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的推断
Ⅰ 如何看待彭宇案的法官推理认定
法官滥抄用了司法推理,错误的推理袭导致错误的结果。
如果说,彭宇案的法官,预设了一项人性本恶的推理前提,按照这个前提,得出了如果彭宇不是肇事者,为什么要就被害人;因此救了被害人,就说明你是肇事者。
其实,作为法律人彭宇案的出现并不能简单的认为是“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而是反映了目前司法界盛行的普遍观念:在侵权案件中不问是非、保护弱者;谁是受害者,谁就有理;和稀泥,和谐第一等等。因此,我们关注彭宇案不能只放在做好事被冤枉上,更要放在无辜者被冤枉上,侵权判决绝对不能成为法院不问是非、寻找替罪羊的工具。
彭宇案说明这样一个道理:法官是司法者,但是这个司法者是会犯错的,有时甚至是很低劣的错误。因此,法官的身份不能导致必然承认法官做的判定都是正确的这一结论。既然法官会出错,法院的判决也就应该接受社会的监督和质疑。认为司法独立,就是法官的判决不受“民意监督”的观点是不符合逻辑的,也是专横的。
Ⅱ “法官乃会说话的法律,法律乃会沉默的法官”说明了法律适用的哪些特征
法官应该严格依法办事,但这并不等于处处惟条文是举。立法者心中的法律内和法官嘴里容的法律是有区别的,但是他们又是相互联系的。所有的立法者在制定法律时都有自己的目的。其本意是为了让广大民众在法律的规则下进行活动。但是社会瞬息万变,法律作为一般规则,很难在纷繁复杂的情况下做到完全公平。这便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由审判者在实践过程中、在一般法律规定之下、在一定范围内,对案件进行灵活的处理,从而保护当事人的合法利益,维护法律之公正。如果立法者不知立法目的何在,我们则会说他是非理性的。同样,法官作为审判者,如果只是按部就班,仅仅作为法律的“喉舌”,我们也会说其是非理性的。因为如果只是根据法律条文,“不同情况同样对待”,则势必产生许多的不公平,这便难以达到法律的本质要求——公平与正义。我们提倡“依法治国”,并不是简单而机械地依照法律判决与裁量。而是要求司法者在一定法律规则下,进行独立审判,运用自己的知识与判断力进行一定范围内的自由裁量。只有这样,我们国家才能真正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Ⅲ 请问法庭上法官进行宣判的词的格式是什么尽量完整一些。
1、前 言
主要三项内容:一是申明辩护人的合法地位;是讲辩护人在出庭前进行了哪些工作;三是讲辩护人对全案的基本看法。
2、辩护理由
是辩护词的核心内容。是辩护人为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所要阐明的主旨,应该从被告人的行为事实出发,对照有关的法律规定,论证被告人无罪、罪轻或应该予以减轻甚至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意见和根据。
因此,通常是要围绕是否构成犯罪,属于何种罪名,有无从轻的法定条件以及诉讼程序是否合法等问题展开辩论和论述。
3、结束语
是对辩护词的归纳和小结。一般讲两个内容:一是辩护词的中心观点;二是向法庭提出对被告人的处理建议。
二、如何写好民事诉讼法庭辩论词?
1、要善于准确归纳并找出辩护的法定理由。
我国新的《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五条规定:“辩护人的责任是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
《律师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律师担任辩护人的,应当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因此,根据上述法律规定,律师辩护的法定理由,主要有以下下四类。
2、不要忽视对被告有利的酌定情节。
相对于法定情节而言,酌定情节指的是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但依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可以酌情考虑对被告人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情节。
随着公诉人队伍素质的普遍提高,起诉书和公诉词的水平越来越高,有人甚至赞扬它是向罪犯宣战的檄文。
对一些可以或应当从轻、减轻被告处罚的法定情节,如年龄未满十八周岁、从犯、立功等,起诉书和公诉词一般都能客观认定,公诉人还利用法庭辩论阶段先于律师发言的机会率先向法院提出,大有不让律师独做“好人”的趋势。
很多律师越来越感到有利于被告的法定情节都让公诉人先说了,除了在法庭上向公诉人“致谢”外,没有留下什么可让律师说的了。
其实则不以为然,遇到上述情况时,可以在简单表达认同公诉人(但千万不可讲向公诉人“致谢”的话)发表的有利于被告的法定情节的基础上,腾出更多辩护时间和篇幅多说有利于被告的酌定情节。
综上所述,在庭审阶段,被告或被告代理人需要向法院提交辩论词,阐述自己的理由,为减轻民事责任展开辩护。民事诉讼法庭辩论词的格式包括前言、辩护理由和结尾三大部分,其中辩护理由是正文,需要重点突出。
要从被告的行为事实出发,结合既有法律规定,尽量的为被告争取合法利益。
(3)法官的推断扩展阅读
1、案件的审理经过,这主要起开场白作用。其内容应概括为:×××与×××因×××(案由)纠纷一案,原告×××于××年×月×日向本院起诉,本案受理后,依法向被告×××送达了应诉通知书和起诉状副本,被告依法作了答辩。
本案在开庭审理过程中,双方在法庭的主持下,针对各自的主张及理由,当庭举证质证和辩论,并陈述了最后意见,由于双方意见分岐较大,经本庭休庭评议,现评判如下……以此展示在程序上庭审活动的合法性。
2、案件事实,这主要是指通过审理,休庭评议后,法庭所认定的事实。主要是针对双方争议的焦点,对各自主张所举证据的审查判断,确定其证据效力,是否采信,从而简要地归纳认定双方争议的案件事实。
3、裁判理由:主要是对案件形成的是非曲直作出评判,并阐明所应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适用的有关法律条款。
4、裁判结果,根据确认,变更、给付等不同种类的诉作出实体裁判。
5、法律效力,主要是简单交待一下领取裁判文书的时间,上诉期,判决生效后的法律后果。
Ⅳ 法官可以无证推理吗
要说的话,我觉得无罪推定算是无证推理,因为通常这是证据不足以定罪也不足以否罪的状况,于是会以无罪判定。
《世界人权宣言》第11条(一)规定:“凡受刑事控告者,在未经获得辩护上所需的一切保证的公开审判而依法证实有罪以前,有权被视为无罪。”
1996年3月,修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2条明确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虽然该规定中没有出现“推定”或“假定”无罪的规范性表述,但却含有无罪推定的精神。
这些是网络的内容。
相对的还有有罪推定,当然这是要极力避免的,但实际上我国也发生过一些这种情况的冤案,像之前的呼格案。所以法理上这是不可以的,但实际上会有一些存在。
Ⅳ 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法官能否依据推断做出判决
没有证据是不可能做出判决的,一定是需要证据的,只不过有关证据是否合版理,以及有权关证据是否能够组成相应的证据链,或者根据有关证据结合公序良俗并根据公平正义的原则由法官自由裁量作出合理的判决,才是相对恰当的做法。
Ⅵ 法官针对案件运用法律适用,所采用的演绎推理法的步骤是什么
演绎法律推理,是从一个共同概念联系着的两个性质的判断(大、小前提)出发,推论出另一个性质的判断(结论)。 在成文法国家,法律适用通常被认为属于演绎推理的运用。法律规范是大前提,法庭认定的案件事实是小前提,小前提所导致的法律后果是结论。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即根据一般性的知识推出关于特殊性的知识。演绎推理的典型表现为三段论推理。演绎推理是由普通性的前提推出特殊性结论的推理。演绎推理有三段论、假言推理和选言推理等形式。
Ⅶ 法官可以在证据不足下靠推断定罪吗民事
法院审理案件,必抄须以事袭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本着疑罪从无的原则进行审理,绝对不能靠推断判决。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七条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第八条民事诉讼当事人有平等的诉讼权利。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保障和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第一百二十九条审判人员必须认真审核诉讼材料,调查收集必要的证据。
Ⅷ 法官可不可以用推理来判决
当然可以通过推理而得出。
法官的判决都是通过推理而得出的。
推理的根据有两种,一种是事实证据,一种是根据日常生活经验等。
但是,在推理时,刑事案件,要能得到唯一的结论;民事案件,得到很大可能性的结论即可。
Ⅸ 法官是如何划分等级的怎样晋级
《中华人民共和复国法官等级暂行制规定》
第四章法官等级的晋升
第十二条二级法官以下等级的法官晋级在职务编制等级的幅度内,按下列规定逐级晋升:
五级法官至三级法官,每晋升一级为三年;三级法官至一级法官,每晋升一级为四年。
晋升期限届满,经考核合格,方可晋升;不合格的应当延期晋升;德才表现、业务水平、审判工作实绩特别突出的,可以提前晋升。晋升考核以年度考核结果为主要依据。
第十三条一级法官以上等级的法官晋级实行选升。选升办法另行制定。
第十四条晋升高级法官,须经专门培训合格,方可晋升。
第十五条法官等级晋升的批准权限与法官等级评定的批准权限相同。
法官等级提前晋升的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批准。
第十六条法官由于职务提升,其等级低于新任职务编制等级的,应当晋升至新任职务编制等级的最低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