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法治的核心是法的至上性

法治的核心是法的至上性

发布时间: 2022-01-11 07:58:31

『壹』 法治的核心是什么

“法制”与“法治”都是法律文化中的重要内容,都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中,“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法治”则是一种与“人治”相对应的治理社会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简而言之,法制是一种社会制度,属于法律文化中的器物层面;法治是一种社会意识,属于法律文化中的观念层面。与乡规民约、民俗风情、伦理道德等非正式的社会规范相比,法制是一种正式的、相对稳定的、制度化的社会规范。法治与人治则是相对立的两种法律文化,前者的核心是强调社会治理规则(主要是法律形式的规则)的普适性、稳定性和权威性;后者的核心是强调社会治理主体的自觉性、能动性和权变性。虽然法律也是由人来制定的,而且法治也不排斥人的能动性,但从法律的制定、执行到修改都必须按照法律本身制定的规则,人的能动性只能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发挥作用,而不能超越法律,这正是法治内在的本质要求。

法治与人治这两种治理社会的理念曾经在古希腊同时并存。柏拉图曾经热烈主张的“贤人政治”实际上就是人治。他的基本立场是人治优于法治。他认为,如果一个国家的统治者不是哲学家,则法治要比人治好。然而法治只能称为“第二等好的”的政治,终究不如贤人政治好。亚里士多德在批评柏拉图的人治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法治论。他明确指出:“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应当说,西方社会的法治传统发轫于亚里士多德的法治论。不过,在亚里士多德所处的奴隶社会里的法治和现代西方社会的法治显然不是一回事,奴隶连人身自由都没有,更遑论在法律面前与奴隶主平等了。根据英国法学家戴雪对于法治的经典定义,法治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法律具有超越也包括政府的广泛裁量权在内的任何专制权力的至高无上的权威;第二,任何公民都必须服从在一般法院里实施的国家一般法律;第三,权力不是建立在抽象的宪法性文件上,而是建立在法院的实际判决上。”显然,这样的法治只能是启蒙运动以来逐渐形成的。

在法律产生之前,当然也就没有法制,更不会有法治,调节、制约人们社会行为的是风俗习惯、伦理道德,这样的社会只能是人治社会。只有在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尤其是国家出现之后,法律才产生。但是,法制的产生,并不意味着法治的诞生。作为一种社会制度,法制并不必然地排斥人治,法制既可以与法治相结合,也可以与人治相结合。当法制与人治相结合时,法律权威是第二位的,政府权威(在封建社会就是皇权)是第一位的,法律制度是为人治理念服务的。在那里,调节国家行为的主要是政府权威,调节民间行为的主要是道德权威,法律权威只是起一种补充和辅助的作用。当法制与法治相结合时,法律权威是第一位的,是一种超越所有权威,包括政府权威、道德权威在内的社会权威,法律成了所有社会群体、社会个人的行为准则。在那里,政府权威源于法律权威,服从法律权威,道德权威只是起一种补充和辅助的作用。在法治社会里,法律权威源于大多数社会成员对法律的“合法性”的认同。所谓合法性,是指人们对法律或规则或制度的一种态度,是对有关规则的产生或有关规则制定者及其权威的判断。正如英国法学家阿蒂亚所说的那样,“只有当人们认为有某种道义上的义务遵守法律时,人们才有可能遵守法律。”所以,法治社会不仅是法治意识与法律制度相结合的产物,往往也是与民主制度相结合的产物

『贰』 社会主义的法制核心是什么

社会主义的法制核心是有法必依

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版必严,违法必究”。权

四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有法可依是前提,有法必依是核心,执法必严是关键,违法必究是保障。


(2)法治的核心是法的至上性扩展阅读

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

①人民民主。这是依法治国的基础。

②法制完备。这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标志。

③树立宪法法律权威。这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④依法执政。这是依法治国的关键。

执法为民

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

执法为民的内涵:以人为本;保障人权;文明执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各项政法工作中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执法为民,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叁』 1、为什么说宪法至上是法律至上的核心

宪法是公民自由之保障,是公民权利之源泉。
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扩大了人民民主,对公民的自由和权利作了充分、切实和明确的规定。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再次对宪法进行修改,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这些修改从不同角度完善了宪法的基本功能,即规定并保障公民权利,授予并控制国家权力。对宪法功能的这些修改阐释,充分表达了一个政党治国和保障公民权利的重要理念,这就是宪法至上。
宪法从根本原则、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上全面规范了法治国家最基本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规范了个人和组织的根本活动准则,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作为根本法和母法,还是其他立法活动的最高法律依据,任何法律、法规必须遵循宪法而产生,无论是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社会秩序,还是规范经济秩序,都不能违背宪法的基本准则。这是宪法至上的根本所在。
在现代社会,任何公民都是宪政下的公民,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剥夺公民依据宪法所享有的权利,政府也必须通过国家权力保障公民的宪法权利。公民可以依据宪法防范行政机关滥用国家权力可能产生的不法侵犯。行政机关如果不依法行政,公民权利受到侵害后提起行政诉讼的基本依据,就是公民所拥有的宪法权利。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之间的这种对立统一关系,最终会形成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互相协调、平衡发展的格局。这是宪政文明和宪法至上的又一重要体现。

『肆』 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是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和精髓: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胡锦涛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宪法公布施行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国体和政体的特点和要求。我们只有全面把握这一核心理念,才能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内涵。

(4)法治的核心是法的至上性扩展阅读

社会主义法治系统的科学性: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吸收借鉴国内外法治的思想精髓和人类法治文明的优秀成果,总结我国法治建设经验教训;

从现阶段基本国情出发,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体现了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现实结合,是科学、先进的理念。在内容构成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一个科学的有机统一体。

“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这五大内容,从不同方面反映和规定了社会主义法治,明确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本质要求、价值追求、重要使命和根本保证,每个方面环环相扣,相辅相成,构成一个科学有机的整体。

『伍』 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社会主义法制的核心内容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执法必究。

『陆』 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依法治国。

社会主义法治所反映的民主是与社会主义紧密联系的社会主义民主,是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是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和对人民的敌人实行专政的民主。民主原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一项基本原则,社会主义法的一切规范都贯彻社会主义民主的精神。

一方面,社会主义法律,庄严地、详尽地规定了人民的各项民主权利;司法机关坚决地、切实有效地依法保护广大人民的民主权利,并对破坏、侵犯广大人民民主权利的敌对分子依法制裁。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法律,又是依靠广大人民制定,依靠广大人民执行,依靠广大人民监督,依靠广大人民遵守的。一句话,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社会主义法治又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



健全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是:

1、在共产党领导下不断完备社会主义法律,切实做到有法可依,以巩固和发展有利于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2、坚持法制统一的原则,最高国家权力机关颁布的宪法具有最高法律的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地方性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3、确立依法行使国家权力的原则。所有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按照宪法、法律或有关法规规定的职权范围,依法行使职权。

4、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公民都必须严格遵守法律,任何人都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

『柒』 法治的核心是什么 A.权力的保障性与权力的制约性 B.法的存在 C.法的正义性 D.法的至上性

a 权利保障与权力制约

『捌』 法治的核心是什么

法制最核心的我认为首先法要合情合理。要符合人们的心理。比如杀人偿命,在中国就是合版情合理的。以前我们权说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知识分子看中的是有法可依,但在我看来重要的是执法必严才是最重要的。有法可依说的是面子工程。但是实质上关键点在于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究。那么建立一支独立的审判队伍,建立一支能够有道德甚至道德高尚的执法和审判队伍又尤为关键。所以,最终的结论是法制的核心在于人治,人治的核心在于道德。没有道德的人是不可能有法治的。

『玖』 中国古代法家大治"的核心是法律至上吗

古代法家的法治是不包括皇帝的,皇帝犯法,不与庶民同罪。而现代是王在法下,总统犯法,与平民同罪。古代法治是统治的手段,而且往往流于酷吏统治,就如秦始皇之暴政,这种法治总是人亡政息,法治总是变成刑治,以刑法压制人民,法律成为酷吏手里发财的工具,给钱就轻判或不判释放这样就偏离了法治的本来面目。只有人民自己立法,人民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天赋人权,使权力服从于法律,才有真正的法治。
“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之谓大治”,只是一种理想,却是不能实现的。法律的制定者是人民,人民就可以约束君,而法律的制定者是君,则无法约束。韩非子就说过赏罚二柄是君之利器,绝不可授予人,授予人则受制于人,君必独掌大权,君才成其为君,要不就是会有奸臣篡位,如田齐代姜。这就是慎到所说的势。君不把惩罚权授予人(也不可能授予),则无人可以约束君,如此则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只是一句空话。所以古代法治主要是“法”与“势”的内在矛盾,使其注定成不了真正的法治。

『拾』 法治的核心是权利的保障性与权利的制约性吗

不是,依法治国是法治的核心,有法可依是法制的前提,执法必严是法制的关键,违法必究是法制的保障。党和法治的关系是法治建设的核心所在。

热点内容
外企经济法 发布:2025-05-12 18:24:03 浏览:311
存单司法冻结 发布:2025-05-12 17:09:56 浏览:414
江苏警官学院法律硕士 发布:2025-05-12 16:45:02 浏览:194
法存在于那个社会 发布:2025-05-12 16:16:43 浏览:971
合同法17自考 发布:2025-05-12 16:04:41 浏览:752
中国合同法第141 发布:2025-05-12 15:11:57 浏览:450
北京市村居法律顾问 发布:2025-05-12 15:09:55 浏览:953
吓人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5-12 13:46:40 浏览:174
劳动法请假发工资案例 发布:2025-05-12 13:16:31 浏览:422
宁波司法淘宝网 发布:2025-05-12 12:49:07 浏览: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