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劳动合同法双倍赔偿
① 劳动合同法中的双倍赔偿时怎么算的
你的情况符合同公司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的条件,现在公司和你解约,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你有权有权经济赔偿,可以的到21个月工资的赔偿,法律依据是《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第四十七条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② 劳动合同法双倍赔偿的不足和改进
1、依据《劳动合同法》在不签订劳动合同(一月以上一年以下)存在双倍工资,违法解除劳动关系,可以要求双倍赔偿;
2、不足之处及改进建议:
(1)单位违法解除或者终止解除合同的双倍赔偿金年限计算是否具有溯及力未明确;
关于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连续工作满10年的起始时间《实施条例》第九条有了明确的规定,即应当自用人单位用工之日起计算,包括劳动合同法施行前的工作年限。关于经济补偿金支付也有分段计算的规定。但是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的单位违法解除或者终止合同的赔偿金支付规定中关于本单位工作年限的规定,是否包含《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前的年限,还是要按照分段计算,由于《劳动合同法》及其《实施条例》均没有明确规定,在实施中将不可避免的将成为分歧和产生纠份之处。因此,应进一步通过立法明确。
(2)无固定期限合同内容协商不一致,将对劳动者大为不利;
《实施条例》第十一条规定: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的情形外,劳动者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与其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对劳动合同的内容,双方应当按照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协商确定;对协商不一致的内容,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十八条的规定执行。
本条规定破解了用人单位以“调整工资、工作岗位等条件”促使劳动者放弃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避方法。要求双方对劳动合同的内容应当按照“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原则协商,这样用人单位很难降低工资,调整工作岗位。实际上国家法律规定对工作条件和工资的法定规定均为最低保障标准的。此条将成为单位规避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一个方式:单位以协商不成,再利用集体合同或同工同酬,来规避高工资员工的续订问题,迫使职工自己降低工资待遇、放弃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或者离职。
此规定在补了小洞的同时开了一个更大洞,不能不说让人遗憾。对协商不成应按照现有的工资待遇和劳动条件执行此类的规定。
(3)代通知金标准规定不明确;
《实施条例》第二十条规定:用人单位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的规定,选择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解除劳动合同的,其额外支付的工资应当按照该劳动者上一个月的工资标准确定。
实际上关于工资的概念一直以来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有“合同工资“应发工资”、“实付工资” “工资总额”等不同的提法,在劳动、统计等一些行政规章中关于月工资的标准不尽相同,在计算经济补偿金方面用人单位也在工资计算基数上故意模糊概念从而达到少支付的目的。关于经济补偿金的工资支付标准,条例第二十七条明确规定的是不包含加班工资。加班费是指劳动者按照用人单位生产和工作的需要在规定工作时间之外继续生产劳动或者工作所获得的劳动报酬。劳动者加班,延长了工作时间,增加了额外的劳动量,应当得到合理的报酬。对劳动者而言,加班费是一种补偿,因为其付出了过量的劳动,在劳动者没有额外提供规定工作时间以外的劳动的,让其获得额外的劳动报酬的显然与法无据,因此,代通知金一般理解的意义上不应不包含加班工资的。这个代通知金的计算标准是否要加班费的工资,将成为一个争议之处。
(4)经济补偿金年限分段计算产生的不公;
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七条第三款规定:本法施行之日存续的劳动合同在本法施行后解除或者终止,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的,经济补偿年限自本法施行之日起计算;本法施行前按照当时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按照当时有关规定执行。
在计算时候经济补偿金的时候,依照原有的《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劳部发〔1994〕481号规定,经济补偿金时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一年一个月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假如一个劳动者在07年12月31日进入用人单位,到08年2月2日单位依法与其解除合同,在计算经济补偿金的就会出现以下情形:根据原有的规定,该员工即使只进入单位1天也能拿到一个月经济补偿金,再加上08年后不超过半年的按照半个月支付经济补偿金标准计算,该员工实际上在本单位工作不满两个月,但是能拿到一个半月的经济补偿金。因分段计算工作年限,就会导致经济补偿金支付增加的情况,这显然违背了立法的基本精神,于法不公!
③ 关于劳动合同法 双倍工资赔偿
劳动合同中二倍工资赔偿存在于三种情形中:
1、用人单位用工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仍未与劳动者签书面合同的;
2、用人单位本应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而未订立的;
3、劳动者休息日加班未能补休的。
工资一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劳动仲裁的时效为一年,主张权益应该在时效内。
相关法条
《劳动合同法》
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第十四条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
(二)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
(三)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本法第三十九条 和第四十条 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劳动法》
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④ 劳动合同法 双倍赔偿
《劳动合同法》双倍赔偿的情况:
1.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关系,需要按照《劳动合同法》87条规定支付赔偿金(每服务一年支付2个月工资);
2.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要求从第二月开始支付每月支付双倍工资,最多11个月,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第四十八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
第八十七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第七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至满一年的前一日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视为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的当日已经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应当立即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
⑤ 如何理解《劳动合同法》第87条的双倍赔偿金条款
在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情形下,应当支付赔偿金:二倍经专济补属偿金。
经济补偿金: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支付一个月;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
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第八十七条【违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⑥ 劳动法关于双倍赔偿的规定
一、不签劳动合同
1、自劳动者入职用人单位工作之日起30天内,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签署书面劳动合同,否则自应当签署劳动合同之日起,用人单位将每月支付劳动者双倍的工资。
华律网
2、双倍工资的计算基数应以相对应的月份的应得工资为准,而不是实发工资,不应当包含年终奖金等一次性偶然奖励和补贴。司法实践中,双倍工资计算基数的判断标准,应当以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工资标准为依据,如果无法核实工资标准,也可以以双方认可的实发工资数额作为依据。
3、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至满一年的前一日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82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视为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的当日已经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应当立即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这意味着用人单位最长支付“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至满一年的前一日”总共11个月的“双倍工资”差额。
二、应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而不签
对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而用人单位不签订的,应当承担何种法律后果。
1、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但劳动者仍在单位处工作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82条的规定自应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每月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
2、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但签订了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非劳动者提出签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虽然签订了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但因签订的并非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依然与法律相悖,因此仍应按《劳动合同法》第82条的规定支付双倍工资。
3、用人单位在应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情况下拒绝再次签订劳动合同的:在劳动者符合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情形下,无论是否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均应视为双方之间存在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违反法律强制规定应当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义务而拒签的,应视为用人单位违法终止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第87条的规定,应当支付双倍经济补偿金。
这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第二次签订劳动合同有本质的区别,第二次签订劳动合同法律并未规定用人单位有义务签订,仍应遵守协商一致的原则,而签订两次后再次订立劳动合同的,法律规定了除劳动者提出签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用人单位必须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义务,因此再次签订劳动合同应当遵守法律的规定。
三、劳动合同到期不及时续签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自用工之日起超满一个月的次日至满一年的前一日应当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
⑦ 谁能帮我解释一下劳动合同法第82条关于双倍工资问题
《劳动合同法》第十条.二款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第八十二条一款 用人单位自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从这两条规定分析你的情况,我认为应该分段解决。
2011年4月到9月用人单位因为没有与你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属于违法行为,即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第十条.二款。对此用人单位应当承担法律责任,即承担《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一款所规定的责任。
从2011年10月起因为续签了劳动合同而支付你正常的工资,即劳动合同所确定的工资额。这样分析解决我认为是合理合法的。因为不论是什么情况,只要有违法行为,就必然要承担法律责任。这就是法律的严肃性。而不能因为改正了违法行为(后来续签了劳动合同),也就免了已经作出的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这不是法律的本义。也不是我们正常生活中的社会规则!所以你可以如此提出异议。
⑧ 劳动合同法双倍赔偿怎么计算
1.
首先明确未签书面合同双倍赔偿的法律规定:《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所以这双倍工资赔偿是指“每月发两个月的工资”,而不是“额外赔偿两个月工资”。
2.
因此,按照你的问题,你每月已经足额领取当月工资,赔偿额计算方式是“月工资X11X2-已领取工资总额”。
⑨ 劳动合同法规定支付双倍赔偿的情形有哪些
违反了《劳动合源同法》的规定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需要给劳动者双倍的赔偿。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⑩ 劳动合同法 双倍赔偿问题
《劳动合同法抄》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工资。”
也就是说工作7个月,可以要求6个月的二倍工资。
第四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根据四十六条、第四十七条你还可以根据四十六条、第四十七条你还可以拿到相当于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解除合同要么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要么额外支付一个工资。其它形式都违法。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如果用人单位违法你可以拿到的就是相当于1个月工资的赔偿金。
额外支付的一个月工资不是双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