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法官桌又叫

法官桌又叫

发布时间: 2021-12-18 01:01:31

⑴ 那种桌子应该怎么个叫法啊

滑轮高餐桌

⑵ 古时候的法官叫什么

古代没有专门的法官.特别是地方上,都是有地方官兼任的.地方官要兼任很多职责的.例如回答,县官不但是县长,还是税务局长,法院院长,检察长,公安局长,城管局长,民政局长,粮食局长,财政局长等.地方官员兼任司法官员在我国历代都是一样的.但是在省就发生一些变化.在省一级一般有个专门负责一省刑狱的官员.在宋代叫提刑按察使.一般是4,5品官员.宋慈就是曾经做过这个官职的.到了明代朱元璋把一省的权利分成3部分.民政,司法,军事3部分.但是问题来了.这3个职位上面没有管他们的人了.3个人呢互相牵制,平常关系好还好说,要是有点矛盾,那就麻烦了.于是明朝就设立了巡抚一职,但这不是固定的职位一般巡完是要回京城的.有事情才会出来一下.因为明代的巡抚一般是各部是侍郎.到了清朝,在省一级也有专门的负责司法的官员,是3品.而他的上级却有个巡抚,这是个从2品的官职,但是是个固定职位.2到3个省还有总督.这些都是一级的司法官员.

⑶ 法庭上法官坐的桌子叫做什么

法桌。
1993年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法庭的名称、审判活动区布置和国徽悬挂问题的内通容知》中所规定的内容即:“审判活动区正中前方设置法台,法台的面积应满足审判活动的需要,高度为20至60厘米。法台上设置法桌、法椅,为审判人员席位。审判长的座位在国徽下正中处,审判员或陪审员分坐两边。法桌、法椅的造型应庄重、大方,颜色应和法台及法庭内的总体色调相适应,力求严肃、庄重、和谐。法台右前方为书记员座位,同法台成45°角,书记员座位应比审判人员座位低20至40厘米。审判台左前方为证人、鉴定人位置,同法台成45°角。法台前方设原、被告及诉讼代理人席位,分两侧相对而坐,右边为原告席位,左边为被告座位,两者之间相隔不少于100厘米,若当事人及诉讼代理人较多,可前后设置两排座位;也可使双方当事人平行而坐,而向审判台,右边为原告座位,左边为被告座位,两者之间相隔不少于50厘米”。

⑷ 谁知道这种桌子叫什么啊

这个柜子就是双门柜吧,下面的门里如果有隔板的话应该是鞋柜之类的,至于什么年代的就不好说了,值多少钱主要看这个柜子是那种木材制作的,我只知道这么多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⑸ 法官的桌子叫做什么

桌子就用table就可以了。敲桌子的倒是有专用名词。法官的小木槌不叫hammer而是gavel。就是中国所说的惊堂木。

⑹ 古时县官断案的末尾会用个东西在桌上拍一下,那个东西叫什么名字

惊堂木 也叫醒木,也有叫界方和抚尺的。一块长方形的硬木,有角儿有棱儿,使用者用中间的手指夹住,轻轻举起,然后在空中稍停,再急落直下。古时县官用,举起拍于桌上,起到震慑犯人的作用,有时也用来发泄,让堂下人等,安静下来。

⑺ 为什么中国的法官被叫做审判员

在不同法系的国家中法官的角色不尽相同,但要求都是不偏不倚、不受他人影响或制专肘、刚正无私属地根据法律判案。

在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第二条明文规定“法官是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的审判人员,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军事法院等专门人民法院的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审判员和助理审判员。

审判员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各类案件的审判工作。除简单案件依法可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外,一般应由审判员或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依法组成合议庭审判案件。

现在法院招录公务员都不会直接招法官,考进去先当法警或书记员,也就是审判辅助人员。过几年等法院有法官名额空缺了才会提升一人或几人担任助理审判员,也就是五级法官。


(7)法官桌又叫扩展阅读:

法庭职责

审判长的职责

(一)担任案件承办人,或指定合议庭其他成员担任案件承办人。

(二)组织合议庭成员和有关人员做好庭审准备及相关工作。

(三)主持庭审活动。

(四)主持合议庭对案件进行评议,作出裁判。

(五)对重大疑难案件和合议庭意见有重大分歧的案件,依照规定程序报请院长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六)依照规定权限审核、签发诉讼文书。

(七)依法完成其他审判工作。

⑻ 衙门审案的桌子叫什么

大堂案

别称:公堂书案、审案桌、公案桌

作为官府衙门权利和威仪的象征。桌上摆有官印、文书、案卷、签简、笔架、朱砚、惊堂木等。

⑼ 法庭里坐的一排法官都叫什么 出庭审判时台上坐着什么人

普通程序的法庭是三个法官,中间那个叫审判长,其他两位是审判员,也可能是人民陪审员。在做笔录的是书记员。
简易程序的法庭就只有一个审判员,和书记员。

一、开庭审理的程序

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民事案件,必须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开庭审理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庭审准备

庭审准备是人民法院在正式对案件进行实体审理之前,为保证案件审理的顺利进行而进行的各项准备工作。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庭审准备的内容包括:

1、传唤当事人,通知其他诉讼参与人出庭参加诉讼。人民法院应当在开庭3日前将传票送达当事人,将出庭通知书送达其他诉讼参与人,传票和通知书应当写明案由、开庭的时间和地点,以确保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为参加庭审做好准备。

2、对公开审理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开庭3日前公告当事人的姓名、案由和开庭的时间、地点。公告可以在法院的公告栏张贴,巡回审理的可以在案发地或其他相关的地点张贴。其目的是加强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对人民法院审判活动的了解和监督,确保案件审理的公正和效益。

3、查明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纪律。正式开庭审理之前,由书记员查明原告、被告、第三人、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等是否到庭,并向审判长报告。同时宣布法庭纪律,告知全体诉讼参与人和旁听人员必须遵守。

4、开庭审理时,由审判长核对当事人,核对的顺序是原告、被告、第三人,核对的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工作单位、职业和住所。当事人是法人和 其他组织的,核对其法定代表人和主要行政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对于诉讼代理人应当查明其代理资格和代理权限。核对完毕由审判长宣布案由,宣布审判人员、书 记员名单,告知当事人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请。

(二)法庭调查

法庭调查的主要任务是,审判人员在法庭上全面调查案件事实,审查和核实各种证据,为正确认定案件事实和适用法律奠定基础。依照民事诉讼法和最高法院《民诉证据若干规定》,法庭调查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当事人陈述;二是出示证据和质证。

1、当事人陈述

2、出示证据和质证

(三)法庭辩论

法庭辩论是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在合议庭的主持下,根据法庭调查阶段查明的事实和证据,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相互进行言词辩驳的诉讼活动。

法庭辩论是辩 论原则最生动和最集中的体现。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针对法庭调查阶段审核的事实和证据,围绕案件争执焦点,互相进行口头辩论,争取合议庭作出有利于自己的 裁判。同时,通过辩论,审判人员能够掌握案件的关键所在,有助于查清案件事实,分清是非责任。

(四)案件评议和宣告判决

这是开庭审理的最后阶段,是合议庭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和证据,依照法律和政策,分清是非,明确责任,作出判决并宣告判决结果,从而解决当事人之间民事争议的阶段。

二、法庭笔录

法庭笔录是书记员对开庭审理活动的记录。制作法庭笔录,应当按照开庭审理各个阶段的顺序客观、真实、全面地记载庭审的全部过程,由合议庭成员和书记员签名。

法庭笔录由书记员宣读,也可以告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当庭或者在5日内阅读。法庭笔录经宣读或阅读,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认为记录无误的,应当 在笔录上签名或盖章;拒绝签名、盖章的,记明情况附卷;认为对自己的陈述记录有遗漏或者差错,申请补正的,允许在笔录后面或者另页补正。

三、审结期限
《民事诉讼法》第135条对普通程序的审结期限作了如下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 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6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由于民事诉讼法对需要再次延长而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的期限没有明确,因而,从 理论上讲,适用普通程序审理民事案件没有最长的期限。2000年9月起施行的最高法院《关于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规定》弥补了这一立法缺陷。

根据这一司法解释的规定,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第一审民事案件,期限为6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应当在审理期限届满10日前向本院院长提出申请,经本院 院长批准,可以延长6个月,还需延长的,应当在审理期限届满10日前报请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再延长3个月。

(9)法官桌又叫扩展阅读

开庭审理是普通程序中最基本和最主要的阶段,是当事人行使诉权进行诉讼活动和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进行审判活动最集中、最生动的体现,对人民法院正确审理民事案件具有重要的意义。

1、开庭审理能够确保人民法院审判权的正确行使。通过开庭审理,审判人员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民事案件的事实进行客观的认定,对证据进行全面的审核,分清是非责任,对民事案件作出公正的处理,从而实现人民法院的审判职能。

2、有利于对审判活动的有效监督。开庭审理将案件的审理过程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增加了审判活动的透明度,有利于保证案件处理的公正性。

3、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实体权利。民事诉讼法对开庭审理中当事人各项诉讼权利及其行使的方式作了充分的规定,开庭审理有利于当事人充分行使诉讼权利,自觉履行诉讼义务,保证庭审活动的顺利进行,最终保护了当事人的民事实体权利。

4、有利于充分发挥开庭审理的教育作用,扩大法制宣传效果。


⑽ 古时候的书桌叫什么名字古人把它称作什么

古时候的书桌叫“书案”。在古代,案一般是用以书写绘画用,而桌多用于用餐、饮茶等,而现代生活中,大众对于这两者用途的区分并不太在意,往往会有混用的情况。

书案的桌的四条腿是顶着桌面的四角的,而案的腿是缩进桌面的。

(10)法官桌又叫扩展阅读:

一、引申详解:

义项一:公文案卷。

韩夫人尤嗜酒,每侍饮,见常侍奏事,辄怒曰:‘帝方对我饮,正用此时持事来乎!’起,抵破书案。――《后汉书·刘玄传》

唐·刘禹锡《白侍郎大尹自河南寄示池北新葺水斋即事招宾十四韵》:“酒瓶常不罄,书案任成堆。”

义项二:文人用来读书写字的桌案。

唐·白居易《偶眠》诗:“放杯书案上,枕臂火炉前。”

宋·欧阳修《读书》诗:“至哉天下乐,终日在书案。”

曹禺《北京人》第一幕:“窗前有楠木书案,紫檀凳子。”

二、书案种类:

1、明紫檀书案

通体以紫檀木制成,案面光素,面下为素牙板,四腿中起阳线,两侧腿间安委角方格枨,下有托泥。

明清以来,考究的案多用紫檀木、黄花梨木等名贵的木材制成,做工精湛。此案为典型的平头案,它的特点是用重材,显得格外浑厚凝重,边抹宽度达15.8cm,厚6.5cm,紫檀家具用如此大料实属罕见。此案造型方正,工艺精致,装饰简洁,是一件典型的明代家具。

2、卷书案

卷书案来源于炕案,后来发展成为书案的一种形制。特点是没有翘头,有的同侧桌腿连成一个整体,形成板形,向下翻卷,也有的是桌面直接向两侧的下方翻卷,并不影响桌腿的形状。

卷书案到晚清时期非常受欢迎,尤其是江浙一带,清中期以后,这种卷书案非常流行,并且尺寸也比较大,一般放在正厅里,它比较圆润,可能和南方人喜欢柔婉有关,北方并不多。

热点内容
2010年民事诉讼法 发布:2025-07-05 18:21:14 浏览:133
行政处罚与刑法 发布:2025-07-05 16:48:45 浏览:743
民法典ar 发布:2025-07-05 16:24:45 浏览:846
劳动法对公司缴纳社保规定 发布:2025-07-05 15:30:35 浏览:119
公司法原理 发布:2025-07-05 15:22:04 浏览:100
刑法免罪 发布:2025-07-05 15:22:04 浏览:417
xx县信访局法律顾问合同书 发布:2025-07-05 15:16:36 浏览:507
胡功群律师 发布:2025-07-05 14:44:32 浏览:468
部门规章公布 发布:2025-07-05 14:03:47 浏览:244
双方互不追究法律责任 发布:2025-07-05 14:02:15 浏览: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