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社会进步
1. 法社会学的发展
把法视为一种权威性的价值准则,这种观点最早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持这版种说法的权那些人认为:要对任何道德的原则、任何事物的标准或对互相冲突的或重叠的人类需求进行评价的尺度加以证明,是不可能的。因而那些掌握政治组织社会强力的人们,为了表达一个在社会上或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自我利益,便任意地规定或建立各种价值准则,并强使其他人服从它们。”这一观点有得有失。其“得”在于“法是一种权威性价值准则”这一命题,揭示了法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特性,有助于人们深化对法的认识。其“失”在于把法这种权威性价值准则简单地理解为是在社会上或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自我利益而任意地规定或建立起来的,忽视了即使是统治阶级也要受到各种社会力量和自然规律的制约。法作为一种权威性的价值准则,其实是各派社会力量对比状况的表征,是各种社会力量反复互动或博弈的状态或结果。
2. 什么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尺
公正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尺,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公正,作为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永恒主题,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社会主义的中国采取各类措施,完善社会制度,构建起一个“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法治是社会祥和安定、安居乐业的保障。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主要内容,它的践行将会带来祥和安定、安居乐业的社会,让我们的国家欣欣向荣,充满生机和活力,保障每位公民都享有尊严与自信的生活。
公平正义对于人的重要性,最根本的就在于它强调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享有人身自由、言论自由等广泛的自由权利和劳动权利、受教育权利等社会经济文化权利,核心是尊重每一个人的权力。
3. 法律对社会发展能否起进步作用,决定于什么
社会发展取决与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的发展需要相适应的经济基础的推动。
经济基础的发展依靠上层建筑的配合
法律是上层建筑之一。
答案:B
4. 婚姻法的解释是社会的进步
那你的意思是现在还是处在女权社会,婚姻法的出台给处在水深火热中的男性一丝曙光咯???????
5. 为什么法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人们常说“依法办事,依法律己”,但是法是什么呢?简单地说,法就是规范人们行动的规则。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工作和学习当中,人们无法避免地要参加一些政治、经济、变化和社会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人们总要自觉地或不自觉地遵守一定的规则。简单地说,这些规则可以分为两类,即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
一般情况下,道德规范主要依靠人们的自觉自愿地遵守来维持。无论谁违反了道德规范,都会自然而然地受到舆论的谴责。但是法律并不是靠人们自觉自愿遵守来维持的,它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任何人违反了法律都要承担法律责任,受到法律的制裁。
由此可见,法律和道德规范是不同的。法律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由国家机关批准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一种规范。
作为强制人们遵守的法律规范,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呢?在人类历史上,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既没有国家与法律,人们也不知道国家与法律为何物。这个时期就是没有阶级也没有压迫的原始社会。
在漫长的原始社会里,人们使用的生产工具极其简陋,生产力水平也非常低下。当时,单个的人根本无法生存下去。为了生存,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和使用生产资料,并把劳动得来的产品平均分配。
在那个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没有剥削和压迫。所有的原始人都自觉自愿地遵守在劳动和生活中形成的各种习惯。这种习惯不需要有专门机构来强制执行,而是靠人们的自觉遵守、氏族首领的威信来保证实施。
进入奴隶社会以后,人与人之间开始变得不平等了,奴隶和奴隶主两个对立的阶级产生了,剥削和压迫也产生了。奴隶主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镇压奴隶的反抗,就建立了国家。伴随着阶级对立的产生,法律也就产生了。奴隶主们制定了反映自己利益的行为规则,这就是奴隶制法律。奴隶制法律是通过国家暴力机器来实施的,国家暴力机器就是军队、监狱等。奴隶主阶级迫使奴隶服从他们制定的法律,也要求所有人遵守这些法律。
那么,为什么进入了奴隶制社会,产生了阶级和压迫就会产生法律呢?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人类经历原始群、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等三个重要的发展时期。这个三个时期共100多万年。在原始社会的前期,由于生产工具极其简陋,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人与人之间平等了,也就不会存在阶级和压迫。没有阶级和压迫,自然也就没有法律存在。
但是生产在发展,社会在前进。在母系氏族社会里,妇女在劳动中占主导地位,所以女人统治一切,世系也以母亲来计算,故人们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后来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日益加速,男子的劳动在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母权制也就十分自然地过渡到了父权制,对偶婚也随之过渡到了一夫一妻制,世系以男子来计算,因为每个父亲都需要有一个确实属于他自己的儿子作为他的继承人。
父权制确定以后,生产力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有了剩余生产物,出现了私有财产,特别是氏族首领经常利用自己的权力把公共财产据为己有,这样阶级分化的现象就开始出现并随着生产的发展而日益加深,逐渐形成了富人和穷人。从前生产力很低,人们把战争中俘虏来的其他氏族成员杀掉;现在生产力发展了,人们把俘虏变为奴隶,让他们给主人创造财富。后来,本氏族的成员也有因为贫穷降为奴隶的,遭受奴隶主的压迫与剥削。
这样,到原始社会末期,社会就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此外还有少数的自由民。原始公社是在没有阶级对立情况下发展起来的,现在社会分裂为阶级并展开了剧烈的斗争,这样就打乱了原始社会的生活秩序,它按老样子再也生活不下去了。特别是部落之间频繁的战争,加强了军事首长的权力,他再也不以本身所据有的显赫地位为满足了,权力谋取把他的权力传给他的子孙后代。
这样就逐渐由“选贤任能”的公天下过渡到“父死子继”的家天下,由氏族民主制过渡到王位世袭制,国家与法律也就随之而出现了。
由此可见,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而出现的,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法律与国家一样,都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
当然,这并不是说,产生了法律,人与人之间突然变得不平等了,社会就比从前更加野蛮,更加落后了。法律的产生和国家一样,是人类由野蛮进入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换句话说,法的产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为什么这么说呢?尽管奴隶制法律是极其残酷的,甚至一人犯罪要祸灭九族,但它用法律手段建立了某种公共秩序,使人们在秩序的范围内活动,从而制止了部族间的野蛮残杀,这当然是社会的一大进步。
6. 法制的健全或者法律条文的增多是社会的进步还是悲哀
其实我认为这个问题要分开来说。应该说在我们认为有人类文明的时候开始到人类文明理想化之前这段漫长的时间内,法制的健全是一种进步,也是一种过渡,这是必然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也是人类本身要求的产物。但从整个人类历史来看,对法制健全的要求其实也是对自身自由度的一种束缚,说是一种退步有失偏颇。毕竟从人类懂得穿衣开始,人类文明就已经在进步了,再倒退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再者从法律、法制角度出发来说,我认为其实一条新法律的产生,是由少部分人的某些特殊行为造成了对他人利益的损害而建立的,建立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再次发生类似的行为,建立的对象当然是全体公民,这种过程导致的结果就是法律越来越细分、越来越具体,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法制越来越健全,法律的健全过程是随着人们行为的新增而增加的,谁也无法预测以后会出现哪些可能损害大多数人利益的行为,所以这个过程还将一直进行下去。由此可以打个比方,比如我国公民相当于是一群动物,被关在一个箱子里,一开始可能箱子只有四周包围而没有盖子,因为动物很多而且拥挤,就有少数动物试图跳出箱子,因此为了防止有动物再次跳出箱子,就加上一个盖子,这样效果好了一些,但随后会有动物试图撞开箱子逃出,这样可能就会在箱子周围缠上铁丝,不断有动物会以身试法试图找出箱子破绽冲出禁锢,每当发现一个破绽,就会加上铁丝加固,这样动物逃出的机会越来越小了。这个比喻我认为比较恰当的说明了法律的产生和完善的过程。凡事有利就有弊,任何一条法律就是一个标准,在标准以内的人都是安全的,受此标准保护,但反过来说,人们也被法律所束缚和限制,从纯自由度的观点上说是被限制的,这里自由度是指一切行为,包括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最终,我认为的观点是,法律标准以内的人是大多数人,毕竟人们虽然希望自由度更大,但大多数人并不想拥有那种损害他人利益的自由度,并且希望限制少数人损害他人利益的自由度,这样无形中就形成了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即以多数人的利益为标准制定的准则。比如大多数人并不希望得到可以随意杀害他人的自由度,但总有少数人有这种欲望或者无意中使用了这种自由度,因此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就得限制这种自由度,让大家都不拥有,也就达到了一定的公平。否则,这种自由度不加以限制的话,人类必定乱套。所以法律的健全是必然也是必须的,至于说到道德,毕竟这个东西太模糊,无法以具体的准则来衡量,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一套道德准则。只能说对于多数人来说,有比较统一的道德衡量准则,楼主说的法律的健全意味着道德的沦丧,其实未免过于极端,准确的说沦丧道德的肯定是少数人,不是多数人,对于这少数沦丧了道德的人,我们只能寄希望于法律来约束其行为了。大家试想一下,如今公认法制已经比较健全的社会了,依然不断有或主动或被动触犯法律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发生,如果没有法律限制,如何来保障大多数人的利益呢?我认为,目前来说,能够很好的遵守法律,就已经是一种进步了!而且是进了一大步。
7. 药家鑫反映出来的中国法制社会的进步表现
1,人民的法制意识提高了,法律观念已经在群众的思维里根深蒂固。这一点从从对于这个杀人事件的广泛关注可以看出,2,在法与情理的之间选择时,人民群众更为理性了。
8. 为什么法律的发展跟不上社会和经济的进步拜托各位大神
法律跟不上社会,那是因为先有社会后有法律,就好比奴隶社会!是先有氏族后有习惯!奴隶社会要吃好饭,那就要个相当于法律的约束的习惯或规矩来作为约束族人,相当于现在的法律约束人,只有当新的事物发生,并且逐渐多起来的时候才会改进,也就是增加法律某部分或减少法律部分的效力来平衡社会!就好想左翼分子和右翼分子一样!一个是保守一个是激进!而法律恰属于保守分子!嘿嘿!个人观点.
9. 从法治角度来说,如何推动社会进步
社会安定,百姓富裕就是在推动社会进步的!
10. 法律社会学的发展历史
法律社会学主要是从法学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19世纪后,因受4种思潮的影响,西方法学界内形成了法律“社会学派”。这 4种思潮是:①历史主义。强调追溯法律思想和立法制度的历史根源,认为法律发展的模式是各种社会势力行动的意外产物。代表人物有英国法学家和法律历史学家H.J.S.梅恩、美国法律史学家和法哲学家O.W.霍姆斯等。②工具主义。号召将社会知识与法律结合起来,研究什么是法律及实际上法律在起什么作用。代表人物有英国法学家J.边沁、德国法学家 R.von耶林和美国法学家R.庞德。③反形式主义。贬低法律规范的重要性和有效性,鼓励人们充分认识行动的非理性动机、人对社会支持的依赖和自身具有活力的社会制度的出现。代表人物有奥地利法学家E.埃尔利希。④多元主义。认为法律不仅存在于正式的政府机构之中,还存在于习俗、社会组织、群体生活的现实规定之中。代表人物有埃尔利希。这 4种思潮的法学家都感到有必要越出传统的法学界限,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中研究法学问题。法国的□.迪尔凯姆、德国的M.韦伯、美国的E.A.罗斯和W.G.萨姆纳等社会学家有关法律、犯罪和惩罚问题的大量论述,促进了法学中的社会学派的形成,推动了法律社会学理论的发展。此外,英国的H.斯宾塞、奥地利的L.龚普洛维奇、法国的G.塔尔德和美国的L.F.沃德等社会学家分别从生物学、人类学和心理学等角度研究法律和解释法律现象,被称为早期社会法学的代表人物和法律社会学的奠基人。1892年,意大利法学家、社会学家D.安齐洛蒂首先提出“法律社会学”的说法。
20世纪以来,随着新兴的社会学不断向古老的法学渗透,一批热衷于将这两个学科结合起来的社会学家和法学家形成了以实证主义哲学为基础的阵容庞大、支派繁多的社会学法学派。主要支派有:自由法学派、利益法学派、现实主义法学派、社会连带主义法学派、社会心理法学派和斯堪的纳维亚法学派。社会学法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埃尔利希1913年发表的《法律社会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为法律社会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使它趋向成熟。他强调法律来源于社会,揭示了法、法律规范及法院判决的社会基础,提出作为法律结构所有不同因素总和的“活的法律”,主张社会学与法学结合。自由法学派的倡导者H.坎托罗维奇对法律社会学的发展也有突出贡献。被称为法律社会学权威的庞德,力求综合各有关学科的知识以解释法律现象,认为法律是一种社会工程,能有条不紊地促进社会与经济秩序的安定,并提出法律概念的社会利益说;他认为法律社会学着重于法的作用而不是它的抽象内容,强调法的社会目的而不是它的制裁,认为法律规则是实现社会公正的指针,而不是永恒不变的模型;他将法律当作一种社会制度,认为可以通过人的努力予以改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律社会学内部逐渐出现了统一的趋向,在美国尤其明显。美国的法律社会学着重探讨在法律思想与法律现实之间、“书本上的法律”与“行动中的法律”之间的差距,强调法律是不完善的,是可以改进的一种解决冲突的机制。这一研究方向在法律社会学中得到了普遍的肯定。
70年代,在社会学冲突理论的影响下,西方激进的法律社会学家集中研究法律在使冲突制度化方面的作用,法律如何为统治者的经济利益服务,以及法律的理想和实践对意识形态的影响。他们打破了与激进的犯罪社会学和异常行为学说的界限,更加注重对司法系统和审判制度的研究。70年代后期,激进的法律社会学受到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影响,对19世纪和20世纪的法律发展进行了以经验为依据的历史研究。此后,西方的主流法律社会学日益变得注重微观经验研究,注重行为分析,借鉴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技术。
美国是当代法律社会学研究最活跃的国家,在考察法制在个别社会部门内的发展和法律对社会制度的影响,对法律机构的职能、法律的社会监督和调节作用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进展。苏联的法律社会学注重研究法律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认为法律意识、人们有目的性的法律活动能对社会发展进程起调节作用,因此强调通过法律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全社会的法律知识水平。波兰、联邦德国、英国、荷兰、意大利、日本等国,都有专门人员研究法律社会学,并在一些大学开设了法律社会学课程。当代世界各国的法学和社会学、法学家与社会学家之间都缺少真正的合作,研究者各执己见,自行其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的法律社会学同以美国社会学为基础的法律社会学,在观点上存在着严重的分歧。