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法官的辛酸

法官的辛酸

发布时间: 2025-10-18 19:16:47

律师法官挣的钱相差无几,到底哪一个职业更好

这两个职业我都不会选。正是因为我有的朋友在做法官,而有的朋友在做律师。

从体制上来讲肯定法官会比律师有保障些。毕竟来说熬到法官那一级别,可以真正的审案判案,目前是要求有高学历,在体制之内,虽然辛苦,地位和收入还是相对有保障的。

当然我佩服那些很专业的,又有职业道德的人。但是我想那样高端的人,我们普通人也接触不上来。看到了太多刺心的需求和利益。

普通百姓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愿意打官司和请律师。

❷ 《马背上的法庭》遥远乡村的法理,是法与情之间的平衡

庄重、威严、肃穆是大众对法庭最直观的感受。但是,当我们将视线从城市转移到偏远的山区时,我们看到的,是另一种法庭形式。一匹马,驮着国徽,马后跟着三个人,穿梭在穷山僻壤,走到哪儿,法庭就开在哪儿,这就是马背上的法庭。

《马背上的法庭》既像一部故事篇又像一部纪录片。片中记录着冯法官、杨阿姨、阿洛一次下乡执法的过程,与其说是去断官司,不如说是去调解邻里之间鸡毛蒜皮的琐事。生活在边陲腹地的人们,对法基本没有任何概念,在他们看来,能够帮他们解决那些他们无法解决的矛盾和麻烦,就是法。这与真正的法律,有着太大的反差。没有对错的断案,暧昧不清的是非,就成了辗转在乡村二十多年的冯法官和初出茅庐的阿洛之间的冲突,更是与现代社会脱节的乡村真实写照。

同样都是讲述乡村故事,比起《那人 那山 那狗》这类“自始自终都是淡淡的叙事,是一幅美丽的水墨画,一段温暖的感情”的电影,《马背上的法庭》给人的第一观感,并不太舒服。这部在宁蒗县拍摄的影片中,山是光秃秃的,空气是雾蒙蒙的,村寨是苦兮兮的。哪有什么云南的好风光。从景到人,导演都没有打算用唯美的镜头去讲述,只是阐述一个现实,从建国初期就形成的流动法庭,艰难地在旧治与法理之间的维持平衡。这几十年现代城市的滔天巨变,却没有时间仿佛在这些边远地区衡扒,流淌的如此之慢。

一流动法庭的诞生,是旧治与新法的结合

《马背上的法庭》的原型,源于一张图片。图片上的是重庆奉节县,两个法庭的执法者,穿梭在河面上的钢丝上,背着法庭背包,捧着国徽,朝着远处的村庄滑去。“溜索上的法庭”、“草地上的法庭”、“渔船上的法庭”、“背篼上的法庭”……偏远地区法治的完善,法制的普及,离不开这些法官跋山涉水的远行。

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有交通到不了的地方,但是,没有这些执法者走不进的土地。“马背上的法庭”更像流动的符号,为得是,让旧治与新法能够更加融洽的结合,也为了,那些贫瘠土地上生活的人们,能够快速的适应新时代社会法治建设的发展。

古代法制,经历了数千年的变革,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适应能力,占据中国绝大领土的乡村,在法制发展上,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家族式和乡贤式法治模式。旧时咐仔昌族长与祠堂的绝对权威,自古对读圣贤书者的崇拜,这些都使村民们逐渐形成了无讼观念,在村民看来,能够解决自身麻烦事的,不是政府,而是族长或者乡贤。

随着新中国建立,村庄的法治从之前的宗族把持到熟人把持,这是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势,从最早的宗法制到以地缘关系、利益为中心的契约型乡村法治,也就是有人曾提出的“半熟人社会”。“半熟人社会”是“法治秩序”、“人治秩序”、“规则秩序”、“宗法秩序”交织在一起的混乱状态,也是中国乡村转型期暂时性社会形态。在“半熟人社会”里,乡村的法治主要面临三大治理难题:第一,法律的普适性与特殊性的问题,主国家法律与传统宗族规定之间的冲突;第二,国家法治与村子自治之间的冲突;第三,农民的公民权利得不到保护。

这一点,影片中也有所涉及,在阿洛的喜宴上,一群人气势汹汹地冲了进来,原来是阿洛的老丈人宰了别人家的羊,宰羊的原因是因为对方的羊糟蹋了自家的庄稼,老丈人说他完全是按照乡村公约办的,没有错。阿洛犹豫再三,还是说出老丈人做法的不对,风波再起,喜宴被中途停下。

通过这个场景,我们也就意识到,法律与乡村公约或者民风民俗之间的矛盾时有发生,流动法庭的诞生,也就是为了调节法理与旧治之间的冲突,使得这二者能够融合发展。

如果认为《马背上的法庭》是一部主旋律的正能量电影戚碧的话,那就错了。此片没有打算 "弘扬"、"歌颂"这些执法者,而是更加清晰的反映出,当下乡村法治发展中的不易和艰辛。

二遥远地区,执法者在情理与法理之间的艰难的平衡

在新法官小洛看来,这此的执法之行,简直是无稽之谈。从法庭现场的布置,到审理案件,没有一件能跟法挨得上边,更加没有法的庄严。更加让小洛无法理解的,是老冯执法的行为和判决的方法。

妯娌分坛子,老冯砸碎了坛子,自掏腰包,让妯娌各自再买一个;猪拱了罐罐山也就是祖坟,原告不依不饶,老冯提议原告也牵头猪,拱一次被告的祖坟,被告气急败坏,老冯由此将心比心的劝说,被告赔一头猪,做一场法事;妇女欠钱,老冯再一次自掏腰包。

老冯与阿洛的冲突,发生在阿洛带着媳妇出走之后。

阿洛的喜宴,因为一头羊被毁,阿洛带着媳妇双双出走,村子里的人因此不再信任老冯。老冯与阿洛再起冲突,阿洛认为自己没有做错,帮里不帮亲才是法的公正,老冯却责怪阿洛不该带着媳妇一走了之,这样破坏了法庭工作人员的形象,导致村民不再愿意相信法庭,再也不愿找法庭打官司了。

阿洛一气之下,带着媳妇再次出走,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在阿洛眼里,老冯身上没有法官应有的威严,他只是一味地充当和事老,不断和稀泥,法的对错已经变得模糊不清,村民认可的不是法,而是老冯这个人。所以,阿洛很直白的说到,老冯花钱买来的,是他自己的形象,是他自己的面子。

阿洛说的不算完全错,可是,阿洛却没有认真去了解法律与村民之间的关系。在遥远的乡村,物质匮乏,信息闭塞,村民光活着就耗费了全部的精力。在普通人眼里一个只值2.5元的坛子或许不算什么大事儿,可是,对于那里的人们来说,那一个坛子,却是重要的家当,无法割舍。所以,有时比法律更重要的是,以他们更能接受的方法去审判。所以,老冯在民情和法律之间的博弈,如果说为了他自己,不如说那是他的责任,更是他对国徽的承诺。

老冯唯一一次发火,是马连带着国徽一起被偷了。马没了,国徽陷在一篇草海中,老冯想也不想,试图冲进去,草海里成片的沼泽,一旦误入,人很有可能没命。村里人不理解老冯对国徽的重要性,老冯说:这就像你们的佛祖。

村民心中的国徽,一下上升到神灵的位置。合力将国徽从草海里请出来,洗干净,挂在高处,燃起篝火,双手合十虔诚祝祷,此时村民心中的国徽,就是神灵,可以保佑凡人的安康。这是法治覆盖最遥远的地方,扭曲的法理和当地的民风民俗融解在一起,法理和人情之间脆弱的平衡,是流动法庭中这些执法者不得不去面对和解决的,有时候,或许无法用法律的条文去判定对错,牵扯其中民情,更需要他们考量。

这场篝火的祈愿,摩梭人虔诚地摸着国徽,让我们认识到老冯对于民情的了解,还有情与法之间的尺寸的把握。此时此刻,法律犹如燃起的火焰,散发着最为真实的力量,法律存在的意义从里都不是惩戒,而是让生命值得敬畏,并且自律。

维持这种微弱的平衡,有多艰难?老冯端着酒杯,对阿洛的媳妇说的那几句话,道尽了这其中的辛酸:嫁给法庭的人,是一件辛苦的事儿。老冯的妻儿,离他远去,行走在蜿蜒大山二十多年的老冯,最终,形单影只。

如果说老冯代表着传统,那么阿洛就代表着现代。

三年轻一代的崛起,新的思想与旧俗的碰撞,是矛盾更是新生

影片一开始的法官杨阿姨,因为法官的职业化,一刀切下,没有文凭的杨阿姨,虽然只有四十多岁,也只能被迫退休。代替杨阿姨的,就是法学专业的毕业生,阿洛。阿洛结婚时的那场喜宴,在村民们还穿着传统服饰时,阿洛和新娘穿着新式的西服和婚纱。

阿洛夫妻两个,显示了社会必然的进步,可是,这种进步中,却矛盾丛生,这些年轻人在吸收着新时代潮流思想,已经与家乡旧习俗格格不入。阿洛不断在旧俗中败下阵来,他不肯审理猪拱罐罐山的案件,认为那是封建迷信。阿洛在乡俗与法律之间,选择了法律,这在他看来是正确的事情,却引得老丈人极度不满,婚礼也被迫中止。

阿洛身上具备着源于自身先进理念产生的优越性。可是,他全盘否定了过去,只顾着眼看前方。他忘记了,广大偏远地区是没有实施这种硬性的法治的条件的。虽然矛盾频生,但是,阿洛的年轻、冲撞、激进,是逐渐改善乡村法治必不可少的一股力量。这股力量虽然鲁莽却使法律的棱角更加分明,也更有力量冲破民众旧俗的法治观念。

来时的三人和一匹马驮着国徽,去时已经就剩老冯和一匹马驮着国徽,中途,渐黑的天色里,打着瞌睡的老冯不慎跌落山崖,镜头里那匹马驮着国徽继续前行。

结语:

陈弘毅曾说:法治概念的最高层次是一种信念,相信一切法律的基础,应该是对于人的尊重。这是法治社会最为理想的状态,法律的实施不应该仅仅是惩治损害他人或国家利益的人,更是维持整个社会安定的一种无声的信念。

这部影片,更是说明了,在遥远的山村,法治的施行,更加需要结合当地的风俗民情。执法者在执法的过程中,掌握的也是情理与法理之间的平衡。《马背上的法庭》刻画了乡村普法之路的艰难画面,法观念的贯彻,需要一代又一代流动法庭执法者的努力,乡土的法治,需要我们去深入地了解乡土,用多种的方式和态度,去面对它的顽固性和复杂性。

❸ 美国大法官金斯伯格在美国有着怎样的身份地位

美国最高法院总共是有九名大法官的,而金斯伯格就是其中之一。是终身任回职的,除非去世答、自愿退休或者遭到国会的弹劾,谁也不能撤换她, 并且她还拥有最终管辖权的权力,也就是说美国所有关于法律诉讼的案子她都有权力进行裁决。

女权主义者,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历史上第二位女性大法官。

(3)法官的辛酸扩展阅读:

1959年毕业于哥伦比亚法学院,曾当法学教师和妇女权益律师,1980年被任命为联邦上诉法院哥伦比亚特区巡回审判区法官,1993年由克林顿总统任命为联邦最高法院法官。系最高法院内富有争议的自由派法官之一,坚决主张妇女有堕胎的权利。

主要作品

Civil Procere in Sweden (1965)(与Anders Bruzelius合著)。

Text, Cases, and Materials on Sex-Based Discrimination (1974)(与Herma Hill Kay和Kenneth M. Davidson合著)。

在许多法律评论和期刊上发表过多篇关于民事诉讼、冲突法、宪法和比较法方面的文章。

❹ 工作中的成长感悟

工作中的成长感悟

工作中的成长感悟, 在职场当中我们也是会遇到很多不一样的情况的,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和长时间的经验累积也让我们在工作中成长和收获很多,以下整理了工作中的成长感悟分享。

工作中的成长感悟1

我的成长,总是从一个“新”字开始的。从小学到大学,都赶上新学校落成。刚参加工作,又有幸见证了新、老法院的交接。

清晰地记得,20xx年9月22日入职那天,我向各位领导,也向自己承诺,“要把这里当做一所新的学校,继续做好一名学生,多向领导、同事学习。”工作生活中的我一直在努力践行这一诺言。

实务求真学经验。在曹庭长与袁法官的耐心指导下,我已经能够独立完成书记员的各项工作。从收案、立案、开诉讼费票据、送达,到做笔录、草拟简单的文书、结案、装卷。打开自己的工作日志,密密麻麻记满了每一个环节的要领与注意事项。刚开始,还需要不断地去翻看,后来便能将它们烂记于心了。

与此同时,作为每一个案件审理的参与者,我也从两位优秀的法官身上学到了许多调查、调解、审理案件的技巧与方法。印象很深刻的一次是随同曹庭长到某村去送达应诉文书,她在与当事人的闲聊中便掌握了几个与案件有关的重要信息。事后她教导我,看似无关紧要的拉家常,其实却能够在当事人毫无戒备的情况下获取最真实、有效的信息,这就是询问的技巧。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都是在书本上无法学到的。缺乏经验的我,有时就会犯错。曹庭长从来都是非常直率地指出我的错误,并教我如何去纠正和应对。犯错免不了会自责,曹庭长那句宽慰我的话让我很是感动,又勉励我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缺点、失误都是难免的,关键是怎么弥补或解决,以后注意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就是”。

前辈们的经验是历经很长的时间累积而成的,作为一名新人,需要认真观察、虚心求教。

理论研读学知识。工作之余,坚持给自己充电。在接触个案时,更加深刻感觉到自身专业水平的局限性。比如:对于法官在民事诉讼中的释明权,司法解释中并未有较为细致的阐述,我们在实践中如何把握它的度?同一起交通事故,多个被侵权人未同时起诉法院该如何处理?

在计算交通事故损害赔偿项目时,六十周岁以上的人是否应当计算误工费?分项计算中的小项目超过原告损失清单某项金额,但总额未超过诉讼标的的,是否认定为超过诉讼请求的范围?这些都是在处理交通事故案件时所遇到的难题。因此,惟有勤于钻研理论,多加学习,方能用理论指导实践,从容应对实务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法官,除了过硬的业务水平,良好的品质和德行更易于取信当事人,从而促进纠纷的化解,实现真正的`公平正义。法官的品行一旦遭到当事人的质疑,纵使案件的审理结果完全是其运用严密的逻辑依法推导出来的,或许也很难得到当事人的信服。

这里所提到的、“良好品质”要高于对一般人的要求。法官的中立性决定了其慎独的品行。我国的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对法官的言行提出了六点要求。我将它打印出来,放在床头警醒自己,时刻对照这些准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安化法院的历史,是一代代新老法院人的奋斗史。卷宗从毛笔字到打印的铅字,见证着安化法院走过的六十五年的光辉历程。新的办公大楼,预示着新的起航。我们的青春,我们的梦想,愿与安化法院共成长、共进步。我将继续坚持严于律己、热爱生活,以饱满的热忱投身于工作,永远把自己当作一名新人,每天积累新经验、掌握新知识、增长新本领,一切从“新”开始。

工作中的成长感悟2

在工作中学着成长人生感悟

来到公司已经有将近7年的时光,在工作中我接触到了许多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事,这些不但丰富了我的工作经验,也促使我在处理着各种复杂问题中历练自已,不断成长。

同时我感谢那些真心帮助我进步的每一位领导和同事,让我至今都一直保持一颗积极向上、决不言弃的心,促使我不断发挥自身的潜力,变得更干练,更成熟。

常言道:铁不打不成钢,人不磨不成材。我作为金源的、一员,就必须具备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以公司的利益为中心,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不为失败找理由,勇于付出努力,敢于拼搏,才能蓄势待发的朝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前进。

在工作上,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之分,但它决定不了一个人的命运。我觉得在工作上最重要的是勤能补拙,日常工作是虽然是繁琐的,但是却能体现着一名员工的细心、耐心和责任心。“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我要时刻保持着焕然一新的面貌努力工作,用自已的实际行动把每一件工作都办好。我相信只有辛勤的付出,才会有有收获成功的那一天。

在学习上,我认为要想作为一名合格的员工,不仅要自动自觉的学习苯加氢化工专业知识,更要用先进的思想武装自已的头脑。因为成长本来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总结和思考,同时要注重深入浅出的把新知识融入到已有的知识当中,提高自己的履岗能力。

与其在学习中把学习当成一种苦难,不如做出样子,自动自发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切,实把学习履行到工作中,提高办事的效率,掌握新的技巧,进而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在思想上,我要勇于面对他人的批评,工作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工作的所需,更是自我完善的重要手段。面对他人的批评,我要抛弃的是自己的缺点毛病和思想包袱,要加以利用的是从压力转换来的动力。我只有先发现问题、看到不足,才能找准问题和不足,进而才能把今后的工作做的更好。

对于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我要常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对平时自己习以为常的做事方法,要有改进或优化的建议,不要总是期盼别人告诉自己怎么去做,而应该学会主动思考自己应该怎样去做,留心别人怎么做,做什么事情都要养成有条不紊和井然有序的习惯。

我要克服思想上的“惰性”,把工作做到前头,牢固树立高效率、快节奏的工作理念。我认为,一个人肯干事是态度、想干事是热情、会干事是能力、干成事才是本事。所以,我要从内心驱使自己,全力以赴地去工作,在工作中不断成长,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脚踏实地、为金源的发展贡献自已的力量。

工作中的成长感悟3

工作成长与感悟句子

1、要想把工作干的更好,就要对你的工作负责到底。

2、曾经拥有的,不要忘记。不能得到的,更要珍惜。属于自己的,不要放弃。已经失去的,留作回忆。

3、人,到了一定年龄,都是带着点心事,带着点难言的痛,每天笑嘻嘻地生活下去的。

4、知世故而不世故,善自嘲而不嘲人。

5、如果有缘,错过了还会重来;如果无缘,相遇了也会离开。聚有聚的理由,离有离的借口,人生没有如果,只有后果和结果。

6、看不到自己优点的人,必也看不到他人的优点。

7、一转身,跟自己说一声:坚强点,放下所有的喜乐与哀愁,重新活过。

8、重要的东西也许会迟来一步,但终是会来,即使不是当下。

9、在公共场合,不要畏惧一切,这都是心理在作怪,其实谁也不用怕。

10、可惜我不能像食欲来了就去买吃的那样,喜欢了就去追你,我的胃比我有勇气。

11、人心之所以不安,就是把自己寄托在那些不稳定和不真实的东西上。你把房子盖在流沙上,却渴望一个永远安定的窝。

12、如果一样东西你得到了,却觉得不过如此,那么这个想得到其实就是你的欲望,如果一样东西你得到以后依然爱不释手,这才是你真正想要的。

13、不要做廉价的自己,不要随意去付出,不要一厢情愿去迎合别人,你努力合群的样子并不漂亮,圈子不同,不必强融。

14、一生必须尊重三种人:一个是辛辛苦苦把我养大的人,一个是在我跌倒时扶我起来的人,一个是陪我到老的人。

15、人生的每一场相遇,都是缘分,没有对错;每天都要做最棒的自己。

16、伤害你的不是对方的绝情,而是你心存幻想的坚持。

17、终有一天,你会静心下来,像个局外人一样看自己的故事,笑着摇摇头;以前的自己太可笑了。

18、当生活不再会有什么惊喜和感动,会发现孤单其实就是自由。

19、有一天生命会离开,但音乐可以超越这一切。

20、相遇总是猝不及防,而离别多是蓄谋已久,没有结局的故事太多,你要习惯相遇与离别。

21、爱一个人最好的方式,是经营好自己,给对方一个优质的爱人。少想没用的事,少理无所谓的人,让自己忙起来,去多挣点钱。

22、当一个人紧张时,千万不要说他想要的,这时候他会更紧张,因为人往往不接受那种否定的意识。

23、愿你阳光下像个孩子,风雨里像个大人。

24、时间它是个好东西,验证了人心,见证了人性,懂得了真的,明白了假的。

25、我只愿这繁华的人生,着绚烂青春的一切,只如初见。

26、一个人熬过了所有的苦,也就没那么想和谁在一起了。

27、不要期待,不要假想,不要强求,顺其自然,如果注定,便一定会发生。心安,便是活着的最美好状态。

28、工作就是工作,不要有其他想法,要专心一致。

29、有些话说出口:要么一生,要么陌生。

30、人生如落叶,顺应自然,随遇而安,一切均需随时,随地,随便,更需随缘。

31、人生难免挫折,与其消沉,不如奋起,看似很大的困难,其实经不住前进的潮流、拼搏的撞击!

32、人生难测,于是我们一路走,一路将有趣的东东收藏在心里,可有时也应等下来好好整理,丢掉一些,否则总有一天你会发现,你的心已经再容不下其它了。

33、人生乃是一路苦行,记得赏看四处风景;只要拥有美好心情,并且时刻保持清醒,无论遭遇雷雨飘零,方能做到处变不惊,愿你前进不停!

34、习惯让生活不再变化,让人有种莫名的安全感,却又有种莫名的寂寞。而你永远不知道,你的习惯会让你错过什么。

35、在醒着的时间里,追求你认为最有意义的。

36、我们必须在失败中寻找胜利,在绝望中寻求希望。

37、说服自己感动自己征服自己,带着真诚感恩的心,勇敢地走完选定的生活道路,决不回头。

38、不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不论你在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之后就不要悔恨。

39、毅力和耐性在某种程度上将决定一个人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40、不管前方有多少险滩暗礁荆棘陷阱,你只要找准正确的道路,就能顺利走向前方。

41、生活充满了选择,而生活的态度就是一切。

42、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诀窍。

43、一个人失败的最大原因,就是对于自己的能力永远不敢充分信任,甚至认为自己必将失败。

44、一个人要有自己的目标,只有在自己的目标中前进奋斗,才能体会到达到目标时一路上的辛酸滋味。

45、我把苦难挫折当作自己生存的最好导师。

46、人,当你意识到自己活着的时候,就必须想到死亡,然后再努力去探寻如何才能生活得更好。

47、瞄准天上的星星,或许你永远也射不到,但却比你瞄准树梢射得高远。

48、民族精神不仅仅是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也不仅仅是金戈铁马,马革裹尸滴中。

49、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50、生活总会给你答案,但不会马上把一切都告诉你。

❺ 法律行业法官和律师比较谁更有影响力

律师,不管在任何国家,都是人们非常向往的行业。法官,也是不少版人做梦都想当的一权个岗位。但是这两个职位相比,到底哪一个更有影响力呢?在法律行业中,法官和律师都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岗位,也是我们最常见的一个岗位。法律行业的发展,离不了法官和律师的带动,法律行业的服务,大多数 也都是律师和法官在做,但是这两个行业相比,希望去选择哪一个职业的会更多呢? 笔者在目前的法学专业,学生中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发现,希望自己成为法官的同学要远远大于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律师的同学,这是什么原因呢?通过访谈,了解到,不少同学认为,律师是一个表面看起来光环四射,但是背后却充满辛酸和压力的一个职业,很多人都说到,在中国,律师的收入有高有底,出名的律师,打赢一场官司就能够歇息好几年,但是有很多律师几十年都拿着微薄的收入,还要干非常多的工作。法官就不一样了,法官的社会地位首先要比律师高很多,还有就是法官是一种威严的象征,大家觉得法官非常有魅力,特别是女法官。而且,目前的法官工作是非常稳定的,虽然收入少,但是需要承受的心理压力也往往要比律师小的多,全部都是国家公务员的编制,生活水平上面也是有保障的。

热点内容
2016年劳动法基本工资 发布:2025-10-18 21:30:53 浏览:169
公司章程中规定总法律顾问职责 发布:2025-10-18 21:29:34 浏览:830
行政法案例分析3000字 发布:2025-10-18 21:14:16 浏览:962
深圳法官职业化改革 发布:2025-10-18 21:11:58 浏览:95
公司工会国家有法律规定吗 发布:2025-10-18 21:06:46 浏览:742
残疾人犯罪法律法规 发布:2025-10-18 20:53:08 浏览:362
从法规角度讲使用无线电发射设 发布:2025-10-18 20:48:26 浏览:992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内容 发布:2025-10-18 20:43:37 浏览:608
婚姻法修订历程 发布:2025-10-18 20:43:35 浏览:343
市政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发布:2025-10-18 20:41:55 浏览: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