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古代经典

道德古代经典

发布时间: 2021-02-12 03:21:21

1. 关于道德的中国古代名人小故事

关于道德的中国古代名人小故事:
1、《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2、《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基本介绍:
道,是万物万法之源,是创造一切的力量;德,是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需要去做事的行为,不违背自然发展规律,去发展自然、发展社会,提升自己的践行方式。
道是在承载一切;德是在昭示道的一切。大道无言无形、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只有通过我们的思维意识去认识和感知它;而德,是道的具体实例、是道的体现,是我们能看到的心行,是我们通过感知后所进行的行为。所以,如果没有德,我们就不能如此形象地了解道的理念。这就是德与道的关系。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

2. 读一本我国古代道德经典著作或文章

《道德经》,道家典籍,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思想内容微言大义,一语万端。被华夏先辈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被奉为道教最高经典。其实,该经典还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全面地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对中国人的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
《道德经》原文分上下两篇,上篇《道经》从第1章到第37章,下篇《德经》从第38章至第81章。《道德经》的全部内容,主要是阐述“道”和“德” 的深刻含义,它代表了老子的哲学思想。
老子所描述的“道”,是从本体论的角度出发,阐明他的宇宙观,也包括人生哲学和修养方法的原理。他认为“道”是无形无象的,但却是宇宙的本源,万物化生都是出于它的运动和变化。“德”的基本内涵,是本体的“道”具体到天地万物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性,即具体体现。
老子对“道”与“德”的描述,是从立体面的多层次剖析了宇宙、万物、人类以及人本身的种种内涵。

3.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经典有哪些

第一类:儒家经典

必读——

《四书五经》——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孝经》

《弟子规》

选读——

《四书集注》朱熹

《增广贤文》

第二类:史书

必读——

《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资治通鉴》

《左传》

选读——

《战国策》

《公羊传》

《读通鉴论》王夫之

第三类:老庄荀韩墨孙

必读——

《道德经》

《庄子》

《荀子》

《韩非子》

《墨子》

《孙子兵法》

选读——

《鬼谷子》

《明夷待访录》

第四类:其他子部古籍

必读——

《论衡》

《幼学琼林》

《颜氏家训》

《曾国藩家书》

第五类:先秦文选

必读——

《楚辞》

《汉赋》

《昭明文选》

第六类:唐宋诗文

必读——

《千家诗》

《唐诗三百首》蘅塘退士

《宋词三百首》朱孝臧

《古文观止》吴楚材

选读——

《乐府诗集》郭茂倩

《十八家诗抄》曾国藩

第七类:古典小说戏曲

必读——

《红楼梦》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选读——

《儒林外史》

《聊斋志异》

《世说新语》

《金瓶梅》

《西厢记》

《浮生六记》

《菜根谭》

第八类:工具书.文艺理论

必读——

《说文解字》

《文心雕龙》

《诗品》

《人间词话》

选读——

《书目问答》张之洞

《经典常谈》朱自清

《吾国与吾民》林语堂

第九类:古代科技

必读——

《黄帝内经》

《本草纲目》

《梦溪笔谈》

《天工开物》

《山海经》

第十类:宗教

必读——

《楞严经》

《金刚经》

《六祖坛经》

《心经》

选读——

《普贤行愿品》

《华严经》

《抱朴子》

4. 中国古代道德名言有哪些

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
唐.柳宗元《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诸葛亮----

孟子曰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告子上)

忿怒二字,圣贤亦有之;特能少忍须臾,便不伤生。
——曾国藩

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其道德,不为穷困而改节。(《重订增广》)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宋.朱熹

金有一分铜铁之杂,则不精;德有一毫人伪之杂,则不纯矣。《读书录.体验》喻私心杂念影响人之德行的精纯。
——明.薛瑄

类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唐.骆宾王

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德不广不能使人来,量不宏不能使人安。(明·刘基)

无德而官,则官不足以劝有德;无功而赏,则赏不足以劝有功。(宋·李觏)

天下有三危:少德而多宠,一危也;才下而位高,二危也;身无大功而受厚禄,三危也。(《淮南子·人间训》)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左传》)

不诱于誉,不恐于诽。 (荀子)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

人重官非官重人,德胜才毋才胜德。(明·李廷机)

5. 关于道德的古代故事

孔融让梨、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日,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疲乏:“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你那个梨就给哥哥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孔融小时候,不仅学习勤奋,而且善于思考。父亲外出拜客总是带着他去。10岁那年,他随父亲来到洛阳。正逢洛阳太守李膺大府内走。这时守门人忙把拉,问道:“你是哪家小孩,到一边玩去!”孔融严肃地回答说:“请你们进去通报,山东孔融来访。”守门人见他一本正经,也不知是什么来头?笑着问:“小公子,可有红贴?”孔融说:“我家和你家主人世代交往,又有师生之谊,无需红贴,只管通报。”守门人怕慢待贵客,只好进去通报。这时李膺正和许多文人雅士交谈,听了通报,一时想不起这位孔融和自己家庭是什么关系,只好哈哈:“请进!”小孔融兴冲冲走进大厅,一边向主人问候,一边拱手招呼各位来宾,态度不亢不卑。李膺一边让座,一边打量着这位俊才少年,心里好生奇怪:这小孩从未见过面,而他为何自称通家呢?于是,李膺问道:“小公子,你说我们两家世代交情,我怎么想不起来啊!”孔融微笑着说:“500年前孔子曾经问礼于老子,孔子姓孔,老子姓李,说明孔、李两家500年就有师生之谊。今你性李,我姓孔,也是师生关系,我们两家不是累世通家吗!”

孔融语出惊人,在座客人无不暗暗称奇。太守李膺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小公子真神童也。”唯有太中大夫陈韪不以为然,冷冷地说:“小时候聪明的人,长大后未必有作为。”面对挑战,孔融笑着说:“这样说来,先生小时候一定很聪明。”这一巧妙对答,弄得陈韪面红耳赤无言回对,暗暗坐在一旁生气。孔融则目不斜视,装着大人模样,一本正经地喝着茶,引得众人哈哈大笑。
司马光砸缸、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厂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从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样。这就是流传至今"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这件偶然的事件使小司马光出了名,东京和洛阳有人把这件事画成图画,广泛流传。
铁杵成针、有一天,李白偷偷地逃出学堂去玩。他走到小溪边,看到有位婆婆拿着大铁杵在磨。李白觉得很奇怪,就走上前问:“老婆婆,您在干什么呀?”老婆婆说:“我要把这个铁杵磨成针。”李白说:“这么粗的铁杵能磨成针吗?”老婆婆说:“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只要每天坚持磨,总有一天会磨成针的。”
凿壁偷光,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6. 中华传统伦理道德经典有那些

我觉得要学习中华传统伦理道德,可推荐您几本书籍:
1.四书:《大学》、版《中庸》、《论语》、《孟权子》
2.五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周易》
3.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
4.道德经、史记
别以为这些书很老套,但却蕴含着先人的智慧哟,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忙,我已经读过,确实很有深意,让我在为人处世方面学到很多,也领悟了很多的事,真的对自己的日后的学习和成长很有帮助,嘿嘿!

7.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经典有哪些

传统文化纵览
1、简介
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琴棋书画、三教九流、三百六十行、四
发明、民间禁忌、精忠报
、竹、民谣、黄土、
江、黄河、红、月亮
十二
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农家、农民起义、锄
;皇宫官府、宫庭文化、帝王
2、诸
百家
1.儒家(孔
、《论语》、孟
、《孟
》、荀
;思想:仁、义、礼、智、信;四书:《
庸》《
》《孟
》《论语》)
2.道家(
、庄
;思想:道德
、逍遥)
3.墨家(墨
、《墨
》、思想:兼
、非攻、举贤、节俭)
4.
家(韩非、李斯、《韩非
》思想:君主集权


5.名家(邓析、惠施、《公孙龙
》)
6.阴阳家(邹衍、五行、金木水火土)
7.纵横家(鬼谷
、苏秦、张仪、《战
策》)
8.杂家(吕
韦《吕氏春秋》)
9.
说家(
吴承恩《西游记》、罗贯
《三
演义》、蒲松龄《聊斋志异》、曹雪芹《红楼梦》)施耐庵(《水浒传》)
10.兵家(孙膑《孙膑兵
》孙武《孙

》思想:强调作战前
定要做
准备)
11.医家(扁鹊、淳于意、张仲景、华佗、孙思邈、王冰、张
、朱震亨、李
珍、张景岳)
3、琴棋书画
4、传统文
主要
指诗词曲赋

《诗经》、《汉乐府》、《孙

》、《三十六计》、《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
说》、

名著(《西游记》《红楼梦》《三
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等
5、传统节
6、
华诗词
古诗、律诗、绝句、近体诗、
题诗、自度曲(词)、传统诗词等
7、
戏剧
8、
建筑

些:http://ke..com/view/40254.htm
传统道德观:


家思想:
吴起与魏王泛舟江河
魏王夸说山河

固若金汤
吴起历举夏商各朝代
山河



说:
家强盛
德政
山河




舟内

寇仇
《盐铁论》:
道德

仁义

曰:
道德

仁义

《左传》晋
公家



季文
相三君
私积

衣帛

食粟

藏金玉
器备
忠于公室
范仲淹:





顾炎武:
兴亡
匹夫

古代先贤懂
思想
立统
谐发展
根本

先秦




概念

简单


集合





音乐

必须
清浊、
、短
、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

入、周疏
等声音
才能组
乐曲
若琴瑟

谁能听
王夫

六经责我

七尺


二、政治理念:德政
《尚书》
惟德


《管
》称:

所兴
顺民
;政
所废
逆民
《论语》



北辰

德风
德草
季梁说:



圣王先

致力于神
君应

利益看作

利益
政权才能巩固
权者

养民

令尹
文说:

政者
庇民

旷者
我取富焉
勤民
自封


政权
失关键


向背
社稷

君臣

自古亦


意诚

1.
君者修德

德字



身率
使

躬行其实
民先
2.政





事扰民
且要
民;

家理财
养民

养民力;
3.统治者要平易近
亲民


提倡


社稷



主张仁政论
仁义论


桀纣

失其民
;失其民者
失其

其民

矣;
其民



民矣;


所欲与

所恶勿施尔
仁政必须与广
民众
利害相连
忧乐相通
乐民
所乐
忧民
所忧
《礼记》提倡
明德
亲民
止至善
修身
齐家


德政:




民免
耻;道



耻且格

即引导
率先;政

制禁令;齐


思想
引导
民遵守


则处
刑罚;刑
使

敢犯
苟免于刑

见善
善转变

德引导

礼节划

知耻并
断追求善行
朱熹:主张


政者

具;刑者
辅治
德礼则所





……
政刑能使民远罪

德礼


使民
迁善
自知
故治民者
徒恃其末
深探其本

则民耻于

至于善者
讲统治者发挥道德教化
作用


养民

使民
善至于至善

吉凶祸福



鬼神没能关系
吉凶由
祸福


所召
古代
神论者驳斥
祷祝、咒术、
卜筮等迷信思想

政治家晏婴认
齐君

由于
纵欲厌私
斩刈民力

祈祷



善祝
抵挡

民群众
统治者
诅咒

苦病
夫妇皆诅




……虽
善祝
岂能胜亿兆

三、民本思想:






邦本

历代都相信君权神授
商纣王文武兼才
自比太阳
百姓说:
曷丧
予与汝皆亡
表现
民愿与
同归于尽
强烈反抗情绪
西周建
总结商朝亡
经验教训

敬德

保民
思想
保享于民
才能


西周统治者认
命并
永远



转移

求民主
帝关

民求主

所欲

民意
视自我民视
听自我民听
《管


认识

则愚


则圣

古代产
神论思想
春秋

认识
鬼神
能支配
神聪明

壹者



鬼神非
所亲
惟德


道远
道迩
非所及

主张


虐待
百姓

恶政;
警告
政者:

畏死
奈何
死惧

汉马衍《车铭》:
乘车必护轮


民;车
轮安处
民谁与
四、伦理观念:
《管



仓廪实

衣食足
才能发展

富强

想让
民遵守道德规范
要让
衣食

仓廪实
知礼节
衣食足则知荣辱

传统思想
都注重伦理
道德教化
注重
道德修养

仁、义、礼、智、信

道德价值体系
希望
培养



修身

齐家



道德品质
基础
德治
认仁

功利
仁义制万事



道德或善
;礼
制度品节
礼者

亦言礼
属于


复礼
克服战胜自身
私欲
恢复

提高
道德境界
礼或

伦理道德
权贵富
者说
要节欲
纵欲

巨细
要谨察


必谨

理耶
欲耶

则敬

……

则敬

拨乱反
明纪纲
克字
杀贼工夫



五、义利

义利关系
伦理道德哲
价值观念
儒家重义轻利



要讲功利
造福于民;


能光讲利
更要讲义
义利





公私、邪
义利

欲、公与私

仁义
根于

属于




所宜
义者

送给回答者一份礼物送香吻
赠言:好帅的回答,楼主送上香吻一枚,以表诚挚谢意!
0
0
x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分享到
检举
<span
class="line
ui-line
last-line">

热点内容
北京市社会保险条例 发布:2025-07-03 17:52:40 浏览:821
公司规章制度以 发布:2025-07-03 17:52:35 浏览:303
道德经爱 发布:2025-07-03 17:46:50 浏览:337
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条例 发布:2025-07-03 17:46:44 浏览:742
莫于川行政法 发布:2025-07-03 17:46:37 浏览:665
告人民法院吗 发布:2025-07-03 17:37:57 浏览:349
龙岗法院立案庭 发布:2025-07-03 17:26:21 浏览:236
举办法律知识讲座实施方案 发布:2025-07-03 17:25:11 浏览:854
2015年法规真题答案 发布:2025-07-03 17:14:10 浏览:361
全面依法治国坚持什么 发布:2025-07-03 17:05:22 浏览: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