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犯是法官
① 判缓刑主要是看法官吗
根据刑法的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回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答,可以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② 法官根据什么给犯罪嫌疑人定罪啊
1、在法院诉讼阶段,应称为被告人而不是犯罪嫌疑人。
2、法院对被告人定罪的根据,一是刑法、司法解释及其他法律条文规定;二是案件中证明被告人构成犯罪的具体证据。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诉讼中的证据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鉴定意见、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如果经法院审理,法院放认为指控被告人构成犯罪的证据确实、充分的,法院说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刑事诉讼法》
第四十八条 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
证据包括:
(一)物证;
(二)书证;
(三)证人证言;
(四)被害人陈述;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六)鉴定意见;
(七)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
(八)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第五十三条 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证据确实、充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
(二)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
(三)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
③ 三个罪犯法官为什么把两边的人放走把中间的留下
可能他有罪。。。
④ 法官犯罪了吗 犯了什么罪
您好,如果法官确实是根据当时的证据材料做出的判决,法官是没有违反任何法律的。
⑤ 法官如何判罚的凭什么说罪犯犯罪了法官凭什么判罪
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案件经过公安机关侦查取证,证据确实的就要提交检察院版,然权后经过审核符合公诉条件的,再向法院公诉,法院根据检察院提供的证据和起诉书的指控,经过控辩各方对证据的质证,认为证据确实充分的,就可以根据刑法判罚了。被告人对于一审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检察院也可以抗诉,经过二审就是终审了。如果是死刑还需要上报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
⑥ 如果犯罪被判刑,是警察说了算还是要上法院,然后法官说的算的
犯罪嫌疑人最终是否承担刑事责任应当由法院判决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内讼法
第十八条 刑事案件的侦查容由公安机关进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贪污贿赂犯罪,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报复陷害、非法搜查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犯罪,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对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其他重大的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时候,经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决定,可以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
自诉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
第十九条 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普通刑事案件,但是依照本法由上级人民法院管辖的除外。
第二十条 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刑事案件:
(一)危害国家安全、恐怖活动案件;
(二)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
⑦ 法官是以犯罪嫌疑人在公安局定的罪名给犯罪嫌疑人定罪吗
法院不一定是以犯罪嫌疑人在公安局定的罪名给犯罪嫌疑人定罪。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四十一条第二项的规定,如果法院认为起诉指控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指控的罪名与审理认定的罪名不一致的,应当按照审理认定的罪名作出有罪判决,并不一定是以公安机关在侦查时所定的罪名为准,也不一定是以检察院所起诉的罪名来进行定罪量刑,法院有权直接依据审理所查明的罪名来进行判决。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
第二百四十一条 对第一审公诉案件,人民法院审理后,应当按照下列情形分别作出判决、裁定:
(一)起诉指控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指控被告人的罪名成立的,应当作出有罪判决;
(二)起诉指控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指控的罪名与审理认定的罪名不一致的,应当按照审理认定的罪名作出有罪判决;
(三)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无罪的,应当判决宣告被告人无罪;
(四)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以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判决宣告被告人无罪;
(五)案件部分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应当作出有罪或者无罪的判决;对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部分,不予认定;
(六)被告人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应当判决宣告被告人不负刑事责任;
(七)被告人是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造成危害结果,不予刑事处罚的,应当判决宣告被告人不负刑事责任;
(八)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且不是必须追诉,或者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应当裁定终止审理;
(九)被告人死亡的,应当裁定终止审理;根据已查明的案件事实和认定的证据,能够确认无罪的,应当判决宣告被告人无罪。
具有前款第二项规定情形的,人民法院应当在判决前听取控辩双方的意见,保障被告人、辩护人充分行使辩护权。必要时,可以重新开庭,组织控辩双方围绕被告人的行为构成何罪进行辩论。
⑧ 一个人是否犯罪,谁可以判定1警察2法官
一个人是否犯罪,是由法院的法官来定罪的,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版不得确定有罪。
根据《中华人权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 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第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
(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8)罪犯是法官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九条 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普通刑事案件,但是依照本法由上级人民法院管辖的除外。
第二十条 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刑事案件:
(一)危害国家安全、恐怖活动案件;
(二)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
⑨ 问一个很奇怪关于法官的问题,如果犯罪嫌疑人杀了法官的亲属那么这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来民事诉源讼法》(2012年修正)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开庭审理时,由审判长核对当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审判人员、书记员名单,告知当事人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请。” 回避,是指人民法院审判某一案件的审判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在与案件有利害关系或其他关系,有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处理时,退出该案的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