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合同劳动法的合同
『壹』 劳动法第几条规定必须签订劳动合同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必须在劳动者入职后的一个月内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若未按时签订,则自第二个月起至第十二个月,只要劳动者继续工作,用人单位应支付给劳动者双倍工资。
二,劳动合同可以根据合同期限的不同分为三类: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以及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三,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通常适用于以下情况:完成单项工作任务的劳动合同、项目承包方式完成承包任务的劳动合同、因季节性需求而临时用工的劳动合同,以及其他双方约定的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四,在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劳动者权利的保护至关重要。这包括:
1. 保护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权。
2. 保护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
3. 保护劳动者的劳动安全卫生权。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了用人单位必须在劳动者入职后的一个月内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要求,并对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设定了法律责任。此外,该法律还规定了建立劳动关系后,若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在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违反这些规定的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
『贰』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二条的规定,劳动合同类型有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
第十二条劳动合同分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第十三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合同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第十四条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2)关于合同劳动法的合同扩展阅读
《劳动合同法》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
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
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