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登记条例父母双姓
⑴ 汉族人能起四个字名字吗有什么规定
可以的,
★子女起名立新规父母双姓可同用
《姓名登记条例(初稿)》中首次对公民起名作出硬性规定:公民应当随父姓或者母姓,但允许采用父母双方姓氏。子女采用父母双方姓氏时,可按照双姓起名,但不算作复姓,按照目前我国现有1601个姓氏计算,这种做法将新增128万个双姓,从而缓解大姓人口姓名重复的问题。
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允许子女随父姓或母姓,提倡采用父母双方姓氏,既可以表明子女与父母双方的家族和血缘关系,同时对于解决大姓人口的姓名重复问题,也具有积极意义。
★取名用字有限制
对于公民取名用字,应当在一定前提下予以必要的限制。《条例》规定:姓名不得含有下列内容:1、不利于国家或者民族尊严的;2、不利于民族良俗的;3、容易引起公众不良反应或者误解的。
考虑到我国姓名所用字数中单姓的通常为二至三个汉字、复姓或者采用父母双方姓氏的多为三至四个汉字,《条例》规定:除使用民族文字或者书写、译写汉字的以外,姓名用字应当在两个汉字以上、六个汉字以下。比如:丈夫姓郑,老婆姓付,他们就可以给孩子取名“郑付贝克汉姆”。
《条例》规定,姓名不得使用或者含有下列文字、字母、数字、符号:1.已简化的繁体字;2.已淘汰的异体字,但姓氏中的异体字除外;3.自造字;4.外国文字;5.汉语拼音字母;6.阿拉伯数字;7.符号;8.其他超出规范的汉字和少数民族文字范围以外的字样。
⑵ 2008年国家规定现在还让起两个字的名字吗
没有见过这样的法律。
也不会出台这样的法律。
姓名权是最最基本的人权,就是国家法律也不能干预。
放心好了,只要你喜欢,就大胆地起两个字的名字吧。
⑶ 父母双姓能不能作为复姓传下去
目前姓名登记条例规定双姓不作为复姓
比如你给孩子起董韩无忌,则董为姓,韩为名一,无为名二,忌为名三
⑷ 关于用父母姓的双姓氏问题
真不明白你说的儿子取双姓是什么意思。
不管他随谁的姓,那都是一个字的姓。
双姓也不是你这样拼凑的啊,
AB这样组合的话,基本上就是你创造的一个新的姓氏了。
有点不符合咱们中国的传统。
⑸ 关于中国人取名字的规定
关于中国人取名字的规定:
结合中国传统姓名学和现代姓名学,我们认为起名应该遵循以下原则,此即好名的标准:
一、姓名应恰当地配合本人的生辰八字。取名前应对生辰八字进行推算,找出命运中的喜用神(对命主有利的五行),选取适合的汉字,通过姓名对命运加以补救。
二、姓名应有吉利的数理意义。姓名好坏不在字义,而在数理,因为叫“富贵”的人并不见得就富贵,叫“豪杰”的人并不见得就是豪杰,取名就要做到数理“吉”,至少也应该“半吉”。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天、人、地、外、总五格在81数含义中要尽量避凶趋吉(看81数吉凶);
②人格和外格的数理关系会影响人的性格,性格好坏关系到人的一生是否幸福(看姓名与性格);
③天、地、人三格的配置(即三才配置)对健康和人生是否顺利非常重要,配置不对,功亏一篑(看三才配置与健康);
④人格与地格的关系决定基础运,基础不稳,大事难成(看基础运势相关);
⑤天格与人格的关系决定成功运,配置不当,成功无望(看成功运势相关);
⑥人格与外格数理之间的搭配及相生相克的内存联系,表现一个人的人际关系、社交能力,以及与此相关的事业兴衰。人际关系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看姓名与人际关系相关)。
三、女孩子取名应避开女性孤独运的数理。如21、23、26、28、29、33、39等,以免造成婚姻方面的不幸。如果取一好名,还能减轻先天八字中婚姻方面不良信息的影响。
四、取名要做到“六忌一便于”。六忌:一忌太易重名,二忌不辨性别,三忌谐音不雅,四忌充满稚气,五忌花枝招展,六忌一字多音;一便于:便于书写和认读,避免太生僻的字。为了尽可能避免重名,我们建议少取两字名,多取三字名,可取四字名。
五、字形要均衡和谐,声调要雅韵动听,寓意要丰富简洁。
以上几点在不能完全满足的情况下,首先应保证数理要吉,其次是对本人的先天八字要有所补益。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要按照繁体字的笔画计算五格,因为姓名学是在繁体字的基础上研究出来的成果。但在使用中完全可以用简化字。
⑹ 改名字可以不用父母的姓氏吗
法律分析:成年人改名换姓不可以既不随父姓也不随母姓。年满十八岁就可以自己去改名字了,但是一生只能更改一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姓名登记条例》规定,公民应当随父姓或者母姓,但允许采用父母双方姓氏。子女采用父母双方姓氏时,可按照双姓起名,但不算作复姓。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姓名登记条例》
第三条 公民应当随父姓或者母姓,但允许采用父母双方姓氏。子女采用父母双方姓氏时,可按照双姓起名,但不算作复姓。
⑺ 国家对起人名有何规定
我国首部姓名登记单行法规《姓名登记条例(初稿)》,已于日前由公安部研究起草完成,目前已下发全国各地公安机关组织研修。昨日,记者获悉,《姓名登记条例(初稿)》中首次对公民起名作出了硬性规定:公民应当随父姓或者母姓,但允许采用父母双方姓氏。据介绍,子女采用父母双方姓氏时,可以按照双姓起名,但不算作复姓,按照目前我国现有1601个姓氏计算,这种做法可以新增加128万个双姓,将极大程度解决大姓人口姓名重复的问题。
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允许子女随父姓或母姓,提倡采用父母双方姓氏,既可以表明子女与父母双方的家族和血缘关系,同时对于解决大姓人口的姓名重复问题,也具有积极意义。现行婚姻法第二十二条作出了“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的规定,赋予了公民选择姓氏的权利,体现了男女平等的原则。但在表述上容易产生子女可以随意采用姓氏的歧义,同时也未涵盖采用父母双方姓氏的情形。因此,基于上述考虑,《条例》作出规定:公民应当随父姓或者母姓。允许采用父母双方姓氏。
对于公民取名用字,应当在一定前提下予以必要的限制。《条例》规定:姓名不得含有下列内容:1.损害国家或者民族尊严的;2.违背民族良俗的;3.容易引起公众不良反应或者误解的。《条例》规定:姓名不得使用或者含有下列文字、字母、数字、符号:1.已简化的繁体字;2.已淘汰的异体字,但姓氏中的异体字除外;3.自造字;4.外国文字;5.汉语拼音字母;6.阿拉伯数字;7.符号;8.其他超出规范的汉字和少数民族文字范围以外的字样。考虑到我国姓名所用字数中单姓的通常为二至三个汉字、复姓或者采用父母双方姓氏的多为三至四个汉字,《条例》规定:除使用民族文字或者书写、译写汉字的以外,姓名用字应当在二个汉字以上、六个汉字以下。
《条例》还对姓氏变更的条件、名字变更的条件以及不予办理姓名变更的情形进行了详细规定。
为了防止滥用姓名权,频繁变更名字现象的发生,《条例》规定: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申请办理名字变更登记的,以一次为限。《条例》规定,出具虚假证明材料申请办理姓名登记或者姓名变更登记的,由户口登记机关给予警告,并处500元以下罚款。骗取姓名登记或者姓名变更登记的,处800元以下罚款。
⑻ 姓名的《姓名条例》新规
公安部2007年6月出台了《姓名登记条例(初稿)》,已由公安部研究起草完成,并下发各地公安机关组织研修。公安部相关业务部门人士称,“条例”还在研究过程中,只是个初稿。 父母双姓可同用 《姓名登记条例(初稿)》中首次对公民起名作出硬性规定:公民应当随父姓或母姓,但允许采用父母双方姓氏。子女采用父母双方姓氏时,可按照双姓起名,但不算作复姓,按照中国现有1601个姓氏计算,这种做法将新增128万个双姓,从而缓解大姓人口姓名重复的问题。
从中国实际情况来看,允许子女随父姓或母姓,提倡采用父母双方姓氏,既可以表明子女与父母双方的家族和血缘关系,同时对于解决大姓人口的姓名重复问题,也具有积极意义。 用字限制 对于公民取名用字,应当在一定前提下予以必要的限制。《条例》规定:姓名不得含有下列内容:1、损害国家或者民族尊严的;2、违背民族良俗的;3、容易引起公众不良反应或者误解的。
考虑到中国姓名所用字数中单姓的通常为2~3个汉字、复姓或采用父母双方姓氏的多为3~4个汉字,《条例》规定:除使用民族文字或者书写、译写汉字的以外,姓名用字应当在2个汉字以上、6个汉字以下。比如:丈夫姓郑,老婆姓付,他们就可以给孩子取名“郑付贝克汉姆”。
《条例》规定,姓名不得使用或者含有下列文字、字母、数字、符号:①已简化的繁体字;②已淘汰的异体字,但姓氏中的异体字除外;③自造字;④外国文字;⑤汉语拼音字母;⑥阿拉伯数字;⑦符号;⑧其他超出规范的汉字和少数民族文字范围以外的字样。 变更只有一次 《条例》规定子女采用父母双方姓氏时,可以按照双姓起名,不算作复姓,一旦实施,很多父母可能就会打算将子女的名字进行更改,而《姓名登记条例(初稿)》中同时还规定,为防止滥用姓名权,频繁变更名字现象的发生,条例实施后,中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申请办理名字变更登记的,以一次为限。《条例》还规定,出具虚假证明材料申请办理姓名登记或者姓名变更登记的,由户口登记机关给予警告,并处500元以下罚款。骗取姓名登记或者姓名变更登记的,处800元以下罚款。 所谓姓名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决定、使用、变更自己的姓名并要求他人尊重自己姓名的一种人格权利。根据《民法通则》第99条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
具体说,公民享有的姓名权包括三个方面:①姓名决定权,也称命名权,即自然人决定采用何种姓、名、及其组合的权利。②姓名变更权,指自然人享有的依法改变自己姓或名的权利,只要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都是允许的,只不过需要到户籍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手续。③姓名使用权,指自然人依法使用自己姓名的权利。
因此,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公民有权决定自己的姓名。
《户口登记条例》第18条,公民变更姓名,依照下列规定办理:18周岁以上公民需要变更姓名时,由本人向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公民的姓名权受到侵害,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
从法理和原则上说,只要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公安部门是不能以任何理由拒绝公民的改名申请。
有些地区已经限制名字不得用两个字,必须用三个字的名字。
⑼ 《姓名登记条例(初稿)》全文谁有急!!!
对于公来民取名用字,应当在一定前源提下予以必要的限制。《条例》规定:姓名不得含有下列内容:1.损害国家或者民族尊严的;2.违背民族良俗的;3.容易引起公众不良反应或者误解的。《条例》规定:姓名不得使用或者含有下列文字、字母、数字、符号:1.已简化的繁体字;2.已淘汰的异体字,但姓氏中的异体字除外;3.自造字;4.外国文字;5.汉语拼音字母;6.阿拉伯数字;7.符号;8.其他超出规范的汉字和少数民族文字范围以外的字样。考虑到我国姓名所用字数中单姓的通常为二至三个汉字、复姓或者采用父母双方姓氏的多为三至四个汉字,《条例》规定:除使用民族文字或者书写、译写汉字的以外,姓名用字应当在二个汉字以上、六个汉字以下。
《条例》还对姓氏变更的条件、名字变更的条件以及不予办理姓名变更的情形进行了详细规定。
为了防止滥用姓名权,频繁变更名字现象的发生,《条例》规定: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申请办理名字变更登记的,以一次为限。《条例》规定,出具虚假证明材料申请办理姓名登记或者姓名变更登记的,由户口登记机关给予警告,并处500元以下罚款。骗取姓名登记或者姓名变更登记的,处800元以下罚款。
⑽ 改姓必须只能改成父母的姓吗
1、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了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
姓名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决定、使用、改变自己姓名,并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2、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从出生时起,就应有代表自己的专用符号。
我国的《户口登记条例》规定了要在婴儿出生一个月内进行户籍登记申报, 通常由未成年人的父母去完成并经协商确定未成年人的姓名。
但是,子女在未成年时虽由其监护人决定其姓名,并不妨碍子女成年后独自更改其姓名,因其取得了民事行为能力,有权决定自己的姓名,他人不得干涉,这也是子女享有独立人格的标志。
3、我国《姓名登记条例》硬性规定:公民应当随父姓或者母姓,但允许采用父母双方姓氏。即,子女采用父母双方姓氏时,可以按照双姓起名,但不算作复姓。
未满18周岁的公民,如果确实想改名的,可由父母或者抚养人提出书面申请,经户口登记机关调查、审批后予以更改。
对18周岁以上成年人要求改名,原则上是不予更改姓名。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变更姓名:
1)被收养或解除收养关系需要更改姓名的;
2)未满18周岁,由于父母离婚双方取得一致意见申请更改姓名的;
3)姓名中有难于书写辨认的冷僻字或姓名谐音明显不当,有辱人格易造成不良影响的;
4)本人姓名与初次登记的档案姓名不符的;
5)同音异字的、公安机关登记错误的。
符合上述情况,经市级公安机关审批后方可更改姓名,同时,还需要到市级公证机关办理《声明书》公证,并承担更名以后引起的一切相关法律责任。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得变更姓名:
1.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2.受过刑事处罚和劳动教养的人;
3.尚未处理结案民事、刑事等诉讼的人;
4.正在被刑事处罚、劳动教养的人员以及犯罪嫌疑人。
***************************
综上所述,派出所户籍员关于必须姓父母一方的姓才可以的说法,是不符合我国相关法律的。
而鉴于你的情况,我建议你:
1)将你的“姓”改为父母双方的姓氏——这样,你的姓基本上应该是很独特的了。
2)而“名”则不变——至少在你出生、父母为你命名时,他们也是倾注了他们对你的爱的,哪怕你已淡忘。
你可以将我所列举的三项法规打印出来,去据理力争。
如果符合上述条件,而户籍员仍不让变更,那么他就侵害了你的姓名权。你可以采取向其上级领导进行行政申诉或通过律师和法院进行法律诉讼解决。
坚决支持你维护自己的合法基本人权!希望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