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新闻立法
❶ 什么是新闻法
新闻法是规定公民可以通过新闻媒介表达和发表其意见的法律,是公民享有新闻自由的重要保证。
新闻自由和出版自由是宪法所保障的言论自由得以实现的重要途径,也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的标志。许多国家都将新闻监督作为“第四权力”看待。新闻监督也是人民监督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最有效的、最直接的手段。
中国需要新闻法!!!!!
❷ 中国现代新闻立法是哪一年
一)我国新闻立法现状 我国新闻方面的立法相当薄弱。1980年全国五届人大会议期间有代表提出“新闻立法”的议案,1984年由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牵头新闻立法工...
❸ 新闻制度的定义是什么
现代新闻制度是媒体民有、新闻自由、监督官员、保护公民的新闻制度。
所谓媒体民有、新闻自由,是指媒体主要由民间出资、民间所有、民间经营、民间分利,传媒进行独立的报道、自由的评论、充分的竞争、不受权力或者资本的控制。实行媒体自由创立、备案登记制度,禁止利用公共财政资金办报办电视台,限制大资本的持股比例,允许外资进入传播事业,防止政治家、资本家操纵传媒。进行新闻立法,废除新闻审查,依法发布新闻,依法承担责任,保护新闻记者,捍卫网络自由。
所谓监督官员、保护公民,是指发挥媒体的公器作用和“第四权”的监督作用,揭露权力黑幕,防止权力滥用,批评政府所为,纠正官员偏差,伸张社会正义,维护人民利益,将媒体从官员的喉舌转变为人民的喉舌。为此,必须保护批评报道,严惩官员打击报复的行为,报道即使有误,也免受责任追究,除非你能证明记者是故意的恶意。对于官员、公众人物、强势群体实行有罪推定,举证责任倒置,当弱势的一方起诉时,由强势的一方举证。限制官员和公众人物的隐私权,鼓励公民举报,规范记者行为,保护记者权益。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罪、扰乱公共秩序罪、窃取国家机密罪进行特别的立法,出台司法细则,防止以言治罪、以文治罪。取消非法持有国家机密罪。
建立现代新闻制度的最大障碍是某些领导干部们僵化的思想以及由此陈旧的思想形成的特定制度和利益。一些人打着“稳定压倒一切”的旗号,似乎是在为国家谋利益,孰不知当稳定压倒正义、官员们不择手段地掩盖丑恶和真相时,社会道德由此沦丧,政府威信由此丧失,官民关系必然紧张,社会信用必然扫地,贪污腐败必然盛行,这样的社会与稳定的目标南辕北辙。只有让正义压倒一切,正义得到伸张,良知得到唤醒,丑恶得到揭露,腐败得到惩治,那么社会稳定就在其中了。
通过建立现代新闻制度,正义、法治、稳定的中国将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嘿嘿,我还是新闻科班出身的呢.倒是明白"新闻"的含义,"新闻制度"却想都没想过啊.以上是我在网上搜索的,也不知道准不准确,不过我想这种东西都是众说纷纭吧?大家一起学习吧!
❹ 什么是新闻管制
金羊网 2006-07-17 09:02:15
江平
近日,突发事件应对法草案提交人大常委会审议,这是一个重要立法。不过,目前看到的草案中有个别条款同新闻自由发生了冲突,不能不令人担忧。
尽管法理上我们承认,特殊状态下的新闻权利与日常相比是可以进行限制,这也在联合国公约以及一些发达国家立法中有所表述。比如战争时期,新闻的发布就有其特殊性;但是,即便战争时期,新闻也不是随便限制的,其约束要根据新闻的特性有专门新闻方面的法律来约束。而那些法律,立法原则首先都是把维护言论、出版自由,保障新闻权放在第一位的。目前,中国并没有这方面的立法,却在这个法律草案中限制新闻自由,无疑是缺少前提的。这非常不妥,它只会导致政府权力过大。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突发事件还不等同于战争那样的极端状态。如果突发事件状态下就限制媒体报道自由,那社会进入战争等紧急状态时,还会进一步剥夺哪些基本权利呢?草案设计者的立法逻辑,显然值得商榷。
在这个法律草案第57条中,规定媒体被处罚的情形是“新闻媒体违反规定擅自发布有关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的情况和事态发展的信息或者报道虚假情况的”。这里面包括两种情形,一种是所谓“违规擅自发布”,二是“虚假报道”。事实上,这两种情形是必须加以区分的。
在任何情况下,媒体都不能做虚假报道,这是一个基本的原则,对虚假报道进行处罚肯定不会引起争议。但问题就是,什么叫做“违规擅自发布”?这不是一个可以客观衡量的标准,完全是政府自己的主观判断。草案第57条把这两个问题混为一谈,显然是立法者缺乏基本的常识———至少没有进行严谨的考虑。
还有,在对媒体的限制的条文表述中,对“人民政府”并没有一个级别限制,而且政府实施有关处罚也没有程序上的规定,这些也都是存在问题的。这个草案赋予了政府以管理职权,却没有相应配以程序约束。法律是强调平衡的,有权必有责,有权利就应该有义务,但现在看不到政府公开信息的义务,却只有对媒体的限制;权力没有监督,行为没有程序制约,这些只会纵容政府封锁消息,隐瞒真相,其危害在中国历史上已经屡见不鲜。
总的来说,这样的条款是严重违宪的。对于这样的条款,人大就应该发挥立法机关的作用,予以删除而不要抱有修改、完善的幻想。立法作为走向法治的第一步,责任重大,立法者当慎之又慎。
(作者系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原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来源:新快报
什么是“新闻自由”?我一直都搞不明白,但我目前只知道,在中国,在全世界,新闻只有相对的自由,没有绝对的自由,有的只是自由度的大小而已。在我们中国,由于特殊的“中国国情”,是不可能给予新闻最大限度的自由的,否则,你是听政府的话呢,不是听新闻记者的话?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如果不是如此,中国的新闻立法早就开始了。
遵循新闻规律是制作新闻法规和规章的根本依据。
❻ 我国目前的新闻立法
一)我国新闻立法现状
我国新闻方面的立法相当薄弱。1980年全国五届人大会议期间有代表提出“新闻立法”的议案,1984年由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牵头新闻立法工作开始启动,直到现在,新闻方面的专门立法仍迟迟没有出台。目前,我国新闻方面的法律体系仅由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管理条例》等行政法规、新闻出版总署颁布的一系列部门规章以及地方立法组成,政府出台了一些新闻管理条例和规范性的文件,如《突发事件应对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新出台的《外国常驻新闻机构和外国记者采访条例》等,也对新闻传播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规范。
关于新闻侵权的民事、刑事制裁措施也较为分散,更多方面只能靠规范性文件进行规制。这就造成了我国新闻立法方面存在着效力层次低、缺乏统一制度安排且作用机制单一的问题。因此,探讨新闻法制的核心问题,澄清影响新闻立法的模糊认识,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完成新闻立法,毫不懈怠地推动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步伐实为当务之急。
二)我国新闻法制的不足
虽然我国立法机关和行政部门针对新闻活动颁布了大量法律和法规,但我国的新闻法制仍有大量需要完善之处。我国至今尚未有一部完整的《新闻法》,这是我国现行新闻法制的主要不足之处,新闻活动还有相当部分没有法律予以规范。
1、法律位阶不高,约束力不强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宪法、基本法律、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制度和行业规范是一个由高到低的系列。其中部门规章的层次较低,法规以上才是司法机构判案的主要依据,规章及规章以下只能作为司法参考而不能当作主要的、适用的法律依据。效力和级别不高、体系不完善是目前新闻法制的现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2000年7月1日)第七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也就是说,由人大和人大常委会制定和通过的法律才算的上是法阶较高的国家基本法律。反观现行的针对新闻传播活动的诸多法规,多为国务院各部委制订的行政规章, 而非由全国人大、人大常委会制订,而“国务院部门立法是从属性和受制性尤为突出的立法”。[ 周旺生,《立法学》,法律出版社,1998 年版,P323
] 因此,总体看来,我国关于新闻传播活动的法规和制度从法阶上讲不高,从法律效力上说偏低,而且许多地方还没有同我国行政法体系接轨,在对新闻活动具体事务和纠纷的调整中,更多地充当的是司法参考的辅助性作用,导致这些规章制度的约束功能难以得到应有的发挥。
2、部门立法相冲突
如前所述,我国与新闻传播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数目众多,且“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八十二条,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 年版]。从法理上讲,宪法、基本法律、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制度和行业规范这个由高到低的系列必须在立法精神上一脉相承,并统一于国家最高法律的宪法;但从实践中看,各种法规之间的相互衔接和各主管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情况并不尽如人意,保证不了同等的违规情况承担同等的责任,从而在法治的执行过程中造成了执法标准的偏差。
3、执法成本高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提高新闻法治效率,尽快完成新闻立法,将降低在新闻管理时交叉混合式管理的决策成本,减少新闻管理部门的执法成本,有力地消遏新闻侵权行为的数量以及国家和当事人在新闻纠纷问题上的消耗。
4、现行新闻法制是弥补型法制
于对新闻立法没有整体规划,在许多基本性质问题上未作明确而深入的界定,无法从全局的高度指导新闻法规的具体制定,而在实际操作中又容易出现争端,这就造成了我国新闻立法只能是在新闻活动的实践中,哪一方面出现问题,就相应进行弥补式的法规建设,不利于对新闻业的有效管理。没有宏观完善的新闻政策或新闻法而代之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构成了我国新闻传播规范中的软肋。
5、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不平衡
我国现行的新闻法中,对新闻传播活动为主体的禁止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比较完备,而授权性规范则比较薄弱。一是有些权利还没有进入法律范畴。新闻工作者在新闻活动中的权利,如采访权、报道权,法无明文。不是说我国新闻工作者没有这些权利,而是说这些权利还没有成为法定权利。新闻工作者在其正当权利遭到侵犯时,难于得到相应的法律救济。二是有些已被法律承认的权利也很不完善。如舆论监督虽已写入法律从而成为新闻活动的一项法定权利,但是舆论监督对象应当对此承担何种义务以及当舆论监督权利遭到侵犯时应当如何请求法律救济等还是空白。一项完整的法律规范如果没有对违反法律后果的规定,那么法律规范就不具备贯彻实施的条件。一部完善的法律,一套优良的法律制度应是权利和义务完整、平衡的体系。只有这样,它才能为公民所接受,才能行之有效。
❼ 新闻传播法制是什么
我国新闻传播法制的基本原则一)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二)“两个服务”方向的原则;(三)国家发展与行政管理的原则。
❽ 谈谈你对新闻立法,新闻审查和新闻自由的认识和看法,三者如何保障新闻传播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