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进步工作条例
『壹』 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条例共有多少章多少条
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条例共有2章25条.
『贰』 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条例共有多少章多少条
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条例共有6章60条。
为了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自治区行政区域内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各项工作适用本条例。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反对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2)民族进步工作条例扩展阅读:
反对民族分裂,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明确了民族团结教育的社会责任、原则和相关法律责任。条例规定,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民族团结教育内容纳入教育规划,组织编写适用于大中专院校、中小学的民族团结教育教材。
加强对教师队伍的民族团结教育培训,发挥教师在学校民族团结教育中的主导、示范和表率作用。学校应当加强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并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贯穿学生成长成才的各阶段。幼儿园应当对学前儿童进行适合儿童特点的民族团结教育。
『叁』 《城市民族工作条例》的修订体现了哪些理念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全文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城市民族工作条例〉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征求社会各界意见。作为民族事务领域重要的行政法规,它的修订体现了这样一些基本理念:
一是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
法治的最终目的是保障人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24条新增: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我国已经加入的《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等相关条款,也都再次重申对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保护。虽然国际法上的少数人概念与国内的少数民族有一定差别,但相关规定对我国少数民族权利保障具有借鉴意义。《城市民族工作条例》的修订就贯彻这样的理念。当前城市少数民族社会治理的主要目标是:为少数民族提供公共服务,规范少数民族成员的行为,维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的安定有序。
二是从“管理”到“治理”的理念转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变化最核心的是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和治理方式多元化。一些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可以为城市治理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在实践中,也有很多有效的治理方式值得推广。内地一些城市从新疆等地调聘懂民族语言、熟悉民族情况的公职人员参与到本市的社会治理,就是希望通过他们的语言及文化优势,更好地为当地新疆籍等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推进社会治理的民主化、科学化。
三是保持和促进城市的文化多样性。
文化平等是民族平等的重要内涵。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多年来,少数民族群众为其所在城市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城市民族工作条例》的修订,宗旨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互相尊重并欣赏各民族的文化恰恰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城市的文化多样性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更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提与基础。
四是依法处理民族事务。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同理,法律保护也是做好城市民族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城市民族工作条例》的修订,恰恰体现了在民族事务领域的法治精神。
『肆』 学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条例》心得体会
全面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应当坚持因人施教、正面教育、注重实效、与时俱进的原则,使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统一成为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自觉行动。这些原则,是多年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经验总结,也是今后民族团结教育应当遵循的规律。
积极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要讲求实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采取集中教育与经常教育、重点教育与普及教育、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学习先进典型与弘扬先进精神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增强教育活动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和说服力。
自治区稳定、发展的新形势,对法治宣传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三股势力”等等,这些内容都需要通过法治宣传教育的内容,强化责任,发挥法治宣传教育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党中央要求把党的十七大提出“弘扬法治精神”,“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4)民族进步工作条例扩展阅读
法治宣传教育是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标志着自治区对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依法管理迈出了重要步伐。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积极主动地履行地方立法职权,为新疆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取得的一项可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