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产假期间
㈠ 产假期间合同到期怎么处理
您好,根据我国《劳动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用人单位不得依据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女职工产假不得少于九十天。休完产假后,依法还应该享受哺乳期,哺乳期截止到婴儿年满一周岁时。 劳动部有关文件规定:除劳动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情形外,劳动者在医疗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内,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时,用人单位不得终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期限应自动延续至医疗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期满为止。 根据上述规定,虽然劳动合同在产期内期限届满,但用人单位不得终止合同,劳动合同的期限应自动延续至哺乳期期满为止。哺乳期期满后,用人单位可以不再续签合同。 由于劳动合同期限延期,所以您还处于劳动合同期内,保险、住院报销、生育津贴都是可以享有的。 如果公司拖着不签,可以先向仲裁部门申请劳动仲裁,还不能解决,再向法院起诉。 谢谢!
㈡ 产假期间是否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女职工产假期间,严重违法违纪,具有《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合同,其它情形不得解除合同。劳动合同期满的,顺延至辅乳期满才可终止。
㈢ 产假期间劳动合同到期,合同应顺延到什么时候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回法第四十答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我来帮你分析:
1、合同期延续到女工哺乳期满,如果不续约将自动终止;
2、企业有义务在该女工劳动合同自然延续期内缴纳社保,否则将承担不利后果;
3、根据我的工作经验,产假未到期,一般情况下该女工是不会与单位联系的。在产假即将到期时,她自然会主动与企业联系协商复工等问题,到这个时候你再与她协商劳动合同续签的问题也不迟。
4、在社保管理机构内部,劳动关系管理(如劳动合同的签订、到期、续约等)与养老基金管理中心、医疗基金管理中心,是3个系统,他们既有联系又相互独立,劳动关系的情况并不影响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的缴纳。
㈣ 单位在休产假期间终止劳动合同如何补偿
单位解雇是否有补偿,分3种情况:
1、违法解除。单位辞退你,没有任何合法回理由,应该支付答你赔偿金,即每工作一年支付2个月工资;
2、合法解除。符合《劳动合同法》46条规定的,应该支付你经济补偿金,即每工作一年支付一个月本人工资,N;符合《劳动合同法》第40条,并且没有提前1个月通知的还应多支付1个月工资作为代通知金,俗称N+1;
3、无补偿合法解除的情况。如果你存在《劳动合同法》第39条的规定的情况例如严重违反公司制度、给公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被判刑等情况,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关系的,不需要支付你补偿或赔偿。
㈤ 产假期间劳动合同到期
休产假期间恰逢劳动合同期满,这种情况依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不能在此时与劳动者终止劳回动合答同。
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第42条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用人单位不得与其解除劳动合同。该法第45条规定,劳动合同期满,如果女职工正处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等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应当续延至相应的情形消失时终止。
由此来看,在劳动合同期满时,因劳动者正在休产假,所以合同应当续延至劳动者哺乳期结束。
㈥ 劳动合同法有关男女双方产假的规定
顺产90天,难产增加15天,哺乳期从婴儿出生时间计算为一年,男性配偶一般地方只有陪产假的规定,晚育的也有规定奖励假,具体按照当地的规定办,男性没有哺乳期假的规定。
㈦ 劳动合同在产假期间到期,续签应从什么时候开始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劳动合同法》四十五条 劳动合同期满,有本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应当续延至相应的情形消失时终止
按《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是不能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合同就顺延至孕期、产期、哺乳期满才可终止劳动合同。
双方协商一致,也可以续签。续签劳动合同当然从上期劳动合同期满的次日开始。
(7)劳动合同法产假期间扩展阅读:
劳动合同到期续签的流程
劳动合同期满后自然终止,劳动者应停止工作,用人单位将停发与劳动者有关的薪酬福利待遇。双方同意续签劳动合同的,应在合同期满之前完善续签手续,有其他合理的原因导致不能按时完善续签手续的可以推迟,但至推迟不得超过合同期满后的n日(由用人单位确定)。
劳动者的损害赔偿责任。劳动者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及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事项,对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劳动者应支付的赔偿金额,用人单位可从劳动者每月工资中扣除,扣除的金额不得超过劳动者每月工资额的20%,且保证劳动者每月工资余额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㈧ 新的劳动合同法中关于产假是如何规定的
<<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二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妇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
第四条
不得在女职工怀孕期、产期、哺乳期降低其基本工资,或者解除劳动合同。
第七条
女职工在怀孕期间,所在单位不得安排其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不得在正常劳动日以外延长劳动时间;对不能胜任原劳动的,应当根据医务部门的证明,予以减轻劳动量或者安排其他劳动。
怀孕7个月以上(含7个月)的女职工,一般不得安排其从事夜班劳动;在劳动时间内应当安排一定的休息时间。怀孕的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应当算作劳动时间。
第八条
女职工产假为90天,其中产前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值15天。
女职工怀孕流产的,其所在单位应当根据医务部门的证明,给予一定时间的产假。
㈨ 劳动合同法关于产假工资
劳来动合同法没有自产假工资的规定,按国务院《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八条规定,女职工产假期间,停发工资,改发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
女职工产假后辞职不影响产假期间生育津贴结算。
劳动合同法第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公司收取押金的做法严重违法,应当全数退还,如果造成劳动者损失的可以主张赔偿损失。如果不退或者少退的,可以向劳动监察大队求助,由劳动监察责令限期退还和赔偿损失,并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㈩ 劳动合同法对产假和陪护假有没有明确的规定
1、产假的规定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
第七条女职工生专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属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晚婚晚育的,具体延长多少天,需要查看你所在城市的规定。
第八条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 女职工生育或者流产的医疗费用,按照生育保险规定的项目和标准,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支付。
2、陪护假只是个别省份有规定,国家是没有统一的规定,具体要看你所在的省份是怎么规定,你才可以享受陪护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