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集锦 » 合同法承诺内容案例

合同法承诺内容案例

发布时间: 2022-03-10 04:46:01

合同法案例求解

第一,不是要约。一般商场的内广告,价格标签均视为要约邀请(invitation to treat)
第二专,不成立。张三的发属函仅是提出要约(offer),并没有得到公司的允诺(acceptance),而一个合同必须得到允诺后才能生效
第三,如果要成立,必须得到公司的允诺,而且允诺的内容必须与要约的内容完全符合。因为张三采用发函的方式,所以公司的承诺必须采用发函或者比其更有效的方式。如果公司采用发函,理论上当函件转交邮局时合同便成立,但如果发生纠纷时必须提供证明信封上的地址是正确的(发信原则),即信件晚到,遗失的风险由张三承担。(但近些年来法院的判例渐渐不倾向与此,因为该原则对要约人存在不公平。)

Ⅱ 合同法案例分析

我来答一下吧。
(1)部分无效合同
(2)条款不合法。根据合同法的规定,格式条款具有《合同法》第53条规定的情形时无效,这些情形包括:有造成对方人事伤害的免责条款;有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免责条款。

我抛个砖哈,有真正学法律的TX来回答下啊,我只是考会计的时候,学过合同法。。呵呵,答得不好,LZ不要在意啊。。

Ⅲ 【合同法】案例分析+承诺 举例

此情形是合同法上的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即交叉要约的效力。
一种观点:交叉要约本身并不成立版合同,因为双方都是向对方发出要约,只有当对方正式表示接受时,双方意思表示方达成一致,所以,即使在交叉要约的场合,双方也可以拒绝对方所发出的要约。
另一种观点:双方已经表示相同的意思表示,法律可以推定双方已经作出了承诺。一权般认为,从鼓励交易的需要出发,可以认定双方已经达成了合意。当然,交叉要约能够成立合同是以双方意思表示在合同内容上完全一致且意思表示已经到达了对方为前提。
本题中,只就价格、款式达成一致而没有涉及到履行期限、地点等内容,可以认定不符合交叉要约的要件,因此合同未成立。所以大连A公司可以拒绝。
仅供参考,你最好还是问一下老师吧!

Ⅳ 合同法案例 要约与承诺 求解

1、不能,此非民事活动,未产生民事法律关系。
2、成立。
3、买卖合同已成立,钱某违约,张版某可请求继续权履行。
4、不能,其并未作出竞拍的意思表示。
5、可以,的士属特殊的要约,而不是要约邀请,旅客拦车搭载,即视为承诺,合同即告成立。
6、A邀请B要约C要约D邀请E要约
要约与要约邀请关键区别在于是否包含了合同的主要内容。

不知是否正解,敬请高手解答,我也顺便学习一下。

Ⅳ 合同法案例

(1)分别为要约邀请、要约、承诺

(2)没有形成,因为根据合同法规定,内受要约人在承诺期限内容发出承诺,按照通常情形能够及时到达要约人,但因其他原因承诺到达要约人时超过承诺期限的,除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因承诺超过期限不接受该承诺的以外,该承诺有效。

而水泥厂在收到承诺后立即联系了建筑公司表示不接受,因此该合同未成立。

Ⅵ 《合同法》案例分析

我就回答第一个
我国《合同法》和《联合国国际货物合同销售公约》其实差版不多。不过中外合权资企业的法律调整确实是适用我国法律。
但是也要看的,这个不应该是适用三资企业法吗?
不过算了,根据合同法的话
第一要看我方有无权利要求A签订合同,只要看他们之前合同有没有成立。
合同成立有三个要件:要约,承诺,合意。从题面来看,他们一切项目都已经谈好了。具备了合同成立的条件,而外方提出的情势变更根本不能成立啊……
本来投资就是有风险的,如果说每次都可以及时撤资,那投资还有啥风险啊。
本来就是缺一纸合同,此前他们的谈的内容都是可以作为合同内容的,不一定说要纸面合同。

Ⅶ 合同法要约案例

很好理解啊,案例一甲和乙的函电才是要约,写明了价格等要件。加工厂只向乙作出承诺,内并以容此承诺拒绝甲的要约。
这个案例无非就是分清要约和要约邀请的区别,
第十四条
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内容具体确定 (二)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第十五条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寄送的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商业广告等为要约邀请。
商业广告的内容符合要约规定的,视为要约。
案例一中加工厂向甲和乙的发函为要约邀请,
而案例二,例子中已经说明是建筑公司向甲和乙发出要约,根据合同法
第十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约不得撤销:
(一)要约人确定了承诺期限或者以其他形式明示要约不可撤销
(二)受要约人有理由认为要约是不可撤销的,并已经为履行合同作了准备工作。
虽然没有承诺,乙已经做了准备工作,即发货给建筑公司。建筑公司无权拒收,如拒收则需要承担缔约过失责任,需要赔偿乙的运费等损失。
在现实中,案例二的情况基本上不可能出现。

Ⅷ 合同法案例(急)

1根据《合同法》和当事人的约定,还合同已经成立。因为被告发出的450万的价格的书面专材料是反要约,构属成一个新的要约。并约定了承诺的期限,即原告应该在4月3日前答复。所以要约应当在要约约定的期限内到达要约人。《合同法》26条规定,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时生效。承诺不需要通知的,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的要求作出承诺的行为是生效。承诺生效是合同成立。所以在本案中合同应该已经成立了。
2被告人的行为不符合法律规定,该合同的生效不需要其他要件,即一般成立即生效。所以被告的行为是预期违约行为,原告可以主张违约责任。

Ⅸ 合同法案例分析:承诺是否生效

合同未成立,因为李老板对要约人的要约做了变更,视为李老板对歌手做出了新要约,而歌手未做承诺。
后李老板承诺歌手之前的要约无效,因歌手之前的要约已失效

Ⅹ 合同法案例分析!

甲将自己所有的一间房屋出租给乙使用,乙将该房屋用于水果零售,后乙业务发展,又向他人租借了更大的场地,便擅自将向甲租用的房屋,以自己的名义租给丙,尽管乙始终按时支付房租,但甲得知后,便以乙擅自转租为由,诉至法院要求解除其与乙的合同。正在诉讼期间,该地区遭遇百年不遇的强台风的袭击,导致该出租的房屋倒塌,造成丙财产损失5000元。请根据合同法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1)甲的合同解除主张能否获得法院支持,为什么?
(2)该出租房倒塌造成丙的损失,应由谁承担,为什么?
S省某建筑工程公司因施工期紧迫,而事先未能与有关厂家订好供货合同,造成施工过程中水泥短缺,急需100吨水泥。该建筑工程公司同时向A市海天水泥厂和B市丰华水泥厂发函,函件中称:“如贵厂有300号矿渍水泥现货(袋装),吨价不超过1500元,请求接到信10天内发货100吨,货到付款,运费由供货方自行承担。”A市海天水泥厂接信当天回信,表示愿以吨价1600元发货100吨,并于第3天发货100吨至S省建筑工程公司,建筑工程公司于当天验收并接收了货物。B市丰华水泥厂接到要货的信件后,积极准备货源,于接信后第7天,将100吨袋装300号矿渍水泥装车,直接送至某建筑工程公司,结果遭到某建筑工程公司的拒收。理由是:本建筑工程仅需要100吨水泥,至于给丰华水泥厂发函,只是进行询问协商,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丰华水泥厂不服,遂向人民法院提起了诉讼,要求依法处理。
问题:
(1)丰华水泥厂与某建筑工程公司之间是否存在生效的合同关系?
(2) 某建筑工程公司拒收丰华水泥厂的100吨水泥是否于法有据?
(3) 对海天水泥厂的发货行为 如何定性?
(4) 海天水泥厂与建筑工程公司的合同何时成立?合同内容如何确定?
(5)设建筑工程公司收到海天水泥厂的回信后,于次日再次去函表示愿以吨价1599元接货,海天水泥厂收到该第二份函件后即发货100吨至建筑工程公司。那么,二者之间的合同是否成立?如果成立,合同内容如何确定?
答案:
(1)丰华水泥厂与某建筑工程公司之间不存在生效的合同关系
理由:某建筑工程公司并不确定丰华厂是否有其所需的水泥,某建筑工程公司发出的函件不符合要约的构成要件,应当视为要约邀请,丰华后来的实际行动应视为要约,二者之间尚未成立合同关系。
(2)某建筑工程公司拒收丰华水泥厂的100吨水泥于法有据
依据:丰华水泥厂与某建筑工程公司之间不存在生效的合同关系,某建筑工程公司当然有拒绝的权利。
(3)海天水泥厂的发货行为应当视为一个要约
(4)海天水泥厂与建筑工程公司的合同,于建筑工程公司验收并接收货物时成立生效。
合同内容以建筑公司的承诺为准,即货物以接收的为准,价格等其它条件以海天水泥厂的要约内容为准。
(5)二者之间的合同成立
海天水泥厂的要约中并未表明承诺不得对要约的内容做出任何变更,且海天水泥厂在接到回信后并未及时反对,而是以实际行动去履行,表明其默认接受建筑公司的承诺,顾该承诺视为有效。
合同内容以建筑公司的承诺的内容为准。

热点内容
2010年民事诉讼法 发布:2025-07-05 18:21:14 浏览:133
行政处罚与刑法 发布:2025-07-05 16:48:45 浏览:743
民法典ar 发布:2025-07-05 16:24:45 浏览:846
劳动法对公司缴纳社保规定 发布:2025-07-05 15:30:35 浏览:119
公司法原理 发布:2025-07-05 15:22:04 浏览:100
刑法免罪 发布:2025-07-05 15:22:04 浏览:417
xx县信访局法律顾问合同书 发布:2025-07-05 15:16:36 浏览:507
胡功群律师 发布:2025-07-05 14:44:32 浏览:468
部门规章公布 发布:2025-07-05 14:03:47 浏览:244
双方互不追究法律责任 发布:2025-07-05 14:02:15 浏览: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