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商业秘密
㈠ 劳动合同法,保密协议规定。
根据劳动法复第二十四制条“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中,一般业务员并不需签订竞业协议,但可以签订保密协议。
签订保密协议的人员并不受保密时间的限制,一旦泄露企业机密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签订竞业协议人员限制时间最高为离职后两年,在限制时间内原服务单位需给予一定补偿。
请注意,保密协议和竞业协议是两个概念,但一般在签订竞业协议时会附带签订保密协议。
㈡ 劳动合同法第几条是保密协议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是对保密协议的规定。
《劳动合同法》
第二十三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第二十四条 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前款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
法释〔2013〕4号
第六条 当事人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约定了竞业限制,但未约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履行了竞业限制义务,要求用人单位按照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的30%按月支付经济补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前款规定的月平均工资的30%低于劳动合同履行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劳动合同履行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第七条 当事人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约定了竞业限制和经济补偿,当事人解除劳动合同时,除另有约定外,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履行竞业限制义务,或者劳动者履行了竞业限制义务后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八条 当事人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约定了竞业限制和经济补偿,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后,因用人单位的原因导致三个月未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请求解除竞业限制约定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九条 在竞业限制期限内,用人单位请求解除竞业限制协议时,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在解除竞业限制协议时,劳动者请求用人单位额外支付劳动者三个月的竞业限制经济补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十条 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后,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按照约定继续履行竞业限制义务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㈢ 劳动合同法中的商业秘密指的是什么
第一、商业秘密的前提是不为公众所知悉的,而其他知识产权都是公开的,对专利甚至有公开到相当程度的要求。
第二、商业秘密是一项相对的权利。商业秘密的专有属性不是绝对的,不具有排他性。如果其他人以合法方式取得了同一内容同的商业秘密,他们就和第一个人有着同样的地位。商业秘密的拥有者既不能阻止在他之前已经开发掌握该信息的人使用、转让该信息,也不能阻止在他之后开发掌握该信息的人使用、转让该信息。
第三、商业秘密能使经营者获得利益,获得竞争优势,或具有潜在的商业利益。
㈣ 公司起诉离职员工泄露公司商业秘密,该员工如何基于劳动合同的保密条款保护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二条“劳动合同当事人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有关事项”、《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第四条“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事项,对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按《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条的规定支付用人单位赔偿费用”、《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包括:设计、策略、产品配方、制作工艺、制作方式、管理诀窍、客户名单、产销策略、招标投标中的标底及标书内容等信息”的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可以就工作中商业秘密的有关事项进行保密约定,如果劳动者违反了保密约定,用人单位可以追究劳动者的责任,如客户名单等资料都可以纳入商业秘密的范畴。
公司签订的《员工聘用合同书》具备劳动合同条款,属于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对保密事项双方也作出了相应的约定,如王某泄露了广告公司客户名单等商业秘密,应承担相应责任。但在庭审中广告公司承认该公司对客户名单等资料并未采取保密措施,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本条所称的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的规定,广告公司对客户名单等资料未采取保密措施,上述资料并不属于商业秘密,故广告公司主张王某泄露商业秘密的事实不能成立
㈤ 劳动者违反企业保守商业秘密协议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
劳动者违反企业保守商业秘密协议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案情简介:李某、于某于1990年毕业于某省医学院制药专业,并被分配至某市光明中药厂。1993年7月,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成立,并向社会公开招聘员工。李某、于某应聘,于1993年8月2日被录用,然后与该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到原单位办理了劳动合同制工人转移手续。1993年9月份开始,生物药业公司对招聘的员工进行为期3个月的培训,后将李某、于某分配到活性剂分离室工作。签订了为期八年的劳动合同。合同中约定:“凡甲方(药业有限公司)出资培训进修超过1年的,乙方(员工)必须工作满5年后方能提出调动、辞职等要求”,“凡关键技术岗位员工,未经甲方允许不得向任何人或单位透露本公司的商业秘密、技术数据,不得向有关单位或个人提供任何可能对本公司效益带来不利影响的技术资料。违者将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并给予严厉的经济处罚。”1994年1月5日,公司将李某、于某等人送往日本学习生物制药关键技术,1995年4月3日学习结束回国后,李某、于某被分配至公司关键性岗位生物活性分离剂化学处置室工作。这一岗位掌握着公司制造抗乙肝药的关键技术及技术资料。1995年6月,李某、于某认为公司给的待遇太低,在公司不同意调出的情况下,受聘于另一生物制药厂,并将关键技术数据告诉该药厂。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在与李某、于某及聘用其二人的药厂多次协商未果的情况下,以李某、于某违反双方劳动合同中的有关规定,擅自受聘其他单位,泄露商业秘密为由,向当地劳资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要求被诉人李某、于某返还出国培训费6万元,要求被诉人李某、于某、某市生物制药厂连带赔偿经济损失20万元。王律师:本案中李某、于某违反了与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中有关约定保守公司商业秘密的条款,在劳动合同未依法解除的情形下去另一家生物制药厂工作,也违反劳动法的规定。《劳动法》第二十条规定:“劳动合同当事人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有关事项”《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济信息。本案中李某、于某在和公司签订劳动合同中均知悉且同意,“未经甲方(公司)同意不得向任何人或单位透露本公司的商业秘密、技术数据等”,可以说公司已经告知李某、于某,哪些技术数据属于商业秘密,在这里对保密措施应作广义的理解,公司讲明了某项信息对公司很有价值,劳动者不能泄露出去,这也属于保密措施的一种。其次,劳动合同作为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为保护和解决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用人单位应当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制定详细、完善的劳动合同,并将劳动者应当遵守的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条款明列在劳动合同中,同时,用人单位应就公司内部哪些属于商业秘密告知劳动者并采取了保密措施,比如劳动者签名确认接触了哪些商业秘密等,这样,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及双方约定的劳动合同终止后一定期限内,均负有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义务。第三,本案中李某、于某单方擅自解除劳动合同,属于违反劳动合同的违约行为。依据“劳动部关于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的规定的赔偿办法”第四条:劳动者违反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解除劳动合同,对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劳动者应赔偿用人单位下列损失:一、 用人单位招收录用其所支付的费用;二、 用人单位为其支付的培训费用,双方另有约定的按约定办理;三、 对生产、经营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四、 劳动合同约定的其他赔偿费用。第四,本案中另一生物制药厂招用未与原用人单位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的劳动者也违反劳动法,即“用人单位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对原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除该劳动者承担直接赔偿责任外,该用人单位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其连带赔偿的份额应不低于对原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总额的70%向原用人单位赔偿下列损失:一、 对生产、经营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二、 因获取商业秘密给原用有单位造成的经济损失。综上,本案中用人单位要想获得赔偿,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签订完善的劳动合同、商业保密条款及采取了一定的保密措施等显得尤为重要。转载 请注明来自广东劳动争议网( www.gdldzy.com) 王维律师
㈥ 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劳动合同法在商业秘密上的保护有什么异同
《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劳动合同法》在商业秘密上的保护,应该前者是属于反对不正当竞争来保护商业秘密,而劳动合同法应该是为劳动者能够认真保护该单位的商业秘密提供了相关的合同保障。供参考。
㈦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吗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