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采用证据
㈠ 法官判案的依据,是以事实为依据还是以证据为依据
你说的这两个选择其实不矛盾。在法院,能够用证据证明的事实才叫事实。所以,法院的判决是以用证据证明的事实为依据的。
㈡ 法官如何认定证据
个人认为:
法官断案对于证据方面主要是看证据和案件的整个过程的关联性、合法性以及证据的效力以及作用!各个证据之间的关系、相互有无矛盾、能否互相佐证,证据属性及证明力大小,间接证据能否形成证据链及每个证据在证据链中的地位、作用等,综合所有证据情况再认定证据的证明效力。
下面都是摘自的内容。
法官在行使司法裁判权时,必须重证据,重事实。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要用证据和事实说话,离开了必要的证据和事实,就无法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证据和事实是适用法律的基础。
长期以来,在审判工作中,由于受职权主义和过分强调判决追求绝对真实等观念影响,在审理过程中我们希望法官穷极一切证据,认真调查取证,要把每一个案件的事实查清,证据搞准。从理论上讲,法官应当努力追求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相一致,要尽可能地发现或揭示客观事实,这种要求和期望本身是不错的。
但问题的客观事实和法律事实毕竟是不一样的。因为任何案件都是发生在过去的、是对已经产生争议或纷争的事实进行事后认定。法官所面临的案件事实已经“成为过去”,这些发生在过去的具体事件不可能完全再现或复原,且该具体事件也不可能通过科学实验的方法来加以证明。这一事实只有亲历者和目击者知晓,而亲历者和目击者作为一个有情感的人,由于受各种利害关系以及自身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往往也不一定就能如实地、客观地陈述已经发生了的事实,甚至出于某种利益考虑,会对这些事实进行违心的陈述或故意歪曲。作为法官而言,既不在现场,也无法将时光倒转得知当时的客观真实情况,法官无法将昨天情景重现。
因此,法官所认定的事实,就只能是运用基本的因果关系、辨证关系和逻辑推理等方法,以及依靠法官自身的社会经验,对诉讼中双方当事人提供的那些静态的、凌乱的、孤立的和不完整的证据,按照事物发展一般规律以及基本的逻辑推理规律进行综合,并根据内心确认为有效的证据,进行头脑思维加工,最后建构起一个基本上“合情合理” 的、符合一定逻辑发展轨迹的法律事实。法官的基本职责和任务就是尽最大的努力使构建出来的法律真实为社会公众所认可和接受,以期大致重现客观事实。
在适用法律的过程中,证据是决定客观事实真伪的基础,没有证据证实的事实是不能作为法院判决依据的,法官采用的证据必须是经过庭审举证、质证、认证的证据,未经质证的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也可以这么说,证据是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查明案件事实、正确适用法律的基石,证据的严谨性、逻辑性、关联性成了法官认定案件事实的关键,作为法官,我们只能从已有的证据中发现事实,只能考虑从证据推导出的案件事实,只能考虑这些事实在法律上是否具有合法性。法官最后提交的也应该是一份层次清楚,论述严密,说理充分,准确无误的判决书,应该是充分反映了当事人双方举证、质证全过程,并对每一项诉讼请求是否支持及其依据,援引的法律条文准确、清楚的判决书,离开了证据来谈事实,等于在建造空中楼阁。
所以,实际发生的事实往往不被等同于法律上的“事实”,法庭上的事实只是被法庭上的证据证明了的情况,是通过法律认定后得出的法律事实,它也许是真实的事实再现,也许是不能真实反映客观真实的假象。在我看来,法官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其对案件事实方面的把握要比其他人的要求要更高一些、更准一些。这个高和准就表现在:法官对事实的判断应该是质疑的,要保证我的质疑得到认定,要确认有这种事实存在,必须靠证据说话,用证据来验证。法官对事实的认定必须是最佳的、最具权威的,这种权威性表现在法官必须能够吸收或反驳其他一切人的判断,他人的判断可能是片面的、或只涉及了一些事实片段,而法官对事实的判断必须是全面的、能形成一个事实体系。所以,法官考虑的事实只能是该证据推导出的案件事实,只能是这个事实在法律上具有了合法性。
㈢ 法官判案主要依据证据还是要看开庭时律师的辩论
法官判案是基于证据表现的事实。律师的作用在于,对对方证据的攻破,影响法官断案的依据。这两者是相辅相容的。
㈣ 法院庭审中,法官只采取原告的证据,背告没有一样该怎么办
根据你的叙述是被告缺席庭审法官会根据原告的证据做出不利于被告的判决被告自以为聪明实际上很蠢
㈤ 法官采纳证据都有哪些规定
为保证人民法院正确认定案件事实,公正、及时审理民事案件,保障和便利当事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法官采纳证据应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㈥ 民事诉讼法官采用了非法获取的证据什么办包括法官在内一起上诉吗
对一审判决不服,不能连承办法官一起上诉。
无论法官是否采信了非法证据,法官都不是案件的当事人,都不能将法官作为被上诉人一起上诉到二审法院。
一审法官即使判错了,有二审法官来纠正。
即使法官贪污受贿,也是由纪委监委调查处理。
㈦ 法官判案的依据,是以事实为依据还是以证据为依据
可法官告诉我的是:因为浙江省还没有先例!所以不能依据法律。一样的,法律对于“有钱有权的人就是特权”,它只是对普通老百姓形成约束。
㈧ 法院判决,法官不采用完整证据链,而是根据不完整证据和猜测判案,可不可以追究他的法律责任
法官在用伪证,推翻真实证据
㈨ 民事诉讼法官采用了非法获取的证据什么办
证据是如何非法获取的,非法程度如何都会影响法官是否采纳
㈩ 法官对证据采纳的规定
法律分析:民事诉讼中把证据分为: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电子数据、当事人的陈述、鉴定意见、勘验笔录等,明确规定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并且要求当事人对自已的主张,要自已提出证据证明。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六十三条 证据包括:(一)当事人的陈述;(二)书证;(三)物证;(四)视听资料;(五)电子数据;(六)证人证言;(七)鉴定意见;(八)勘验笔录。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