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劲环境法学
❶ 关于环境法学的论文,1500字
首先,由国家来制定并颁布源关于环境安全全过程监管的条例,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补充法规。细化政府各相关部门的职责,为环保部门科学制定环境安全监管工作制度奠定法律基础;确保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环境安全问题进行全过程监管,对突发环境事件能够及时预警、有效处置,对污染事件造成的损失和灾害影响进行科学的后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方案。
其次,应完善相关的环境法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引入关于加强区域规划环评和项目风险环评的章节,通过项目审批环节,从项目建设选址之初就开始将环境风险降至最低。明确对没有环境安全设施的企业,应强制其建设相关设施;加强在建项目的环境安全设施建设;强化对运营企业的环境安全设施监管;除因不可抗力引发的环境污染事件外,要对责任企业给予高额处罚。
再次,由环保部门根据新颁布和修订的法律法规,制定或健全相应的环境安全监管制度。确定企业环境安全风险分级办法,对高风险等级的企业强制其修订合乎实际、切实可行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按时开展应急处置演习,并准备好充足的应急物资。
❷ 环境法学的就业前景好吗
法学常设的专业有民商法学、经济法学、刑事法学、国际法学、环境法学、涉外法律专业等专业方向。
1、就业现状和未来职业发展分析:
法学专业是朝阳学科,从社会需要来看是大有发展前景的。从法律系毕业生就业现状来看,他们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能够在检察机关、审判机关、行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服务工作。就业前景非常广泛,做警官、检察官、法官、行政机关公务员;到大公司主管法律事务;做律师;到高校做法学教师;到研究所做法学研究者都是不错的选择。
法学专业对人才高素质、高学历需求较高。他们不仅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还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背景和跨学科的行业知识。随着近年来对法学人才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法学类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就业情况并不乐观。但高学历的法学专业研究生,特别是与经济、国际交往相关联专业的研究生,就业前景广阔。
2、薪酬水平与就业难度
法学专业整体薪酬水平,相比之下比其他行业要高些。能者多劳,拿律师来说,年平均收入在10万元左右。当然律师事务所不同,以及资历深浅也直接关系到律师的收入。高的年薪能拿到30万元,低的可能年薪只有1万多元。从事不同性质的案件,比如经济、金融、证券、房地产等涉外官司,年轻的见习律师一个月可能只有千元左右,资深律师一年赚500万元不成问题。而婚姻、劳动法、知识产权等之类的案件,律师收费较低。而在企业做法律顾问的,也有着不菲的收入。
由于法学还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学专业学生在充分学好本专业理论知识的情况下,还要深入生活,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到公、检、法机关以及律师事务所等实习,学习实务操作,获得一些经验,并检验理论知识的正确性。法学天生是“以人为本”的科学,所以学生绝不能脱离社会,否则就是闭门造车。
法学专业学生在进入大四学习时,只要有各种可能的就业选择,都要尽最大努力去尝试(主要是参加各类招聘会和人才交流会)。
学生可以选择考研、参加司法考试、参加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等来拓宽自己的就业渠道。或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社会需要,学习一技之长,比如速录技术,进入法院当书记员也是不错的就业渠道之一。最关键的是不要眼高手低,有时并不是没有就业岗位,而是学生不愿去做而已。
我国目前注册律师大约有25万人左右,律师事务所1万多家,每9000人平均拥有一名律师,其中北京是每1300多人拥有一名律师,上海是每1800多人拥有一名律师,而美国纽约是每200人拥有一名律师。
从律师的地区分布情况看,发展极不平衡。广东、北京的律师都在万人以上,大约占到全国律师总数的17%,而青海省只有400多名律师,个别牧区只有一名律师。
全国律师每年办理业务大致在900万件左右,业务收入在90亿左右,律师人均收入在7万元左右,平均每件收费在千元左右,但是律师年收入仍然存在严重的地区差异,北京最高,律师人均年收入达到26万元,上海也在20万左右,江浙在7万元左右,广东在5万元左右,而在有些西部省份律师年平均收入也就只有5000元左右,甚至更少,其差距在十几倍乃至几十倍。
无论是执业人数占整个人口的比例,还是律师界中高学历、外语人才所占的比例,以及中大型律师事务所占律师事务所总数中的比例,中西部律师业与东部发达地区律师业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特别是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极不平衡直接导致律师收入的差距悬殊,并且这种差距不可能在短期内有明显的改变,这也是不争的事实。由于东部与中西部律师业发展的巨大反差,中西部地区的一些律师正在向东部地区转移,这种转移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符合人才流动规律的。
因此,综合以上来看,从个人生存和利益来考虑,北京、广东等发达地区的律师业发展环境最好,也最有利于个人的发展。当然,我们不能光看这些平均数字就认为律师行业形势一片大好。律师是强弱差距悬殊的行业,知名大律师年收入上百万、上千万的都有,但有很多律师都是疲于糊口,年收入不过万,有的甚至无钱交纳年检会或会费而被迫转行。对于初入行的律师来说,90%的其收入都只能维持基本的生存。虽然说成功的标志不是钱,但是对律师来说,其最有力的评价标准被又是收入。另外,律师的执业环境也很不好,这些都是我们从事律师行业上的巨大障碍。
社会不是完美的,律师行业也同样有不尽人意,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律师业只会向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只要我们选择了律师,就要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也终有成功的那一天。
❸ 环境法学2
12、某厂因事故向一湖泊排放污染物,造成该湖泊中的鱼苗全部死亡。渔民为此向该厂索赔,赔偿范围包括直接损失、可得利益和间接损失。其中可得利益是指( )。
A. 鱼苗的费用
B. 鱼苗成长后的预期收益
C. 清除湖泊被污染的费用
D. 饲养鱼苗所付出的劳务
E. 饲养鱼苗所需的饲料费用
13、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所遵循的专门性原则是( )。
A. “三化”原则
B. 全过程控制原则
C. 分类管理原则
D. 集中处置和分散处置相结合原则
E. 综合利用原则
14、《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所指的“社会生活噪声”主要是指干扰他人生活的( )。
A. 生产企业噪声
B. 文化娱乐场所噪声
C. 商业经营活动噪声
D. 家庭等场所使用的声响器材噪声
E. 室内装修活动噪声
15、下列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内、禁止从事旅游、游泳活动的是( )。
A.一级保护区
A. 二级保护区
B. 三级保护区
C. 四级保护区
D. 五级保护区
16、关于征收排污费的规定,下列符合《水污染防治法》的说法是( )?
A. 达标排放者无须缴纳排污费, 超标排放者累计缴纳排污费
B. 达标排放者需缴纳排污费,超标排放者需缴纳超标排污费
C. 达标排放者需缴纳排污费,超标排放即为违法,由环保局予以罚款
D. 达标排放者无须缴纳排污费,超标排放者需缴纳超标排污费
E. 达标排放者无须缴纳排污费,超标排放即为违法,由环保局予以罚款
17、在我国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取得方式主要有( )。
A. 法定取得
B. 开发利用取得
❹ 环境法学案例
本律师认为:复
1.永光造纸厂的理制由不能成立,法律明文规定,省及地方政府可以制定地方标准但是不得低于国家标准,因此,其排放应符合地方标准而非国家标准,所以主张不成立。2.光明厂主张也不成立,公司企业进行分离合并的,新分离或合并的企业要承担以前企业的权利义务。光明厂要承担永光厂的责任。3.法院应该判决光明厂承担责任。
当然,这只是从以上简单的叙述中得出的论断,很多细节证据都不得而知,结果也许会存在变数。
❺ 我国环境法学产生于什么时间
以下资料希望可以帮助到您。这部分主要是民国之后的,如果需要古代的,我也可以提供。
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中国的社会一直是动荡不安和战争连年。中华民国时期(指1949年以前),农业经济占主要地位,只是沿海一带现代工业有所发展。由于当时战乱频仍,政局不稳,执政者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重视环境保护。在与环境相关的资源立法中,主要有《渔业法》(1929年)、《森林法》(1932年)、《狩猎法》(1932年)、《土地法》(1930年)和《水利法》(1942年)等。另外,在共产党占领的革命根据地,也制定过一些类似的规定,如《闽西苏区山法令》(1930年)、《晋察冀边区禁山办法》(1939年)、《晋察冀边区垦荒单行条例》(1938年)、《陕甘宁边区森林保护条例》(1941年)、《晋察冀兴修农田水利条例》(1943年)、《东北解放区森林保护暂行条例》(1949年)等。上述自然资源立法的意图是发展经济,保障资源的持续利用。
从50年代起,中国开始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这时,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仅仅被看作是职业病防护的卫生问题。在当时,国家除《宪法》外,并不重视对国家法律的制定,所以也不可能通过立法来解决各种社会问题。所有政策和权利义务规范均通过党中央、国务院、国务院行政主管部门下发的“红头文件”、以及以《人民日报》社论的形式上传下达、宣传鼓动,由地方政府官员在“领会文件精神”的基础上贯彻执行。1956年由卫生部和国家建设委员会联合颁发的《工业企业设计暂行卫生标准》,可以说是预防环境污染的一种非强制性技术规范。在自然资源方面,国家较为重视对水土保持、森林保护、矿产资源保护等方面的行政管理,并制定了若干纲要和条例。除此之外,国务院各行政主管部门还针对某一时期环境污染问题的特点,制定和颁布了一大批“红头文件”。从60年代中叶开始,中国政治的“左”倾错误发展到最严重的阶段,“文化大革命”导致了一场全局性和影响长期的灾难,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许多过去依靠行政手段建立起来的规章制度也受到批评而被否定。环境问题在这种政治形势下被掩盖了下去。
❻ 环境法学是研究什么的
环境法学研究为保护环境与自然资源而制订各种环境保护法规的必要性、制订法规的依据和程序。环境科学目前正在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迅速发展。它的各个分支学科基本上都形成不久,远未达到成熟阶段。
❼ 您这有《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自学考试指导与题解》汪劲主编,北大出版的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自学考试现以改版,改2006版的了,2000版的可能不会有太大帮助的!
❽ 请问《环境资源法学》、《自然资源法学》、《环境法学》这三者的同异
首先,如果你是法学硕士的话,应该知道,法学领域不存在“准确”的什么东专西,呵属呵,只存在通行的观点。
一般而言,环境法学即环境资源法学,后者称呼更全面。至于自然资源法学,那是环境法学下的一个分支,就像侵权法与民法的关系一样。
不知道你说的“民商法硕士毕业论文有意向往环境法学的方向发展”具体是什么意思,是不是说要写二者的一个交叉研究点,或者说以民商法的观点来研究一个环境法的问题?这方面的文章比较多,至于切入点,肯定要你自己选择啦!这种写法对学识要求比较高,最好对对两个学科都有所研究,而且,写作时深度要深。本人曾写过一篇《论环境标准的民事司法适用——以环境侵权行为的违法性为例》的硕士学位论文,虽然结果还可以,武大答辩时获全优,但过程还是很辛苦的。
祝顺利!
❾ 环境法学,什么是你的贡献
环境方面的法律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2000年4月29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1991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004年12月29日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2002年8月29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 2002年12月28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1984年9月20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 2000年1月29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1997年3月25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1997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1996年10月29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1982年8月23日颁布
❿ 搞环评的人需要用到哪些环境法学的知识
rvices department 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