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三鹿奶粉事件中法律责任由哪些

三鹿奶粉事件中法律责任由哪些

发布时间: 2021-02-28 19:31:43

㈠ 谁对三鹿奶粉事件需要负责

我的职位是奶粉高级操作,看了这么多有关此次事件的评论,我发现现在几乎全社会老百姓都把责任推到了奶粉企业上,什么无良企业,黑心企业。。。其实大伙真的是不了解内情,以我对奶粉企业的了解,我想说几句公道话,你认为我说的对,就顶起来,如果你比我还理解此次事件,认为我说的不对,就请骂我吧! 三氯氰氨是一种化工原料,而加它到原料奶里面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提高奶里面的蛋白,因为在此次事件之前,奶粉企业检测奶中蛋白的的检测方法是通过仪器测奶中氮元素的含量,但是正常奶牛挤出的奶的干物质也就是浓度大约是12%,含的蛋白和脂肪是符合生产标准的,为什么要加三氯氰氨呢? 这就是我要说的,此次事件之前,出事奶粉企业的奶大多是通过和奶站合作,收奶农的奶,这就出来了一个暴利行业,奶贩子!他们通过收奶农的奶,而提供给公司,为了谋宝利,在奶里面加水,有的甚至是水里面加奶,加水后蛋白,脂肪等含量就降低了,奶粉企业会检测到,拒收怎么办?奶贩子便在奶里面加三氯氰氨,以增加蛋白含量,为了达到通过企业检查,他们甚至有自己的检测实验室,配对假奶,有的水加多了,看不到白色,他们就加白灰! 大家知道,三氯氰氨是一种化工原料,而化工原料何止有千万种,奶粉企业的检测只能是检测蛋白,脂肪,干物质,酸度,还有各种细菌,各种离子和一些奶里面容易产生的有害物质,但是哪个奶粉企业也不能牛b到把里面所含的化工原料也检查出来,全世界谁也办不到,如果在奶里面加上一驮屎,世界任何奶粉厂也查不出来! 公司当然有责任,因为在他们的产品里面出现了问题,但是说公司投毒,说是无良公司是过份的,收来的奶好各项指标都合格,而且不合格就拒收,公司为什么要加三氯氰氨?大伙想想,不能人云亦云。 反思这次事件,我觉得说到底是我国奶粉制度不健全,如果奶站,都是全封闭管理,根本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但是如果公司都有自己的奶站,奶农的利益谁来维护,可是继续从奶农那里收奶,不法份子再加毒怎么办?今天加三氯氰氨,我们有防范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下次他们四氯氰氨,又怎么办? 看着现在出事奶粉企业一个个濒临破产,有苦难言,而国外奶粉供不应求,大把大把的赚我们的钱,其实国外的奶粉还不一定就比我们国家的好,我真的为这些我们国家的企业心痛,四川地震是谁捐的钱多,是我们的民族企业,而外企赚足了钱,还要资助反华集团,来侮辱我们! 兄弟姐妹们,请了解真相再论吧,就酸不对国有奶粉企业支持,也不要给他们不公平的待遇啊!黑心企业,无良企业,奶企投毒。。。。,作出这些评论的人,你们在奶粉企业工作过么?你们了解奶粉行业现状么? 我心若泪,各位爱国又达事理的网友们,如果你们经过调查后认为在下说的对,就请你和身边的人解释下吧,给我们的民族企业一个公正的待遇吧!如果你认为我说的不是事实,想骂就连企业加我一起骂吧!我不是什么拖,企业倒了,我也可以到外企工作,就是个打工的穷鬼。

㈡ 三鹿奶粉事件中生产者违反了产品质量法中生产者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的哪些规定

生产者对其生产产品的质量依法负有的义务主要包括: 1.保证其生产的产品质量符合下列要求:第 一,不得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有保障人体健康、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应当符合该标准。这是法律对生产者保证产品质量义务的强制性规定,生产者不得以合同约定或者其他方式免除或减轻自己的此项法定义务。产品不得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是法律对产品质量最基本的要求,直接关系到产品使用者的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生产者违反这一质量保证义务的,将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第 二,具备产品应当具有的使用性能。所谓产品具有应当具有的使用性能,是指某一特定产品应当具有其基本的使用功能,比如电冰箱应当具备制冷性能,保温瓶应当具有保温性能等,并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应有合理的使用寿命。具备产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是产品质量法对生产者保证产品质量所规定的又一法定义务。第 三,产品质量应当符合明示的质量状况。即产品质量应当符合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这是法律对生产者保证产品质量所规定的明示担保义务。 2.生产者应当保证其产品或者其包装上的标识符合要求。产品质量法对由生产者所提供的产品标识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作出了规定,生产者制作和使用的产品标识必须符合法律所规定的要求。 3.产品的包装质量应当符合规定的要求。 4.不得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 5.不得有产品质量法明令禁止的产品质量欺诈行为,这些行为包括: (1)伪造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 (2)伪造或者冒用质量标志; (3)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

㈢ 三鹿奶粉事件主要责任人被判了什么罪

别提了···没什么大事· ·以下是刚找来的资料三鹿事件重要责任人处理结果 三鹿公司: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处罚金人民币4937万元;被告人田文华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人民币2468万元。 其他15被告被判有期徒刑政府高官姓名... 职务 处分 王步步 质检总局执法督查司司长 撤销党内职务、撤职 卢艳刚 工商总局食品流通监督管理司副司长 撤职 王智才 农业部畜牧业司司长 降级 鲍俊凯 质检总局食品生产监管司原副司长 记大过 张玉香 农业部总经济师 记大过 赵同刚 卫生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局长 记大过 孙文序 工商总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局长 记过 孙咸泽 食品药品监管局食品安全协调司司长 记过

㈣ 政治 对三鹿奶粉事件的负责人进行处理体现了法律的什么特点

事件中,生产者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悉真实情况权及生命健康权(最根本的人身权)。警示我们要做个聪明的消费者。

㈤ 初中政治题:三鹿奶粉事件生产者违背了什么道德原则

道德原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人们的行为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是道德体系的核 心。他是人们立身处世的基本准则,是判断行为是非、善恶的尺度。 道德原则集中体现了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根本利益,从道德上规定了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 益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们道德行为的整体方向。 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没有本质区别,两者是一致的。道德原则是总的道德规范,道德规范 则是比较具体的道德原则,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的人们立身处世的原则和评价行为 是非、善恶的标准。 道德原则具有具有普遍性、相对稳定性和一贯性的特点。一般说来,经济基础、阶级关系 不发生根本性的变革,道德原则是不变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集体主 义,而资产阶级根本的道德原则是利己主义。 三鹿奶粉事件是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不顾消费者死活,一味的追求自己的物质财富,是资产阶级思想道德侵害的结果。违背了社会主义的道德原则

㈥ 三鹿奶粉事件中企业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企业的社会责任两头连着食品安全责任和法律责任

㈦ 三鹿毒奶粉事件人员违反了哪些法律

(一)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刑法》第114条、第115条规定: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故意以放火、决水、爆炸、投毒以外的并与之相当的危险方法,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本罪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1、犯罪客体是社会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大量公私财产的安全。如果行为人用危险方法侵害了特定的对象,就不构成本罪。 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所谓其他危险方法,是指放火、决水、爆炸、投毒之外的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方法。这种危险方法一经实施就可能造成或造成不特定多数人的伤亡或重大公私财产的毁损。比如,私设电网,故意驾车撞人,醉酒驾车,飙车致人死亡,医务人员制、输坏血、病毒血,歹徒向人群开枪等。 3、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必须是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4、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其实施的危险方法会危害公共安全,会发生危及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公私财产安全的严重后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实践中这种案件除少数对危害公共安全的后果持希望态度,由直接故意构成外,大多持放任态度,属于间接故意。 三鹿奶粉案件的高俊杰、薛建忠等6被告被控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告张玉军明知三聚氰胺不能食用,从2007年7月至2008年8月,制售添加蛋白粉770余吨,销售600余吨给三鹿集团公司,获得销售金额683万余元,被判死刑。生产、销售含有三聚氰胺蛋白粉的被告人高俊杰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判处死缓,被告人张彦章、薛建忠以同样罪名被判处无期徒刑。 (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刑法》第144条规定:“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致人死亡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特别严重危害的,依照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处罚。” 被告人耿金平犯生产、销售有毒食品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其他15名被告人分别获2—15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张合社、张太珍、杨京敏、谷国平、董少英、董英霞、宇文对、赵胜茂、卞更顺等人生产、销售有毒食品被判有期徒刑8年。正定金河奶源基地负责人及送奶司机也以同样罪名被判徒刑。 (三)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罪 《刑法》第143条规定: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四)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该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故意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的行为。对于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的行为,可以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所侵害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包括国家有关产品质量、工商行政的管理制度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本罪的犯罪对象是伪劣产品。 2、在客观上表现为违反国家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法规,故意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行为。 3、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生产者、销售者),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 4、主观上表现为直接故意,即故意以“假、劣”冒充“真、好”。多以营利和获取非法利润为目的。 被告三鹿集团公司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处罚金人民币4937.4822万元;被告人原三鹿党委书记、董事长田文华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人民币2468.7411万元。原三鹿副总王玉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处有期徒刑15年;原三鹿高管杭志奇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处有期徒刑8年;原三鹿高管吴聚生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 (五)非法经营罪 《刑法》第225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有下列非法经营行为之一,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的; (二)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的; (三)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 从被取消的投机倒把罪名中分解衍生出的非法经营罪,采用了列举的方式叙明罪状,具有“口袋罪”的某些特征。由于“经营”的范围相当广泛,从生产到销售、流通到交换的所有经济活动,都属于经营活动,因此,该罪在实践中的运用比较灵活。 1、客体是国家限制买卖物品和经营许可证的市场管理制度。 2、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从事其他非法经营活动,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 3、主体为一般主体,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 4、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表现为行为人明知牛奶中含有不可以食用的三聚氰胺,而予以收购、运输、生产或销售。 如果行为人的一个行为触犯了上述多种罪名,应当按照刑法法条竞合规定,选择一重罪论处。 结束语:法院宣判结果公开后,社会公众看法不一。有的认为“雷声大、雨点小”。只有两个奶农张玉军、耿金平被判死刑,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大都是被判2至15年不等的有期徒刑;三鹿老板田文华被判无期徒刑,还不服上诉。许多网民认为对造假者处理过轻、不利于打击违法犯罪分子,对党政官员、相关责任人员作出相应的党纪政纪处理更是不痛不痒,大都是警告、记过处分。过几天又官复原职,这样不足以教育广大的干部群众,难怪事过两年,在南方又发现毒奶粉事件。对三鹿倒闭,更多的是感到可惜,如果当时能够诚信经营、重视消费者投诉、及时召回问题产品,也许还有救。产家商店都必须引以为戒。

㈧ 三鹿集团要对奶粉受污染事件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

不会不承担法律责任,因为产品发出前都已经知道产品被污染了,还要出售出去,这是明知是犯法却还要做,只能盼得结石的人越少越好,这么多产品啊700吨啊成本 恐怕得很多钱吧 如果1个都没卖出去 就得赔本 别说赔本 连本钱都没捞回来 卖给商家 只能期盼没人得结石 我也不太清楚那个责任叫什么 但是大概意思是 明知这多产品受污染,会害死很多婴儿的,却瞒着大家,装着什么事没发生过,就这样卖给商家.

㈨ 三鹿奶粉事件侵犯了公民的什么权

从人权的角度,三鹿奶粉事件涉及到公民的生命权、健康权、知情权、表达自由权、诉权等等 三鹿奶粉事件首先涉及到生命健康权。三鹿毒奶粉直接侵犯了众多消费者的健康权,严重者即侵犯到消费者的生命权。 三鹿奶粉事件中暴露出有关机构故意隐瞒事情真相、有关重要信息不予公开,从而侵犯公民的知情权。 三鹿毒奶粉在中国...横行多年,受害者多达几十万,最后得以揭露却得益于国外的力量,这就值得我们深思。在中国,并不是没有人知道,而是知道了无法见诸报端,河北省及一些地方封锁媒体非常成功。据媒体报道,在问题暴露后,有患者家长准备上访而被警方拘捕,可见国人的表达自由权存在严重问题。 三鹿毒奶粉事件中的受害者都具有向法院起诉要求审判的权利,但是许多公民的诉权被无故剥夺。法院不说明任何理由地不予受理,也不出具司法文书,使公民无法上诉。甚至有的高级人民法院出台内部规定,不准下级法院受理,这都严重违宪。三鹿奶粉事件中消费者(受害者)的诉权受到侵犯

热点内容
民法典时代的权利保障 发布:2025-09-28 12:45:26 浏览:755
劳动法不管医生 发布:2025-09-28 12:41:04 浏览:939
如何理解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发布:2025-09-28 12:40:30 浏览:294
司法部律师疫情 发布:2025-09-28 12:40:23 浏览:391
关于合同劳动法的合同 发布:2025-09-28 12:38:23 浏览:67
商法出路 发布:2025-09-28 12:34:09 浏览:288
农民工法律知识题 发布:2025-09-28 12:34:03 浏览:85
税收立法口诀 发布:2025-09-28 12:33:24 浏览:874
中级会计经济法一个月能过吗 发布:2025-09-28 12:22:43 浏览:195
卫生法律知识考试试卷 发布:2025-09-28 12:22:39 浏览: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