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经济法的起源与发展
❶ 美国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
(一)西方经济法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
“经济法”一词最早见于法国空想主义者摩莱里的着作《自然法典》中,现代意义上的经济法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盛行重商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主张政府对本国经济给予扶助,甚至不惜通过战争以打击?排挤外国的同业竞争者?这一时期,经济法缺乏产生的现实基础?自18世纪到19世纪末,资本主义处于自由市场阶段,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崇尚亚当·斯密古典市场经济理论和理性主义国家职能说?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经济领域国家充当“守夜人”的角色,政治统治成为国家的中心职能?国家虽然也要对一些社会经济进行管理,但从属于国家的政治统治[1]?这一时期,西方国家的行政法尤其是民商法得以高度发展,行政法和民商法的发展没有为国家干预意义上的经济法留下多少余地?自19世纪末到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各种矛盾日益激化,经济危机连续发生?特别是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使不少国家遭到重创?各国政府为了解决危机带来的问题,纷纷打破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绝对界限而全面介入经济生活?这时期主流经济学是国家干预主义说,代表人物为凯恩斯?他在1936年发表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系统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一系列观点和政策主张?可见,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阶段以后,“看不见的手”已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要,要解决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只能运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由于政府介入经济生活,打破了传统的市民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划分界限,在经济生活中出现了单纯的公法和私法手段都不能解决的经济关系?这种经济关系需要一个新的法律部门来调整,这就是经济法?20世纪70年代后,国家干预主义遭到质疑,以供给学派为代表的经济自由主义卷土重来时期,凯恩斯主义的统治地位被新经济自由主义所取代?供给学派不反对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必要的干预,但坚决反对国家过多和全面的干预?认为经济生活应以市场直接的自我调节为主,国家间接的宏观调节为辅?
(二)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法产生发展概况
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法产生之前,调整经济关系的主要是民商法?最初,资本主义国家十分重视市场秩序规制立法,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国家都强调对经济实行宏观管理与监督,着手制订各种不同的计划,试图在“无形之手”和“国家之手”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点[2]?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市场竞争自由与政府调控权威相得益彰?德国经济法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世纪末至一战前),这时期的主要立法是1894年德国颁布了反不正当竞争的第一部法律——《保护商标法》,1896年出台了《反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斗争法》?第二阶段(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颁布的经济法有《一般授权法》?《关于限制契约的最高价格的通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当时的魏玛共和国为了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一方面废除了战时经济统制法,另一方面又沿袭战时经济法的立法原则,先后颁布了《卡特尔规章法》?《煤炭经济法》?《钾盐经济法》?《防止滥用经济权法令》等一系列经济法,从而开创了把经济法这个概念明确用于立法本身的先例[3]?第三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二战后德国分裂为东德和西德?西德在美国自由民主思想的影响下,走上了“第三条道路”,实行社会市场体制?战后初期,根据占领军的指令,实行《反卡特尔法》?1966—1967年德国发生了经济危机,为了保障经济持续增长,颁布了《促进经济稳定和增长法》,该法是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法律?日本政府借助经济法通过两种方式介入市场,亦即经济法通过两种方法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其一,维持竞争秩序,发挥市场机能;其二,国家对整个国民经济及市场运行予以规制,发挥政府调控作用[4]?日本经济法产生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两次世界大战期间),20世纪初期,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垄断资本主义逐渐形成和壮大?日本的卡特尔在明治中期已产生,最初,日本对卡特尔采取保护与扶植的政策?日本政府先后颁布《出口组合法》和《重要出口商品生产组织法》,它们属于规制未加入卡特尔的组织使之从属于卡特尔的强制卡特尔法,1931年《重要产业统制法》和1932年《工业组合法》也是促进卡特卡的法律[5]?第二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二战后,日本统治者在恢复和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非常重视运用经济手段调整和管理经济,制定了大量的经济法?为了防止已被解散的财阀复活垄断资本,日本政府于1947年颁布了《关于禁止私人垄断和确保公正交易的法律》,还颁布了《排除经济力量过度集中法》?1952年始,日本进入20年高速发展期,这时期的重要立法有《企业合理化促进法》?《中小企业基本法》?《农业基本法》?《消费者保护基本法》等?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围绕摆脱危机?振兴经济?通过立法活动不断完善原有的各种经济法,这一时期主要的立法有《投机防止法》?《稳定国民生活紧急措施法》?《石油供应适度化法》?《关于能源使用合理化的法律》?《中小企业破产互助法》?美国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世纪末至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前),产业革命完成后,美国出现了对自由竞争产生极大妨碍的垄断,引起了人们普遍忧虑和不满?美国政府审时度势,主动出面干预,颁布了一系列反垄断和反限制竞争的法律?主要经济立法有:1890年国会通过了《保护贸易和商业免受非法限制与垄断之害法》,后又通过了《克莱顿法》和《联邦贸易委员会法》?第二阶段(自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29年世界性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遭到毁灭性的打击?罗斯福上任后,通过颁布经济立法全面干预经济生活?这期间,美国颁布了70多部经济法令,如《紧急银行条例》?《金融改革法案》?《产业复兴法案》?《土壤保护法》?《新农业法》?《国家劳动关系法》?《恢复和救济法》等[6]?第三阶段%26lt;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26gt;,二战后,美国运用凯恩斯主义理论,自觉用经济立法作为国家干预经济的法律手段则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一种经常性和必然性手段?这时期的主要经济立法有1981年《经济复兴税法》?《经济复兴法》和1986年《税法》等?
❷ 为什么说经济法肇始于德国
因为经济法最早产生于资本主义国家,而资本主义国家学家关于经济法的概念,主要见于德国,日本等大陆法系国家的学术文献中。1896 年,德国以《法国民法典》为蓝本,制定了《德国民法典》,该法典以后为一些国家所仿效,故大陆法系又称为罗马一德意志法系。
经济法是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关系进行整体、系统、全面、综合调整的一个法律部门。在现阶段,它主要调整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以各类组织为基本主体所参加的经济管理关系和一定范围的经营协调关系。要从以下三点把握这个概念:
(一)经济法是经济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经济法是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三)经济法调整的是一定范围的经济关系。
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宏观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不能简单地认为经济法就是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民商法也调整经济关系。
(2)德国经济法的起源与发展扩展阅读:
经济法的特点:
经济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新兴的法律部门,与传统的相邻法律部门相比,其主要特点有:
1、经济法是国家干预经济的法
经济法的产生是国家干预经济的必然结果,它把调整的重点始终放在引导各类经济主体依法进行经济活动,保证经济关系的正确确立和有序的进行上,以形成本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环境和经济秩序。
2、经济法是社会责任本位法
经济法与民法、行政法相比较,在调整社会整体与社会个体的关系上,各有自己的主导思想。经济法是“社会责任本位法”,它以社会利益为基点,无论是国家机关,还是社会组织或个人,都必须对社会负责,在此基础上处理和协调相互之间的关系。
3、经济法是商品经济发达的法
只有当商品经济成为社会的主导,经济法才会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因而经济法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
4、经济法是以经济为目的的法
经济法始终调整经济关系,调整的目的就是使社会的整体经济能持续、稳定的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而且在这个调整过程中甚至会有意使局部利益或个体利益有所损失。
5、经济法是综合调整的法
经济法所调整的经济关系是纵向经济关系,但对横向经济关系会产生明显的影响;采取的手段既有惩罚性的,也有补偿性的,既有鼓励类的,也有禁止、限制类的,体现了明显的综合调整的特征。
❸ 经济法的由来
“经济法”这个概复念是法国空想社会制主义者摩莱里在1755年出版的《自然法典》一书中首先提出的。进入20世纪以后,德国学者开始使用“经济法”这一概念来概括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干预经济的法律现象。后来,德国经济法理论研究成果不断被介绍到其他国家并付之实践。我国自1978年底提出加强经济立法以来,法学界对“经济法”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经过20多年的研究,基本上肯定了经济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取得了很多理论成果,为我国的经济立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时至今日,国内外对“经济法的本质”是什么,却众说纷纭。世界各国及我国经济法的实态,如同比利时法学家C·德马尔莫尔所说的那样,“取一个调酒器,放进一份商法;用社会法色素使之上色,加进大量的税法和行政法;用一小撮民法调味,撒上大量的社会学和政治经济学;随意摇晃,然后作为冷饮,并为这种法律饮料取名经济法”
❹ 德国为什么称为经济法之母
因为经济法最早产生于资本主义国家,而资本主义国家学家关于经济法的概念,主要见于德国,日本等大陆法系国家的学术文献中。1896 年,德国以《法国民法典》为蓝本,制定了《德国民法典》,该法典以后为一些国家所仿效,故大陆法系又称为罗马一德意志法系。
经济法是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关系进行整体、系统、全面、综合调整的一个法律部门。在现阶段,它主要调整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以各类组织为基本主体所参加的经济管理关系和一定范围的经营协调关系。要从以下三点把握这个概念:
(一)经济法是经济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经济法是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三)经济法调整的是一定范围的经济关系。
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宏观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不能简单地认为经济法就是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民商法也调整经济关系。
(4)德国经济法的起源与发展扩展阅读:
经济法的特点:
经济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新兴的法律部门,与传统的相邻法律部门相比,其主要特点有:
1、经济法是国家干预经济的法
经济法的产生是国家干预经济的必然结果,它把调整的重点始终放在引导各类经济主体依法进行经济活动,保证经济关系的正确确立和有序的进行上,以形成本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环境和经济秩序。
2、经济法是社会责任本位法
经济法与民法、行政法相比较,在调整社会整体与社会个体的关系上,各有自己的主导思想。经济法是“社会责任本位法”,它以社会利益为基点,无论是国家机关,还是社会组织或个人,都必须对社会负责,在此基础上处理和协调相互之间的关系。
3、经济法是商品经济发达的法
只有当商品经济成为社会的主导,经济法才会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因而经济法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
4、经济法是以经济为目的的法
经济法始终调整经济关系,调整的目的就是使社会的整体经济能持续、稳定的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而且在这个调整过程中甚至会有意使局部利益或个体利益有所损失。
5、经济法是综合调整的法
经济法所调整的经济关系是纵向经济关系,但对横向经济关系会产生明显的影响;采取的手段既有惩罚性的,也有补偿性的,既有鼓励类的,也有禁止、限制类的,体现了明显的综合调整的特征。
❺ 为什么经济法起源于德国又传到了中国
中国很多现代法都是清朝的时候中国学者照小日本改良的。而小日本是照着西方法律抄专的其中属德国法律占很大的比重。因为日语比较容易,而且小日本当时的现代化进程也是得益于模仿欧洲的模式,并且非常成功。由于文化的相近清政府就决定也按照日本的模式改造中国。可惜记过不尽人意。
❻ 经济法最早在哪国出现的德国还是法国
1、最先在其著作中提出经济法概念的学者是摩莱里。
2、世界上首次将经济法作为法律名称加以使用的国家是德国。
3、现代经济法的发源地是德国。
4、颁布世界上第一部经济法典的国家是苏联。
❼ 简述德国战后经济立法及其意义
联邦德国主要通过以下两项手段来实现适当干预:
1、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保护竞争,为了防止通货膨胀,成立联邦银行;
2、颁布一系列政策,发展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联邦德国通过颁布收入再分配政策、劳动力市场改革政策、 劳动力保护等政策实现了兼顾效率与公平,防止了垄断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损害。
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法律制度,就是为保证市场经济协调发展、 给国家提供宏观调控的手段、实现福利制国家目的而建立的法律制度的总和。这些法律有:为商品生产和流通提供基本规则的民法和商法,为国家调控提供手段的竞争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稳定法,保护劳动者的劳动法,实现福利制的社会立法等。这些法律构成一个相互协调的整体。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是一种完全法律化的经济体制。其中经济法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如果说德国民商法提供给市场经济参加者合法的身份和必要的权利,那么德国经济法所体现的国家积极干预则是给市场经济提供运行的秩序,保证经济活动的健康有序发展。
联邦德国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基本覆盖了的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完善的法制提供了社会经济所需要的稳定政治环境。从德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经济法是在经济发展产生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制束手无策之时应运而生的,经济法的主要任务就是保证并规范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的活动(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和政府间接干预或参与经济的活动(进行宏观调控),为民商法对市场经济活动的调整打造一个清洁有序的竞争环境。经济法从一开始就坚持鲜明的社会整体效益的价值取向,并以社会公益原则为根本准则来指导立法、执法与司法活动。
从德国二战前后的经济发展历史来看其经济法的发展,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当时德国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背景,从而更加深刻地从中汲取营养,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服务。
❽ 德国宪法 起源
目录]
一、欧盟宪法的起源
二、欧盟宪法的特点和问题
三、对中国的启示
[原文]
一、欧盟宪法的起源
欧洲宪法起源于二战后的欧洲一体化运动。欧洲一体化运动的最初目的出于防止欧洲国家中发生战争的迫切要求。
欧洲政治史是一部统一与分裂相间的历史,当罗马帝国分裂,欧洲统一被粉碎后,欧洲长期陷入国家林立与战争频仍的局面,各种试图从思想上或政治上再度统一欧洲的计划此起彼落,在欧洲历史上从无间断。此即所谓的欧洲一体化运动(European Integration Movement)。早在中世纪欧洲就开始孕育和形成整体意识的“欧洲概念”;进入18世纪以后,欧洲开始探讨欧洲“联合”、“联盟”、“联邦”一类问题;康德在《论永久和平》一文中提出过建立泛欧洲的政治组织实现和平的思想。真正使欧洲联合形成气候,使欧洲一体化付诸实践,物化成一个实体,是二战以后的事。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人多次亲眼目睹或实地经验过各种违反人道的战争暴行,对两次世界大战都发生在欧洲大陆并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的现实进行了深刻反思,迫切要求防止再度发生战争,特别是法、德之间战争的方法。欧洲国家一体化初期以弥合欧洲国家特别是法德之间的争夺,根除战争根源为宗旨,进而以寻求创新型的经济政治合作模式,全面提高欧洲国家的国际地位为基本动力。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欧洲许多政治家把古已有之的“欧洲观念”抬了出来,或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或倡议建立“欧洲联邦”,以便面对美苏两国取得任何单个欧洲国家所不可能取得的对世界事务的发言权。
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舒曼代表法国政府公布了一个历史性建议即《莫内-舒曼计划》:建立欧洲煤钢联营。这个建议得到了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的响应。六国在巴黎签订了建立欧洲煤钢联营条约,把各国的煤钢工业置于共同体管辖之下。1957年,六国又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实行原子能联营,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1967年7月1日,欧洲煤钢联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三个组织正式合并成统一的欧洲共同体,成员国也由当初的6个发展到12个。
❾ 经济法的起源
19世纪来末20世纪初,在西方,资本主义自国家为了克服经济发展过程中市场调节的盲目性与滞后性,排除市场竞争障碍,制定了现代意义上的“经济法”,其功能就是对付社会经济发展中因市场失灵引发的经济危机。而在东方,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直接刺激了社会主义经济法的出现。那时的经济法,功能也比较单一,即作为国家推行经济政策、实现经济计划的手段。在改革开放前的我国,经济法实质上已经成为国家行政权力命令的翻板。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与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经济法被赋予了新的活力,它具有其他部门法所无法替代的独特功能,因而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起来。当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进入攻坚阶段,当我们面临社会转型时期的当代中国而思考我国经济法体系构建,当我们最终决定“入世”并已经面对WTO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时,我们就不得不重新审视经济法在人们社会生活中所具有的独特功能了。
❿ 德国经济法和社会立法是怎样发展起来的有哪些主要内容
德国经济法内容与发展: 进入垄断资本主义以后,资本主义国家一改自由竞争时期国家不干涉经济活动的做法,开始全面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经济法便应运而生。经济法与传统部门法不同,其渊源只限于制定法,不包括习惯,而且多数国家又只制订单行法,没有编成法典。 经济法首先产生于德国。一战期间,出于对战争的需要,德国实行战时管制,颁布了一系列经济法令。一战以后,魏玛宪法单列一章规定经济生活,“经济法”的概念在德国出现。法西斯政权建立后,在“国家主义”旗号下,经济法有了很大发展,突出特点是经济管制与加强垄断并行不悖。二战以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经济法获得空前发展。1957年颁布了《反对限制竞争法》禁止垄断,实现“有限调节的社会市场经济”政策;1967年施行的《促进经济稳定和增长法》,实现“全面调节的社会市场经济”政策,达到该法提出的“持续增长,稳定物价,充分就业,外贸平衡”的宏观调控目标。 德国社会立法内容与发展: 1、议会立法单一式的体制。宪法规定联邦议院居于国家机构的中心地位。联邦总理由联邦议会选举产生,而不是由总统任命;联邦议院及其专门委员会可以要求政府成员出席会议,并随时接受质询;联邦议院可以通过对联邦总理的不信任案,亦可否决联邦总理要求表决的提案。总之,对行政权的制约较为严格。2、联邦与州的两级立法体制。基本法规定了联邦专属立法事项和州的立法权限。但是,有关立法事务,尤其是涉及私法领域,联邦法律占支配地位。这与行政职权的行使方面州权被优先考虑形成鲜明对比。3、联邦立法机构设有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联邦议院相当于下院,联邦参议院是各州籍以参与联邦立法与行政事务的机构。参议院针对两种不同的法律行使立法权:一种是可以制衡的法律,另一种是必须得到参议院批准的法律。另外,联邦德国还设计了关于立法紧急状态的制度,以解决议会与政府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