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法的概念和特点
1. 1 身份法律行为的概念,特征及分类 2 我国婚姻法上的身份权 谢谢
一、概念: 是自然人以亲属身份之取得或丧失为目的之行为,亦即个人将要进入或脱 离某类亲属的身份共同生活关系秩序之行为。换言之,亲属身份行为就是自然人有意识地 引起亲属身份法律后果的行为。 (2)特征: a.亲属身份行为具有非契约的“合同行为”性质。 b.亲属身份行为的意思表示有明显的局限性。 c.亲属身份行为对“行为能力”的界定有特定的规律性。 d.亲属身份行为具有非代理性。 e.亲属身份行为不得附条件或期限。 f.亲属身份行为的无效、撤销的规定主要从主体不适格、意思表示瑕疵,不合 法律的强行性规定和违背公序良俗四个方面进行价值判断和认定。 g.亲属行为具有要式性。 (3)亲属身份行为的类 1.创设性身份行为与解消性身份行为 所谓身份行为的“创设性”,系指民事主体通过法律行为形成或建立特定身份法律关系 之意。 所谓身份行为的“解消性”,是指民事主体通过法律行为解除、终止或消灭已经存在的 亲属身份关系之意。 2.单独身份行为与共同身份行为 单独身份行为,系指由行为人依单方意思表示而形成或消灭身份关系的法律行为。鉴 于本文对身份行为与身份关系之“纯粹性”的认定,这种单独身份行为,在亲属法理论中只 有针对非婚生子女的任意认领行为。 共同身份行为,系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人以创设或解消特定亲属身份为内容的 意思表示行为,其意思表示为复数,且各意思表示内容相同、方向一致;其法效目标为形成 或消灭亲属身份法律关系。 3.依据亲属身份关系的性质不同,又可分为婚姻行为与亲子行为。
二、我国婚姻法上的身份权 .
(1)概念:配偶身份权是指夫妻基于配偶身份而产生的相互之间的身份权利。 (2)特征: a. 从权利性质来看,配偶身份权属于人身权中的身份权,它基于夫妻的配偶身份而产生,不 包括财产权、继承权等财产权利; b. 其存在是以配偶的身份关系的存在为前提的。它产生于婚姻关系的缔结,终止于婚姻关系 的结束; c. 夫妻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权利内容也是相同的; d. 配偶身份权是一种绝对权、专属权。除权利人外,其他任何人都是该权利的义务主体,同 时它也是夫妻之间专有的特定的身份权利。 (配偶身份权包括同居权、贞操忠实义务、住所决定权、家庭日常事务代理这几项权利。)
2. 简述婚姻法的概念和特点
婚姻法是指一定国家中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全部法律规范的总和.
1、狭义婚姻法
专指规定婚姻的成立、终止以及婚姻的效力即夫妻之间权利义务的法律,其内容不涉及婚姻关系以外的其他家庭事项。
2、广义婚姻法
是指既调整婚姻关系又调整基于婚姻关系而产生的家庭关系的法律。
婚姻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其特点是:
1、普遍性。婚姻是适用范围及广泛的法律,是适用于一切公民的普通法。
2、伦理性。婚姻关系是男女两性关系;家庭关系是血亲关系。它不仅由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而且还要受政治、道德、文化、风俗、习惯等因素影响,具有强烈的伦理性。婚姻法所规定的当事人之间的权力义务,就是以这个社会中的伦理道德为基础的。
3、强制性。婚姻法作为法律具有强制性,而且大部分规范是强制性的。
3. 婚姻法的概念是什么
婚姻法,来是调整源一定社会的婚姻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是一定社会的婚姻制度在法律上的集中表现。其内容主要包括关于婚姻的成立和解除,婚姻的效力,特别是夫妻间的权利和义务等。从调整对象的性质看,婚姻法既包括因婚姻而引起的人身关系,又包括由此而产生的夫妻财产关系。
婚姻法的内容多数为强行性规范,概念上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广义的婚姻法的调整对象除婚姻外,还包括家庭关系,其名称是在扩大意义上使用的,如1950年和1980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既有结婚、夫妻关系和离婚的规定,又有关于父母子女和其他家族成员间权利义务的规定。其内容较亲属法窄,但较狭义的婚姻法宽,实际上是婚姻家庭法。狭义的婚姻法的调整对象仅限于婚姻关系,其名称也是在严格意义上使用的。
4. 简答我国婚姻的概念、特点
婚姻就是两个具备婚姻登记条件的异性自然人自愿经过国家婚姻登记机关的审查,获得结婚登记、领取结婚证书,从而在两人之间形成夫妻关系的法律行为。婚姻行为会引起相关法律关系的变化,如财产的所有权的变更、彼此继承权的产生,以及与家庭其他成员之间法律关系的变更。
我国婚姻的特点:
1、自愿
2、一夫一妻
3、登记生效
4、婚姻条件法定
纯粹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5. 从四个方面简述婚姻法的含义
婚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全文共分为6章,包括总则、结婚、 家庭关系、离婚、救助措施与法律责任、附则,共51条。
1980年9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自1981年1月1日起施行。1950年5月1日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自本法施行之日起废止。2001年4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修正。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同时废止。
婚姻法财产分割
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分割可由双方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一般以均等分割为原则,同时兼顾照顾妇女儿童利益,便利生活、照顾无过错方等原则判决。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如果夫妻双方以书面形式对婚前、婚内财产作出约定,确定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的,在离婚时,应遵循双方的约定。
婚姻法协议离婚的条件
1、依法办理了结婚登记的合法配偶。即不包括非法同居的男女双方也不包括事实婚姻;
2、要求“双方自愿”即配偶双方就离婚问题达成一致的意思表示,并且这种意思表示必须真实、自愿;
3、协议离婚双方当事人就子女抚养和财产问题处理达成协议;
4、离婚的夫妻双方共同到具有管辖权的婚姻登记处提出申请;
5、双方均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6. 婚姻法的概念及特征
婚姻家庭法是调整一定社会的婚姻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是一定社会专的婚姻制度在法律上的集中属表现。婚姻法的特征:
(1)普遍性。婚姻家庭法的适用百范围特别广,是适用于一切公民的普通法,而不是只适用部分人的特别法。
(2)伦理性。婚姻家庭法是道德化的法律或法律化的道德。
(3)强制性。婚姻家庭法的规定大部分是强制性规范。
7. 婚姻法的概念
婚姻法是指一定来国家中调整婚姻自家庭关系的全部法律规范的总和.
1、狭义婚姻法
专指规定婚姻的成立、终止以及婚姻的效力即夫妻之间权利义务的法律,其内容不涉及婚姻关系以外的其他家庭事项。
2、广义婚姻法
是指既调整婚姻关系又调整基于婚姻关系而产生的家庭关系的法律。
婚姻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其特点是:
1、普遍性。婚姻是适用范围及广泛的法律,是适用于一切公民的普通法。
2、伦理性。婚姻关系是男女两性关系;家庭关系是血亲关系。它不仅由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而且还要受政治、道德、文化、风俗、习惯等因素影响,具有强烈的伦理性。婚姻法所规定的当事人之间的权力义务,就是以这个社会中的伦理道德为基础的。
3、强制性。婚姻法作为法律具有强制性,而且大部分规范是强制性的。
8. 什么是婚姻法
【婚姻法的概念】
婚姻法是调整一定社会的婚姻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是一定社会的婚内姻制度在容法律上的集中表现。其内容主要包括关于婚姻的成立和解除,婚姻的效力,特别是夫妻间的权利和义务等。从调整对象的性质看,婚姻法既包括因婚姻而引起的人身关系,又包括由此而产生的夫妻财产关系。
婚姻法的内容多数为强行性规范,概念上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广义的婚姻法的调整对象除婚姻外,还包括家庭关系,其名称是在扩大意义上使用的,如1950年和1980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既有结婚、夫妻关系和离婚的规定,又有关于父母子女和其他家族成员间权利义务的规定。其内容较亲属法窄,但较狭义的婚姻法宽,实际上是婚姻家庭法。狭义的婚姻法的调整对象仅限于婚姻关系,其名称是在严格意义上使用的,如《南斯拉夫塞尔维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婚姻法》规定:“婚姻和婚姻中的法律关系由本法规定”,不涉及其他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