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环境许可的法律效力

环境许可的法律效力

发布时间: 2021-12-24 11:13:17

Ⅰ 什么是环境行政许可制度

行政许可,是指在法律一般禁止的情况下,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方的申请,经依法审查,通过颁发许可证、执照等形式,赋予或确认行政相对方从事某种活动的法律资格或法律权利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许可的特征:
1.行政许可是依法申请的行政行为。行政相对方针对特定的事项向行政主体提出申请,是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许可行为的前提条件。无申请则无许可。
3.行政许可是行政主体赋予行政相对方某种法律资格或法律权利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许可是针对特定的人、特定的事作出的具有授益性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4.行政许可是一种外部行政行为。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针对行政相对方的一种管理行为,是行政机关依法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一种外部行为。行政机关审批其他行政机关或者其直接管理的事业单位的人事、财务、外事等事项的内部管理行为不属于行政许可。
5.行政许可是一种要式行政行为。行政许可必须遵循一定的法定形式,即应当是明示的书面许可,应当有正规的文书、印章等予以认可和证明。实践中最常见的行政许可的形式就是许可证和执照。希望能帮到你!觉得可以请采纳!谢谢

Ⅱ 许可证一经什么后,即获得法律效力

经许可机关依法审查,确认后。注册后才有法律效力

Ⅲ 环境法律具有仅次于宪法的法律效力,对吗

要看怎么理解了,对于狭义的法律来说,是正确的。

Ⅳ 国家标准(GB)和地方性法规那个法律效力高

国家标准(GB)的法律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

国家标准是全国性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地方性法规适用于各地方,仅在本地区有效。

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和推荐性国家标准,对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以及满足经济社会管理基本需要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72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综上所述,国家标准(GB)的法律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

(4)环境许可的法律效力扩展阅读

中国标准按内容划分有基础标准(一般包括名词术语、符号、代号、机械制图、公差与配合等)、产品标准、辅助产品标准(工具、模具、量具、夹具等)、原材料标准、方法标准(包括工艺要求、过程、要素、工艺说明等);按成熟程度划分有法定标准、推荐标准、试行标准、标准草案。

截至2003年底,中国共有国家标准20906项(不包括工程建设标准)。中国的国家标准主要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工程建设国家标准的发布主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Ⅳ 什么是环境许可证制度

摘要:环境许可的书面形式是环境行政许可证。环境行政许可证制度规定了环境行政许可证的申请、审查、颁发和监督管理的规则。环境行政许可证适用于不同环境要素的保护和一个环境要素的不同开发利用阶段的保护。

Ⅵ 许可证一经( )即获得法律效力

选择D、行政机关办法,法律依据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第三十九条 行政机内关作出准容予行政许可的决定,需要颁发行政许可证件的,应当向申请人颁发加盖本行政机关印章的下列行政许可证件:

(一)许可证、执照或者其他许可证书;(二)资格证、资质证或者其他合格证书;

(三)行政机关的批准文件或者证明文件;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许可证件。

行政机关实施检验、检测、检疫的,可以在检验、检测、检疫合格的设备、设施、产品、物品上加贴标签或者加盖检验、检测、检疫印章。

(6)环境许可的法律效力扩展阅读:

转让行政许可证的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第八十条 被许可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涂改、倒卖、出租、出借行政许可证件,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行政许可的;

(二)超越行政许可范围进行活动的;

(三)向负责监督检查的行政机关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或者拒绝提供反映其活动情况的真实材料的;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违法行为。

Ⅶ 环境执法主体合法的具体要求包括哪些方面

环境行政执法行为是指环境行政执法主体在其职权或授权范围内依法对相对方实施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行为。
环境行政执法行为的基本要求
(1)在主体方面,环境行政执法行为特指由环境行政执法主体实施的行为,由其他部门或组织实施的行为不是环境行政执法行为。
(2)在内容方面,环境行政执法主体的执法行为不得超越其职权范围或授权范围,执法主体非行使职权的行为或超越职权的行为不是环境行政执法行为。而且环境行政执法行为必须是有权的执法主体依据环境法律、法规实施的行为,违反环境法律、法规的执法行为不具有法律效力。
(3)在对象方面,环境行政执法行为是针对环境行政执法相对方实施的行为,一旦依法实施执法行为则具有法律效力,即产生直接法律效果。不产生直接法律效果的行为,如文件收发、资料保管、记录、复印等事务性行为,不是环境行政执法行为。
环境行政执法行为的分类
(一)根据环境管理行为的方式划分的类别
根据环境管理行为的不同方式,可以将其分为监督检查,处理决定,强制执行。
1.环境行政监督检查
是指环境管理主体为实现管理职能,对相对人遵守法规、履行义务行使职权情况所作的监督和检查。
2.行政处理决定
在这里指环境管理主体依照法律赋予相对人的权利义务所做出的具体决定,是环境管理主体最主要的权力,是监督检查中对发生问题的处置和行政强制执行的前提。
3.行政强制执行
是环境管理主体对不履行法定义务的当事人,采取强制措施,迫使其履行义务的环境行政执法行为。
(二)根据环境管理行为受法律约束程度划分的类别
根据环境执法行为受法律约束的不同程度,可以将环境执法行为分为法规裁量和自由裁量。
(三)环境管理自动行政行为类别
根据环境管理主体是否可以自动采取行政行为来划分,可以将环境行政执法分成依职权的行政执法行为和依申请的行政执法行为。……
(四)要式与非要式环境执法行为
根据环境执法行为是否必须具备他的方式或须经过一定的程序为标准所进行的分类。要式行为是指其意思表示必须具备法定方式才能发生法律效力的环境行政执法行为。……
(五)须受领行为和不须受领的行为
这是根据此行为是否须相对人受领为标准,实行分类。受领是指相对人确实得知环境管理机关采取环境行政执法行为。须受领的行为以相对人受领为生效的必要条件。通知不等于受领,受领也不等于相对人同意。……
(六)独立的行为与补充的行为
根据环境行政执法行为的生效是否需要其他条件为标准所进行的分类。前者是指环境管理主体采取的不需其他环境执法行为补充即可生效的行为。后者是指这一执法行为的目的在于作为补充和条件,使这一执法行为得以生效。
(七)简单的行为与附款的行为
根据环境行政执法行为的生效是否有附加限制为标准而进行的分类,简单的行为是不附加任何限制就立即生效的环境行政执法行为。有附加款的行为是指生效有附加限制的环境行政执法行为。附款一般包括附条件、附负担、附撤销权的保留以及法律效果一部分除外等几种情况。
以上供参考。

Ⅷ 环境许可证是环境管理认证证书吗

不是的。
用通俗点的话语解释一下吧。环境许可证指的是企业在企业所处自然环境中获得生产的许可。比方说如果是噪音或者有排污需求的企业,向有关管理机关提出申请,经审查批准,发给许可证后方可进行该活动的一整套管理措施。
而环境管理认证,也就是ISO14001认证,不仅仅是对外的一个环境许可,对企业内部也有一定要求。比方说生产车间的环境管理,员工工作空间的环境管理等等。

Ⅸ 简述城乡规划许可的法律效力

建设规划许可是一种公法行为,用以对建设项目进行规范和限制。建设用地规划许内可证限制建筑容选址,使项目建设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限制建设项目的高度、绿化面积、容积率等等,使项目建设符合各种控制性规划。

Ⅹ 一月一日施行的《排污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与一月一日施行的新《环境保护法》是普通法与特别法的关系吗

不是。环境保护法是基本法。暂行办法是行政规章。是总法与细则、法律与执行规定的关系。

热点内容
法律援助计划生育工作 发布:2025-07-14 01:11:51 浏览:536
合同法债务加入的条款 发布:2025-07-14 01:06:02 浏览:782
人民法院公开招聘聘用制书记员 发布:2025-07-14 01:05:51 浏览:253
劳动法保护提成 发布:2025-07-14 01:05:01 浏览:349
人事部劳动法 发布:2025-07-14 01:04:58 浏览:775
劳动法一般压工资多久 发布:2025-07-14 01:02:39 浏览:844
申请了法律援助后怎么打官司 发布:2025-07-14 00:54:35 浏览:764
外国人现地采用依据劳动合同法吗 发布:2025-07-14 00:53:06 浏览:876
日本刑法严 发布:2025-07-14 00:52:31 浏览:576
司法考试仲裁 发布:2025-07-14 00:42:59 浏览: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