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类似逃避法律责任的事件
A. 不用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有哪些
1、法律无明文规定的行为,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2、根据中国《行政处罚法》规定,不满14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未满14周岁的自然人,在生理、智力上尚未发育成熟,还不具备了解自己行为的性质、意义和后果的能力,也不具备自觉地控制自己行为和对自己行为承担责任的能力。所以,不满14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责令其监护人加以管教。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但应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对于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实施违法行为的,应当给予行政处罚。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
3、在我国的法律规定和实践中,免责的条件和情况
(1)时效免责。即法律规定违法者在其违法行为发生一定期限后不再承担强制性、惩罚性的法律责任。如刑法中的已过追诉时效(如:死刑20年)和民法中的已过诉讼时效(一般时效两年,人身伤害时效一年),都属于时效免责的情况。
(2)不诉免责。即法律规定只要当事人不告,国家就不会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如刑法中规定的“告诉才处理”的犯罪,就属于不诉免责的情况。刑法中除小部分不告不理之外都是必须追究的。但是,民法是不告不理的。
(3)自首和立功免责。即刑法规定犯罪者在犯罪后有自首和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4)补救免责。即法律规定违法者在造成一定损害后,在有关国家机关追究其法律责任前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可以或应当部分或全部地免除其法律责任。如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应当免除或减轻处罚。
(5)协议或议定免责。即双方当事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经协商同意部分或全部地免除法律责任。这种免责仅适用于民事活动。
4、我国刑事诉讼法确立的具有法定情形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原则。实行这一原则,可以防止和及时纠正对不应追究刑事责任人的错误追究,可以节约司法资源,避免无效劳动。 免于刑事处罚 主要包括以下情形:
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指根据《刑法》规定,不构成犯罪的。这是罪与非罪的界限,对于不构成犯罪的,当然不能追究刑事责任。
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我国《刑法》规定对于刑事犯罪的追诉期限,法定最高刑为不满 5 年有期徒刑的,经过 5 年;法定最高刑为 5 年以上不满 10 年有期徒刑 的,经过 10 年;法定最高刑为 10 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 15 年;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 20 年;等等。追诉时效具有法定约束力,超过追诉时 效的,不再追究刑事责任。
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依据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决定特赦。一经特赦,对罪犯不得再予追究。
4.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我国《刑法》规定了四类案件告诉才处理:第 246 条规定的侮辱、诽谤案(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 的除外);第 257 条第 1 款规定的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第 260 条第 1 款规定的虐待案和第 270 条规定的侵占案。这几种犯罪的追究以被害人等的告诉为必要条件,如果没有法定人员告诉,或者告诉以后又撤诉的,不得追究刑事责任。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我国刑法实行罪责自负、反对株连的原则,加之刑事诉讼中没有缺席审判,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追究刑事责任已经没有意义,因此不予追究。
6.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如果按照刑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但其他生效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依据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不予追究。
B. 如果说以前做的事情不违法,但放到现在的法律里面是违法的,以前的行为还会被追究法律责任吗
你好
不会的,法律上有个原则叫法不溯及既往
法不溯及既往
通俗版地讲,就是不能用权今天的规定去约束昨天的行为。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追溯既往的法律不得通过。法国民法典规定:法律仅仅适用于将来,没有溯及力。在我国,“法无溯及力”同样适用于民法、刑法、行政法等方面。
希望可以帮到你
C. 卷入7亿诈骗案风波,马伊琍道歉!需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明星代言的商家涉嫌诈骗,明星是否要担责任,现在这个争议很大!我个人的理解是,明星如果和商家同流合污共同实施诈骗,那么肯定要担当责任。但如果明星尽了自己代言以及相应的商家核查、监督等义务,不用担责任,但有义务协助调查以及协助各方挽回消费者的损失!如果明星没有使用过产品就对其代言,则会面临行政处罚。马伊琍代言的产品是奶茶,没喝过就代言才会被行政处罚,可能性不大。民事责任的话,需要消费者证明,我就是冲着你马伊琍的名声才去喝的奶茶,结果遭到了损失,所以我要你明星赔偿。这是合法合理的要求,但是在实务中,很难证明这其中的因果关系,此案由下的胜诉也比较少见。刑事责任的话,是明星深度参与了不法商家的违法犯罪活动,为了代言费,在明知的情况下推荐给公众,那这就不是代言了,这是共同犯罪,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D. b站封疆LEX,还将追究法律责任,他是否真的凉了
哔哩哔哩封禁UP主LexBurner,还即将追究其法律责任,他是否真的凉了?具体如下:
风口浪尖上,一时半会难以复出B站UP主LexBurner本着幽默诙谐的解说风格为自己赢得了不少的人气和粉丝,而随着多年来的积累和沉淀,B站UP主LexBurner也被称之为漫评天花板,在哔哩哔哩有着极高的人气,但偏偏也正是因为自己的爱说,乱说的特性,UP主LexBurner随着粉丝越来越多难免会有直播,在直播当中经常口嗨,也因此得罪了不少人,处在风口浪尖上的UP主LexBurner一时半会怕是难以复出。
综上所述,不知道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补充讨论,欢迎关注提问!
E. 有关法律责任追溯期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回
①法定答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的期限为5年。
②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的期限为10年。
③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的期限为15年。
④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追诉时效的期限为20年。如果20年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后,仍然可以追诉。
F. 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免除刑事处罚,法律责任的减轻与消除,无责任,不负刑事责任,这五者间的关系是什么
不予追究抄刑事责任 已经触犯刑律并达到追究程度,但由于某些减免条件存在而不进行追究;
免予刑事处罚 已经触犯刑律但情节轻微,可不予追究;
法律责任的减轻与消除 第一点里提到“由于某些减免条件存在”中的减免条件就是本条所指的减轻与消除情况。比如说犯罪人未满法定年龄、甚至14周岁以下等情况。
无责任也就是对案件的后果没有责任。
以触犯刑律为名抓捕起诉,但经审理认为情节轻微不构成犯罪的,不负刑事责任。
“犯罪”指的是触犯刑律并达到相应规定的程度;
同一案件中的各方、各人在案件中的行为对案件的结果所施加的作用力,这是构成同案人之间对案件责任的前提。责任大小是量刑轻重的重要依据;
处罚是建立在对象违法事实被认定、责任轻重被认定的基础之上做出的行政或刑事处分决定。
G. 把人打成轻伤想逃避责任在法律上算是哪条
首先,要区分是主观要件,是故意还是过失。其次,要构成轻伤。
构成轻伤的,一、版如果是故意,打权成轻伤的,则已经构成我国刑法上第234条规定的故意伤害罪,属于刑事犯罪,报警好了。如果公安或者检察院不追究刑事责任的,被害人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但是自诉的话你要自己提供证据,证明是他故意打人,且打成轻伤。
二、如果是过失,你可以通过民事诉讼,要求赔偿医药费之类的。同样你要提供证据。
不构成轻伤的,只能算治安事件。
H. 十年前,某人杀人后,以梦游病为由逃避法律责任。十年后,此人因 涉嫌教唆他人自杀被起诉。如果想将此人
中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被害人及其家属或者其他公民,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但不能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也有类似规定。同时,对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的生效裁判,如果发现确有错误,可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加以纠正。
I. 电视剧中经常出现的“本故事纯属虚构”是为了逃避什么法律责任
1、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告诉观众,该电视剧的剧情是虚构的,现在中是不存在的.
2、其次,是为了避免观众误认为真实的事件,把剧情中的事件和人物当成真实存在的东西理解,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误会.比如剧情中提到的城市,如故不写本剧是虚构的,观众会认为在这个城市真发生了剧情中的事件,这样对该城市可能有不良影响;
3、再有,就是为了避免他人对照剧情的人物和事件,猜测剧情反映的是某人某事,导致不必要的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