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短信授权的法律效力

短信授权的法律效力

发布时间: 2025-07-15 06:26:27

A. 短信具有法律效力

1、短信可以作为证据使用。根据情况证明力不同。
2、针对本案。短信也是可以作为证据,如果没有其它证据来支撑这个短信内容的真实性,也是不会被法官采集的。

B. 如何确定短信的法律效力

1、在日常的民事纠纷或者刑事案件中,手机短信属于一种证据,也可以作为证据来使用,它是属于法律规定的七种证据之一的电子证据,它是一种有效的证据。
1、手机短信作为一种电子证据,具有来源不确定、可以复制、删减等特征,因此单独的手机短信证据本身的证明力较低,它属于一种间接的传来证据,没有其他相应的证据相佐证,单独且唯一的手机短信证据一般在司法实践中很难得到采用。

C. 法院短信送达传票合法吗

法院短信送达传票是合法的。具体解释如下:

  • 基于诉前协议的有效性:如果当事人在争议发生前已经约定了送达地址和电子送达方式,人民法院在诉讼过程中可以继续适用该送达地址和电子送达方式。这意味着,如果合同或协议中明确规定了可以通过短信方式送达法律文书,那么法院短信送达传票就是合法的。

  • 短信送达的法律效力:法院以短信方式向当事人实名验证的手机推送诉讼材料,包括传票,应当认定为有效送达。这要求短信必须推送到当事人实名验证的手机,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接收人的身份确认。

  • 司法实践案例支持:在重庆阿里巴巴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诉黄泽生借款合同纠纷案中,法院根据双方在合同中约定的送达地址和方式,将开庭传票以短信方式推送至被告实名验证的手机,被认定为有效送达。这一案例为法院短信送达传票的合法性提供了司法实践的支持。

综上所述,只要符合诉前协议约定、短信推送到实名验证手机,并且得到司法实践的支持,法院短信送达传票就是合法的

D. 如何确定手机短信的法律效力

法律主观:

手机短信是可以作为法律证据使用的,但是在诉讼过程中,其必须经过人民法院查证属实之后,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证据包括当事人的陈述;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等。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 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书证; (三)物证; (四)视听资料; (五)电子数据; (六)证人证言;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 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E. 手机短信在法院能做为证据吗

可以的,手机短信可以作为法院证据,但是此类电子数据内容易遭到篡改,须符合一定的形式要件,以破除其作为证据使用的真实性障碍与关联性障碍,单独使用证明力不大,仍有一些限制。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十二条规定:“调查人员收集计算机数据或者录音、录像等视听资料的,应当要求被调查人提供有关资料的原始载体。”

视听资料是指利用图像、音响及电脑等贮存的数据资料等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证据形式。从以上可以推断,手机短信可以作为一种视听资料,作为一种证据,只要符合证据的三大特征,同时又能与其他证据相互印证,证据之间形成相对完整的证据链,就应当作为证据采信。

证据三大特征:

1、具备证据的客观性。手机短信的客观性要求手机短信必须真实的反映案件事实,手机短信的内容应当未曾受到过任何篡改或者不存在被伪造的情况。


2、具备证据的关联性。手机短信的收发表现为发送短信者占主动地位而收短信者处被动地位,手机短信的收和发是一种对应关系。每一个手机号码均对应一个唯一的用户,手机短信的收发只能在特定的两个手机号码间进行,在没有其他相反证据的情况下,两个特定的手机号码间的短信收发,可以认定为两个特定的用户之间在特定的时间发生的通信行为,可以认定该手机短信内容与案件具有关联性。

3、具备证据的合法性。法院须从以下三方面对手机短信进行审查:一是手机短信证据是否是客观真实的存在。二是手机短信证据收集的主体、时间、地点、对象等是否符合法律的相关规定。三是手机短信证据是否被他人非法输入和控制。

从手机短信的合法性来看,要通过合法的入网手续后,合法使用手机,手机收到的短信是合法的证据。因此,符合下列情况,法院还是有依据将短信作为有效证据的。

1、保证手机短信不被删除,在手机储存空间或储存卡总保存。

2、将手机短信内容固定,可以请公证处的人员公证一下,摘成书面文字,进行公证,使其具有较强的证明效力。在公证时,公证机关应当机库手机的品牌,和型号,以便以后核查。这样提交的证据,对方要提供更强效力的证据才恩呢该推翻。多数情况下,公证机关的公证材料会被法院采纳。

3、提起诉讼后,将公证文书或将固定的手机短信证据交给法院,或有法官对手机内容进行检验,并当场制成笔录。做笔录时,同样应著名手机型号与品牌。除极少数款型的手机短信内容可以修改外,目前对大多数市面上出售的收集短信内容是不可修改的。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热点内容
2019司法考试报名 发布:2025-07-15 12:08:17 浏览:11
法院执行生猪 发布:2025-07-15 11:55:12 浏览:486
海南大学在职法律硕士分数线 发布:2025-07-15 11:33:25 浏览:221
谈谈对法律和经济法的认识 发布:2025-07-15 11:26:28 浏览:304
吵架和道德 发布:2025-07-15 11:24:51 浏览:15
我国经济法实施的现状简答 发布:2025-07-15 11:13:12 浏览:706
经济法中的市场的概念 发布:2025-07-15 11:05:17 浏览:295
甘肃省劳动合同法产假 发布:2025-07-15 11:04:40 浏览:440
2018年经济法考试重点汇总 发布:2025-07-15 10:58:54 浏览:199
调取证据怎样知道法官姓名 发布:2025-07-15 10:48:57 浏览: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