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怎么读
『壹』 道德经怎样读
道德经要是“读”的话很简单,反复诵读、根据名家的解释来看,读一句看一下解释;但是道德经的内容不是仅仅靠读和看别人的解释就能理解的,经书中好多篇幅都是天、地、人、万物的认识及其相关规律等等,很多东西都是虚无看不到的,也可以说是用普通方法了解不到的,同时还要通过修道、练功等等来实际印证,由读经转化到实践经文内容,这才是最好的“读
『贰』 “飂”念什么道德经里的“飂”这个字怎么读
“飂 ”拼音读 liù
出自《西征赋》
吐清风之飂戾。--晋·潘岳《西征赋》
《道德经》里的专“澹兮其属若海,飂兮若无止”
意思是:不是让人放弃对财富、成功及知识的追求,而是要学会平衡,要学会适时的放下。
『叁』 怎样读《道德经》
如何读懂老子的《道德经》
欲读懂老子的《道德经》,必须要先了解老子所处的时代(春秋)的社会情况,从中才能找到老子的思想来源的现实基础。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繁荣强大的西周和战乱不息的东周都对中国社会制度的变迁和中国文化的发展上都产生了极其深厚的影响。西周从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朝起至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申侯和犬戎所杀为止,共经历11代12王,大约历经275年。西周的统治很有特点,主要有四大制度:封建制、宗法制、井田制与礼乐制,对以后的中国社会有很大影响。西周文化中所包含的各种典章制度、礼乐制度和思想道德规范,则成为中国几千年封建统治的思想、政治基础和儒学思想的源头,影响了周以后近3000年的中华文明史。
但任何一种制度,都是因时应地的产物。因此无论它制定时多么严密和规范,随着时空的易变,如果一成不变,或没有因时应地进行及时调整,都会从当初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的积极作用转化为导致社会动荡不安和民不聊生的罪魁祸首。所以老子说:“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真是一语道破人国家兴亡天机,一语道尽人间千古愁怨。
公元前770年,因为内乱和犬戎频繁入侵,周平王被迫将国都从镐京迁至洛邑。因洛邑在镐京之东,此后的周朝史称东周(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基本上是东周的前半期,史称春秋。“礼崩乐坏”(出自清章炳麟《与简竹居书》:“中唐以来,礼崩乐坏,狂狡有作,自己制则,而事不稽古。”)是对东周时期社会制度逐渐被废弃的一种形象描述。而“春秋无大义”则是对东周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文思想混乱的形象描述。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上以井田为特征的公有制土地所有制逐步解体,出现了土地私有化的趋势。势力强大的诸侯开始变王田为私田,不再对土地进行分封,并逐步建立起相应私有制土地制度及相应的赋税制度,如鲁国的初税亩,齐国的相地而衰租等等。
2、政治上强大的诸侯开始建立直属于君王的郡县制,行政权力不断下移,变分封制为郡县制,这些都反映了西周建立的封建制正式向解体。
3、周王朝就走了下坡路,王室衰微,周天子无力节制分封的诸侯,各诸侯间征战不已,据史书记载,春秋近三百年间,有四十三名君主被臣下或敌国杀,五十二个诸侯国被灭,有大小战事四百八十多起,诸侯的朝聘和盟会四百五十余次。
4、作为封建制度基础的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严重破坏,长子继承制度多不能施行,一些诸侯和有权势的卿大夫在征战中势力壮大,僭用礼乐的现象十分普遍。
5、春秋时期,一个新的社会阶层-自由职业者应运出现了,这就是士。他们早先源于来自当时社会的不同职能部门,先天掌握着当时社会的文化知识和典章制度,通晓天文、历算、地理、宗法礼仪、哲学、军事等各方面知识。由于士的出身不同,立场不同,因而在解决或回答现实问题时,提出的政治主张和要求也不同。春秋战国时期的士们纷纷著书立说,互相争辩,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名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等许多学派。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儒、墨、道、法四家。其中代表人物如孔子、孟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以及商鞅、申不害、许行、陈相、苏秦、张仪等,都是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或科学家。
『肆』 《道德经》怎么读
《道德经》的读法:[ dào dé jīng ]
『伍』 道德经的蹊怎么读
道德经的蹊应该读做:xi 一声;蹊跷:就是很纳闷的意思!
『陆』 《道德经》中的“矜”该怎么读其中出现过很多,都怎么读音
你好
矜guān
〈名〉
(1) 同“鳏”。无妻的老人。也泛指无妻的人
爰及矜人,哀此鳏寡。——《诗·小雅·鸿雁》
(2) 又如:矜人(贫苦可怜的人);矜寡(同“鳏寡”)
(3) [动]∶同“瘝”。得病 何草不玄,保人不矜。——《诗·小雅》
矜jīn
〈动〉
(1) 自夸;自恃
矜之者何?犹曰莫我若也。——《公羊传·僖公九年》
(2) 自矜(自恃);矜功(自夸功勋);矜伐(恃功自夸);矜尚(骄尊夸耀,争出人上);矜饰(骄夸虚饰);矜宠(仗恃有宠而骄)
(3) 怜悯;同情 哀矜庶戮之不辜。——《书·吕刑》
(4) 矜爱(同情怜爱);矜哀(怜悯爱惜);矜念(怜悯思念);矜愍(矜悯。怜悯;怜惜)
(5) 注重;崇尚 故人矜节行。——贾谊《陈政事疏》
(6)矜式(尊敬而效法);矜全(爱护成全);矜名(崇尚名声);矜谑(崇尚戏谑)
矜jīn
〈形〉
(1) (形声。从矛,令声。作从今者误。( qín)本义:矛柄)
(2) 骄傲
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聊斋志异》
(3)矜浮(骄矜浮躁) 矜大(骄傲自大) 矜物(骄傲而瞧不起别人) 矜侉(骄傲自大) 矜前(炫夸从前的名声) 矜负(高傲而自负)
(4) 端庄;庄重 君子矜而不争。——《论语》
(5) 又如:矜庄(端庄稳重);矜严(庄重威严);矜容(端庄的容态);矜饬(端庄严整);矜厉(庄重严厉);矜肃(庄重严肃)
(6) 谨守,慎重 参为人矜严,好修容仪。——《汉书·冯参传》
(7) 又如:矜奋(谨持奋勉);矜峻(谨严);矜裁(拘谨克制);矜炼(谨严而精炼);矜谨(矜持拘谨)
(8) 苦,穷困 矜其血气,以规法度。——《庄子》。
(9) 凶危,危险 郑玄笺:“居我以凶危之地。”
(10) 急遽,暴躁乖戾 如:矜肆(骄纵放肆);矜纠收缭(暴躁乖戾)
希望能帮助你
『柒』 道德经第一章中,“徼”咋念什么意思
在《道德经》第一章中,“徼”读作jiào,意为边际、边界,引申为端倪。
一、原文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二、译文
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
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三、徼的基本释义
1、读作jiǎo
〔~幸〕希望得到不应该得的,如“存在~~心理”。也指获得意外的利益或意外地免去不幸的事,如“~~成功”。
2、读作jiào
边界:~外。也指巡逻,巡察:~巡。~道(巡查警戒的道路)。
(7)道德经怎么读扩展阅读
徼的组词
一、巡徼 [ xún jiào ]
巡行视察。也指巡查的士卒。
二、穷荒绝徼 [ qióng huāng jué jiǎo ]
极远的边塞。
三、离本徼末 [ lí běn jiǎo mò ]
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四、行险徼幸 [ xíng xiǎn jiǎo xìng ]
指冒险行事以求利。
五、据徼乘邪 [ jù jiǎo chéng xié ]
据:凭借;徼:侥幸;乘:趁;邪:不正当。指凭侥幸、乘邪险的道路来求得富贵。
『捌』 道德经第十章怎么读音
《道德经》第 十 章
载zài营yíng魄pò抱bào一yī, 能néng无wú离lí乎hū?
专zhuān气qì致zhì柔róu, 能néng婴yīng儿ér乎hū?
涤dí除chú玄xuán览lǎn, 能néng无wú疵cī乎hū?
爱ài国guó 治zhì民mín, 能néng无wú为wéi乎hū?
天tiān门mén开kāi阖hé, 能néng无wú雌cí乎hū?
明míng白四sì达dá, 能néng无wú知zhī乎hū。
生shēng之zhī畜xù之zhī:
生shēng而ér不bù有yǒu, 为wéi而ér不bù恃shì,
长zhǎng而ér不bù宰zǎi, 是shì谓wèi玄xuán德dé。
这一章是讲【形神合一——人之道也】。
『玖』 《道德经》该怎么读
道德经要是“读”的话很简单,反复诵读、根据名家的解释来看,读一句专看一下解释;但是道德经的属内容不是仅仅靠读和看别人的解释就能理解的,经书中好多篇幅都是天、地、人、万物的认识及其相关规律等等,很多东西都是虚无看不到的,也可以说是用普通方法了解不到的,同时还要通过修道、练功等等来实际印证,由读经转化到实践经文内容,这才是最好的“读”
『拾』 如何读懂《道德经》
1、《道德经》上的所有字,你都认得;2、别看所谓专家的解读;3、读一遍、读十遍、读百遍、读千遍、读万编。是真读、真心读,而不是为了装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