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产假劳动合同法
① 新的劳动合同法中关于产假是如何规定的
<<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二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妇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第四条不得在女职工怀孕期、产期、哺乳期降低其基本工资,或者解除劳动合同。 第七条女职工在怀孕期间,所在单位不得安排其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不得在正常劳动日以外延长劳动时间;对不能胜任原劳动的,应当根据医务部门的证明,予以减轻劳动量或者安排其他劳动。 怀孕7个月以上(含7个月)的女职工,一般不得安排其从事夜班劳动;在劳动时间内应当安排一定的休息时间。怀孕的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应当算作劳动时间。 第八条女职工产假为90天,其中产前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值15天。 女职工怀孕流产的,其所在单位应当根据医务部门的证明,给予一定时间的产假。
② 劳动法关于怀孕期间员工工资
严重违法。 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不得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否则就是违法。你可以要求单位继续履行合同。孕期正常出勤上班的必须按照正常工资发放。产假期间必须按照不低于基本工资的标准发放产假工资。 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二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第四十八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 第八十七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③ 劳动合同法关于产假期间取暖费的规定
劳动合同法没有关于产假期间取暖费的规定,劳动合同法只规定了产假期间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具体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二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3)孕期产假劳动合同法扩展阅读:
产假天数和产假的待遇: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六十二条 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
第七条 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
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第八条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
④ 产期有多少天,产假期间能否与职工解除劳动合同
产假是98天。
根据劳动合同法,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用人单位禁止解除劳动合同。不适用预告解除,补偿解除和经济裁员解除。劳动法第二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据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一)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二)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三)女职工在孕期、产假、哺乳期内的;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⑤ 劳动合同法中~女职工在孕期不能解除合同,如果单位不让上班应该怎么办
单位的做法是明显违反劳动法的。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2条第(四)项的规定,女职工在孕期内,单位不得解除其劳动合同,除非该女职工有《劳动合同法》第39条的情形。 而单位所说的“工作不好”显然不属于第39条的情形,因此单位让该女职工不来上班的做法已经构成了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该女职工可...以要求单位支付赔偿金或者恢复劳动关系。 不给其缴社保的做法也是明显违法的。
⑥ 劳动合同法中~女职工在孕期不能解除合同.想问1.产假是多久2.未婚先孕和流产等情况可以享受产假吗
婚后流产产假:怀4月以上休42天,怀7月以上休90天 婚后产假:90天,其中产前15天。产前和产后是按照预产期定的 晚育假除国家规定产假外,增加30天产假(剖腹产再加15天)、(共计135天),共120天。 以上休假规定的假期视为出勤,不影响工资、奖金及福利待遇. 另外:按照《计划生育条例》的规定:女方24岁之后生第一个孩子的,属于晚育,男方可以享受一周的带薪护理假。这个规定是对晚育的一种奖励,同时也是为了母婴的健康。 注:未婚先孕不能享有产假。
⑦ 我想请问未婚先孕的女职工可否享受劳动合同法中有关产假的规定
你好,根据《劳动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分析,虽然未婚先育是违反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法律规定享受产假的期限是给予生育女职工的身体恢复期,所以未婚先育的女职工有权享受产假假期。无权享受生育津贴,即产假工资等待遇。 纵横法律网-黑龙江大公律师事务所大庆分所-张文东律师
⑧ 劳动合同法关于产假工资
劳来动合同法没有自产假工资的规定,按国务院《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八条规定,女职工产假期间,停发工资,改发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
女职工产假后辞职不影响产假期间生育津贴结算。
劳动合同法第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公司收取押金的做法严重违法,应当全数退还,如果造成劳动者损失的可以主张赔偿损失。如果不退或者少退的,可以向劳动监察大队求助,由劳动监察责令限期退还和赔偿损失,并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⑨ 哪种情形用人单位可以解除与孕期,产期,哺乳期女职工的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可以解除与孕期,产期,哺乳期女职工的劳动合同的6种情形如下: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3、 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4、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5、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 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6、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9)孕期产假劳动合同法扩展阅读:
怀孕7个月以上员工可拒绝加班、值夜班:
《劳动法》第61条:
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
对怀孕七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劳动法》第29条:
女职工在孕期、产假期、哺乳期内的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单位在女性员工怀孕8个月的时候,安排值夜班违反了《劳动法》的规定,且据法条的规定,在怀孕哺乳期间不能解除劳动合同,如有违反可以到当地的劳动争议仲裁部门申请劳动仲裁或者到法院申请诉讼,从而维护自己的权益。
⑩ 用人单位可以与孕期产期哺乳期女职工解除合同的情形是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以下情况用人单位可以解除与孕期产期哺乳期女职工的劳动合同:
1、在试用期间。
如果女职工是在试用期内怀孕或尚在产期、哺乳期的,则可能因为不符合录用条件为被用人单位辞退。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9条第(一)项规定,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随时和职工解除劳动关系,而且不用赔偿。
2、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
女职工如有经常迟到、早退、旷工或其他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行为的。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用人单位也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即使女职工怀孕、在产期或哺乳期的也不在保护之列。
首先,单位要有规章制度;
其次,单位的规章制度是合法有效的,并且劳动者已经学习并签收了规章制度;
最后,单位的规章制度中有关于“劳动者的哪些行为属于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详细规定。
这样在女职工出现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情况时,用人单位就可以此依法辞退并通知该女职工。
3、有严重失职或营私舞弊行为。
如果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女职工在工作中有严重失职行为或者营私舞弊的,而且由于上述两种行为给用人单位造成了重大损害的,用人单位也可以无条件解除劳动合同。
4、兼职影响本职工作的。
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即使是在孕期、产期或哺乳期的,用人单位也可以无条件的予以辞退。
5、以欺诈、胁迫或乘人之危等手段订立劳动的合同。
因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用人单位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不管是否是在孕期、产期或哺乳期的,用人单位都可以无条件的接触劳动合同。
6、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