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监察法法律责任

监察法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1-11-15 12:47:25

Ⅰ 违法的法律后果、法律责任

内容提要: 《侵权责任法》第2条采用了概括式加开放式列举的矛盾模式,根本原因在于立法者无法界定侵权。义务是法律规定的行为强制资格。债务是特定人的义务,是因特定行为发生的行为强制资格。过错是对行为人意志的间接否定,即导致欠缺必要注意的心理状态,可分为加害人过错和非加害人过错。必要注意是法律对变动稀缺资源归属关系的行为的要求,只能由法律直接规定,或法官依法认定;或为义务,或非义务。行为人过错发生法律上的约束,包括发生义务,义务不消灭,丧失权利,不取得权利等。不履行意定发生之义务不存在过错问题。责任是违法之法律后果,即因欠缺必要注意而发生之债务。侵权是违法和责任之唯一根据。违约发生债务,不发生责任。
一、《侵权责任法》第2条的模式
我国《侵权责任法》第2条第1款规定:“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第2款规定:“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
第2条规定了《侵权责任法》的适用范围。第1款实际上是全称判断:侵害任何民事权益,均须承担侵权责任,没有例外。众所周知,违约行为侵害合同债权,当然侵害民事权益,但通常情况下,违约并不侵权。因此,立法必须限制第1款的适用范围,即必须加上“但书”。第2条的通常模式应是:“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但侵害某类权利除外。”如分立两款,就是:第1款是全称条款,第2款是除外条款。
第2条第2款列举了侵权适用的权利,多达18类。立法者显然希望第2款发生“但书”的作用。然而,采用列举模式限制第1款,必须穷尽侵权的适用范围。第2 款采用列举加“等”的模式,成为开放条款,无法限制第1款的适用范围,实属多余。当然,一旦穷尽了侵权的适用范围,第1款又多余了。
那么,为什么不采用“但书”模式呢?只

Ⅱ 监察委员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和有关法律规定履行什么职责

国家监察委有权制定监察法规(落实法律、指导下级)
监察委主要负责案件: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的职务犯罪、贪污、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等以及渎职类犯罪

Ⅲ 监察委员会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履行什么职责

国家监察职能。

各级监察委员会是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以下称公职人员)进行监察,调查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

监察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监察机关办理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案件,应当与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执法部门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监察机关在工作中需要协助的,有关机关和单位应当根据监察机关的要求依法予以协助。

监察委员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和有关法律规定履行监督、调查、处置职责:对公职人员开展廉政教育,对其依法履职、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从业以及道德操守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涉嫌贪污贿赂、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权力寻租、利益输送、徇私舞弊以及浪费国家资财等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进行调查。

对违法的公职人员依法作出政务处分决定;对履行职责不力、失职失责的领导人员进行问责;对涉嫌职务犯罪的,将调查结果移送人民检察院依法审查、提起公诉;向监察对象所在单位提出监察建议。



(3)监察法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为建立中国特色监察体系的创制之举,党中央从全面从严治党出发,将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总体部署,积极推进改革及试点工作并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在此基础上使改革实践成果成为宪法规定,具有坚实的政治基础、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和充分的法理支撑。

监察委员会就是反腐败工作机构,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赋予监察委员会宪法地位,并明确其性质定位和职能职责,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必将推动反腐败斗争深入发展,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心和信赖,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

Ⅳ 关于监察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纪检监察机关,对违纪人员进行立案审查后,发现有犯罪事实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具体移送公安机关还是人民检察院,要看具体案件管辖确定。刑事案件提起公诉,是由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进行。

Ⅳ 监察法草案规定的监察范围有哪些

监察法草案规定的监察程序是: 第三十六条 监察机关严格按照程序开展工作,问题线索处置、调查、审理各部门应当建立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

监察机关应当加强对调查、处置工作全过程监督管理,设立相应的工作部门履行线索管理、监督检查、督促办理、统计分析等管理协调职能。

第三十七条 监察机关对监察对象的问题线索,按照有关规定提出处置意见,履行审批手续,进行分类办理。

线索处置情况应当定期汇总、通报,定期检查、抽查。

第三十八条 监察机关采取初步核实方式处置问题线索的,应当依法履行审批程序,成立核查组。

初步核实工作结束后,核查组应当撰写初核情况报告,提出处理建议。

承办部门应当提出分类处理意见。

初核情况报告和分类处理意见报监察机关主要领导人员审批。

(5)监察法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第一条 为了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实现国家监察全面覆盖,深入开展反腐败工作,制定本法。

第二条 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监察工作的领导,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监察体系。

建立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反腐败体制,强化党和国家的自我监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三条 监察机关依照本法对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进行监察。

调查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使公权力始终置于人民监督之下,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第四条 国家监察工作应当坚持依宪依法,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权责对等,从严监督;惩戒与教育相结合,宽严相济。

坚持标本兼治,保持高压态势,形成持续震慑,强化不敢腐;深化改革、健全法治,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强化不能腐;加强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强化不想腐。

Ⅵ 违反监察法是什么犯罪行为

如果其行为属于抄《监袭察法》第六十六条,只能说涉嫌犯罪。如果违反其他条款,但不触犯《刑法》的,不属于犯罪。
是不是犯罪,属于什么犯罪行为,不是由《监察法》规定,而是由《刑法》规定。《刑法》是唯一能够认定犯罪的法律。
《监察法》第六十六条: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热点内容
婚姻法是否属于公法 发布:2025-09-24 07:11:10 浏览:248
美容的规章制度 发布:2025-09-24 07:05:24 浏览:856
如何提高法治工作能力 发布:2025-09-24 07:01:25 浏览:746
如何理解劳动法实施细则第六十一条 发布:2025-09-24 06:46:26 浏览:249
郑州市司法局局长 发布:2025-09-24 06:39:09 浏览:369
社区普法法律知识讲座计划 发布:2025-09-24 06:28:58 浏览:745
德国民法典名言 发布:2025-09-24 06:28:57 浏览:875
不属于规章制度的文书有哪些 发布:2025-09-24 06:26:47 浏览:284
法官公诉人回避 发布:2025-09-24 06:18:55 浏览:560
法治进行时22号 发布:2025-09-24 06:11:31 浏览: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