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药相关法规
① 渔药是什么意思
药物按照其应用的范围一般分为三大类,即人用药物、兽药及农药。渔药是“用以预防、控制和治疗水产动植物的病虫害,促进养殖品种健康生长, 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改善养殖水体质量,以及提高增养殖渔业产量所使用的物质。” 渔药被包括在兽药之内,但渔药有其明显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其应用对象的特殊性以及易受环境因素影响两方面。其应用对象主要是水产养殖动物,其次是水生植物以及水环境。
渔药定义
药物是指用来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和协助机体恢复正常功能的物质。顾名思义,渔药是指专门用于渔业方面为确保水产动植物机体健康成长的药物。故其应用范围限定于增养殖业,而在捕捞渔业和渔产品加工业方面所使用的物质,则不包括在渔药范畴内。现代养殖渔业分为鱼、虾、贝、龟、鳖等各种水产动物增养殖和以紫菜、海带等藻类为主的水产植物种养殖两大部分。因此,渔药同样区分为水产植物药和水产动物药两部分,也可称为水产药。水产动物和兽药有比较密切的关系,而水产植物药则与农药关系比较密切。应当指出的是,当前国际上对渔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主要集中于水产动物药,故常常将渔药狭义地局限为水产动物药。
常用渔药的品种和功能
按照 渔药的功能分类,一般可将渔药分为水体消毒剂、内服抗菌剂、寄生虫驱杀剂、中草药、生物制品、水质改良剂等。虽然国家法规没有将水质改良剂归类于渔药,但由于鱼虾防病的特殊需要,我们还是将水质改良剂归为渔药的一类。
当前由于水产养殖需要,广东省农业厅在实施兽药GSP过程中,已经将水质改良剂列为兽药店可以销售的产品,足以证明,水质改良剂已经归属渔药范畴。
1. 消毒剂
具有破坏生物活性的功能,用于杀灭养殖环境、动物体表和工具上的有害生物或病原微生物,控制疾病传播或发生。消毒剂种类很多,按作用机理分为氧化性消毒剂、表面活性剂、醛类等。常见的消毒剂有漂白粉、三氯异氰脲酸、二氧化氯、高锰酸钾、聚维酮碘、苯扎溴铵等
② 渔药目前为几大类
按照 鱼病
渔药的功能分类,一般可将渔药分为水体消毒剂、内服抗菌版剂、寄生虫驱杀剂、中草权药、生物制品、水质改良剂等。虽然国家法规没有将水质改良剂归类于渔药,但由于鱼虾防病的特殊需要,我们还是将水质改良剂归为渔药的一类。
③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提高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护渔业生态环境,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水产养殖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农业部主管全国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第四条 国家鼓励水产养殖单位和个人发展健康养殖,减少水产养殖病害发生;控制养殖用药,保证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推广生态养殖,保护养殖环境。
国家鼓励水产养殖单位和个人依照有关规定申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第二章 养殖用水
第五条 水产养殖用水应当符合农业部《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2-2001)或《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2001)等标准,禁止将不符合水质标准的水源用于水产养殖。
第六条 水产养殖单位和个人应当定期监测养殖用水水质。
养殖用水水源受到污染时,应当立即停止使用;确需使用的,应当经过净化处理达到养殖用水水质标准。
养殖水体水质不符合养殖用水水质标准时,应当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经处理后仍达不到要求的,应当停止养殖活动,并向当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其养殖水产品按本规定第十三条处理。
第七条 养殖场或池塘的进排水系统应当分开。水产养殖废水排放应当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第三章 养殖生产
第八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水产养殖规划要求,合理确定用于水产养殖的水域和滩涂,同时根据水域滩涂环境状况划分养殖功能区,合理安排养殖生产布局,科学确定养殖规模、养殖方式。
第九条 使用水域、滩涂从事水产养殖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有关规定申领养殖证,并按核准的区域、规模从事养殖生产。
第十条 水产养殖生产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养殖技术规范操作要求。水产养殖单位和个人应当配置与养殖水体和生产能力相适应的水处理设施和相应的水质、水生生物检测等基础性仪器设备。
水产养殖使用的苗种应当符合国家或地方质量标准。
第十一条 水产养殖专业技术人员应当逐步按国家有关就业准入要求,经过职业技能培训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能上岗。
第十二条 水产养殖单位和个人应当填写《水产养殖生产记录》(格式见附件1),记载养殖种类、苗种来源及生长情况、饲料来源及投喂情况、水质变化等内容。《水产养殖生产记录》应当保存至该批水产品全部销售后2年以上。
第十三条 销售的养殖水产品应当符合国家或地方的有关标准。不符合标准的产品应当进行净化处理,净化处理后仍不符合标准的产品禁止销售。
第十四条 水产养殖单位销售自养水产品应当附具《产品标签》(格式见附件2),注明单位名称、地址,产品种类、规格,出池日期等。
第四章 渔用饲料和水产养殖用药
第十五条 使用渔用饲料应当符合《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和农业部《无公害食品渔用饲料安全限量》(NY5072-2002)。鼓励使用配合饲料。限制直接投喂冰鲜(冻)饵料,防止残饵污染水质。
禁止使用无产品质量标准、无质量检验合格证、无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批准文号的饲料、饲料添加剂。禁止使用变质和过期饲料。
第十六条 使用水产养殖用药应当符合《兽药管理条例》和农业部《无公害食品渔药使用准则》(NY5071-2002)。使用药物的养殖水产品在休药期内不得用于人类食品消费。
禁止使用假、劣兽药及农业部规定禁止使用的药品、其他化合物和生物制剂。原料药不得直接用于水产养殖。
第十七条 水产养殖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水产养殖用药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或在水生生物病害防治员的指导下科学用药。
水生生物病害防治员应当按照有关就业准入的要求,经过职业技能培训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能上岗。
第十八条 水产养殖单位和个人应当填写《水产养殖用药记录》(格式见附件3),记载病害发生情况,主要症状,用药名称、时间、用量等内容。《水产养殖用药记录》应当保存至该批水产品全部销售后2年以上。
第十九条 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技术推广机构应当加强水产养殖用药安全使用的宣传、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
第二十条 农业部负责制定全国养殖水产品药物残留监控计划,并组织实施。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养殖水产品药物残留的监控工作。
第二十一条 水产养殖单位和个人应当接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养殖水产品药物残留抽样检测。
④ 绿色食品的国家标准是什么,标准号是多少
绿色食品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标准
分别对绿色食品产地的空气质量、农田灌溉水质量、畜禽养殖用水质量、渔业水质量和土壤环境的质量的各项指标、浓度限值做了明确规定。
二、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
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对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品如农药、肥料、饮料和食品添加剂等生产资料使用方面的规定,另一部分是针对具体种养殖对象的生产技术规程。
三、绿色食品产品标准
对初级农产品和加工产品分别制定相应的感官、理化和生物学要求,例如前面谈到的蔬菜标准。
四、绿色食品标志使用、包装及贮运标准
为确保绿色食品产后在包装运输中不受污染,制定了相应的标准。
所要申报的企业,其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和包装和运输等条件必须符合相应的绿色食品标准要求,并经过相应的机构检测,才能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
这种完整的标准体系和认证过程真正体现了“全程质量控制”的理念。目前农业部颁布的绿色食品标准共计90项,其中通则类标准有 10项,产品标准有80项。
标准号列举以下几个:
NY/T280-95 绿色食品 全脂加糖酸牛乳
NY/T268-95 绿色食品 苹果 被NY/T844-2004替代
NY/T269-95 绿色食品 黄瓜 被NY/T747-2003替代
NY/T271-95 绿色食品 菜豆 被NY/T748-2003替代
NY/T273-95 绿色食品 啤酒 被NY/T273-2002替代
NY/T274-95 绿色食品干白葡萄酒被NY/T274-2004替代
(4)渔药相关法规扩展阅读:
绿色食品种植中可以使用的肥料:
1、农家肥料
就地取材,主要由植物和(或)动物残体、排泄物等富含有机物的物料制作而成的肥料。包括秸秆肥、绿肥、厩肥、堆肥、沤肥、沼肥、饼肥等。
2、有机肥料
主要来源于植物和(或)动物,经过发酵腐熟的含碳有机物料,其功能是改善土壤肥力、提供植物营养、提高作物品质。
3、微生物肥料
含有特定微生物活体的制品,应用于农业生产,通过其中所含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增加植物养分的供应量或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及农业生态环境的肥料。
4、有机-无机复混肥料
含有一定量有机肥料的复混肥料。
5、无机肥料
主要以无机盐形式存在,能直接为植物提供矿质营养的肥料。
6、土壤调理剂
加入土壤中用于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和(或)生物性状的物料,功能包括改良土壤结构、降低土壤盐碱危害、调节土壤酸碱度、改善土壤水分状况、修复土壤污染等。
⑤ 判定所用药品是否属于禁用渔药,应依据哪些法规和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⑥ 渔药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1)泼洒法
①对不易溶解的药物应充分溶解后,均匀地全池泼洒。
②室外池塘泼洒药物一般在晴天上午进行,因为用药后便于观察,高锰酸钾等对光敏感药物则在傍晚进行。
③泼药时一般不投喂饲料,最好先投喂饲料后再用药。
④泼洒药物应在上风处逐渐向下风处泼洒,以保障操作人员安全。
⑤池塘缺氧、鱼浮头或浮头刚结束时不应泼洒药物,因为容易引起死亡事故。如池塘设有增氧机,泼洒渔药后最好适时开动增氧机。
⑥池塘泼洒渔药后一般不宜人为干扰,如拉网操作、增加投苗量等。若要进行此类操作,需待病情好转并稳定后进行。(2)浸浴法
①捕捞患病水产养殖动物时应谨慎操作,尽可能避免患病动物受损伤。浸浴时间应视水温、患病体耐受度及渔药使用说明书等灵活掌握。
②由于浸浴时养殖动物的密度一般较大,浸浴的时间较长时要充气。
③尽量减少因浸浴所产生的应激反应。(3)注射法
应先配制好注射药物,注射用具也应预先消毒,注射药物时要准确、快速,勿使患病水生生物受伤。(4)口服法
①用药前应停食1~2天,使养殖对虾处于饥饿状态或半饥饿状态,以便其最大限度地摄食药饵。
②投喂药物饵料时,每次的投喂量应考虑同水体中可能摄食饵料的混养品种,但投饲量要适中,避免剩余。(5)悬挂法
悬挂所用的袋(篓),应置于养殖对象经常出没的场所,如食台、塘边上风处等。悬挂所用渔药的总量,不应超过该渔药全池泼洒的剂量,抗生素等药物不得用袋(篓)悬挂用药。(6)其他
①在使用毒性较大的渔药时,要注意安全,避免人、畜、水生生物中毒。
②化学药品配制,一般应选用木质、塑料或陶瓷容器。
③如发现用药后有异常反应时,应及时报告有关技术员或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注意排水和添加新水、增加充气量等。
④混养池塘中使用渔药时,不仅要注意患病对象的安全性,同时,也要考虑选择的药物对未患病种类是否安全。
⑤为了避免病原菌产生耐药性,还应根据药物的种类和特性,决定药物的轮换使用。
⑥注意不同生长阶段的水生动物对渔药敏感的差异性。
⑦不同的国际组织和国家,对渔药的休药期和残留限量要求都有明确的法规或管理规定,而这些规定又经常不定期修改,所以,养殖者要经常关注这些变化。
⑧用药时要注意温度、盐度的变化。通常药物的用量,是指水温20℃时的基础用量。水温达到25℃以上时,应酌情减少用量;低于18℃时,应适当增加药量。
⑨要慎重用药;池塘“转水”时禁止用药。
⑦ 淡水鱼类的养殖怎样规范用药
禁用药品
规范用药原则为:①严格执行国家法规,如《动物防疫法》、《饲版料和饲料添加权剂管理条例》和《兽药管理条例》等,禁止使用农业部193号公告、农业部560号公告和《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 5071—2002)所列的禁用兽药及化合物;②科学合理使用渔药,是保证水产品安全的重要措施;③严格遵守休药期制度,减少或避免供人食用的水产品中残留药物超量,保证食品安全;④合理利用中草药,中草药具有无药物残留、无激素、无耐药性、药源广、就地取材、价格低廉、疗效稳定和毒副作用小等优点,而且能抗菌、消炎、抗病毒和驱杀寄生虫,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⑤正确使用渔用生物药品,水产上应用最多的生物制品是疫苗。渔用疫苗是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鱼类病原处理后制成的成品,用以接种水产动物能产生相应的特异性免疫力。
⑧ 水质改良剂是不是渔药,有无国家明文规定,渔药的权威定义(要有文)
脱粘,脱粘败血症综合征,败血症综合征鳗鱼夏季繁殖的疾病中最严重的危害,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流行。本病的传输容量,传染速度快,死亡率高,由于严重的经济损失农民。本病的主要病原嗜水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豚鼠细胞细菌),流行水温24-32℃,流行水温为24-32℃,流行高峰期在六月,七月和8月,流行高峰水温28-34℃。主要养殖鳗鱼的一年,尤其是当鳗鱼规格50美元/公斤容易感染疾病。
预防:夏季繁殖过程中,保持水质稳定,保持合理的放养密度,合适的进给量,勿使鳝过多的食物摄入量,定期使用水质改良剂改善水质的定期使用水控制病原体的消毒剂。
处理:(1)盐2-4‰中国草药的络合剂消炎神2 6-125ppm维生素C的(高稳定度C)可达55 ppm,分别,每天换水1 / 2,加入盐,以保持盐度不变,其他药物剂量的消炎神降幅连续2-3天重复第2(2)盐的2-4‰药物混合诺氟沙星6-125ppm高稳定性一个C3-55ppm的使用同上;上述处理后的,精神的聚维酮碘1.5-2.55ppm,每天一次,连续两天后,与氯剂或二氧化氯全池泼洒2-3天。
口腔:肝胃分散的,有毒的菌净,环丙沙星或维生素C,E,B等,连续投喂7-12天的消炎神,。中国中草药复方的沉默,黄苓,大黄,穿心莲,菌陈,爬行草板蓝根,甘草。
消化不良引起的消化不良的主要原因:(1)食品质量差,食品,饲料配方的原料组成包括质量;(2)长期饲料中添加抗菌剂或抗菌药物,导致消化的信道正常菌群(3)喂养不合理,没有鱼的状态,环境条件正在发生变化。合理调整投饵量,添加鱼油鱼的消化能力之外(4),(5)肝,胆,鳃和其他器官受损的消化和吸收功能障碍。
预防:保持合理的投饵量,投喂新鲜饲料的需求,而不是坏的,合理的配方,鱼油应该是足够的,而应该是一个缓慢的过渡,根据季节的变化调整抗菌药物不被滥用,消化道正常菌群的破坏。
处理:一是口服抗菌药物环丙沙星,大蒜素,大蒜生吃或氟哌酸,呋喃唑酮,磺胺嘧啶,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二甲嘧啶,磺胺甲基三天后,残疾人,口腔肝脏和胆囊功能改性剂艾尼肝胃散菌毒净的中药制剂,如鱼的健康和益生菌,酶益生素,渔民,EM,停药后10-15天。注意本病是不是一个长期口服抗菌药物的治疗方法。烂鳃病夏烂鳃
疾病频频发生,引起的烂鳃病的因素:前性细菌感染引起的,由于寄生虫感染所造成的损害的继发性细菌感染的鳃邪恶的脸颊,水条件继发细菌感染后,水质恶化的环境灾难,烂鳃的呼吸或循环系统堵塞的原因鳃粘液分泌增多引起继发性细菌感染。
引起的烂鳃细菌主要有:嗜水气单胞菌,噬纤维菌,丝状菌。本病主要发生在季节变化,气候突变,暴雨季节,尤其是在水产养殖池塘水质较差,放养密度高,底池的的严重情节淤泥池容易,由于较高的死亡率。
预防:保持合理的放养密度的池设置栖息地休息,保持良好的养殖环境,选用较轻的药物对鱼的副作用和刺激性摆脱寄生虫及时的。
治疗:如果你有大量的寄生虫,你首先应该摆脱寄生虫前治疗后。硫氰酸红霉素15-205ppm浸泡24-48小时; 2。聚维酮碘精神1.5-2.55 ppm的呋喃唑酮3-55ppm,每天一次,在一排的2倍;季胺盐痢疾特别的精神,一次,每天2次,连续4蓝色天使2-3次,连续5 。中草药沉默大的黄的黄陵五倍子呋喃唑酮,磺胺嘧啶,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二甲嘧啶,磺胺甲基连续两次。
⑨ 急求地方标准DB44/T394-2006,谢谢! 下面的标准正不正确
湛江市《冻熟虾》标准项目荣获首届“广东省标准创新贡献二等奖”
近日,首届“广东省标准创新贡献奖”颁奖大会在惠州市召开,我市主导制定的DB44/T-2006《冻熟虾》标准项目荣获“广东省标准创新贡献二等奖”,是我市首次获该奖的第一个标准。
《冻熟虾》标准对感官要求,理化指标和安全指标作出相关规定,与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协调,并与国际标准接轨。该标准发布后,湛江市质监局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对该标准宣贯实施,并监督检查企业严格依据标准组织生产,保证产品质量,使产品出口内销两旺,对虾产品销售占全省60%以上,使得对虾加工上升为我市重要产业之一,2010年湛江市被评为“中国对虾之都”。
只找到这个,可能没有公开。
不知道冻熟对虾标准对你有没有参考作用
冻熟对虾标准
前 言
本标准由中国水产加工与流通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水产加工与流通协会、浙江跃腾水产食品有限公司、舟山市越洋食品有限公司、湛江恒兴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旭骏水产(湛江)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联珠、郑斌、杨贤庆、崔和、李融、赵海燕、兰斌、何迎春、陈永。
冻熟对虾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冻熟对虾产品的规格、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标志、包装、贮存、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以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ammi)、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斑节对虾(Pinaeus monodon Fabricius)、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sis)、长毛对虾(Penaeus penicillatus)、墨吉对虾(Penaeus merguiensis)、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等为原料,经挑选、清洗、蒸煮、速冻、包装制成的冻熟全虾。以其他大型虾加工的冻熟对虾也可参照执行本标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2733 鲜、冻动物性水产品卫生标准
GB 2760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GB 3097 海水水质标准
GB/T 4789.2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GB/T 4789.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测定
GB/T 4789.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
GB/T 4789.6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验
GB/T 4789.7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
GB/T 4789.10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GB/T 4789.30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
GB/T 5009.11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T 5009.12 食品中铅的测定
GB/T 5009.15 食品中镉的测定
GB/T 5009.17 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
GB/T 5009.34 食品中亚硫酸盐的测定
GB/T 5009.87 食品中磷的测定
GB/T 5009.190 海产食品中多氯联苯的测定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SC/T 3015 水产品中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残留量的测定
SC/T 3016-2004 水产品抽样方法
SC/T 3017 冷冻水产品净含量的测定
农业部783号公告-1-2006 水产品中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农业部783号公告-2-2006 水产品中诺氟沙星、盐酸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法
农业部958号公告-12-2007 水产品中磺胺类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法
农业部958号公告-13-2007 水产品中氯霉素、甲砜霉素、氟甲砜霉素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3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干耗 Deep dehydration
样品表面积10%以上过度损失水分,表现为虾体表面呈现异常的白色、黄色,覆盖了肌肉本身的颜色,并已渗透至表层以下,如用刀或其它利器刮去,将明显影响产品外观。
3.2
外来杂质 Foreign matter
除包装材料外,样品中存在的、非虾体自身的、可轻易辨别的物质。外来杂质虽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但表明生产过程不符合良好操作规范和卫生要求。
3.3
异味 Off-odour
虾体带有的明显的、持久的、表明腐败的气味及饲料引起的异味。
3.4
变色 Discolouration
样品中25%以上的虾体出现变色,表现为个体表面积10%以上的部分明显变黄、变绿、变黑。
3.5
净含量Net weight
样品去除包装、解冻后的重量。
4要求
4.1加工要求
4.1.1加工用水(蒸煮或冷却用水)应为饮用水,饮用水应符合GB 5749的规定。
4.1.2产品经过清洗、蒸煮等预处理后,应在下述条件下冻结加工:
a) 冻结应在合适的设备中进行,并使产品迅速通过最大冰晶生成带。
b) 冻结加工只有在产品的中心温度达到并稳定在≤-18℃时才算完成。
c) 产品在运输、贮存过程中应保持在深度冻结状态,以保证产品质量。
4.1.3在产品的加工和包装过程中应尽量采取措施,防止在贮存过程中脱水和氧化。
4.1.4不同种的虾不应混合包装。
4.1.5产品原料验收及加工操作过程应符合良好操作技术规范。
4.2原辅材料要求
4.2.1虾
原料虾质量应符合GB 2733的规定,养殖虾的渔药使用应符合我国法规规定。
4.2.2冰衣
镀冰衣用水应为饮用水,饮用水应符合GB 5749的规定。
4.2.3食品添加剂
生产中所用的食品添加剂的品种及用量应符合GB 2760的规定。
4.2.4其它成分
所使用的其它成分应具有食品级的质量,并符合相应法规及标准的规定。
4.3规格
按个体大小划分规格,表示为每500g所含虾的只数;同规格个体大小应基本均匀,单位重量所含虾的只数应与标示规格一致(规格标示见表1);至少80%个体大小在标示规格的计数范围内。
表1规格标示 只数/500g
16~20 21~25 26~30 31~35 36~40 41~50 51~70 71~90
4.4感官要求
4.4.1冻品感官要求
虾体大小均匀,无干耗、无软化现象,个体间应易于分离,冰衣透明光亮。
4.4.2解冻后感官要求
解冻后感官要求见表2。
表2解冻后感官要求
项目 要 求
色泽 虾体呈熟虾自然色泽、虾体不得有干耗、变色现象
形态 虾体完整,虾头不脱落
滋味、气味 滋气味鲜美,无异味
组织 肉质紧密有弹性
杂质 虾体清洁、无外来杂质
4.4.3缺陷指标
缺陷指标规定见表3。
表3缺陷指标 %
缺陷名称 指标
干耗,% ≤6
变色% ≤8
掉头% ≤3
4.5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的规定见表4。
表4理化指标
项 目 指 标
冻品中心温度1, ℃ ≤-18
冰衣, % ≤20
多聚磷酸盐 (以P2O5计) ,g/kg ≤10 (包括天然磷酸盐)
亚硫酸盐(以SO2计), mg/kg ≤30
净含量偏差2, % ≤9 g (200 g~300 g)
≤3% (300 g~500 g)
≤15 g (500 g~1 000 g)
≤1.5%(1 kg~10 kg)
注:1. 在企业生产、贮藏及出厂时进行检查。
2. 镀冰衣产品,内容物净含量不包括冰衣重。
4.6安全指标
安全指标的规定见表5。
表5安全指标
项 目 指 标
甲基汞(以Hg计), mg/kg ≤0.5
铅(以Pb计), mg/kg ≤0.5
镉(以Cd计),mg/kg ≤0.5
无机砷(以As计), mg/kg ≤0.5
土霉素 µg/kg ≤200
磺胺类(以总量计) µg/kg ≤100
氟甲砜霉素 µg/kg ≤1000
恩诺沙星及环丙沙星总量 µg/kg ≤100
氯霉素, µg/kg 不得检出
硝基呋喃类代谢物, µg/kg 不得检出
多氯联苯a mg/kg
PCB138 mg/kg
PCB153 mg/kg ≤2.0
≤0.5
≤0.5
注a 以PCB28、PCB52、PCB101、PCB118、PCB138、PCB153、PCB180总和计。
4.7微生物指标
微生物指标的规定见表6。
表6微生物指标
项 目 指 标
菌落总数, cfu/g ≤3000 (即食熟虾产品)
≤10000 (非即食熟虾产品)
大肠菌群, MPN/100g ≤30 (即食熟虾产品)
≤450 (非即食熟虾产品)
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 个/25g 不得检出
金黄色葡萄球菌 cfu/g 不得检出
沙门氏菌, 个/25g 不得检出
副溶血性弧菌, 个/25g 不得检出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个/ 25g 不得检出
5试验方法
5.1感官检验
在光线充足、无异味的环境中,将试样倒在白色搪瓷盘或不锈钢工作台上,按本标准4.4条的规定逐项进行观察和品尝。
5.2净含量测定
按SC/T 3017 中的规定执行。
5.3规格测定
称取解冻后的样品约1kg,数其中虾的数量,以虾的数量除以样品重量,得到单位重量虾的数目。
5.4冻品中心温度
将温度计插入样品最小包装的中心位置,至温度计指示的温度不再下降时,读数。
5.5多聚磷酸盐的测定
5.5.1解冻
解冻时将样品装入薄膜袋中,浸入室温(温度≤35℃)水中,不时用手轻捏袋子,至袋中无硬块和冰晶时为止,应注意不要捏坏虾的组织。
5.5.2试样
至少取10尾虾清洗后, 去虾头、虾皮、肠腺,得到整条虾肉绞碎混合均匀后备用。
5.5.3多聚磷酸盐的测定:
取按上述方法处理后的试样,按GB/T 5009.87的规定执行,检验结果以P2O5计。
5.6亚硫酸盐的测定
取按本标准5.5条制备的试样,按GB/T 5009.34的规定执行,检验结果以SO2计。
5.7无机砷的测定
取按本标准5.5条制备的试样,按GB/T 5009.11的规定执行。
5.8甲基汞的测定
取按本标准5.5条制备的试样,按GB/T 5009.17的规定执行。
5.9铅的测定
取按本标准5.5条制备的试样,按GB/T 5009.12的规定执行。
5.10镉的测定
取按本标准5.5条制备的试样,按GB/T 5009.15的规定执行。
5.11多氯联苯的测定
取按本标准5.5条制备的试样,按GB/T 5009.190的规定执行。
5.12土霉素的测定
取按本标准5.5条制备的试样,按SC/T 3015的规定执行。
5.13磺胺类
取按本标准5.5制备的试样,按农业部958号公告-12-2007的规定执行。
5.14氯霉素、氟甲砜霉素
取按本标准5.5制备的试样,按农业部958号公告-13-2007的规定执行。
5.15恩诺沙星及环丙沙星总量
取按本标准5.5制备的试样,按农业部783号公告-2-2006的规定执行。
5.16硝基呋喃类代谢物
取按本标准5.5制备的试样,按农业部783号公告-1-2006的规定执行。
5.17菌落总数
按GB/T 4789.2的规定执行。
5.18大肠菌群
按GB/T 4789.3的规定执行。
5.19致泻大肠埃希氏菌
按GB/T 4789.6的规定执行。
5.20金黄色葡萄球菌
按GB/T 4789.10的规定执行。
5.21沙门氏菌检验
按GB/T 4789.4的规定执行。
5.22副溶血性弧菌检验
按GB/T 4789.7的规定执行。
5.23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
按GB/T 4789.30的规定执行。
6检验规则
6.1组批规则与抽样方法
6.1.1组批规则
在原料及生产条件基本相同下同一天或同一班组生产的产品为一批。按批号抽样。
6.1.2抽样方法
a) 产品批次检验用样品的抽样方法应按SC/T 3016-2004的规定执行。样品单位是初级包装,单冻(IQF)产品1kg样品为样品单位。
b) 对需检测净重的样品批次的抽样,抽样计划应按SC/T 3016-2004中附录A的的规定执行。
6.2检验分类
产品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6.2.1出厂检验
每批产品应进行出厂检验。出厂检验由生产单位质量检验部门执行, 检验项目为感官、净含量偏差、冻品中心温度、微生物指标,检验合格签发检验合格证, 产品凭检验合格证入库或出厂。
6.2.2型式检验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检验项目为本标准中规定的全部项目。
a)长期停产, 恢复生产时;
b)原料变化或改变主要生产工艺, 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
d)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
e)出厂检验与上次型式检验有大差异时;
f)正常生产时,每年至少一次的周期性检验。
6.3判定规则
6.3.1冻熟对虾感官检验所检项目全部符合4.4条规定,合格样本数符合SC/T 3016-2004表A1规定, 则判为批合格。
6.3.2所有样品单位平均净重不少于标示量,在任何一个包装单位中没有不合理的重量短缺
6.3.3微生物检验结果不得复验。
6.3.4其他指标检验结果中有一项指标不合格,允许加倍抽样将此项指标复验一次,按复验结果判定本批产品是否合格。
6.3.5检验结果中有二项及二项以上指标不合格,则判本批产品不合格。
7标签、包装、运输、贮存
7.1标签
7.1.1食品标签应符合GB 7718的规定,应标明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净含量、产品标准、卫生许可证号、生产企业名称、地址,产品保存方式、食用方式等。
7.1.2其他
a) 标签上的产品的名称应注明“即食”或“非即食”。
b) 标签上应注明原料虾产地。
c) 标签应注明产品在贮藏方式。
7.2包装
7.2.1运输包装的标志
应在包装上及附带的产品说明中标明,食品名称、批号、制造或分装厂名、地址,以及贮藏条件。
7.2.2包装材料
所用包装材料应洁净、坚固、无毒、无异味,符合我国相关卫生标准规定。
7.3运输
7.3.1应用冷藏或保温车船运输,保持虾体温度低于-15℃;
7.3.2运输工具应清洁卫生,无异味,运输中防止日晒、虫害、有害物质的污染,不得靠近或接触有腐蚀性物质,不得与气味浓郁物品混运。
7.4贮存
7.4.1贮藏库温度低于-20℃,库温波动应保持在±2℃内。不同品种,不同规格,不同等级、批次的冻虾应分别堆垛,并用垫板垫起, 与地面距离不少于10cm,与墙壁距离不少于30cm,堆放高度以纸箱受压不变形为宜。
7.4.2产品贮藏于清洁、卫生、无异味、有防鼠防虫设备的库内,防止虫害和有害物质的污染及其他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