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法解释三第十一条的理解
① {婚姻法解释(三)第十一条 一方未经另一方同意出售夫妻共同共有的房屋,第三人善意购买、支付合理对价办
第十一条 一方未经另一方同意出售夫妻共同共有的房屋,第三人善意购买内、支付合理对价并办容理产权登记手续,另一方主张追回该房屋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夫妻任何一方出售房屋的,应征得配偶方的同意,侵犯配偶方知情权与平等协商权的,配偶方有权要求撤销《房屋买卖合同》,或向出售房屋的夫或妻一方追偿所得价款。 这两个有矛盾吗? 订立合同时卖方提供的证明是虚假的而合同成立了,房屋交易中心没有调查过吗?为何不公证呢?要是那样就一切会清楚的,而恰恰就没提到要经过必要的程序来保证这合同合法。我们有理由相信,以后夫妻一方只要想到要卖夫妻共有的财产就可以弄虚作假(当然交易是公平的前提下),把婚姻当儿戏,这是对另一方的不忠,而法律恰恰在保护这种用欺骗手段订立的合同,合法的并不一定合理,证明材料没证实是真实的就已经当真了,这真是真亦假来假亦真!
② 求新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十一条的合理之处谢谢参与,有重谢
新婚姻法解释三第十一条规定:一方未经另一方同意出售夫妻共同共有的房屋,第三人善意购买、支付合理对价并办理产权登记手续,另一方主张追回该房屋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夫妻一方擅自处分共同共有的房屋造成另一方损失,离婚时另一方请求损害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解读一:如何理解“夫妻对共有房屋的处分权”?
《婚姻法》第十七条就早有规定,“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分权。”《婚姻法解释一》第十七条更将“平等处分权”进行补充性规定,“夫或妻在处理夫妻共同财产上的权利是平等的。因日常生活需要而处理夫妻共同财产的,任何一方均有决定权。夫或妻非因生活需要对夫妻共同财产做重要处理决定,夫妻双方应当平等协商,取得一致意见……”
房屋作为夫妻婚后绝对的重要财产,也是非日常生活所需处理的财产,当然属于前述法律规定的应当经夫妻协商一致才能处分的财产范围,任何一方擅自处分的,属于无权处分行为。
解读二:那么,无权处分行为的法律效力如何呢?
根据《合同法》关于对“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认定,无权处分人与他人订立的合同效力待定。什么是“效力待定”呢?简言之,即该合同在法律上仍不发生合同生效的法律效力,而是要等到权利人表示对合同认可才行,如果权利人不追认,则合同自始无效。
③ 如何批判《婚姻法〈解释三〉》第11条
《婚姻法〈解释三〉》第十一条 一方未经另一方同意出售夫妻共同共有的房屋,第三人善意购买、支付合理对价并办理产权登记手续,另一方主张追回该房屋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夫妻一方擅自处分共同共有的房屋造成另一方损失,离婚时另一方请求赔偿损失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解读一:如何理解“夫妻对共有房屋的处分权”?
《婚姻法》第十七条就早有规定,“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分权。”《婚姻法解释一》第十七条更将“平等处分权”进行补充性规定,“夫或妻在处理夫妻共同财产上的权利是平等的。因日常生活需要而处理夫妻共同财产的,任何一方均有决定权。夫或妻非因生活需要对夫妻共同财产做重要处理决定,夫妻双方应当平等协商,取得一致意见……”
房屋作为夫妻婚后绝对的重要财产,也是非日常生活所需处理的财产,当然属于前述法律规定的应当经夫妻协商一致才能处分的财产范围,任何一方擅自处分的,属于无权处分行为。
解读二:那么,无权处分行为的法律效力如何呢?
根据《合同法》关于对“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认定,无权处分人与他人订立的合同效力待定。什么是“效力待定”呢?简言之,即该合同在法律上仍不发生合同生效的法律效力,而是要等到权利人表示对合同认可才行,如果权利人不追认,则合同自始无效。
④ 婚姻法司法解释三 第十一条 没有办理产权登记的条件,而未办理产权登记的如何处理
第十一条 一方未经另抄一方袭同意出售夫妻共同共有的房屋,第三人善意购买、支付合理对价并办理产权登记手续,另一方主张追回该房屋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我们可以看出,人民法院支持另一方主张追回的条件是:
1,第三人不是善意购买(一方和第三方串通)。
2,未支付合理对价(房子值20万,买方只支付了2万)。
3,虽善意购买,支付合理对价但未办理产权登记手续。
上述三个条件是必须同时满足的,缺一不可。如未办理产权登记,我们认为,另一方主张追回该房屋,以房子是双方共同财产,未经她同意的房屋买卖合同是无效的,要求确认房屋买卖合同无效,善意取得人退还房子,法院应是支持的。
⑤ 如何理解婚姻法解释(二)11条如何理解婚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一条是对婚姻法第十七条规定的其专他归夫妻共同所有的属财产的解释。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下列财产属于婚姻法第十七条规定的“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一)一方以个人财产投资取得的收益;
(二)男女双方实际取得或者应当取得的住房补贴、住房公积金;
(三)男女双方实际取得或者应当取得的养老保险金、破产安置补偿费。
⑥ 根据《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征求意见稿)》第十一条 夫妻一方婚前签订
你的问题我看不清楚,请补充完整。
⑦ 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十一条什么意思啊
【引用自壹壹〇(涉及到敏感字眼,只好采取这种办法)法律咨询网】
征求意见稿第十一条规定,夫妻一方婚前签订不动产买卖合同,以个人财产支付首付款并在银行贷款,婚后不动产登记于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离婚时可将该不动产认定为不动产权利人的个人财产,尚未归还的部分贷款为不动产权利人的个人债务;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由夫妻共同财产还贷部分,应考虑离婚时不动产的市场价格及共同还贷款项所占全部款项的比例等因素,由不动产权利人对另一方进行合理补偿。
针对这一条,有人认为,此规定会导致离婚案件增多,合理不合情,甚至有人认为女方权益被挤压。其实不然。
第一,适用此条条件严格。首先是一方婚前个人出资首付款,此外婚后不动产要求是办理登记于首付款支付方下,提请大家注意,在这里,将房产证办理至首付款支付方下时,另一方其实和首付款支付方之间有一次协商的机会。
第二,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尚未归还的部分贷款为不动产权利人的个人债务”,也就是说即使是归首付方,接下来的银行贷款很明确是属于个人债务,另一方没有损失,权利和义务很对等。
第三,对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由夫妻共同财产还贷部分,立法者措辞很谨慎,使用了“考虑离婚时不动产的市场价格”和“共同还贷款项所占全部款项的比例等因素”的表述,由不动产权利人对另一方进行合理补偿,其目的就是防止民众认识上的误区。
第四,《物权法》第九条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第十六条规定不动产登记簿是物权归属和内容的根据。不动产所有权取得取决于不动产登记簿的登记,这样的规定是为了保障不动产的自由流通,促进不动产在市场中的经济价值,征求意见稿正是秉承和发展了这一理念。
第五,从征求意见稿第六条“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在婚后产生的孳息或增值收益,应认定为一方的个人财产;但另一方对孳息或增值收益有贡献的,可以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规定来看,立法者并未完全排除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的可能性。
针对以上情况,下面举一例论证之。张三(男)和李四(女)于2009年5月登记结婚,张三2007年5月个人出资以银行按揭贷款的方式购买了一套商品房,房屋产权证登记在张三名下。设房屋总价值100万,张三个人支付首付款30万,自购房至登记结婚期间偿还银行贷款10万,经评估结婚时张三名下的房屋已升值10万。设双方因感情不合于2010年5月离婚,经查双方婚后同偿还一年银行贷款共计5万,经评估此时房屋价值已升值至150万。我们说,即使法院判决认定房屋为张三个人财产,但与此同时也会考虑向李四给予合理补偿的问题。比如,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共同偿还的银行贷款、共同还贷款项所占全部款项的比例、离婚时不动产的市场价格以及李四对上述房屋的孳息或增值收益取得的贡献等等。
通过上述的简要分析,我想这样的规定是很合理的,充分体现了谁付出,谁获益原则,所以,民众大可不必过于担心离婚案件骤增、女性权益得不到合理保护,要相信法律是公平的。
【作者简介】
董玉国,安徽省蚌埠市众信公证处任职。
这个链接,解释了您的问题,而且有个例子。应该可以解决您的问题。
⑧ 懂法律的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 中的第十一条
你理解的很对,现实中夫妻共有房产登记在一人名下的,存在大量的擅自卖版房现象,另一方的利益通常权得不到保护,因为房款被转移,且没有其它财产。
善意购买的判定原则是,如果你无法证明买方明知房产属于夫妻共同所有,则推定买方为善意。
支付合理对价的判定原则是,买方支付了与市场价值相当的购房款,不存在明显过低的现象。
⑨ 您回答的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 中的第十一条补充问题
该条款中的善意购买和支付合理对价是相互联系的。善意是指,无内恶意、无过错。在出售容夫妻共同共有的房屋的买卖合同中表现为,买方不知道或不应当知道该买卖合同的卖方对房屋无处分权或是买方基于事实关系有理由相信卖方对房屋有处分权,这就属于善意,在民法上可适用善意取得的规定,这时买方(即第三人)的房屋取得合法,受法律保护。支付合理对价,是指在有偿合同中,权利人想要义务方履行义务就必须对义务方支付与其所负义务合理的对价,这里的对价可以是财产,也可以是行为。
所谓相当,是概数,并不是确定是数量;明显过低也是如此。在司法实践中,会将其量化,但是这一规定并不是因为要量化而存在的。因为明显低于市场价格有很大的幅度,所以要具体的分析。但是它也有一底线,就是以普通正常人的认知,认为该价格不应过分低于某一市场价格,这时就可以认为买方在买卖合同中并非善意。也就可以推定在改买卖中,买方已经事先知晓该房屋的权属及状态。2006年卖的房子很明显是要按买卖当时的市场价格进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