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独立法制

独立法制

发布时间: 2025-07-03 19:04:05

① 如何司法独立

(一)加快全国人大立法步伐,尽快确立司法独立地位,使其合法化,制度化。

无法不立,失去了宪法和相关法律的法理支持,本应合理的司法独立制度也是站不住脚的。我国的司法独立制度不要全盘照搬外国的“三权分立”制,但可以吸取别人的先进经验和良好做法,结合自身实际,建立适应我国实际情况的司法制度。

(二)进行司法体制改革,为司法独立创设良好的政治环境。

当前,要实现司法独立,还有很多政治体制上的障碍。要实现这一个目标,最彻底的解决办法就是进行包括司法体制在内的政治体制改革,转变机关职能,把一些机构重叠,运行效率低,职能错位的部门进行撤并优化,为司法独立的进一步实现扫清障碍,创设良好的政治环境。

(三)加强法制宣传,进一步强化国民的法治意识和观念。

由于我国是一个具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古老国家,封建儒家思想在国人的心里根深蒂固,这为“人治思想”的盛行,提供了看似合理的土壤。但是一个政治成熟的法治国家,是容不下“人治”思想的。因此,要建设法治社会,要司法独立,就一定要加强法制宣传,通过网络,报刊,影视等媒介,利用文字,视频,音乐,图画,声音等手段来宣传法治,进一步强化国民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确保我国的法治社会建设早日实现。

(四)完善人大代表和纪委监督司法机关机制,确保“司法独立”阳光运行。

按照我国现行的司法监督机制,各级人大和纪委都有权监督司法机关的职能行为。因此,完善这一个机制,需要人大和纪委在不泄密、不影响、不干扰司法机关正常办案的情况下,切实地对司法机关执法进行全方位的监督。

② 独立法律部门有哪些

法律分析:中国的七大法律部门是宪法、民商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行政法和程序法(也称为程序法和非程序法)。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立法活动,健全国家立法制度,提高立法质量,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保障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制定、修改和废止,适用本法。

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的制定、修改和废止,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 立法应当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坚持改革开放。

第四条 立法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第五条 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坚持立法公开,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

第六条 立法应当从实际出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科学合理地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

法律规范应当明确、具体,具有针对性和可执行性。

③ 司法独立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司法独立泛指“裁判上独立”与“制度上独立”。司法独立在近代西方宪政体制下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基本精神和原则。裁判上独立
指司法机构中的法官的判决必须根据法律及事实作出判断,不受任何外在干预或影响。
制度上独立
指在于保障审判体系,于司法事务的实践,不受行政或立法部门不当控管,以内部有效运作来实践制度上独立。指司法权不仅独立,且与其他的政府部门的权力是平等的。例如:三权分立或五权分立。现代各国保障司法独立的方法,通常是法官一经聘用后,行政和立法部门即不能轻易地将他解除职务或减少薪酬,使法官能安心地工作。

④ 我国司法独立的困境是什么

1、司法机关与党政机关的关系:

在我国,司法独立是党领导下的“独立”,各级党委及其政法委员会领导和协调公、检、法工作的机制一直在运行,这在事实上形成了我国司法领域中“一个家长,三个孩子”的制度现实。虽然现在各级党委、政法委审批案件的做法已大为减少,但一些“重要”案件的处理还是必须要向党委或政法委请示或者接受其“过问”。

虽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是不能脱离党的领导,无论是司法机关还是行政机关所有的领导干部基本属于党的成员,因此其受党的领导和管理是必然的问题。如此一来,司法机关是不可能脱离政党对其的干预,无论是在有形还是无形,都不可避免的造成干扰。

2、司法机关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检察院在人、财、物的配置上受制于同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这不仅包括司法机关的日常经费开支,更包括了司法机关的工作人员的工资、奖金等现实的开支,具体的数额和项目都是由地方政府自己预算的,缺乏独立性,经济保障不足且财政供应体制不顺,有时难以避免手捧帽子向自己的当事人乞讨的尴尬。

由于地方各级法院的人、财、物均掌握在地方,从而使得我国这样一个统一的单一制国家,司法却不能独立于地方。我们的司法机关在人事、财政上严重地依赖于地方,地方法院和检察院都同在一个地方政府制约下,检察院的法律监督职能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也不可能不受当地经济利益的左右。办金钱案、人情案,司法活动中的腐败现象突出。

3、司法机关与人大的关系:

我国宪法在确立司法独立原则时,没有规定司法机关有权独立于权力机关。我国宪法采用的是议行合一的政体,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全部国家权力由人民代表大会即权力机关行使,司法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依法产生,司法机关应该对权力机关负责,并接受其监督。

由于宪法第一百二十六条未排除人大对法院审判活动的事前干预,现实中已出现了多起人大代表在人民法院审理案件过程中进行“个案监督”的事例,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人大对司法的监督机制还有待完善,而且缺乏有效地制约。实践证明,不讲究党的领导方式和人大监督机制的合理化,必然会影响司法独立的实现。

4、公、检、法之间的关系:

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机关,负有审判监督的职责。这种监督的方式和程度虽然受到法律的严格制约,而且目前看也有弱化趋势,但毕竟与法院形成一种监督上的上位与下位关系。

而且就刑事案件办理,宪法第一百五十三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要求人民法院与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时“互相配合”,这种平等的配合制约关系,使得以审判至上为前提的司法独立难以有效贯彻,很明显与司法独立的核心要求是不相吻合的。

⑤ 独立法律部门有哪些

法律分析:中国的七大法律部门是宪法相关法、民商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行政法和程序法(也称为程序法和非程序法) 。宪法相关法是指一宪法为主的有关法律,民商法是指以民法典有关的法律、经济法是指以调整经济关系为主的相关法律、社会法是指调整社会关系为主的法律部门、刑法是指以刑法为主的相关法律、行政法是指以行政法为主的法律部门、程序法以诉讼法为主的有关法律。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条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条 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热点内容
国际经济法单项选择题按字母排序 发布:2025-07-04 01:18:44 浏览:112
合同法权利瑕疵 发布:2025-07-04 01:14:12 浏览:522
图廉洁自律准则条例 发布:2025-07-04 01:13:13 浏览:154
经济法的成熟状态是什么时候 发布:2025-07-04 01:12:59 浏览:210
经济法对市场失灵的克服 发布:2025-07-04 01:08:51 浏览:822
司法局做什么的 发布:2025-07-04 00:50:27 浏览:907
劳动合同法计时工资 发布:2025-07-04 00:50:12 浏览:881
依法治国从我做起 发布:2025-07-04 00:39:23 浏览:820
女法官提高司法公信力 发布:2025-07-04 00:36:54 浏览:829
法治与国情 发布:2025-07-04 00:33:55 浏览: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