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单位内部审计具有法律效力吗

单位内部审计具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时间: 2022-03-14 23:52:17

Ⅰ 公司内部规定有没有法律效力

你所说的公司内部规定,应该是企业的规章制度,对吗?

企业的规章制度,如果是依照法律内规定所容制订出来的,具有法律效力。

我国《劳动合同法》第四条第二款规定:“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第四款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最高法《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第四条之规定,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规章制度,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并已向劳动者公示的,可以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

可见,公司(企业)规章制度的制定是企业的一种内部“立法”行为,这是法律赋予企业的一项重大权利。但是,企业规章制度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来制定并公示,很多地方还规定企业在规章制度制定后要送交劳动行政部门审查和备案。这样制订出来的规章制度,对企业及其全体人员就具有约束力。

Ⅱ 公司内部审计有什么作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内部审计具有双重任务:一方面要对部门、单位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促使其合法合规;另一方面要对部门、单位的领导负责,促进经营管理状况的改善、经济效益的提高。具体地说,内部审计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监督各项制度、计划的贯彻情况,为本部门、本单位领导经营决策提供依据。2、揭示经营管理薄弱环节,促进部门、单位健全自我约束机制。3、促进本部门、本单位改进工作或生产,提高经济效益。4、监督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以维护本部门、本单位的合法经济权益。6、监控财产的安全,促进部门、单位财产物资的保值增值。

Ⅲ 所有审计的审计报告对外是否均具有法律效力,必须执行

不是的。

审计报告时出具审计意见的,所谓的审计意见,是一个结论,主要就说明你的做法是否合合规等。审计报告不能代替审计决定的法律效力。

《审计法》第三条第二款规定,“审计机关依据有关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法律、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进行审计评价,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审计决定”。

第四十一条规定,“审计机关按照审计署规定的程序对审计组的审计报告进行审议,并对被审计对象对审计组的审计报告提出的意见一并研究后,提出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依法应当给予处理、处罚的,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审计决定或者向有关主管机关提出处理、处罚的意见”。

(3)单位内部审计具有法律效力吗扩展阅读

审计报告是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行为的一种评价,如果被审计单位存在应当给予处理、处罚的行为,则必须依法作出审计决定或向相关机关提出处理、处罚的意见。

也就是说,如果审计机关没有作出审计决定或向相关机关提出处理、处罚的意见,只出具审计报告,则说明被审计单位不存在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或者被审计单位即使存在上述行为,但审计机关认为无需进行处理、处罚。

因此,即使审计报告中针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提出了具体的处理、处罚意见,如调整帐目、调减投资额等,如果没有作出审计决定,那么被审计单位只需认可报告内容,无须按照报告要求作出改正行为的义务。

Ⅳ 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和内部审计有什么区别

会计监督与内部审计监督的产生基础与主体是不一致的。对于会计监督,它是因企业内部资料的管理监督,生产资料的合理运用而产生的,以更好地服务于经营者产生最大效益为目标。其主体为财务的机构以及所有人员,在执行的过程中,可相互监督管理。对于内部审计监督,其产生于企业的所有权、经营权、使用权等分离后的一个监督机构,其主体为企业所设立的设计机构以及相应的审计人员。因此,大部分内部审计监督是在会计监督之后进行的经济监督活动,会计监督存在于每一笔的经济活动,日常的经济开支,发现违反纪律的行为要给予制止,而在此活动发生之后,内部审计监督才定期的进行监督检查,因此,两者之间又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会计监督与内部审计监督范围是不一致的。会计监督是产生于企业内部财务资料运用以及管理,并且更好地服务于企业自身,以业产生最大效益为目标,但是其监督的对象也只是限于企业财务自身;相反,内部审计监督范围不仅仅是监督财务,并且还会监督工程预算、决算、每个部门的经营管理活动,更会监督单位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等,所以会计监督是事前的监督,审计监督不仅仅是事前,也是事后监督,审计监督远比会计监督范围广泛,并且审计监督的内容也包括会计监督,是一个再监督的经济活动。

会计监督与内部审计监督独立性不同,同时产生了权利的不一致。会计监督是本企业财务部门的领导所负责的,所有会计人员以及会计机构执行的一项经济监督活动,监督本企业的财务不予接受不真实不合法的凭证,以及抵制违法的会计行为。但是,并未独立于财务,而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因此,所有会计机构以及会计人员都有拒受、制止、纠正违法凭证,以及向上级反映等权利。内部审计监督无论在什么企业中,都须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地位,其监督企业的凭证、财务报表、工程预算、决算等是否合法,是否公允。一般情况是直接受单位的最高领导和国家审计部门直接负责,并不受企业的业务量等的一些未知因素干扰,一直保持自己独立的位置。因此,其具有检查、调查取证、提出意见,并经过上级同意,还可将其向相应的主管部门汇报等权利,所以两者在独立性、权利上有着明显差异。

Ⅳ 审计报告具有法律效力吗

审计报告不具有法律效益,只是注册会计师的个人意见,但是,注册会计师要对他所出的报告负责,可能是法律责任

Ⅵ 单位内部审计报告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单位内部审计报告作为辅助证据使用,具有法律效力。

Ⅶ 内部审计报告可以作为证据吗

可以作为证据!
审计报告如果针对对象是公司得到公司全体股东的认可则对全体股东都是有效力的内外之分非专业用语只是针对审计对象和适用对象不同而已具体案件要看该报告的证明力了。
审计报告是指: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在完成审计工作后向委托人提交的最终产品。注册会计师只有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才能报告。注册会计师通过对财务报表发表意见,从而履行业务约定的责任。
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书,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当将已审计的财务报表附于审计报告之后,以便于财务报表使用者正确理解和使用审计报告,并防止被审计单位替换替换、更改已审计的财务报表。
以下都可以作为审计报告证据:
《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一条规定,证据可分为七类,即书 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鉴定结 论、勘验笔录和现场笔录。延伸到涉税工作中,税案证据 按种类可分为:税务稽查底稿、询问笔录,以及调查过程中 取得的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鉴定结论、戡验 和现场笔录;按照税案证据的属性可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 据、原始证据和派生证据、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等。 这是指法律上规定证据来源表现形式的分类。中国《刑事诉讼法》规定证据有下列7种: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鉴定结论;勘验、检查笔录;视听资料。中国《民事诉讼法》把证据分为: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行政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基本相同。 英美法系国家把证据分为证人证言、书面文件和实物证据。大陆法系国家则认为当事人不得作为证人,鉴定人也不同于证人,所以把证据分为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人意见、书面文件和实物证据。

Ⅷ 单位的内部专用章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单位部门的印章如果能保证是单位实际所有的,在合理范围内使用可以认定其版具有法律效力,但如果超越权范围可能会被认定无效,所以为了防范法律风险,建议在盖章前由单位的负责人和经办人员签名后盖章,以充分体现单位的真实意思。有一句话说的好:“公章不会说话,只有人才会有意思表达。”建议在盖章前要求对方签名。

热点内容
新化县律师 发布:2025-05-15 10:00:33 浏览:683
法官公务员考试 发布:2025-05-15 09:40:04 浏览:739
儿媳是法官 发布:2025-05-15 09:35:52 浏览:748
劳动法什么时候产生赔偿金 发布:2025-05-15 09:35:41 浏览:832
北师大刑法学作业 发布:2025-05-15 09:28:40 浏览:579
公司法律专业订什么报纸 发布:2025-05-15 09:22:37 浏览:367
房源保留协议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5-05-15 09:21:52 浏览:331
买房漏税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15 09:16:19 浏览:525
经济法在现代经济社会作用 发布:2025-05-15 09:16:10 浏览:779
工伤条例工资 发布:2025-05-15 09:16:10 浏览: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