimension,以下简称MUD)鼻祖《网络创世纪》(Ultima Online,以下简称UO)在它的世界观里把融合了基督教义的骑士精神概括为著名的8大美德:谦卑、荣誉、牺牲、英勇、怜悯、精神、诚实、公正。历来在很多玩家心目中,这8个词被视为骑士精神的完美表述。
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在思想文化方面,伴随着市民阶级在政治、经济生活方面地位的提高,一种新的世俗生活观念和价值观念逐渐形成。城市文学的出现,世俗大学的产生,不断积累着对西欧天主教宗教文化的反动,为以后出现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可以说正是中古西欧的城市,才孕育了近代西方文明。
❿ 关于骑士礼仪的问题
骑士礼仪,即骑士阶层的仪式和礼节。骑士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必然以其特殊的礼仪将自身与其他阶层区别开来。尤其是礼仪中的仪式部分,在骑士制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由于礼仪是社会观念的反映,中世纪西欧占主流的思想是基督教,因此在骑士礼仪及骑士观念中留下了深深的基督教印记。
(一)骑士之子洗礼仪式。 按封建法律传统,骑士身份是可以继承的。因此,骑士的儿子尤其是长子,在一出生时就具有了骑士候选人的资格,于是形成了骑士之子初生时的洗礼仪式。该仪式一般分三个过程。 世俗洗浴。骑士之子一出生,立刻在其父亲的指挥下对婴儿进行洗浴,这是出于让骑士父亲回想起很久以前他身为骑士候选人时的誓言。浴毕,婴儿被以双手并于身体两侧、双腿并拢的姿式缚住并包裹,其上覆以华美的长袍。 宗教洗礼。这种洗礼不仅是使婴儿成为一名基督徒,更重要的是,“当他被从神圣的洗礼盘中抱起时,他不仅成了一名基督徒,而且在其内心深处已成为基督教骑士 。”(注:布瑞福德·B·布鲁顿:《中世纪骑士与骑士制度》,第297页。)宗教洗礼之后,举行包括诸如唱歌、跳舞、宴会、游艺等庆典活动,马上比武大会也经常为骑士的新生儿召开,参加活动者往往赠给该婴儿以礼物。
(二)骑士侍童成为骑士侍从仪式 立志成为骑士的少年在14岁时要举行一种仪式,获取成为骑士侍从的身份。骑士 侍从是有实力的骑士的随从,无论在战时还是平时,骑士侍从总要伴于主骑士左右。事实上,按照与主人的亲密程度、职责大小,侍从又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其级别分为:贴身侍从、典礼侍从、餐桌侍从、酒会侍从、配膳侍从,等等。 骑士侍童成为骑士侍从的仪式一般是这样的:少年由其父亲领至神父面前,他们每人手中拿着一根神圣的小蜡烛。神父为将由少年单独拥有的剑和腰带祈祷、祝福。随后,为他佩带上象征骑士侍从身份的剑。
(三)骑士授予仪式 骑士授予仪式是确认骑士身份的仪式。在骑士纵横的整个中世纪时代,它一直是 骑士制度中具有权威性的仪式,成为每一名骑士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关于骑士授予仪式,已有文较详谈及,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指出的是,该仪式的举行时间除了在一些基督教节日、朝圣或贵族家庭中进行重大活动时之外,还有两种情况:一是在战役前或激战后,该种情况在14、15世纪屡见不鲜。例如1337年,英法战争即将爆发时,英方在3月11日为20名骑士举行了授予仪式。二是国王或大封建主在旅途过程中。这种情况的第一次记载发生在1354年9 月31日,查尔斯四世授予弗朗西斯为骑士。当时,德皇骑在马上,用手拍着佛朗西斯的脖子说:“成为一名好骑士,忠于帝国”。然后,两名查尔斯的随从贵族为他安上了马刺(注:理查德·巴伯:《骑士与骑士制度》,第41、42页。)。
如果说骑士的各种仪式是骑士制度规范化的一部分,那么,骑士礼节则是骑士制度生活化的一部分,这涉及骑士的衣食住行。例如,骑士要穿着整洁,在领主及贵妇面前保持礼数;站时不要抓挠身体或倚靠着柱子;在让他坐下前不要坐下,骑士侍从不允许与一个骑士共同入座,即使这个骑士是他的父亲也不行;用餐时“不能用肉直接去蘸盐碟里的盐,不能把鼻涕擦在桌布上,不能用小刀剔牙”;出行时“要高贵庄重地走路,不得向动物投掷树枝或石块,不得唤狗咬人,要礼貌待人”;平时“要参加教堂里的宗教活动,要侠媚妇女,要服从主人的命令”(注:约瑟夫·斯瑞:《中世纪词典》(Jospe.R.Strayer,Dictionary of the Middle Ages),纽约1982年版,第660、661页。),等等。虽然涉及这方面的史料更加模糊而破碎,但我们仍能从近代以来的西方礼节中窥其一斑。 由此可见,尽管骑士的仪式、礼节有着世俗的成分,但人们更多体验到的是基督教气息。宗教性渗透到骑士的生活之中,极大地影响了骑士阶层的思想观念。“一个人如果不是基督徒,没有接受过洗礼就不能成为骑士”;“没有信仰,你就不能很好地履行骑士的义务”(注:莱昂·高梯:《骑士制度》(Leon Gautier.Chivalry),纽约1968年版,第10页。)。
因此,宗教热忱在骑士制度的盛行时期大行其道,骑士被冠以基督教骑士之名。一批骑士之花如一度隶属于教皇的条顿骑士团、医院骑士团、圣殿骑士团成为骑士的楷模。 总之,通过对有形的制度层面的梳理,笔者认为,中世纪西欧骑士制度是指以军事采邑为基础、以骑士服役为表征、以基督教为指导思想、以中小封建主统治为本质的骑士阶层所特有的组织制度、法律规范、道德准则、生活习惯等诸多方面的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