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与原始社会规范
『壹』 原始社会有无法律规范,他们用什么来规范他们的行为
法律规范是没有的,但是普通的法律,规则的观念肯定有。拥用道德约束,家长,族长约束
『贰』 法与原始氏族习惯的区别有哪些
原始习惯和法的区别
法和原始社会的习惯都是社会行为规范,起着调整社会关系的作用,所以在一定条件下原始社会的习惯能够转化为法。并且,它们都具有某种强制力,相互具有历史的联系,在形式上相似。然而,二者毕竟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规范,法并非原始社会习惯的简单延续和发展。
一、二者产生的方式不同
原始习惯的产生和发展并不经由特殊的权力机关,而是人们在共同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从必然的和无数偶然的相互联系和关系中,逐渐地、自然而然地目发形成,并世代相传和演变下来的;法律是由国家有意识地制定或认可的,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社会集团基于自己的根本利益和整体利益,并出于维护和发展这种利益的目的而有意识地对原始习惯加以选择、确认或自觉创制的。
二、二者体现的意志不同
原始社会习惯是在生产资料氏族公有制的经济基础上产生和存在的,原始习惯体现氏族全体成员的共同意志,反映的是人们之间利益的一致性和平等关系;而刚刚产生的法是在生产资料奴隶主占有制的经济基础上产生和存在的,要反映社会统治集团的意志,维护掌握政权的社会集团的根本利益。
三、二者调整的内容不同
原始人依习惯而行事,在一般情况下无所谓是行使权利还是履行义务。在氏族内部“还没有权利和义务的任何分别;参与公共事务,实行血族复仇或为此接受赎罪,究竟是权利还是义务这种问题,对印第安人来说是不存在的;在印第安人看来,这种问题正如吃饭、睡觉、打猎究竟是权利还是义务的问题一样荒谬。”而法律对行为的调整是以权利和义务的分离为条件。如果没有权利与义务的区分,法律就不可能实现对各种行为的调整功能。
四,二者的根本目的不同
原始社会习惯调整社会关系的目的,在于维系氏族的血缘关系,维护原始人之间相互团结、平等互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维护共同利益;法调整社会关系的目的,在于确立和维护有利于社会统治集团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由此可见,法律带有强烈的政治倾向;原始习惯具有平等性,而无政治色彩。
五、二者适用的范围不同
原始习惯限于由血缘关系所结成的本氏族、部落范围内生效,适用于具有血缘亲属关系的同一氏族或部落的所有成员,与地域无关,遵循“属入主义”原则;法按地域划分其适用范围,即一般适用于一定地域中的所有居民,适用于国家权力管辖范围内的所有居民,而不分其属于何种血缘,即与血缘无关,遵循“属地主义”原则。
六、二者实施的方式不同
原始习惯和法律都有各自的实施方式和制裁手段。原始习惯是通过社会舆论、氏族首领的威信、传统力量、人们的自觉和内心驱使等因素保证实施。“氏族制度是从那种没有任何内部对立的社会中生长出来的,而且只适合于这种社会。除了舆论以外,它没有任何强制手段。”‘或者说,原始习惯虽然也具有一定的外在强制属性,但不是由什么特殊的权力机关来强迫人们遵守,因此,不具有国家强制性。即使血族复仇这一氏族习惯的实施,也不依靠任何特殊的暴力机构,仅仅依靠氏族成员的自动武装组织来进行。而法律是由国家这一特殊的暴力机关保证实施,因此具有国家强制性。
『叁』 法与原始社会的习惯主要有何区别
原始社会的习惯与法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原始社会的习惯和法所反映的社会关系不同。原始社会的习惯反映原始社会的平等、没有阶级的社会关系,因此,原始习惯不带有阶级性;法是社会发展到阶级社会以后产生的社会规范,它恰恰反映了阶级社会的社会关系,法是具有阶级性的。(2)原始社会的习惯与法反映的意志不同。原始社会的习惯反映着氏族部落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和意志;而法则反映在政治、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意志。(3)原始社会的习惯与法所形成的方式不同。原始社会的习惯是由代表氏族或部落全体成员利益的自治组织,整个氏族社会以舆论或其他形式形成的;而法则是由国家这个统治阶级实行阶级统治的组织知道或认可的。(4)原始社会的习惯与法所保证实施的力量不同。原始社会的习惯是靠传统、习惯的力量和整个社会的影响来保证实施的;而法的实施则必须有国家强制力的保证。(5)原始社会的习惯与法所生效的范围不同。原始社会的习惯限于在有血猿关系的本氏族、本部落内生效,而无论他们在哪个地区;而法则是在国家主权所及的领域内生效。这一点也反映出法与国家的内在联系,因为国家正是按照地域来划分居民的。
『肆』 2. 法和原始社会的习惯的共同点有()
A、都是调整人们生活关系的社会规范
B、都是上层建设的组成部分
D、都具有强制性
解析:原始社会规范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自发形成的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它反映了原始社会部落全体成员的意志,其主要形式是习惯规范。它主要依靠氏族成员自觉遵守和氏族首领的威望来维持,但也有外在压力,也有强制性,违反这种规范也会受到很严厉的制裁,例如驱逐出氏族之外的制裁,这在当时条件下无异于判处死刑。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系统,这一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它通过规定人们在相互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确认、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思想、观点以及制度、设施和组织的复杂体系。在阶级社会主要是指社会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道德、哲学等观点,以及同这些观点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设施和组织的总和。上层建筑由思想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两个部分构成。思想上层建筑构成社会的观念结构,政治上层建筑构成社会的政治结构。思想上层建筑也叫观念上层建筑或社会意识形态,它是指反映并服务于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是由一系列的思想、观点构成的无形的上层建筑,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哲学以及绝大部分社会科学和部分思维科学等。政治上层建筑是指与思想上层建筑相适应的制度、设施和组织等,主要包括政治法律制度,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等设施,以及政党等组织。可见,法与原始社会规范都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
希望对您有帮助,望采纳,您的采纳将是我们回答的动力
『伍』 法律与原始社会习惯的区别
一、法律与习惯二抄者的含袭义不同,
1、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并得到国家强制力保证的行为规则,
2、习惯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形成的,得到社会舆论支持并一般为人们所自觉遵守的行为规则。
二、法律与习惯二者的本质不同,
1、法律的本质就是统治阶级实现阶级统治的工具。具体地说,它是指国家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习惯的本质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逐渐发展出来的被人们所共同认可的规则。
三、法律与习惯二者产生的时间不同,
1、法律反映的是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即法律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出现的。
2、习惯则是在原始社会中,国家没有形成之前,就已经出现的约束人们行为的规范。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习惯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法律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法和习惯
『陆』 法与原始社会规范的区别
最根本的区别就是法是一种条文是必需遵守的,是靠执法机关强
制执行的.而原始社会规范是靠人的意识和道德来判断的,它不具有
强制性
『柒』 法律和原始社会规范的区别是什么
法律是一个很广来义的概念自,如果单单指现代社会法律体系而言,包括国家的制定法以及法律惯例.是一个立体的,复杂的,内容丰富的系统.我们可以把法律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不同的区分.法律调整着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各种规范功能齐全.
而原始社会规范只是调整人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高级一点的可以算做习惯法,低级一点的,不是被所有人承认和遵守的连习惯法也算不上.而且内容比较狭隘,也很原始,没有现代法基本的精神理念,可以说是比较野蛮的.这与当时极端底下的生产力是相适应的.
『捌』 原始社会的氏族习惯之所以不能称为“法”,原因在于哪些方面
【正确答案】
BD
【答案解析】
法是具有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国家强制性、普遍性和程序性的特殊的社会规范,这是法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特征。法与原始社会的氏族习惯的根本区别主要表现在:(1)二者产生的方式不同。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而原始社会的氏族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自发形成的;(2)二者反映的利益和意志不同。法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原始社会的氏族习惯反映原始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和意志;(3)二者保证实施的力量不同。法是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原始社会的氏族习惯是依靠舆论、传统和领袖威信等力量来保证实施的;(4)二者适用的范围不同。法适用于国家主权领域内的所有居民,原始社会的氏族习惯只适用于本氏族的成员。B项表明产生的方式不同,D项表明保证实施的力量不同,故均正确,为应选项。C项本身就是错误的,在世界的很多地区原始社会时就已经产生了语盲文字,氏族习惯一定是用语言或文字表述的。A项本身虽然是法与氏族习惯区别的原因,但是无法由此推导出法与宗教、道德截然分开的结论。故排除A项。
『玖』 原始社会规范之所以不能称为法
D项很有迷惑力。
所谓“原始社会规范”,事实上调整的就是氏族成员之间的关系,因为当时社会状态下,想调整氏族与氏族之间的关系需要更强大的力量,这种没有强制约束利的社会规范不可能做得到。
『拾』 原始社会的行为规范与阶级社会的法的区别
原始社会的行为规范与阶级社会的法的区别:
1、原始社会的行为规范不具有阶级版性,阶级社会的法权具有阶级性。
2、原始社会没有国家,其行为规范不具有国家法令的正式性;阶级社会的法具有国家法令的正式性。
3、两者都具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物质制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