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立法法修正案的草案

立法法修正案的草案

发布时间: 2021-02-12 02:56:17

① 审议立法法修正案草案是行使立法权吗

不是吧?

② 立法法与以前相比有何重要变动

一、立法法修正之前,我国立法比较随性,主要体现在:
1、大部分法律是由主管行政部门负责起草的;
2、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起草制定的主要是基本法;
3、政府起草法律往往会把部门的利益法律法。
二、立法法修正案八大亮点:
1、全国人大及其成为汇可以决定行政管理等领域的特定事项授权在部分地方暂停适用法律的部分规定;被授权机关应报告授权据顶实施的情况;
2、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
3、明确“税种的开征、停征和税收征收管理的基本制度”只能由法律规定;
4、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不得增加本部门的权力,减少本部门的法定职责;
5、全国人大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常委会工作机构可以提前参与有关方面的法律草案起草工作;
6、对于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中个别意见分歧较大的重要法律条款设立单独表决制度;
7、全国人大的有关专门委员会和常委会工作机构可以对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主动审查;可以将审查、研究情况向公民反馈,并可以向社会公开;
8、两高在行使职权中遇到立法法规定情况的,应当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法律解释的要求或者提出制定、修改有关法律的议案;两高做出具体应用法律的解释,应该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③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审议的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属于行使什么权力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审议的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属于行使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国家基本法律的权力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七十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设立民族委员会、法律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外事委员会、华侨委员会和其他需要设立的专门委员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各专门委员会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领导。

各专门委员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领导下,研究、审议和拟订有关议案。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

⑴修改宪法;

⑵监督宪法的实施;

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国家基本法律;

⑷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

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提名,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的人选;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

⑹选举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根据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提名,决定中央军事委员会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

⑺选举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⑻选举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⑼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⑽审查和批准国家的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⑾改变或者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不适当的决定;

⑿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置;

⒀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

⒁决定战争和和平的问题;

⒂应当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的其他职权。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罢免下列人员: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

⑵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

⑶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和中央军事委员会其他组成人员;

⑷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⑸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审查中央和地方预算及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批准中央预算和中央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改变或者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不适当的决定。

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建置;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决定战争和和平的问题。应当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的其他职权。



④ 立法法修正之前 我国立法比较随性主要体现在

一、立法法修正之前,我国立法比较随性,主要体现在:

1、大部分法律是由主管行政部门负责起草的;

2、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起草制定的主要是基本法;

3、政府起草法律往往会把部门的利益法律法。

二、立法法修正案八大亮点:

1、全国人大及其成为汇可以决定行政管理等领域的特定事项授权在部分地方暂停适用法律的部分规定;被授权机关应报告授权据顶实施的情况;

2、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

3、明确“税种的开征、停征和税收征收管理的基本制度”只能由法律规定;

4、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不得增加本部门的权力,减少本部门的法定职责;

5、全国人大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常委会工作机构可以提前参与有关方面的法律草案起草工作;

6、对于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中个别意见分歧较大的重要法律条款设立单独表决制度;

7、全国人大的有关专门委员会和常委会工作机构可以对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主动审查;可以将审查、研究情况向公民反馈,并可以向社会公开;

8、两高在行使职权中遇到立法法规定情况的,应当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法律解释的要求或者提出制定、修改有关法律的议案;两高做出具体应用法律的解释,应该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⑤ 简述一下修改立法法经过了哪些工作过程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于今年1月将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发送全国人大代回表。代表们对修正案草答案进行了认真研读讨论,总体赞成修正案草案,同时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召开会议,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和代表们提出的意见,对修正案草案进行了审议,作了修改完善,并将修改情况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作了汇报。

⑥ 谈谈你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正案(草案)》第四项修正案的看法

我只讲我对刑法的看法,对于那些被正式宣判了死刑的犯人应该立即执行死刑,不能说被判了死刑后又改判成死缓或者是无期。如果是继续那样,只会让更多的犯罪人员还抱有一线希望,而后更加肆无忌惮。这只是我的看法。

⑦ 2014年《立法法》修改需解决哪些根本问题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2014年《立法法》修改需解决哪些根本问题?


我国目前存在五种立法权:国家立法权、地方立法权、行政立法权、军事立法权和授权立法。但是,关于不同立法权之间的权限划分,尤其是国家立法权与地方立法权、行政立法权之间的权限划分仍然存在不够明确的问题。


2014年8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正案(草案)》,这是该法自2000年颁布施行14年来的首次修正。该草案有很多亮点,但从理论上看,应该厘清几个根本性问题。


“立法”中“法”的范围


我国享有立法权的地方最低只到较大的市,较大的市以下的地方(比如县级、乡级)没有立法权,但是这些地方的权力机关、行政机关仍然可以针对不特定对象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能够反复适用的规范性文件(俗称“红头文件”)。同时,即使那些享有立法权的机关也可以在立法之外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那么,这些规范性文件与立法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由于《立法法》并未对“什么是立法”以及“授予立法权的标准是什么”给出一个答案,这就导致在实践中对各类规范性文件的法律效力的认定出现了困难。虽然2007年的《各级人大常委会监督法》第五章规定了对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2004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案件适用法律规范问题的座谈会纪要》规定了“人民法院可以在裁判理由中对其他规范性文件是否合法、有效、合理或适当进行评述”,但现实中规范性文件的数量远远超过立法,如果《立法法》不解决“立法与非立法”的实质区别问题,“依法治国”还是“依文件治国”的困惑势必长期存在。


准确划分立法权限


我国目前存在五种立法权:国家立法权、地方立法权、行政立法权、军事立法权和授权立法。但是,关于不同立法权之间的权限划分,尤其是国家立法权与地方立法权、行政立法权之间的权限划分仍然存在不够明确的问题。


根据立法部门的观点,解决上述两种立法权限划分的主要依据是《立法法》第8条。学界普遍将本条规定称为法律保留,即它主要用来横向划分国家立法权与行政立法权,而非用来纵向划分国家立法权与地方立法权,因为后者涉及中央与地方的权限划分问题。从理论上分析,中央与地方的权限并非“管辖范围”的大小不同——涉及全国范围的中央管、涉及地方范围的地方管,而是“管辖事务”的内容不同——某些需要统筹规划的事务,比如外交、国防只能由中央管辖,而某些需要因地制宜的事务,比如教育福利、环境卫生只能由地方管辖,当然,也还存在中央与地方共管的事务,比如《立法法》第64条第2款的规定。


此次《立法法》修改草案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授权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作了具体规定,但问题在于,国务院根据授权制定的行政法规的数量很少(目前主要在税收领域),而现实中大量存在的是国务院违反法律保留的情形。另外,较大的市地方性法规的内容限于城市建设、市容卫生、环境保护等城市管理方面的事项。这虽然具有了事务划分的意味,但范围未免太小,而且与《地方各级人大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8条的“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三)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环境和资源保护、民政、民族等工作的重大事项”,以及第44条的“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下列职权:……(四)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环境和资源保护、民政、民族等工作的重大事项”也不尽一致。所以,当务之急是对《立法法》第64条第1款第2项的“地方性事务”作出具体规定。


立法效力位阶影响立法冲突


由于我国立法种类众多,立法之间的效力位阶对于民众守法、国家机关执法、司法都可能产生重要的影响。现行《立法法》第78—82条虽然规定了部分立法之间的效力关系,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不明确之处,比如省级的地方性法规与较大的市的地方性法规之间、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较大的市的地方性法规与省级的地方政府规章之间,以及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之间等的效力位阶关系。同时,也缺乏判断立法效力位阶的实质标准,从而给立法冲突的认定带来很大困难。


目前,立法冲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个是纵向的上下位阶的立法冲突,另一个是横向的同一位阶的立法冲突。对于前者,我国通过改变或撤销制度(《立法法》第88条)予以解决;对于后者,则通过裁决制度(《立法法》第86条)予以解决。


前者的问题在于,2000年以前,改变或撤销以审查机关主动审查为主,但审查机关发现下位法存在问题的几率较小,所以主动审查往往处于闲置状态。《立法法》第90、91条规定了被动审查方式,即由某些主体向全国人大常委会申请对违反上位法的下位法进行审查。


但是,被动审查的范围仅限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且根据《立法法》第88条第1项,有权审查自治区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是全国人大,而非全国人大常委会),其他一些立法,比如法律、规章并没有被纳入被动审查的范围。该两条规定在《立法法》第五章“适用与备案”中,尤其是规定在第89条的备案制度之后,似乎被动式的审查要以该立法提请备案为前提,但实际上,《立法法》并未将备案作为立法机关的一项义务也未规定不备案的后果,同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并非自治区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备案机关。


被动审查虽然部分解决了审查机关动力不足的问题,但也产生了申请主体过泛、申请条件过宽的问题。《立法法》第90条规定的申请主体几乎涵盖了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另外,《立法法》第90条第1款虽然规定“一府两院两委”可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立法审查要求,但实践中“一府两院两委”申请的情形几乎没有。这些问题亟待在本次《立法法》修改中予以解决。


当前,中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在这一大背景下,《立法法》修改不宜局限于小问题,而要着力解决那些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


更多关于财经资讯,可以点击高顿网校财经资讯查看详情。


作为全球领先的财经证书网络教育领导品牌,高顿财经集财经教育核心资源于一身,旗下拥有高顿网校、公开课、在线直播、网站联盟、财经题库、高顿部落会计论坛、APP客户端等平台资源,为全球财经界人士提供优质的服务及全面的解决方案。


高顿网校将始终秉承"成就年轻梦想,开创新商业文明"的企业使命,加快国际化进程,打造全球一流的财经网络学习平台!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如仍有疑问,欢迎向高顿企业知道平台提问!

⑧ 立法法修正案对我国立法体制的完善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在立法体制上,草案体现了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对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权限进行规范。
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将“税收”的专属立法权单列,并规定“税种的开征、停征和税收征收管理的基本制度”只能制定法律,即“税收法定”。
草案新增明确规定:没有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依据,地方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没有法律或者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依据,部门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不得增加本部门的权力、减少本部门的法定职责。
法律案有关问题存在重大意见分歧或者涉及利益关系重大调整的,可以召开听证会,听取基层和有关群体代表、有关部门、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和有关专家等方面的意见。
草案新增规定: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对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法律对较大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可以将审查、研究情况向提出审查建议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以及公民反馈,并可以向社会公开。

⑨ 立法法修正案进一步明确细化的税收法定原则明确了一下哪些内容

根据税收法定原则,将税收一项单列出来,明确税种、纳税人、征税对象、计税依据、税率和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只能由法律规定。

热点内容
美国佐治亚州法律咨询 发布:2025-07-03 17:58:33 浏览:570
冒充律师是要负法律责任的 发布:2025-07-03 17:56:17 浏览:15
深圳市法院网上查询 发布:2025-07-03 17:56:08 浏览:177
重庆市城市管理条例 发布:2025-07-03 17:54:45 浏览:783
潍坊法院电话 发布:2025-07-03 17:54:41 浏览:342
北京市社会保险条例 发布:2025-07-03 17:52:40 浏览:821
公司规章制度以 发布:2025-07-03 17:52:35 浏览:303
道德经爱 发布:2025-07-03 17:46:50 浏览:337
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条例 发布:2025-07-03 17:46:44 浏览:742
莫于川行政法 发布:2025-07-03 17:46:37 浏览: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